<p class="ql-block">此文發(fā)表于齊魯書社《藏書家》第二十八輯</p> <p class="ql-block"> 胡同和他的布衣書局</p><p class="ql-block"> 周士元</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拆胡同“布衣書局”的書都是一種享受,當然有時候也是一種負擔,因為看著這漂亮的用膠帶紙纏繞的嚴嚴實實、八角尖尖的包裹,不僅僅是每一次都有無從下手的感覺,有時候還真的不忍心破壞了它。</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面對的就是從“布衣書局”購買的《牛虻》70周年紀念精裝毛邊本的包裹。</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一般的包裹都用自封袋了,把書包扎起來放自封袋里封起來即簡單方便又安全,而胡局的書從來不用。胡局的書從來都是用牛皮紙封裝,里面是書局自己定制的專用飛機盒,盒內(nèi)是用發(fā)泡膜包扎的書籍,書籍的天頭地角各有和書包連在一起的用發(fā)泡膜纏繞的堵頭,每個厚度至少有3公分,保證送到讀者手里的圖書能毫發(fā)無損、八角尖尖,完美不受損傷。說實話,這樣包裝的書籍即便是從3米的高處拋下來,那圖書也會安然無恙的;而那牛皮紙包裝外用膠帶纏繞的近乎密密實實,只留下一個貼快遞標簽的方格,這樣的包裝就是放在水里一般情況下短時間內(nèi)應(yīng)該也不會入水的。</p><p class="ql-block"> 記得曾經(jīng)在群里看見過有書友建議胡局,建議以后這包裝應(yīng)該簡化一下,胡局不同意。在我看來,胡同的書之所以這樣包裝,不僅僅是為了書籍的安全,應(yīng)該還有是胡同和他的“布衣書局”對讀者和即將送到讀者手里的圖書的尊重,即是對讀者的尊重也是對圖書的尊重,從另一個方面講也是他給圖書的嫁衣,一本書通過他的手送出去,他一定會有些不舍的,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名書商,更還是一位讀書人,他賣的是書也是情懷,他的業(yè)務(wù)大多數(shù)是舊書,也有一部分新書,不過有一點能確定的是一般的大路貨入不了他的法眼。</p><p class="ql-block"> 胡局姓胡名同,原名胡彬,是北京胡同里一家民營書店的創(chuàng)始人、老板,胡局是書友們對他的愛稱,因為他的書店恰恰就叫“書局”。胡同老家臨沂,是我的山東大老鄉(xiāng),在他眼里,印有文字的紙張就是文化,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把文化傳承下去,這就是歷史給我們的使命。他不僅僅是個書商,還就是實打?qū)嵉淖x書人,是一名學(xué)者,也許是因為這個,好多出版社及專家學(xué)者們等都喜歡和他合作,那些大家、名家們出了書都愿意給他提供一部分簽名、簽印本,或者是簽名毛邊本等等,有好多甚至專門去他的店里簽名。就譬如我剛剛收到的這本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牛虻》七十周年紀念”精裝毛邊本,出版社一共制作200冊,就給胡局180冊售賣,其余20冊出版社自留存檔。以前他的“販書日記”我?guī)缀跏敲刻於伎?,曾?jīng)看見有人建議他把自己的“販書日記”出版,胡局說沒有什么價值,那是他自謙,胡同的“販書日記”完整地記錄了他的書局的日常,從他的書局的日常活動反映了整個舊書業(yè)的境況;還側(cè)面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及物價、交通等等社會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胡同的“販書日記”除相當部分的收書賣書外,有時候還看見他因為資金的焦慮,有時候店員的工資都發(fā)不出去,甚至拖延好幾個月發(fā)不出去,這時候他不得不向一些關(guān)系好的書友挪借。最近的一次在群里看見他要借錢發(fā)工資,利息是十萬塊錢每個月一千,并說不好意思再麻煩那幾位朋友了,也不希望把這件事傳出去讓他的家人朋友們知道擔心。當時我猶豫了一下,沒一會兒的功夫他就在群里說“錢已經(jīng)夠了,謝謝書友們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經(jīng)常的看見他在群里說收到一些東西,有時候是茶葉、點心、水果及一些地方特產(chǎn),或者是應(yīng)時的節(jié)日禮品等等,甚至有好多他都不知道是是哪一位讀者書友給他寄了去的,這些他都和員工們及到店的讀者一起分享了。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胡同和他的布衣書局在讀者們心中的位置、地位,這就是為什么有時候人們愿意多花一點錢,也愿意在他的書店里買書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最早知道胡同還是在孔網(wǎng)上,他的店名好像是什么“鄉(xiāng)”,或者起碼與與這幾個字有聯(lián)系,那時候曾經(jīng)從他的店里買了好幾次圖書,不知道為什么后來找不到了,在微信微店里重逢了,曾經(jīng)在我的認知里,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上的新書就是新書廣場,舊書就看胡同的了。有一年孔網(wǎng)的年終聚會我報了名,就因為想見見胡同,當然還有他的好友韋力等等,記得我從他的店里買過一本《買書記歷——三十九位讀書人的集體回憶》,包括胡同在內(nèi)的陳曉維、謝其章、止庵、艾俊川、林冠中等等這三十九位作者都是鼎鼎大名的專家、學(xué)者,如果能通過孔網(wǎng)的年終聚會見到他們中的幾位,再能請他們簽個名就太完美了。</p><p class="ql-block"> 遺憾那時候因為上班沒能成行。</p><p class="ql-block"> “布衣書局”的標志是一個人拉著一滿滿平板車的書籍在奮力往前,勤奮、忙碌,傳播知識,一直抱持著希望,胡同認為這就是他們“布衣書局”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最多的時候書局曾經(jīng)存有200多噸的古舊書(《買書記歷》中胡同的文章就是一次收購60噸舊書的故事),而那時候正趕上全民皆商熱潮,文化不值錢,圖書市場低迷,極具老北京特色的古舊書業(yè)也陷入了困境,胡同就把書店搬到了網(wǎng)上、直播間里,從開始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嘗試到現(xiàn)在的爆火,已經(jīng)漂亮地轉(zhuǎn)型成功。這就有了每天那成百上千的打包包裹,而無論多少包裹他們就是加班加點也要把每一個訂單、每一本書打包的方方正正、八角尖尖,在自封袋時代能堅持做到這樣的除了布衣書局應(yīng)該沒有第二家。</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好幾年前我寫過一篇關(guān)于讀書藏書的文章,題目是《布衣暖,菜根香、淘書滋味長》,這句話的出處當時記不清了,后來有一天突然想起胡局的“布衣書局”的一句廣告語就是這句話,印象中胡同的“布衣書局”店招是大家王世襄先生題寫的。</p><p class="ql-block"> 記得前幾年好像口罩剛剛開始的時候,看過一場北京衛(wèi)視電視直播《實體書店的詩與遠方》,是關(guān)于有近20年歷史的北京市最有特色的書店之一的“布衣書局”的生存話題的,那期節(jié)目中看見這個話題已經(jīng)引起了廣大讀者的關(guān)注,節(jié)目中北京市委宣傳部一位印刷發(fā)行處副處長承諾書局只要找到房子,在資金上、政策上都可以支持扶持。這無疑給“布衣書局”及胡同吃了一個定心丸,當晚的胡同“販書日記”也表達了這個意思,日記中胡同還說書局經(jīng)營困難的消息傳出去,有人愿意捐款給他,被他拒絕了。</p><p class="ql-block"> 我只能特地從書局購買了幾本書來作為支持。</p><p class="ql-block"> “布衣書局”是最有特色的北京市書店之一,可是在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中還是有點支撐不下去了。記得節(jié)目中記者走向街頭采訪了一些市民,有人說她一兩年都不讀書了,有的說還在讀。樊登讀書會老板也就是那次節(jié)目的發(fā)起人說,只有讀書才有可能跟我們的前人和事偶遇,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我們國家處處都飄滿了書香,我們的生活就真的充滿了人文之美、閱讀之美和生活之美。</p><p class="ql-block"> 節(jié)目中有嘉賓說我們從掃除文盲到現(xiàn)在一共不到100年,怎么舍得文化離我們遠去呢。好像還是樊登書屋的老板說,他多少年就認識胡同了,他知道胡同開書店真的不是為了賺錢,他說胡同經(jīng)常花高價買了書來,又以極低的價格賣出去,他這樣就是因為喜歡,他說,說實話我個人真的不愿意胡同繼續(xù)開書店了,他開書店只能賠錢??墒俏覀冃枰喿x,實體書店也需要助力。</p><p class="ql-block"> 看那天晚上的“販書日記”,他感謝北京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還說他發(fā)了那篇尋找店址的求援文字之后,很多陌生的朋友聯(lián)系他想給他幫助,素昧平生的阿彌在看到朋友轉(zhuǎn)發(fā)的文章后加了他的微信,想給他一些幫助,胡同說他謝絕了,他說我不能白要人家的錢。胡同說“后來阿彌快遞了一批口罩給我們,我已經(jīng)拿回家一包用了。這時節(jié),這就是最實在的幫助了,謝謝阿彌”。</p><p class="ql-block"> 讀胡同的日記,里面的南鑼鼓巷、南陽胡同、高碑店還有六洲大廈等地名我都非常熟悉,2013年五一勞動節(jié)前后我曾經(jīng)在北京呆了近一個月,從傳媒大學(xué)外出,地鐵每天都要經(jīng)過高碑店站,南鑼鼓巷更是去過不止一次??春沼浰?jīng)在南陽胡同開了一家新店“布衣古書局”,這個店不求業(yè)績,就為了年輕人能進來摸一摸古書,哪怕是就是看上一眼,讓他們知道我們有這種書,我們有這樣的文化傳承,在閑下來靜下來的時候能思考一下。他說用手觸摸古籍的感覺和隔著玻璃僅憑眼睛觀望絕對不一樣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說到情懷,書局既有高端的有珍罕性的好書,囿于形勢、大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一些品質(zhì)一般的圖書,而在拍這種書時,胡局是有出價的就落槌,明明是還有人加價,他已經(jīng)截拍了,速度快的那讀秒的十個數(shù)字僅僅用了也就是一秒鐘,這起拍價10塊錢落槌的圖書都不夠它的包裝和郵費。當然絕大部分的還是好書,好書好價,曾經(jīng)有人去胡局的直播間發(fā)問,說這樣的舊書為什么價格這樣高,還諷刺直播間內(nèi)那些爭先恐后出價的讀者買了那么多書都讀完了沒有,我記得當時胡局回懟了一句話“我這里的書不是讀的,你還是去別處看看去吧”!當時我感覺很興奮,終于又從一位名家嘴里聽到了這句話。</p><p class="ql-block">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還是韋力,那是幾年前在濟南,在齊魯書社舉辦的“齊魯書香四十年暨《藏書家》成廿三輯”發(fā)布會上,是我主動向他提問的這個類似的問題,是關(guān)于因為喜歡一本書而買它的好多個版本等等的問題,他的回答是“喜歡讀書藏書,喜歡就買,愛就是愛了,不要管也不要在乎別人說什么”。</p><p class="ql-block"> 孔網(wǎng)的年終聚會因為口罩應(yīng)該有幾年不辦了,不知道今年還舉不舉辦,更不知道如果舉辦我能不能下定決心去北京。</p><p class="ql-block"> 剛剛看了看從去年這個時候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布衣書局買到了寧成春簽名特裝版《一個人的書籍裝幀史》,《紅樓夢》四十周年紀念版,楊志軍簽名毛邊本《雪山大地》,鄭藝梅的《珍聞與集藏鎖憶》精裝毛邊本,《三國演義》七十周年紀念精裝毛邊本,及辛德勇簽名簽印精裝毛邊本《簡明黃河史》,王強《書蠹牛津消夏記》精裝刷金本,《牛虻》精裝毛邊本等等十余種了。</p><p class="ql-block"> 作家和專家、學(xué)者把他的知識、觀點寫成書,是為了播種知識傳播文化,胡同就是他們與讀者們中的橋梁,世上的書店千千萬,而在我有限的認知里好像還沒有人能和胡同一樣,沒有人能與胡同和他的“布衣書局”比肩。</p><p class="ql-block"> 說到北京,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門、長城、故宮、鳥巢、央視大樓,在我心里還有北京圖書大廈,當然鐵定還有胡同的“布衣書局”。</p><p class="ql-block"> 只是現(xiàn)在社會環(huán)境變了,似乎導(dǎo)向也變了,一切都實用主義向錢看,沒有多少人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堅守自己的品格了。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胡同和他的“布衣書局”就尤為顯得珍貴。</p><p class="ql-block"> 2023.12.17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