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金陵第一名勝

熊克明

<p class="ql-block"> 金陵第一名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散文/熊克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歷史文化名城南京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上,隱藏著諸多自然與人文的瑰寶。其中,有一座頗為低調(diào)且風(fēng)光旖旎麗的湖泊園林,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南來北往的游人。故此,無論是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研究者,還是熱愛大自然風(fēng)光的旅行者,這里都是不容錯過的旅游勝地。它就是素有“江南第一名湖”和“金陵第一名勝”之稱,并以‘莫愁曠覽’為名勝景觀之名,被明代文人朱之蕃、畫家陸壽柏編纂繪入《金陵四十景圖詠》中的一一南京“莫愁湖古典名園”。</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南京市水西門外,占地面積約51萬平方米,其中湖面面積約33萬平方米,陸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有著1500多年悠久歷史和豐富人文資源的南京莫愁湖古典名園(古稱橫塘、石城湖),是南京主城區(qū)僅次于“玄武湖”的第二大湖泊。</p><p class="ql-block"> 據(jù)地質(zhì)文獻記載,莫愁湖是由長江、淮水(今外秦淮河)在金陵(南京)城西長期沖積而成的城市水體。早在上古時期,萬里長江直逼金陵“石頭城”(今清涼山)下,自南向北沿金陵城西邊流過。淮水則從金陵城的西南和西北分兩支注入長江。</p><p class="ql-block"> 三國時期(220年至280年),莫愁湖一帶歸屬東吳江渚地區(qū)。到了唐朝時期(618年至907年),淮水入江口河槽泥沙逐漸淤積,迫使長江主流道向西北遷移,最終使金陵城西郊江東門外長江中的白鷺洲與岸邊相連,原長江與淮水交匯處的低洼地留下了許多池塘和淺水湖泊。因此,南北長約680米,東西寬約770米,水深約4米的“橫塘”(今莫愁湖)正是這一時期形成。彼時,因橫塘與北面的“石頭城”山水相依,故又稱“石城湖”。 南宋時期的學(xué)者、詩人馬之純曾作《橫塘》一詩證之: ”如今何處是橫塘,在府城南淮兩旁。魏蜀兩都皆不似,蓬萊三島足相方?!?lt;/p><p class="ql-block">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民間傳說和故事,這些“傳說”往往與特定的歷史事件或人物相關(guān),并通過藝術(shù)化的方式記錄和解釋歷史,從而幫助人們理解各地的風(fēng)俗習(xí)慣、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跡的由來和意義。如:始初稱名“橫塘”的湖泊,后來改名叫“莫愁湖”,個中原委正是由兩則凄婉動人的民間傳說糅合而成。</p><p class="ql-block"> 傳說一,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南朝齊國京城建康(南京)有位叫“盧莫愁”的少女,她聰明美麗,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盧莫愁雖家境貧寒,但她從不抱怨生活,總是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一切。由于她的美貌和善良遠近聞名,所以引來了許多求婚者。然而,盧莫愁不汲汲于富貴,一心只想找個真心相愛的人共度一生。后來,她如愿與一個名叫“石城”的青年才子相識相愛,結(jié)為燕侶?。婚后,盧莫愁和石城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墒?,好景不長,由于戰(zhàn)亂頻繁,石城被迫離家出征。盧莫愁日夜思念丈夫,常常獨自站在橫塘邊眺望遠方,期盼丈夫能早日歸來。然而,殘酷無情的戰(zhàn)爭最終奪去了石城年輕的生命。得知這一噩耗后,悲痛欲絕的盧莫愁,毅然決然地投入橫塘之中,殉情自盡。鄉(xiāng)鄰們?yōu)榱思o(jì)念這位為愛殉情的貞潔女子,便將橫塘改名叫“莫愁湖”。</p><p class="ql-block"> 傳說二,南北朝時期,洛陽城有位名叫“莫愁”的姑娘。自幼喪母,與身為鈴醫(yī)的父親相依為命。莫愁自小善良聰慧、天生麗質(zhì),對于采桑、養(yǎng)蠶、紡織、刺繡、醫(yī)道等都會。莫愁15歲那年,父親上山采藥不幸墜崖身亡。孤苦伶仃的莫愁因為拿不出錢來安葬父親,無奈之下,只好當(dāng)街賣身葬父。此時,恰逢從南朝齊國京城建康來洛陽做買賣的盧員外路過于此,見狀頓生憐憫之心。他便出錢幫助莫愁料理了其父的喪事。之后帶著她回到了建康。擇一良辰吉日,莫愁嫁入盧家成了盧員外的兒媳婦。翌年,莫愁十月懷胎生下兒子阿候。</p><p class="ql-block"> 自從莫愁來到建康城后,不僅把自己養(yǎng)蠶繅絲的手藝傳授給左鄰右里,還用跟隨父親所學(xué)的醫(yī)術(shù)為鄉(xiāng)鄰們解除病痛,誰家有人生病,莫愁總是熱心地前去診治,且分文不取。她的善良和聰慧,深受鄰里鄉(xiāng)親的喜愛。不久,莫愁聰慧美貌的好名聲傳到了南朝齊國第六任皇帝蕭寶卷那里,這位人稱“千古第一昏君”的蕭寶卷便起了邪念,想要將莫愁納入宮中。得此消息,盧員外一家人驚恐萬狀,不知所措。為了不連累家人,不堪受辱的莫愁暗自決定投湖自盡。那日,莫愁身著素衣,來到橫塘邊。她望著平靜的湖水,心中滿是對家人和鄉(xiāng)鄰的不舍,但為了保全家人的名譽和自己的忠貞,最終她毫不猶豫地縱身投入湖中,為情而去。就在莫愁投湖自盡的那一瞬間,發(fā)生了神奇的一幕,原本平靜的水面突然泛起五彩繽紛的光芒,一只美麗的鳳凰從水中飛起,載著莫愁向天際飛去。鄉(xiāng)鄰們紛紛來到橫塘邊,對著水面匍匐祈禱,盼望莫愁能平安歸來。之后,人們?yōu)榱思o(jì)念莫愁,便將橫塘易名為“莫愁湖” 。</p> <p class="ql-block">  南朝梁國開國皇帝、文學(xué)家蕭衍(史稱梁武帝)在一次微服私訪莫愁湖時,聽聞了凄美的“莫愁女”故事,頗為感動,這位被世人譽為“博學(xué)多通”和“六藝備閑”?的君王,隨即御題了一首《河中之水歌》樂府詩篇:“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于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边@首以莫愁女為主題,格調(diào)明快、文辭富艷、含蓄有致、押韻規(guī)律,堪稱曠世杰作的七言古詩,后來被收入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與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玉臺新詠》中。</p><p class="ql-block"> 后世有不少文人雅士為了簡潔和吸引閱讀,直接將《河中之水歌》的題目標(biāo)注為《莫愁歌》。</p><p class="ql-block"> 624年(唐朝武德七年),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等人將《河中之水歌》編纂入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綜合性官修類書?籍《藝文類聚》中。從此,傳說中的窈窕淑女“莫愁”與水鳥翱翔、蕸葉漣漣的“莫愁湖”,共同構(gòu)成了古都金陵一種標(biāo)志性的文化符號,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雅士前來悠游觀賞,并留下很多傳頌千古的詩文墨跡與傳奇佳話。僅舉幾例如下:</p><p class="ql-block"> 例一,唐代文學(xué)家、杰出詩人杜牧曾寫下一首《夜泊莫愁湖》詩篇:”夜泊莫愁湖,渚宮人盡望。無事覩佳期,琴酒長如夜。”這首五言古詩,以夜泊莫愁湖為背景,描繪了人們在此地的悠閑生活和寧靜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例二,明代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王世貞在《游徐氏莫愁湖故園》一詩中云:“翠顰無際壓明眸,贏得湖名古莫愁。過雨欲移花外徑,斜陽爭漏竹西樓。蟠松別主無拘束,語鳥驕人有唱酬。長取斷橋三兩柱,也堪將系采蓮舟?!痹娭屑?xì)膩地描繪了莫愁湖及其周邊景物,展現(xiàn)了一種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懷,以及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贊美。</p><p class="ql-block"> 例三,明代詩人盧龍云在《莫愁湖二首-其二》詩中寫道:“一片湖光傍石城,卻因佳麗與留名。當(dāng)時歌舞人何在,渚鳥汀花獨有情。” 這首七言絕句既展現(xiàn)了莫愁湖的自然美景,也透露出這座湖泊因美麗佳人而得名的歷史淵源,以及對過往歲月的深深懷念。</p><p class="ql-block"> 例四,清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詩人鄭燮(字號板橋)在《念奴嬌-莫愁湖》一詩中盛贊道:“盧家何幸, 一歌一曲長久!即今湖柳如煙,湖云似夢,湖浪濃于酒?!边@首詩的意思是,盧家是多么幸運,能夠長久地享受歌舞之美;如今莫愁湖的柳樹如煙,湖上的云霧像夢一般,湖浪濃郁得如同美酒一樣??傊?,這首詩既描繪了莫愁湖的自然美景,又蘊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蘊?。</p><p class="ql-block"> 例五,清代詩人、散文家袁枚在詩中曾這樣贊頌?zāi)詈?quot;欲將西子西湖比、難向煙波判是非。但覺西湖輸一籌、江帆云外拍天飛?!边@首詩是袁枚《和松云太守莫愁湖詩二十首》的最后一首。這位偏愛南京的“隨園老人”認(rèn)為,想要將西湖比作西施,在煙波渺茫中也難以判斷恰當(dāng)與否,但與莫愁湖中眾多帆船沖破云霄的景象對比起來,讓人覺得西湖還是略輸一籌。不曾想到,出生于浙江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的詩人、散文家袁枚,竟認(rèn)為南京莫愁湖勝過舉世聞名的杭州西湖。</p><p class="ql-block"> 無庸贅述,以上例舉的幾首堪稱“千古絕調(diào)”的詩篇,不僅細(xì)膩地描繪了莫愁湖的自然美景,更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凄美動人的傳說。從而使這座散發(fā)著1500多年歷史韻味的神秘湖泊,成為江南古典園林的典范和金陵文化的重要載體。</p> <p class="ql-block">  乙已年夏月,暑氣初蒸,蟬鳴隱于濃蔭。筆者擇一晨光熹微之時,獨自踏訪慕名已久的莫愁湖公園。但見碧空如洗,云影徘徊,為這一“金陵第一名勝”絕美之地,又贈添了幾分歷史的韻味與自然的靈秀。</p><p class="ql-block"> 當(dāng)代一位古建筑學(xué)家說過,最能呈現(xiàn)中國古人審美情趣的藝術(shù)形式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筑?。此說,于筆者心有戚戚焉。以莫愁湖名園為例,其以亭、臺、樓、閣、軒、榭、廊的精妙布局,通過建筑形態(tài)與自然景象的有機融合,創(chuàng)造出“移步換景”的詩畫意境和虛實相生的空間韻律?,以此成就這座“江南第一名湖”的驚艷之美,以及一種”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的詩詞意境?。如今,這座承載了千年風(fēng)雅的園林,不僅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藝術(shù)的精髓,更成為現(xiàn)代人心靈的詩意棲居之地。漫步其間,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古人的智慧與情懷在眼前一一展現(xiàn)。這里的每一處景致,無不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別樣的靜謐之美。人們來到這里,既可以暫時忘卻塵世中的紛擾與喧囂,又能盡情感受大自然的純粹與美好。 </p><p class="ql-block"> 筆者循著“到此莫愁”匾額的指引,徑直步入園中,恍惚間,似覺誤入"別有天地非人間"之境。沿著蜿蜒幽靜的青石小徑徐行,仿佛一腳踩進了千年的詩行。穿過郁郁蔥蔥的竹林,未及觀賞湖畔的亭臺樓閣、軒榭廊舫,先被一陣荷香牽了心神,原來是一湖亭亭而立的碧葉紅蕖,露珠滾過葉心……似在低語六朝往事,抑或在與莫愁女的傳說相和。此番情景,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悠悠懷古之情。</p><p class="ql-block">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從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開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史稱明太祖)便在應(yīng)天府(南京)大興土木,內(nèi)建宮城(紫禁城)、皇城,外修京城(今南京明城墻)和外郭城,加之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鄭和在應(yīng)天府城西龍江關(guān)一帶建造(寶)船廠,使得應(yīng)天府城西的水陸交通非常繁忙。當(dāng)年,從京城“三山門”(今水西門)至外郭城的“江東門”沿街店肆林立,商賈云集。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將位于三山門外的莫愁湖辟為皇家園林,并詔令朝廷工部在莫愁湖畔建造了“對弈樓”、“長廊、“石橋”、“水榭?”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占地面積約32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十一間的對弈樓,是一座采用青瓦磚木結(jié)構(gòu)、歇山頂式的兩層樓房。造型莊重而精美?的對弈樓充分展現(xiàn)出明代建筑獨特的魅力與精湛的技藝。</p><p class="ql-block"> 對弈樓正門中堂放有一張棋桌,傳說,明太祖朱元璋酷愛下圍棋,因此,他才詔令在風(fēng)景旖旎的莫愁湖畔特別建造了這座“對弈樓”。彼時,在大明王朝中有一位名叫徐達(史稱中山王)的開國重臣,此人不僅深諳兵法韜略,還是一名弈林高手。于是,對弈樓成了這對君臣專門對弈的地方。雖然明太祖朱元璋經(jīng)常與徐達弈棋,可是每次徐達都落敗。對此,明太祖朱元璋心里明白,也許是徐達有意輸給他。但是,有時這位皇帝心里又會犯嘀咕,或許徐愛卿的棋藝確實不如朕。</p><p class="ql-block"> 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又令徐達到對弈樓下棋,對弈之前他對徐達反復(fù)強調(diào):“今日朕若輸了決不怪罪于你,你要全力施展棋藝,一決勝負(fù)?!庇谑?,雙方擺開陣勢,從辰時一直對弈到日中,連午膳都沒顧上用。到了決戰(zhàn)時刻,手執(zhí)黑子的明太祖朱元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了最后一波凌厲攻勢,眼看勝局在望,他便得意地問徐達:“徐愛卿,這局以為如何?”徐達微笑著點頭答道:“陛下,這局棋已經(jīng)和了?!泵魈嬷煸靶睦碓谙朊髅饕褎偃谖?,此刻豈有握手言和的道理?“徐達見皇上不明白自己所言,只得躬身作揖道:“請陛下到這邊來,細(xì)看臣的棋勢?!泵魈嬷煸斑@才起身細(xì)看棋局,少頃,他才失聲驚嘆道:“哦!朕的棋藝實不如徐愛卿也!”原來手執(zhí)白子的徐達已巧妙的在硝煙四起的棋盤上布下“萬亗”二字(即古文繁體字“萬歳”的意思)。龍顏大悅的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封賞徐達,當(dāng)即慷慨地將對弈樓和整個莫愁湖園賜予了徐達。并將對弈樓賜名叫“勝棋樓”。如今,在莫愁湖公園勝棋樓二樓中堂內(nèi),還擺放著身披龍袍的明太祖朱元璋與身著官服的徐達奕棋的臘像,以及古玩玉器、象牙雕刻等物件。</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當(dāng)年在勝棋樓一樓正門兩側(cè)檻柱上,掛有一幅由清代學(xué)者、詩人張兆鹿所題的頗為風(fēng)趣的楹聯(lián):“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yè)都如一局棋枰?!边@幅楹聯(lián)的意思是:美麗的江山如同粉黛一般美麗,留下了半湖煙雨的美景;而王侯的事業(yè)就像一局棋盤上的對弈,世事變遷,唯有江山依舊。</p><p class="ql-block"> 如今,掛在勝棋樓一樓正門兩側(cè)檻柱上的楹聯(lián)為清代詩人江壁所撰:“粉黛江山亦是英雄亦兒女;樓臺煙雨半含水色半天光?!闭郝?lián)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歷史變遷的喟嘆,既有對英雄事跡的贊美,也有對平凡生活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在勝棋樓二樓中堂兩側(cè)檻柱上,也掛有一幅清代書法家洪吉亮篆書的楹聯(lián):“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想衣裳花想容?!?這幅集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詩人李白詩句而成的楹聯(lián),通過描繪美人置身于美景之中,用虛化的背景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從而增添了幾分人的情味和韻味?。</p> <p class="ql-block">  自從莫愁湖園歸為徐達(中山王)的私家園林后,這里除了有窈窕佳人的“身影”,還多了一些縱橫捭闔,馳騁沙場之氣?!澳钆奔印耙淮鹾?”,無疑為這座古典名園增添了一抹溫柔而浪漫的色彩。因此,后世諸多文人騷客在為莫愁湖園吟詩作賦時,主題大多是英雄、美女。</p><p class="ql-block"> 如清代軍事家、書畫家、詩人彭玉麟曾題詩:“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氣;春光二三月,鶯花合是美人魂?!?lt;/p><p class="ql-block"> 徐達成為莫愁湖園的主人后,其家人便在湖中養(yǎng)殖“芙蕖”,在湖畔種植“水柳”,以及修建“華嚴(yán)庵”、“湖心亭”、“水榭”等建筑。當(dāng)夏日暑氣彌漫之時,湖畔垂柳依依,枝條輕拂水面,仿佛給人帶來絲絲涼爽與愜意。滿湖的“翠蓋紅衣”競相綻放,或粉或白,宛如一群絕代的凌波仙子,清香遠溢,優(yōu)雅動人。有古詩為之贊美曰:“湖樓瀹茗絕纖埃,萬頃荷花繞欄開,掛起筠簾看山色,好風(fēng)一陣送香來?!?lt;/p><p class="ql-block"> 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至1566年),魏國公徐鵬舉繪制了其祖父中山王徐達的遺像,懸掛于勝棋樓上。</p><p class="ql-block"> 古剎“華嚴(yán)庵”位于勝棋樓正南面,其名源于《十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當(dāng)初,中山王徐達出資建造這座擁有殿宇數(shù)十間的華嚴(yán)庵,主要用于招待王侯將相、達官顯貴及風(fēng)流墨客。</p><p class="ql-block"> 四方八角,磚木結(jié)構(gòu),素有“四面荷花一間亭”之稱的湖心亭,位于莫愁湖中的湖心島上,距離湖南岸的勝棋樓約340米。清代軍事家、書畫家、詩人彭玉麟曾在游歷湖心亭時,即興擬寫了一幅聯(lián)語:“勝地足流傳,直博得一代芳名,千秋艷說;賞心多樂事,且看此半湖煙水,十頃荷花?!?lt;/p><p class="ql-block"> 值得提及的是,在明、清朝時期,可能因為整個莫愁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的緣故,使得湖中生長的蓮藕既粉嫩肥白,又香脆甜美。金陵城內(nèi)外其它湖泊、池塘所產(chǎn)蓮藕的品質(zhì),較之此處均遠落其后。?當(dāng)年,產(chǎn)自莫愁湖的蓮藕被金陵的“老餮”們贊為“巨如壯夫之臂而甘脆亡查滓,即江南所出,形味盡居其下?!?lt;/p><p class="ql-block"> 拙文至此, 應(yīng)該說明一下,荷與蓮其實是合二為一的水生植物,在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爾雅-釋草》中寫道:“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绷硗?,漢樂府民歌《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蓮,蓮葉肥田田”,即指荷花。</p><p class="ql-block"> 早年,在金陵城內(nèi)昇州路馬巷有一爿小店鋪,經(jīng)營的“花香藕”清香甜脆,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其制法絕技,即原料非用莫愁湖的蓮藕不可。彼時,莫愁湖的蓮藕,不但暢銷南京,還遠銷外省。</p><p class="ql-block"> 由于莫愁湖滿湖皆養(yǎng)殖荷花,使得荷葉的產(chǎn)量也相當(dāng)可觀。據(jù)說,每到夏末秋初,金陵城里賣鹽水鴨和火腳的店鋪,都會大量收購莫愁湖的荷葉,用來包裹鹽水鴨或火腳。選用這種獨特的食品“綠色”包裝之法,是因為荷葉既清涼隔熱,又能使熟的肉食保持新鮮且不會走油。尤為甚之的是,在明、清時期,有些于夏季分娩的產(chǎn)婦,常會用新鮮荷葉托著嬰兒喂奶,這樣可以避免自己身上的熱氣染及嬰兒。還有用荷葉鋪于床上,然后將嬰兒睡于其上,目的也是為了隔夏氣暑熱。</p><p class="ql-block"> 1928年(中華民國十七年)出版的《新都游覽指南》中記載:“莫愁湖,在水西門外里許……每當(dāng)夏季,芙蕖盛開時,清香撲鼻,涼風(fēng)拂襟,頗饒清趣,洵為消夏之良地?!?lt;/p><p class="ql-block"> 由上所述可見,莫愁湖的荷花與蓮藕之所以能載譽數(shù)百年,絕非偶然。</p><p class="ql-block"> 據(jù)考證,在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農(nóng)歷六月初四為“荷花節(jié)”。是日,居住在金陵城內(nèi)的人們便會去莫愁湖放“荷花燈”(亦稱水燈),以示祝嘏。</p> <p class="ql-block">  在勝棋樓西山墻外,有一座古樸幽靜的兩進式四合院。這座院子便是傳說中的莫愁女故居“郁金堂”。據(jù)說,郁金堂之名取自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國皇帝蕭衍所作《河中之水歌》中的詩句:“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痹⒁鉃榉枷愀哐诺木邮?。</p><p class="ql-block"> 建筑面積約163平方米,以磚木結(jié)構(gòu)為主,坐南朝北,面闊六間,進深二間,后進為卷棚頂?的郁金堂,采用傳統(tǒng)的青磚黛瓦、飛檐掩映、回廊花窗的建筑形式,這一簡約、疏朗、雅致且具有天然格調(diào)的建筑形式,既體現(xiàn)了明、清朝時期江南地區(qū)的建筑特色,又承載了一種文學(xué)意象與女性文化符號的雙重象征。</p><p class="ql-block"> 清代畫家、詩人馬士圖在其編撰的《莫愁湖志》中寫道:“郁金堂,臨水面北,在華嚴(yán)庵內(nèi),與勝棋樓相通?!?lt;/p><p class="ql-block"> 郁金堂的正南面是一座名叫“蘇合廂”的建筑,采用傳統(tǒng)磚木建筑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約110平方米的蘇合廂,通過兩側(cè)回廊與郁金堂四合院連為一體。蘇合廂之名亦取自南朝梁國皇帝蕭衍所作《河中之水歌》中的詩句:“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痹谒暮显夯乩葨|側(cè)墻壁上,鐫刻著南朝梁國皇帝蕭衍的詩作《河中之水歌》全文。</p><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有人向?qū)⒆约旱漠嬍摇八晒荦S”設(shè)置在莫愁湖畔的畫家馬士圖提問:“莫愁湖乃一洼之水,何以竟成為金陵第一名勝?”世居江寧(即南京)的馬士圖答道:“莫愁湖不但本身風(fēng)景優(yōu)美,尤在于四圍的曠覽?!彼^“曠覽”是指于莫愁湖勝棋樓上,即可憑欄近覽遠眺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的“鐘阜晴云”、“石城霽雪”、“清涼環(huán)翠”、“冶麓幽棲”、“秦淮漁唱”、“報恩塔燈”、“雨花閑眺”、“牛首煙巒”八個名勝景觀??芍^遠山近水,盡可以訴諸于筆,搬入畫圖之中。由是觀之,“莫愁曠覽”,果然名不虛傳。不過,在莫愁湖的勝棋樓、郁金堂、蘇合廂、華嚴(yán)庵、湖心亭等名勝景觀中,馬士圖聲言郁金堂當(dāng)據(jù)諸多湖勝之首,其理由是,郁金堂旁植蓮花,環(huán)以岸柳,一草一木,滿目生輝。由此,馬士圖還別出機杼地擬出了郁金堂八景名勝:“波鏡窺容”、“月梳掠鬢”、“山黛描眉”、“蓮粉凝香”、“鶯簧偷語”、“柳絲織恨”、“秧針倦繡”、“燕剪裁綺”。</p><p class="ql-block"> 據(jù)史志記載,馬士圖編纂的《莫愁湖志》,是歷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記錄莫愁湖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專志?。傳說,就在1810年8月12日(清朝嘉慶十五年七月十二日)著成將刊之際,馬士圖于夢中遇到了一段奇怪的文字因緣:當(dāng)晚,馬士圖因訪友遲歸,不得入三山門西水關(guān)內(nèi)的家中,逐借宿于郁金堂內(nèi)。入睡后夢見自己在莫愁湖畔憑欄賞荷時,見一窈窕美人,佇立于白蓮花上,手執(zhí)一束花,歌《莫愁樂》二曲,唱罷,她回首對站在湖畔的丫鬟說道:“他日,孫楚樓西沽春賒月,五六同心,非待彼憑欄者乎?”翌日,馬士圖將在郁金堂的夢中之語告知眾友人,眾友人皆以為是虛妄之言。唯其表弟鮑淳拍案叫絕且拆字解意道:“孫楚樓西即指莫愁湖,‘沽月’合為‘湖’字,‘五六’加起來是‘十一’,合為‘士’字,又‘同心’合為‘志’字,正是暗語有朝一日,夢中憑欄者(即指馬士圖)將作《莫愁湖志》?!瘪R士圖聽后驚喜交集,連忙在莫愁女的畫像前焚香秉燭、匍匐長拜。如今,在郁金堂的墻壁上刻有一幅莫愁女畫像,傳說,這幅畫像即是馬士圖彼時夜夢“窈窕美人”后,感慨于斯,遂以夢中所見之形象,請匠人雕刻了這幅“莫愁女”畫像,是以為記。</p><p class="ql-block"> 1688年(清朝康熙七年),由明末清初畫家高岑編繪的《金陵四十景圖》刊行。 摯愛家鄉(xiāng)的畫家、詩人馬士圖便“按圖索驥”的游遍了“金陵四十景”,并寫下了這樣的感慨之詞:“于山惟愛棲霞之高深,于水獨愛莫愁之幽曠”。他甚至將金陵的莫愁湖與杭州的西湖相提并論,莫愁湖近對清涼山,如同西湖以葛嶺為案,然而西湖有所不及的是,在莫愁湖上可以遠眺揚子江上的點點白帆,以及彼岸的青山遠黛,白云空留。</p> <p class="ql-block">  據(jù)史志記載,早在北宋時期(960年至1127年?),官修的西湖志書已是連篇累牘,而金陵莫愁湖卻“千百年來獨無志之者”,實為一大憾事。故此,對于莫愁湖情深一往的馬士圖便奮筆編撰了有史以來第一部《莫愁湖志》。與一般山水小志有所不同的是,全書六卷的《莫愁湖志》竟用一多半篇幅收錄了莫愁湖自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以及與莫愁湖、莫愁女相關(guān)的文學(xué)作品,從而使后人通過這部志書,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座古典名園。不少方志學(xué)者認(rèn)為,清代畫家、詩人馬士圖編撰的這部《莫愁湖志》,為深入了解莫愁湖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進一步認(rèn)識其在中國園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時,莫愁湖園因年久失修,導(dǎo)致樓閣傾頹、廳榭坍塌,出現(xiàn)衰敗之象。</p><p class="ql-block"> 1793年(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大清國江寧知府李堯棟自捐俸銀對莫愁湖園進行復(fù)建修葺,并重植湖中芙蕖與湖畔水柳,使這座古典名園復(fù)舊如初。</p><p class="ql-block"> 1853年(清朝咸豐三年)3月,太平天國軍進攻南京,莫愁湖園遭遇兵燹,園內(nèi)所有建筑皆化為灰燼。</p><p class="ql-block"> 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7月,太平天國滅亡。自翌年起,大清國直隸總督曾國藩撥官銀將莫愁湖園的勝棋樓、郁金堂、蘇合廂、華嚴(yán)庵、湖心亭、水榭等建筑,按原貌在原址復(fù)建。這次復(fù)建除了將郁金堂的朝向于初建時的坐南朝北改成坐北朝南外,還在郁金堂西側(cè)新建了一座“莫愁水院”(亦稱曾文正公祠堂)。至 1871年(清朝同治十年),經(jīng)過七年的精心修繕與復(fù)建,莫愁湖園重現(xiàn)舊觀。</p><p class="ql-block"> 與郁金堂一墻之隔的莫愁水院由“賞荷廳”、“江天小閣”、“光華亭”等建筑組成,并用回廊將這些建筑串聯(lián)在一起。莫愁水院內(nèi)還挖了個小池塘,用來養(yǎng)殖荷花和金鯽魚(俗稱觀荷池)。</p><p class="ql-block"> 賞荷廳位于莫愁水院北面,建筑面積約120平方米,共有四開間,磚木結(jié)構(gòu)。坐北朝南的賞荷廳,東側(cè)有軒,西側(cè)有亭,南臨觀荷池,北瀕莫愁湖南岸。敞亮又軒昂的賞荷廳采用了江南古典園林中常用的透景、借景之法,在三面墻壁上均鑲有木雕八角花窗,可將湖光翠影盡收窗欞之中,進而營造出一種悠遠深邃的意境和層次感,形成“移步換景”的視覺效果,讓人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感受到無限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建筑面積約43平方米,周以回欄,下臨湖面,高兩層的江天小閣(亦稱四方亭),位于莫愁水院西北角。自從江天小閣建成后,直隸總督曾國藩大人便會常常登臨憑眺,古懷彌襟。</p><p class="ql-block"> 近代著名學(xué)者朱偰于1936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在其所編撰的《金陵古跡圖考》、《金陵古跡名勝影集》中云:“曾云閣有角樓,聳臨湖上,登眺極佳。”文中提及的“曾云閣”即指江天小閣。</p><p class="ql-block"> 建筑面積約70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四面敞開,位于莫愁水院南首的光華亭,與北面的賞荷廳隔水(觀荷池)相望。當(dāng)年,大清國江蘇候補道、詩人曾廣照曾為光華亭撰寫了“月到風(fēng)來閣”的五字橫匾和一幅長長的木刻楹聯(lián):“憾江上石頭,抵不住遷流塵夢。柳枝何處,桃葉無蹤,轉(zhuǎn)羨他名將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述;問湖邊月色,照過來多少年華? 玉樹歌余,金蓮舞后,收拾這殘山剩水,鶯花猶是六朝春?!贝寺?lián)現(xiàn)已不存?,F(xiàn)在光華亭柱子上鐫刻的楹聯(lián)是:“虎踞龍盤中山王氣,鳶飛魚躍少女莫愁”。</p> <p class="ql-block">  據(jù)史料記載, 1912年(清朝宣統(tǒng)三年、中華民國元年)1月,時任大清國江蘇巡撫的張勛在大清國內(nèi)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授意下,從徐州率兵南下,企圖推翻由孫文先生在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孫文先生隨即下令從南方邊垂調(diào)來“廣東北伐軍”(簡稱粵軍),擔(dān)負(fù)保衛(wèi)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任務(wù)。臨危受命的粵軍,以小部駐守南京,拱衛(wèi)總統(tǒng)府;大部于1月上旬渡江北伐。英勇善戰(zhàn)的粵軍沿著津浦線一路,力克固鎮(zhèn)、宿州等地,愈戰(zhàn)愈勇、勢如破竹的粵軍終于在2月中旬收復(fù)蘇北重鎮(zhèn)徐州。張勛率領(lǐng)的“武衛(wèi)前軍”(俗稱辮子軍)節(jié)節(jié)敗退,大清王朝回天乏力。不久,大清國宣統(tǒng)皇帝溥儀退位,中華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 同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在此次征戰(zhàn)中陣亡的53名粵軍將士遺骸運至南京,禮葬于莫愁湖南岸郁金堂以西的丘壟上,命名為“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在陣亡將士的遺骸歸葬之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文先生親題敬書“建國成仁”四個楷書大字,雕刻成碑立于墓冢之前。墓冢一側(cè),豎立著辛亥革命元勛黃興親筆題寫的“粵軍殉難義士之碑”,以及粵軍總司令姚雨平撰寫的“祭文”碑。從此,53名粵軍陣亡將士的英魂將與曠世儒將徐達、絕代佳人莫愁女并說千秋,同歌百代。</p><p class="ql-block"> 位于莫愁湖畔的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不僅是中華民國成立之初最重要的紀(jì)念建筑之一,也是莫愁湖園最有歷史和文物價值的景觀之一。</p><p class="ql-block"> 1966年秋,“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不幸被毀。</p><p class="ql-block"> 1979年9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局在原址重建“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同時還在大方而肅穆的墓園一隅,修建了一座鉛頂石柱六角亭子,供憑吊者小憩。</p><p class="ql-block"> 1982年,莫愁湖畔“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被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p><p class="ql-block"> 2012年,莫愁湖畔“建國粵軍陣亡將士墓”入編南京重要近現(xiàn)代建筑錄。 </p><p class="ql-block">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 1928年(中華民國十七年)12月14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莫愁湖園正式辟為“國家公園”。標(biāo)志著原屬“私家園林”的莫愁湖園已變?yōu)椤肮矆鏊薄?lt;/p> <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同年5月,南京莫愁湖公園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p><p class="ql-block"> 195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對莫愁湖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疏浚、加深湖床,以及擴大陸地面積等工程。 </p><p class="ql-block"> 1959年起,南京市人民政府城建局園林管理部門對莫愁湖公園進行全面治理與廣植樹木花卉,修葺勝棋樓、郁金堂、蘇合廂、湖心亭、莫愁水院、華嚴(yán)庵等建筑,使之重現(xiàn)往日風(fēng)采。除此之外,在后來數(shù)十年間,莫愁湖公園還新建了“賞荷榭”、“待渡亭”、“風(fēng)來亭”、“抱月樓”、“漢白玉‘莫愁女’雕像”、“棠芳閬苑”等名勝景觀。</p><p class="ql-block"> 東漢時期(25年至220年)的經(jīng)學(xué)家、訓(xùn)詁學(xué)家劉熙曾在《釋名》中曰:“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边@一解釋揭示了“亭”最初的功能是為行人提供駐足小憩的場所。因而可知,亭不僅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不可或缺,也一直是古典園林中的點睛之筆。自古就幽亭曲檻環(huán)繞、盡顯古韻之美的莫愁湖公園,亦不外如是。</p><p class="ql-block"> 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在其所著的《儒林外史》一書中,有一段對通省梨園弟子共赴“湖亭之會”的描述,提及的是當(dāng)年在水色瀲滟、風(fēng)光迤邐的莫愁湖畔,諸多梨園子弟各展才藝,或歌或舞,或吟或詠,一時間,湖光秀色,盡入詩畫之中。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寫道:“諸名士看這湖亭時,軒窗四起,一轉(zhuǎn)都是湖水圍繞,微微有點熏風(fēng),吹得波紋如縠……?!睆倪@段文字中足以見,在當(dāng)年的莫愁湖名園中,無論是盛世雅集的“亭”,還是別致典雅的“閣”,或是曲徑通幽的“廊”,都以素凈極簡的曲線、獨具匠心的建筑藝術(shù)手法,巧融人文情懷,演繹著中國古典建筑藝術(shù)的深邃、曠遠和自然之美。所以,新中國成立之后的“莫愁湖公園”,一邊繼續(xù)演繹著曾經(jīng)的雅集風(fēng)流,一邊在努力提升景觀的觀賞性和生態(tài)價值。</p><p class="ql-block"> 建于1959年的“賞荷榭”,位于莫愁湖南岸。坐西朝東,磚木結(jié)構(gòu),屋頂為卷蓬歇山式樣的賞荷榭,采用江南古典園林中“水榭”的建制形式,瀕水而建,寬敞通透,意在營造一處能迎臨四面來風(fēng),收攬八方美景。每至炎炎夏日,湖上荷花盛開之時,這里便成了除“湖心亭”之外的又一處賞荷絕佳之處。湖中綠意盎然、層層疊疊的荷葉,宛如翠蓋,庇護著一朵朵裊裊娉婷的芙蕖?。游人駐足賞荷榭大平臺上,不但能近距離欣賞到花蕊高懸,花瓣嬌嫩,色澤鮮艷,馥郁芬芳的紅蕖,還能深切地感受到芙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zhì)。</p><p class="ql-block"> 如,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詩人蘇軾曾有詞為證:“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p><p class="ql-block"> 又如,清代才女、詩人吳絳雪所云:“香蓮碧水動風(fēng)涼,水動風(fēng)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fēng)動水,涼風(fēng)動水碧蓮香?!币髡b如此意境清雅脫俗的詩余古風(fēng),頃刻間,仿佛有種齒頰生香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 </p><p class="ql-block">? “待渡亭”位于莫愁水院西側(cè), 建于1959年。待渡亭為仿古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亭前建有一條長廊,徑直通往湖邊的小碼頭。碼頭上停泊著幾只船,供游人蕩舟泛湖。待渡亭中廊柱上掛著一幅意境深遠、清曠奇絕的楹聯(lián),上聯(lián):云剪凌波態(tài);下聯(lián):煙含吊古情。上聯(lián)描繪了莫愁湖上云霧繚繞、波光粼粼的美景。云霧仿佛被剪裁過一般,輕盈地漂浮在水面上,湖面波光閃爍,如同凌波微步;?下聯(lián)則表達了吊古之情。煙霧彌漫中,仿佛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古人的情感。這種朦朧的景象,讓人不禁生出對歷史的懷念和感慨。</p><p class="ql-block"> 據(jù)悉,195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城建局園林處在對莫愁湖進行疏浚時,于湖底發(fā)現(xiàn)了明代嘉靖年間官窯燒制的青花瓷碗,碗底燒制有青花圖案,其圖案頗像今日之“待渡亭與長廓”。據(jù)考古專家分析,這幅圖案的“置陣布勢”取自宋代詩人釋文珦的一首詩:“湖亭接回廊,待渡可納涼。水月看荷花,莫愁此為鄉(xiāng)。”詩中提到了湖亭與回廊相連,游人可以在此納涼、待渡和欣賞水中的荷花,這一切的自然情景,在皎潔的月光下顯得是那么悠閑愜意,安然無虞。其詩情畫意,盡在闌干外。令古今之人皆醉倒在它的韻味里。</p>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莫愁湖公園最高處,采用混合結(jié)構(gòu)的仿古建筑“?風(fēng)來亭”(亦稱竹園六角亭)??,建于1959年。登臨風(fēng)來亭四望,可將莫愁湖全景盡收眼底?。亭下假山疊石環(huán)繞,茂林修竹簇?fù)?。在翠綠的修竹叢中還夾雜著幾株高大挺拔、形態(tài)優(yōu)美的芭蕉樹,綠蔭如蓋的芭蕉葉子就像一把把碧綠的扇子,不斷向周圍伸展,盡顯清秀與雅致?。每逢夏季雨時,游人置身亭中,可賞荷聽雨,感受“雨點真珠水上鳴。更將青蓋一時傾”的詩意之境。亦可傾耳聆聽“雨打芭蕉”時的那種“清脆如鼓點,細(xì)膩如琴音”?的愁怨之美與自然之韻。</p><p class="ql-block"> 雨打芭蕉,自古以來似乎都是文人騷客心靈的棲息地。無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還是宋代詩人張鎡的“瀟灑綠衣長,滿身無限涼?!币只蚴乔宕娙肃嵺频摹鞍沤度~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fēng)雨怨秋聲?!痹谠娙藗兊墓P下,大自然中的每一滴雨、每一聲風(fēng)、每一片葉,都蘊含著無窮的意蘊和深刻的哲理。雨打芭蕉聲,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界的聲音,它在某種程度上也象征著生命的柔軟與堅韌,并細(xì)膩地傳遞著一種永恒的生命律動。所以,聆聽雨打芭蕉聲,不僅能給人帶來片刻的安寧與和諧,還能讓人領(lǐng)略到生命的蓬勃與自由。</p><p class="ql-block"> 在風(fēng)來亭前兩側(cè)亭柱上,鐫刻著由清代畫家、詩人馬士圖撰寫的一幅楹聯(lián):“沿汀芳草煙初濕,夾岸垂楊翠欲流。”這幅讓人一眼驚鴻的絕美楹聯(lián),通過上聯(lián)“煙濕草色”與下聯(lián)“柳翠如流”的對仗,描繪出一幅莫愁湖春日景色圖:霧氣氤氳中草色濕潤柔美,柳枝低垂間綠意傾瀉欲滴,彰顯出自然景物在煙雨迷蒙后的鮮活生命力與自然之趣。</p><p class="ql-block"> 建于1960年,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坐落于莫愁湖西南岸,以建筑形態(tài)呈“懷抱明月之勢”而得名的“抱月樓”,由一座二層主亭樓、一座平臺和兩座二層配亭樓組合而成。一眼望去,這座建筑風(fēng)格古樸典雅,處處透露出濃厚的文化氣息的仿古建筑群,以其獨特的建筑形態(tài)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采用青瓦木柱,飛檐翹角,斗拱繁復(fù),丹楹刻桷等傳統(tǒng)建筑手法的抱月樓,由坐北朝南的門亭(主亭樓),通過曲廊與東、西兩側(cè)的配亭連為一體。抱月樓的臺基立面雕刻了一百多幅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畫像和故事情景。這些雕工精湛、宛然如生的浮雕作品,被譽為“江南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抱月樓東則配亭門楣上方題有“怡情”二字。亭柱上鐫刻楹聯(lián):“于此間得少佳趣,亦足以暢敘幽情?!蔽鲃t配亭門楣上方題有“詩境”二字,亭柱上鐫刻楹聯(lián):“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樂府唱南朝?!?lt;/p><p class="ql-block"> 抱月樓的南面建有一座以長廊環(huán)繞的弧形草坪廣場,常常被作為露天舞臺,舉辦演藝活動。抱月樓的北面則架設(shè)了一座伸入湖面的大平臺,游人駐足于此,可俯瞰那靜謚中透著深邃、宛如翡翠般的湖水, 靜靜地望著這一泓澄碧如鏡的湖水,仿佛能吸引人的靈魂深入其中,探尋那古老的千年傳說和未知的秘密。游人若拾級而上抱月樓二樓,既可在此品茗、賞景、小憩,又能領(lǐng)略到“明代建筑”的那種布局雅致,形體簡練,細(xì)節(jié)繁瑣的建筑特色。讓人在不經(jīng)意間產(chǎn)生一種穿越時空的既視感與歷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據(jù)《南京莫愁湖志》記載,新中國成立之初,莫愁湖公園管理處曾在莫愁水院的觀荷池中,豎立過一尊莫愁女石雕全身塑像,只是當(dāng)初這尊石雕雕像身形較為矮小,線條不夠明晰、柔和。1978年底,莫愁湖公園管理處邀請到剛為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制作完成烈士群雕的三位雕塑家,請求他們?yōu)槟詈珗@設(shè)計制作一尊莫愁女塑像。1979年4月20日,高2.1米,重約2噸 ,體態(tài)婀娜,襟袂飄然,云鬢高綰,雙目含笑的一尊漢白玉材質(zhì)的莫愁女塑像制作完成。隨后移送至莫愁水院觀荷池中,供游人觀賞。</p><p class="ql-block"> 據(jù)幾位雕塑家介紹,這尊玉指如蔥、作采桑歸狀,見之令人忘憂的莫愁女塑像的設(shè)計靈感,來自南朝梁國開國皇帝、文學(xué)家、詩人蕭衍《河中之水歌》中的詩句:“十四采桑南陌頭?!比浼日宫F(xiàn)了古代女子勤勞賢淑的形象,又充滿了詩化意境與畫面感??。</p><p class="ql-block"> 新的莫愁女塑像豎立于莫愁水院觀荷池中時,莫愁湖公園管理處還邀請了近現(xiàn)代著名書畫家錢松喦先生,于莫愁水院東側(cè)入口處的月洞門的門楣上方,題寫了“到此莫愁”的四個隸書大字。此景,有首詩為證:“臨門圓幅畫,淑女凌波立,橫線層相襯,圓窗后呼應(yīng)。畫意無限美,確到此莫愁”。</p><p class="ql-block"> 自此,遠遠望之,宛如一位遺世獨立仙子的莫愁女塑像,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成為南京莫愁湖公園最具辨識度的文化符號?和標(biāo)志性的人文景觀。據(jù)此,豎立這尊塑像不僅是對莫愁女傳說的藝術(shù)再現(xiàn),更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繼承和傳播。</p><p class="ql-block"> 煙影苒裊,娉婷苒雋,流光瞬息間,采桑歸來的莫愁女(塑像),已在莫愁水院觀荷池中默默佇立40多年,迎來送往無數(shù)慕名而至的海內(nèi)外游客。</p><p class="ql-block"> 占地約12600平方米,位于莫愁湖西部的“海棠精品園”,于1999年建成并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海棠”不僅以其風(fēng)姿艷質(zhì)而贏得世人的青睞,更因其內(nèi)在所蘊含的豐富情感而成為人們奇托相思、表達情意的煤介。故而,古人賦予了海棠諸多的雅稱,如:“百花之尊”、“潤攢溫玉”、“花中神仙”、“國艷”、“花貴妃”、“思鄉(xiāng)草?”、“名友”等,這些雅稱共同構(gòu)建了海棠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的多重意蘊:既是自然造化的杰作,也是文人雅士精神投射的重要載體。</p><p class="ql-block"> 海棠之美,在于其花姿的婀娜與色彩的豐富。早春之際,當(dāng)萬物復(fù)蘇之時,海棠樹便悄然披上了一層絢麗的輕紗。其花朵或粉或白、或黃或紫,花瓣層層疊疊,猶如一片片色彩斑斕的云霞,絢爛多姿,溫婉柔美。海棠花開之時,不張揚,不媚俗,且自有一番清雅高華的氣質(zhì),足以令人在不經(jīng)意間為之傾倒。</p><p class="ql-block"> 早在先秦時期(公元前660年),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第64首詩《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木瓜》中就提及到海棠,詩中有這樣一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痹娭械摹澳咎摇奔粗浮昂L乃钠贰敝械摹澳竟虾L摹焙汀百N梗海棠”。</p><p class="ql-block"> 唐朝貞元年間(785年至805年),當(dāng)朝宰相、地理學(xué)家賈耽在《百花譜》中將海棠譽為“花中神仙”。從此,海棠作為觀賞植物的地位與聲名日益突出,至北宋時期達到頂峰。</p><p class="ql-block"> 北宋藏書家沈立在《海棠記》中記載:“嘗聞?wù)孀诨实塾坪笤冯s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則知海棠足與牡丹抗衡而獨步于西州矣?!庇纱丝芍?,一向享有“百花之尊”?殊榮的海棠常被種植于皇家園林中,并與玉蘭、牡丹、桂花配植在一起,通過"玉堂富貴"諧音組合傳遞富貴、吉祥的愿景?,構(gòu)成一種經(jīng)典的皇家園林景觀?。</p><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詩人蘇軾曾有詩云:“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在這首題為《海棠》的詩中,蘇軾以細(xì)膩的筆觸描繪了月夜下海棠花的美麗與神秘,并創(chuàng)造性地將海棠幻化為美人。以“香霧空蒙”營造朦朧仙境,“月轉(zhuǎn)廊”暗示時間的流逝。“花睡去”出自《楊貴妃外傳》典故。其以擬人手法將惜花之情推向極致。末句“燒燭照紅妝”則以夸張的手法,將賞花升華為對美的執(zhí)念與守護,體現(xiàn)出宋代文人特有的審美情趣與執(zhí)著。</p><p class="ql-block"> 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詩人陸游對海棠可謂情有獨鐘,他在《張園觀海棠》一詩中,對海棠大加贊譽道: "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意思是:海棠花雖然艷麗,但卻沒有俗氣,真正顯得富貴高雅。在另一首詩中,他這樣寫道:“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痹娙诵蜗蠖鷦拥孛枥L了海棠花的美麗和精致,形容海棠花的花瓣如猩紅的鸚鵡羽毛般鮮艷,花萼和花托層層疊疊,仿佛在晨光中閃耀,展現(xiàn)出極高的藝術(shù)巧思和自然之美?。</p><p class="ql-block"> 南宋理學(xué)家、文學(xué)家劉子翚在詩作《海棠花》中云:“幽姿淑態(tài)弄春晴,梅借風(fēng)流柳借輕……幾經(jīng)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這首詩形容海棠似嫻靜的淑女,集梅花之傲骨、青柳之柔姿于一身,嫵媚迷人,且雨后清香猶存,花艷不可方物。</p><p class="ql-block"> 元、明、清朝時期,海棠已成為文人騷客常用的意象,題詠海棠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p><p class="ql-block"> 如今,經(jīng)過多年的擴建和品種采集,莫愁湖公園精品海棠園已種植千余株海棠,有四十多個品種,是國內(nèi)最大的海棠專類植物園之一。其主要品種有“龍形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莫愁紅”、“長壽樂”、“東洋錦”、“白雪公主”、“北美海棠”系列等。</p> <p class="ql-block">  早春二月,莫愁湖精品海棠園的海棠花便會競相開放,爭奇斗妍。此時綻放的海棠花,猶如天工開物,花瓣嬌嫩欲滴,且以嫣紅色居多,恰似春日里含蓄而灼熱的詩篇,將莫愁湖畔裝點得生機盎然。 到了三月,不同品種的海棠都進入了盛放期,此時的海棠花漸漸展現(xiàn)出色彩的多樣性,偌大的精品海棠園變得色彩斑斕起來,粉紅、純白、橙紅、黃綠、墨色、深紅、淡紫……各色花朵交相輝映、絢爛奪目,微風(fēng)拂過,花枝輕輕搖曳,花影婆娑……這幅景象,就像是大自然“故意”打翻了調(diào)色盤,將最絢麗的色彩肆意潑灑在這片土地上。紅的像燃燒的火焰,熱烈奔放;粉的似少女的臉頰,含羞隱媚;白的如冬日的初雪,純潔無取。漫步其間,花叢滿是春日獨有的芬芳馥郁,甜潤而清新,引得蜜蜂、蝴蝶穿梭其中,嗡嗡嚶嚶,似在與花兒們低聲細(xì)語。此時的精品海棠園宛如一幅生機勃勃、絢麗多彩的畫卷,讓人陶醉其中,久久不愿離去。 </p><p class="ql-block"> 2019 年12月19日,莫愁湖公園被評定為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qū) 。</p><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莫愁湖公園將精品海棠園易名為“棠芳閬苑”。棠芳閬苑之名亦是取自《詩經(jīng)》第64首詩《國風(fēng)-衛(wèi)風(fēng)-木瓜》中“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典故。如前所述,“木桃”一詞為古人對海棠的別稱。而“瓊瑤”一詞則指代仙境、仙宮或美玉。據(jù)說,起初想用“木桃瓊瑤”一名來替換精品海棠園,但恐現(xiàn)代人不能一目了然“木桃瓊瑤”之深刻寓意?。幾經(jīng)斟酌,最終才將精品海棠園易名為“棠芳閬苑”。顯而易見,“棠芳”一詞蘊含了海棠被稱為“百花之尊”的寓意和象征?!伴佋贰眲t泛指仙境或仙家園林。如:“瑤池閬苑”、“閬苑瑤臺”、“閬苑瓊樓”等成語詞組,均指代仙境中的美妙景致,象征著尊貴與神秘。因此,用“棠芳閬苑”冠名精品海棠園,不僅展示了如仙境般的精品海棠園的文化與美學(xué)價值,又營造出一種時空交錯、古今交融的意境。從而讓徜祥在棠芳閬苑的人們,有一種“身居錦繡,足涉瓊瑤”的仙境之感。 </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跡今朝畫,時有吳音說莫愁?!贝舜斡朴文詈珗@,讓筆者深深感受到歷史的深邃和文化的無窮魅力。上午觀賞了勝棋樓、郁金堂、莫愁水院、抱月樓等主要名勝景觀。下午筆者沿著湖畔小徑徐行,但見路旁芳草鮮美,湖岸垂柳依依,微風(fēng)拂過,細(xì)長的柳枝隨風(fēng)飄舞,宛如綠絲絳般輕盈。湖中群荷搖曳,空氣中彌漫著荷香與水汽交織的清新氣息。對岸抱月樓在綠蔭中若隱若現(xiàn),湖中一隅畫舫輕搖,游人的盈盈笑語與槳聲欸乃,襯得這一湖秀水愈發(fā)的清幽?。</p><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筆者獨自坐在湖畔的石欄上,靜靜地望著莫愁湖的波光斂入最后一縷斜陽。湖邊垂柳的剪影在晚風(fēng)中輕顫,仿佛在低語,與湖水訴說著千年的柔情與秘密。游人漸漸散去,唯有湖中的幾只水鳥攪碎浮光,蕩開一圈圈溫柔的漣漪。此刻的莫愁湖,就像一位斂袖的江南女子,將白日的喧囂揉進荷香,化作石板路上斑駁的月光。遠處,勝棋樓的飛檐挑著一彎新月,郁金堂的燈火零星亮起,與湖中的倒影交織成趣。此刻,“到此莫愁”的匾額在月光中愈發(fā)清晰……原來這湖水早已將悲歡沉淀為溫柔的力量,千年的愁與不愁,終被這湖水溫婉地揉碎,化作蓮葉上一滴露,或是石橋畔一縷風(fēng),雖然無聲無息,卻讓每一位行云游子的衣襟都沾滿金陵的溫柔?。</p><p class="ql-block"> 暮色漸沉,筆者起身正要離去時,忽聞一陣古琴聲從遠處飄來,弦音在暮色里蕩開一圈圈漣漪,與湖畔抱月樓的飛檐翹角碰出清響,琴聲悠揚,如繪仙境。霎時,筆者恍然驚覺:“莫愁”從不需刻意尋覓,她早已在駐足者的心頭,種下了一湖不謝的清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31日拙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