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來成都玩,說是吃喝玩樂,但游客絕不會這么膚淺,成都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非常深厚的,游博物館是規(guī)定動作。<div><br>市區(qū)內(nèi)首選天府廣場旁的<b>成都博物館</b>,核心展陳《花重錦官城》是成都的通史陳列。令人驚奇的是成都博物館的重磅文物展品,據(jù)說60%出自天府廣場方圓1km范圍內(nèi),這博物館的選址也太好了吧,感覺展品不夠時現(xiàn)用現(xiàn)挖都來得及。</div><div><br><b>“這里每一鍬土,都可能挖出一段王朝史”。</b> —— 成都考古隊隊長 顏勁松<br></div> <br>鎮(zhèn)館之寶石犀牛,重約8.5噸,傳說是李冰治水時的鎮(zhèn)水神獸,2013年在天府廣場東北側(cè)的工地出土。 <br>感覺成都人活得很悠然、很樂觀,現(xiàn)代語言叫 “佛系”,博物館的展品中是否可以尋到一些歷史的答案? <div><br></div><br><b>久違的熟悉。</b><div><br>走過天府廣場去成都博物館的路上,四川科技館前,赫然看見毛澤東的塑像,這一款不知道是不是叫《毛主席揮手我前進(jìn)》,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div><div><br>這種塑像,我少兒時經(jīng)??吹?,大多是在大型機關(guān)、軍隊、高校、鐵路系統(tǒng)的門前廣場,”文革“ 結(jié)束后,很多塑像慢慢的被拆除了。</div><div><br>當(dāng)年興建時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拆除時呢?是和一段歷史的切割?總之,這類塑像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少了,今天在這里看見,喚醒我很多曾經(jīng)的記憶。</div> <br>神奇的成都,同時也是神秘的成都,近些年最大的神秘莫過于<b>三星堆</b>!<div><br>去年3月份,我在上海博物館看過關(guān)于三星堆的展覽,當(dāng)時可以說神秘但不震撼,畢竟展品不多。</div><div><br>為了這次可以在成都看個明白,我出發(fā)前看了幾個小時關(guān)于三星堆發(fā)現(xiàn)、發(fā)掘、修復(fù)、展出的紀(jì)錄片,可以說為此次觀展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chǔ)。</div><div><br>但是觀展結(jié)束后,困惑的我依舊困惑,也可以準(zhǔn)確的說更加困惑。</div> <br>由于沒有發(fā)掘到人的尸骨,所以三星堆的發(fā)掘現(xiàn)場都叫 “X號坑”,而不叫 “墓”,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黃金、織物、象牙,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昂貴之物,于是專家們給出的結(jié)論是 “祭祀坑”,但是,誰祭祀?祭祀誰?仍然是個謎。<div><br>之前以為青銅器很厚重,但其實很多器具都做的很薄,上面又有精美的圖案,那時的工具和技藝如何做到?</div> <br>黃金面具更是薄如蟬翼。 <br>所有挖掘未見一根人骨,那個時代的人呢?<div><br>三星堆展品中有幾件 “精品”,大立人、縱目人、青銅大面具、神樹… 縱目人凸出的眼睛有16cm之巨,但他們的原型是誰?藝術(shù)創(chuàng)作總有個原型吧?</div> <br>大立人的手型如何理解?他到底拿的是什么?展覽給出了一些假設(shè),但除了象牙有些吻合,其余都明顯不符。出土的象牙有600多根,不算“珍稀”,他抱著象牙做什么? <br>返程時在機場候機,看到一篇報導(dǎo):“天府文化訪談” 活動28日在位于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博物館舉行,多位專家指出三星堆很可能沒有文字存在。<div><br>這些專家當(dāng)中有四川大學(xué)考古文博學(xué)院教授、三星堆遺址祭祀?yún)^(qū)5、6、7號祭祀坑發(fā)掘負(fù)責(zé)人黎海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冉宏林,三星堆研究院學(xué)術(shù)院長孫華。</div><div><br>他們普遍認(rèn)為三星堆可能沒有文字:“是否有文字并不能決定一個文明的層次高低。文字和語言是兩個概念,沒有文字同樣可以有語言”。</div><div><br>看完專家們的推測我更困惑了,那么精湛的工藝,那么完美的設(shè)計,竟然不需要文字,靠一代代人的口口相傳?遠(yuǎn)古時代的人類 “刀耕火種”,還需要 “刻木結(jié)繩”,三星堆人不需要 “記載”?如果需要,什么是記憶載體?</div><div><br>百思不得其解時,專家們會不會急于找出答案,而武斷地做出結(jié)論?找到那個時代三星堆人的尸骨了嗎?他們的尸骨墳?zāi)估镆餐耆珱]有文字?</div><div><br>他們說的話中,有一句我倒是認(rèn)同的:“是否有文字并不能決定一個文明的層次高低”,“我覺得更大的可能是三星堆對文字系統(tǒng)沒有需求”。</div><div><br>難道三星堆人的文化傳承和記憶載體,有可能不是我們傳統(tǒng)認(rèn)知中的文字?</div><div><br>參觀三星堆,我覺得最 “學(xué)識淵博” 的是那些導(dǎo)游解說,各種推測,各種假設(shè),外星人…… 反正不需要負(fù)責(zé),他們什么都敢說。</div><div><br>算了,我是來成都玩的,不是來考古的,還是吃吃喝喝吧,不要再燒腦了,燒腦也找不出謎底,或許它本身就不是謎底。</div><div><b><br>“三星堆不是謎底,而是謎面本身 —— 一個文明寫給時間的情書,用我們看不懂的文字”</b>。 —— 詩人歐陽江河</div><div><br><br>離開三星堆,下一站去青城山和都江堰。</div><div><br><b>青城山</b>與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dāng)山、安徽齊云山并稱道教四大名山。</div> <br>道教與佛教在信仰的終極目標(biāo)、修行方法等諸方面是有很大差異的。道教追求現(xiàn)世長生、逍遙無為;佛教追求超脫輪回、普渡眾生;道教修行要煉丹服氣、符箓齋蘸、內(nèi)丹修煉;佛教修行要禪定戒持、誦經(jīng)念佛、因果修行。 <br>按照國人的習(xí)性,應(yīng)該是追求現(xiàn)世的長生更為實在。除了歷史上幾次大型的 “尊佛滅道”外,道教并不受特別的打壓,現(xiàn)在的政策對各種宗教都是既不打壓、也不提倡,但為何信奉道教的人反而不似佛教多呢?<div><br>是修行的門檻不同?道教內(nèi)丹、符咒等需師承,吐納、導(dǎo)引,哪怕是你練個太極拳、八段錦也是來不得半點馬虎;佛教念佛往生,更容易普及?況且,修的是來世的事,但來世的事肉眼凡胎自己是看不見的?</div><div><br>算了,好不容易擺脫了考古,我又在這糾結(jié)了。還是隨便逛逛吧,青城山的空氣好得不得了,負(fù)氧離子極高。</div> <br>不管是道教、佛教,任何宗教都必須滿足國人對財富的追求,只要有發(fā)財?shù)募耐?,一律煙火鼎盛? <br>無財富,不足以改變命運。 <br>三星堆是神秘的驚嘆,而都江堰是時空的震撼。<div><br><br><b>都江堰,兩千年的水利奇跡與文明密碼。</b></div><div><b><br></b>都江堰的考古比三星堆要容易得多,爭議相對也少一些,公元前256年戰(zhàn)國時期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div><div><br>三大核心工程,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口引水,于是實現(xiàn)了無壩引水,至今仍在灌溉成都平原1130萬畝農(nóng)田。</div> <br>要說游都江堰也有困惑,那就是與古人相比,我們的智力是不是退化了?兩千年前的人們,怎么那么聰明! <br>都江堰的偉大之處不僅僅是技術(shù)層面,更在于它在教授我們文明的存續(xù)邏輯,如何用最溫柔的方式與自然相處,不是人定勝天,而是一起共舞。<div><br>二王廟2000多年香火,供奉李冰父子的功德。一系列的道觀,體現(xiàn)著都江堰 “道法自然” 的思想。</div> <br>都江堰所在的灌縣古城,始建于三國蜀漢時期(約公元三世紀(jì)),因為地處都江堰水利工程核心區(qū),自古為川西水利與商貿(mào)重鎮(zhèn)。 <br>古城的清代川西建筑群,刻在青石板路上的馬蹄痕,與現(xiàn)代商業(yè)服務(wù)相輔相成。 <br>松茂古道是茶馬古道川藏線的起點段,就是從灌縣出發(fā)到茂縣,再到松潘、甘肅/青海,延伸至藏區(qū),尤其是唐宋時期,是茶馬互市、漢藏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div><br>看這哥仨個坐在松茂古道的起點,一把花生、幾粒豆子、每人一個扁瓶白酒,重溫茶馬古道當(dāng)年的豪放。</div> <br>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快到了,成都應(yīng)該很快迎來一個人山人海的高潮,如果我聰明就應(yīng)該趕在節(jié)日到來之前離開成都,回到我闊別不久的家。為了證明我的聰明,我決定返程。<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b>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b></div><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b>讓我依依不捨的,不止你的溫柔</b></div><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b>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我從未忘記你</b></div><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b>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br></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b><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離開一個地方,風(fēng)景就不再屬于你;走出一段路,回眸一望,常常發(fā)現(xiàn)她更生動,更美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朋友們分享游攝中的際遇,也作為留給自己的回憶。健康著、快樂著、幸福著、偶爾也醉著......” ———— 小可 路經(jīng)之友</b></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