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活在小橋流水的南方人,總想去北方感受一下大漠孤煙的遼闊。2025年5月,我隨瀘州市離退休老同志一起走進甘陜大地,一路用鏡頭和文字記錄內(nèi)心的感動……</p><p class="ql-block"> ——題記</p> <p class="ql-block"> 敦 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是大漠的那縷孤煙,是長河的那輪落日,勾引我再次走進敦煌。</p><p class="ql-block"> 登上鳴沙山,我的思想在松軟的沙坡上起伏,突然有了傾斜的坡度;我的詩歌在一望無際的沙粒中打滾,變得金光閃閃;我的心情在月芽泉洗個澡,變得干凈明亮。</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河西走廊一座千年不朽的博物館。千年的壁畫換來千年的回眸。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壁畫、2145尊彩塑,在歲月的沉淀中變得如此鮮艷奪目,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時間仿佛靜止了,唯有藝術在流動。飛天,不僅是文化瑰寶,更是心靈深處的那一抹溫暖和慰籍。</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一個永遠不滅的神話,歷史與智慧凝固的藝術輝煌,藐視天下一切關于美的像征。</p><p class="ql-block"> 2025.5.21于敦煌</p> <p class="ql-block"> 嘉 峪 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出陽關,依舊沒有見到故人。</p><p class="ql-block"> 站在嘉峪關的墻頭,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再次感受曾經(jīng)的金戈鐵馬。</p><p class="ql-block"> 這是漢武大帝令霍去病率千軍萬馬開疆拓土的硝煙之地,這是玄奘西渡取經(jīng)的九死一生之地,這是張騫冒著生命危險用駝隊踏出通向遠方的繁榮之地……</p><p class="ql-block"> 自古英雄出少年?;羧ゲ∮?3歲的生命,在西漢的版圖上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羌笛仍然在王之渙的柳梢上回響,春風依舊在歷史的天空中打轉。戰(zhàn)旗、烽煙、馬蹄聲聲;英雄、俠客、刀光劍影。守住關隘,就守住了一個國家的安危。</p><p class="ql-block">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古壘依舊,英雄無覓。今天的雄關,挺拔在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征途上,一條被稱為“絲綢之路”的路,成為遠方的遠方……</p><p class="ql-block"> 風搖檉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別一天。 歷史,在一塊一塊的方磚里活著。我輕輕撫摸城墻上的磚塊,細細品味長城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細細品味歷史對未來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2025.5.23修改于嘉峪關</p> <p class="ql-block"> 張 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不到西北,不知天地有多闊;不到張掖,不知甘肅有多美。</p><p class="ql-block"> 秦時明月漢時關的蒼茫已經(jīng)遠去,今天的張掖,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是一片五彩斑斕的壯麗景色。</p><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上帝打翻的調色板,大自然的炫技場,每一幀都是絕美的壁紙。凹凸的山體錯落有致,富有韻律感,紅黃橙紫綠白灰,多種色彩相互交織,交相輝映,仿佛彩虹墜地,又如流霞飛動,如夢如幻,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似一幅幅多彩的油畫,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給每一個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內(nèi)心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光與影的交響曲,大地的華章。張掖的風光,是天地間最絢爛的織錦,美得讓人無話可說。如果可以,我愿意留在這里,與丹霞共度每一個晨昏。</p><p class="ql-block"> 2025.5.24于張掖</p> <p class="ql-block"> 壺 口 瀑 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里黃河一壺收。站在壺口邊上,我才知道什么叫“一眼萬年”。</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天上之水”依舊在這里奔騰不息,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依舊在這里激越高吭。在排山倒海的“千堆雪”面前,我看到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p><p class="ql-block"> 400多米寬的河面在這里聚然緊縮到50米左右,三疊紀砂巖上寬下窄,狀如壺口,河水從壺咀騰空而起,沖下50多米深的巖石,形成氣勢恢宏的壯美景象。</p><p class="ql-block"> 自然的怒吼與溫柔,在這里同時綻放,我聽到了大地的心跳,感覺到了母親河最深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噴泉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有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它沒有退路。壺口瀑布用它的氣勢告訴我們,無論前路有多么困難,都要永往直前,永不言敗。</p><p class="ql-block"> 壺口瀑布,是天地間最豪情的詩篇,是黃河之水最狂野的注腳。在這里,我感受到了粗狂之美,雄渾之美,力量之美。</p><p class="ql-block"> 2025.5.26于壺口</p> <p class="ql-block"> 延 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沒有趕上救亡圖存的1936年啟程,沒能在熱血奔涌的1938年抵達。延安,作為新中國出生的一名共產(chǎn)黨員,退休后匆匆趕來,只為一次虔誠的叩拜,只為一次靈魂的洗禮。</p><p class="ql-block"> 踏上這片厚重的黃土地,仿佛翻開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這里創(chuàng)造的無數(shù)神話,每一部都扣人心弦。從寶塔山的晨曦到棗園的窯洞,從延河畔的清風到楊家?guī)X的文物,每一處遺跡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與堅守。</p><p class="ql-block"> 低矮的土窯洞,簡陋的木桌椅,斑駁的煤油燈,與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歷史形成鮮明對比。毛澤東寫下《論持久戰(zhàn)》的那支筆依舊那么犀利,1936年的北國風光在《沁園春.雪》里熠熠生輝。周恩來的紡車,紡出了共產(chǎn)黨人“自力更生”的精神內(nèi)涵。南泥灣的瓜果如此香甜。七大會址告訴我們,真正的力量源于信仰的純粹與行動的堅韌。</p><p class="ql-block"> 延安,曾經(jīng)用窩窩頭喂飽一群艱苦卓絕的人,讓中國革命有了底氣。延安,每一個窯洞都裝滿思想,成為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中最閃光的一頁。</p><p class="ql-block"> 站在寶塔山上,我以最虔誠的態(tài)度,向那一段歷史致敬,向這一方土地致敬!</p><p class="ql-block"> 2025.5.27于延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