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5日與初中同學20余人,作蘇北東臺游,其中有二位同學插隊落戶就在東臺,而大部分同學都在鹽城地區(qū)插隊生活過,故有重返第二故鄉(xiāng)的意味。</p><p class="ql-block">東臺是江蘇省縣域面積第一的大縣,面積達3558平方千米,超過許多擁有山區(qū)的縣;主要是因黃海灘涂的不斷增長,使海灘成陸。2019年,東臺市弶港農(nóng)場旁的條子泥濕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是江蘇省唯一的世界級遺產(chǎn)更增添了這個地方的引人魅力。作為鹽城市代管的縣級市,東臺的常住人口約為88萬人,2023年GDP總量達到1118.48億元,連續(xù)多年躋身全國百強縣,無疑處于長三角發(fā)展的第一方陣。</p> <p class="ql-block">當天一早我們乘坐大巴二小時余,到達了東臺的安豐古鎮(zhèn)。古鎮(zhèn)歷史悠久,唐開元年間建鎮(zhèn), 明代已是聞名天下的淮南主要鹽場之一。隨后不斷擴大規(guī)模, 清代時建成了南北七里長的古街。 安豐原名“東淘”,常遭海濤侵襲, 以致地方不寧, 民不聊生。宋初西溪( 東臺前身) 鹽倉監(jiān)范仲淹帶領民眾修成范公堤, 以擋海潮, 后將鎮(zhèn)名改為安豐。</p><p class="ql-block">安豐因鹽而生,因鹽而興,人文處處與鹽相關。明清時期, 大量徽商從安徽走出, 游歷五湖四海, 四處經(jīng)商。 其中幾支運營鹽業(yè),因安豐地理優(yōu)勢而扎根于此,故安豐地域文化吸收了徽派文化。 我們?nèi)サ摹畺|淘南街’已被列為鹽城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時期, 這段七里長街兩側店鋪 1200 多家, 其中掛金字招牌的百年老店就有 100 多家, 如萬盈茂醬園、 周同盛百貨店、 養(yǎng)和堂藥店、 諸興記布店、 顏復盛雜貨店、 蓬萊村茶館、 幸福園飯店等。 另有眾多流動攤點、 五匠百工走街串巷, 肩挑叫賣。 最具特色的是 7 爿 茶社, 每天有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內(nèi)喝茶品茗。 茶社也是說書場, 常有藝人賣藝說書, 一部反映本地掌故的《東淘傳》, 據(jù)講要連說數(shù)月半載, 每天聽眾多達百人。可見此鎮(zhèn)當時的繁華。</p><p class="ql-block">古街的石板路旁有許多名人故居,如明代詩人吳嘉紀,民國時期畫家戈湘嵐等等。最后將我們引導到一處名為“鹽課司”的大堂上。鹽課司署亦稱“場衙門”,場官名“大使”。實際上是管理整個鹽場的官衙。嘉靖《兩淮鹽法志》孫蕃《記》云:“天下財賦鹽利居半,天下鹽利兩淮居半。兩淮鹽場三十,而安豐幾半之?!卑藏S場配設正、副大使,主管出納鹽利,上資國稅,下利民生。大堂內(nèi)有介紹清末鹽場大使張體仁勤政廉政的事跡。有對聯(lián)稱其謂:“金梁鐵柱萬世長安,東鄰西國八極蒙祐?!彪[約顯示出當年的鹽業(yè)經(jīng)濟對國計民生的巨大影響。</p> <p class="ql-block">游完安豐古鎮(zhèn),大巴直奔大豐的荷蘭花海。大豐荷蘭花海距東臺安豐古鎮(zhèn)有80公里之遙,但是女同學們的最愛,因此雖說是東臺游,卻仍帶北行漫記的色彩,隨心而行。被譽為“中國郁金香第一花?!钡木皡^(qū)在初夏雖已沒有郁金香,卻仍然漂亮得不同凡響。我們仿佛闖入了莫奈筆下的油畫世界,初夏的風掠過3000畝花田,薰衣草、馬鞭草、月季花和繡球花正值盛花期,紫色的浪漫、粉色的溫柔、黃色的明媚和紅色的火熱,點燃了女士們的心底深處的浪漫和煽起將逝的青春翅膀,她們歡快地在花海里拍照留念,感覺至少年輕了一二十歲,甚至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好景好花真的可以帶給人們好心情、好脾氣,即使因此錯過飯點,大家也毫無怨言。</p><p class="ql-block">當天晚上,我們?nèi)胱|臺的國富大酒店,在那里品嘗了東臺傳統(tǒng)美食魚湯面。非常奇妙的是魚湯面不放鹽,搭配一碟小咸菜,吃起來既鮮美又香軟,真是與我們這些已達古稀老者絕配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便去了西溪古鎮(zhèn)景區(qū),景區(qū)圍繞愛情主題,建成董永七仙女文化園、 西溪古城、 海春塔苑、 西溪植物園等一批重要景點。 同時著名的泰山護國禪寺即在西溪古鎮(zhèn)景區(qū)中。寺廟初名“護國禪寺”,由北宋仁宗敕建,寄托朝廷安定江淮、護佑鹽業(yè)的愿景。彼時東臺鹽場興盛,寺廟的建立既為祈福,亦為凝聚鹽民信仰。明代受民間信仰影響,引入道教碧霞元君(泰山女神)崇拜,形成“一寺五廟”格局,佛殿與道宮并存,香火鼎盛。清代乾隆年間寺廟達鼎盛,殿堂增至99間半,僧道同駐,廟會規(guī)模冠絕江淮,成為蘇北民俗文化樞紐。</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座廣福講寺,古稱廣福教寺,始建于唐貞觀二十年(646),傳說為唐代鄂國公尉遲恭之子尉遲寶林鎮(zhèn)守海防期間所建。寺東首有座海春軒塔為七層八角磚結構密檐塔,塔高20.8米,底層直徑7.2米,除底層外,每層均有8位佛像和佛龕,共48位,塔內(nèi)為空,無樓梯可上。海春軒塔無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屢遭地震和水災,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稱建筑界的奇跡。塔的寶頂原是銅葫蘆,用“烽火銅”鑄成,隨著日照光線不同,能變幻成七種色彩?,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和原在同一個知青組的孫堅同學在海春軒塔下留影,又在廣福講寺內(nèi)逗留歇腳后即去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游覽。這個文化園主要是文藝演出場所,園內(nèi)有許多店鋪,墻上和圍廊間掛滿許多祈福的心形木牌,上面書寫了請求學業(yè)有成,父母身體健康之類的祝愿詞。請求何位神仙呢?當然就是來自天庭的七仙女,這種獨特的祈福方式大概只在東臺這塊首先傳播董永七仙女故事的地方才大有可觀。</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多鐘,趁同學們在賓館打牌和唱K歌,我去了東臺人民公園。這個公園處在東臺市的中心位置,規(guī)模大,功能也相對完善,運動休憇、讀書吟唱、打拳健身皆可輕松競得,水面也很大,上面橋梁很多,且有特色。有一座橋酷似揚州瘦西湖之五亭橋,只是其名曰九曲橋。在公園內(nèi)外徒步,可見東臺市的市容環(huán)境整潔美觀,在鹽城地區(qū)堪稱模范。</p> <p class="ql-block">當日吃晚飯就在西溪古鎮(zhèn)的一家百年老店聚餐,菜品豐富而色香味俱皆。飯后,在飯店對面的天仙緣步行街看了一場很了得的雜技表演,有頂缸、柔術轉方桌、秒變男女、牛角扣拋接鐵球,最驚險的是吞火球和口噴火熖,表演者十七八歲年紀,是非遺文化傳承人,十分了得。</p> <p class="ql-block">殘陽如血,暮色降臨,同學二日的東臺游,就這樣落下了帷幕,其滋味如海煮鹽,非親身體驗難知其無窮回味。有些遺憾的是未及領略一下世界自然遺產(chǎn)條子泥和恢弘廣袤的黃海森林公園風采。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臺,下次一定再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