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湖北武漢到廣西龍州烈士陵園,雖然說千里迢迢遠隔萬水千山,但是仍然阻隔不了,年過七旬的陽玲對昔日鄉(xiāng)村宣傳隊隊友陳少年跨越46年的思念,仍然擋不住她在暮年赴烈士陵園悼念的腳步。孟夏,陽玲不遠千里赴龍州烈士陵園,悼念在1979年我國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犧牲的陳少年烈士(還有烈士姝姝同行)。清晨她坐在從龍州縣城開往烈士陵園的大巴上,雖然說公路兩邊木棉花已過盛花期,但是在春末夏初交替之際,仍還有一些殘留的木棉花花朵掛在枝頭。紅色的木棉與湛藍的天空相互映襯,形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道路旁,那一株株樹形高大、枝干舒展的木棉樹,猶如一個個衛(wèi)士屹立在公路兩旁,正在向車上去烈士陵園拜謁英烈的人們招手致敬!</p> <p class="ql-block"> ?。?,木棉花樹上仍有火紅的花朵,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龍州烈士陵園)</p> <p class="ql-block"> (3,陳少年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 ?。?,陽玲和烈士姝姝在整理墓碑,左為陽鈴,視頻由作者制作。)</p> <p class="ql-block">雖然縣城距烈士陵園僅五公里的路程,但是陽鈴是去心似箭,46年的思念,46年對愛追悔的“折磨”……在她的思緒中,車停在烈士陵園門前。</p><p class="ql-block">她手中緊握著一束木棉花,花瓣上還帶著清晨的露珠,如同她眼中閃爍的淚花。她來到陳少年烈士墓碑前,輕輕地撫摸著墓碑上陳少年名字和照片,仿佛又看到了他當年在文藝宣傳隊扮演《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那充滿朝氣的臉龐。她含著淚水喃喃地說“少年,我來看您了,我萬萬沒想到當年送你參軍一別,竟成了今生的永別,更沒料到49年后,我們在千里迢迢的這里“重逢”,但卻是永遠陰陽兩隔。你在天堂可安?少年,雖然說我來遲了對不起您,但是這么多年我卻一直沒有忘記您。”在哭泣聲中,忽然一陣風吹亂了陽玲的頭發(fā),她的聲音顫抖著,滴滴淚水灑在墓碑上。</p><p class="ql-block">周圍的松柏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人間的悲歡離合。她把花擱在墓碑前方,睹墓思人,陽玲心中泛起的感情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昔日她和烈士情感上之間的往事是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5,1976年拍攝的原孝感縣楊店公社騎龍大隊文藝宣傳隊隊員合影,在這張唯一存世的大合影中,留下了當年陳少年和陽玲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她記得,1975年她和風華正茂的陳少年相識在大隊宣傳隊里。陳少年多才多藝,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隊員們都戲稱他“一塊磚”。在演出中不管臺上劇中角色是年輕還是年老,表演時候少一人他立即補上,對口詞兩人中有人請假他頂替,所以大家說“少年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p> <p class="ql-block">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她記得,自己還是宣傳隊的“導演”,在她的編排下,隊員們在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水利工地上,在鄉(xiāng)村的舞臺上,在參加公社和縣文藝會演活動中,騎龍大隊宣傳隊演出的快板書、對口詞、三句半、合唱、獨唱、對唱、表演唱,革命樣板戲選段等節(jié)目,喜聞樂見通俗易懂,形式豐富多彩。深受貧下中農(nóng)的歡迎,多次受到公社和縣領(lǐng)導們的表揚!她為人善良,才華橫溢,俏俊的姣容,在陳少年心里刻下了深深烙印。忘不了,她和陳少年在朝夕相處中,倆人在聊天的時候,陳少年最大理想是成為一名軍人。忘不了,1976年初,陳少年終于夢想成真,當他穿上綠軍裝是喜笑顏開。忘不了,陳少年一人參軍,全隊光榮,作為隊友她買了一個精致的日記本,贈送給他(還有另一名隊員參軍)。忘不了,那天她到公社送他的時候,雖然說是依依不舍,但是,青澀的倆人之間卻連個握手告別的動作也沒有。忘不了,陳少年入伍后,倆人在書信中互相關(guān)心互相鼓勵,談理想話人生,純潔的友誼一直伸延。忘不了,在他入伍的第二年的一天,她收到陳少年的一封信,令她始料不及的是信的文字中,陳少年向她表示愛戀。面對愛情的“丘比特之箭”,她心里既高興又沉重,一個女孩被人愛戀是幸福的,這乃是人之常情。但是,由于她和陳少年在年齡上有較大差距(五歲),在那個年代,尤其是在偏僻的鄉(xiāng)村,千年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是寧可男大一層(十歲)不可女大一歲。在年齡這道“鴻溝”上,她沒有勇氣跨越,掙脫不了鄉(xiāng)規(guī)習俗的束縛,想成為伴侶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弄不好還耽誤了他。鑒于此,她情感上經(jīng)過了痛苦的思慮和折磨后,在回信中用不回答的回答“狠心”地婉拒了他的求愛。</p> <p class="ql-block">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雖然說彼此沒有成為戀人,但是,她和他仍然是好朋友,仍然是友情依舊,仍然是在書信往來,彼此期盼重逢話宣傳隊的當年往事。</p><p class="ql-block">天有不測風云,1979年2月17日,震驚世界的我國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陳少年在戰(zhàn)場上為國捐軀。他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贊歌,共和國的旗幟有他血染的風采!</p><p class="ql-block">她得知陳少年犧牲的噩耗后,是心如刀絞悲痛欲絕。那天晚上徹夜難眠淚水盈眶。躺在床上她對昔日出于善心善意婉拒陳少年的求愛,讓她心痛難以自撥。</p><p class="ql-block">自責、自恨、追悔莫及涌上心頭,悔恨自己當年膽怯,沒有勇氣大膽地接受他的愛,給他心靈上留下了求愛不成的遺憾!也許他把這份情,這份遺憾深深藏在心底,也許他帶著這份遺憾走上戰(zhàn)場,在他短暫的人生中也永遠地留下遺憾!</p> <p class="ql-block">(8,陽鈴一直珍藏著陳少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滄海桑田,歲月如歌。在自責和追悔的時光里,在陽玲心中一直把對陳少年的思念鎖在心底,她對當年的婉拒而感到愧疚??!</p><p class="ql-block">為了懷念陳少年,為了關(guān)心他的家人,她和陳少年的姝姝情同手足,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為了珍藏陳少年的照片,她先后搬家五次,每次搬家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金銀手鐲,而是陳少年的照片。她對作者說“照片是用黃金買不到的珍貴物品,是我一生的精神寄托,萬萬丟失不得?!?lt;/p><p class="ql-block">為了懷念陳少年……</p><p class="ql-block">墓碑靜靜,青煙裊裊。時值晌午,陽玲淚水漣漣依依不舍地走出了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悼念故人龍州行,萬水千山總是情??坦倾懶拈L相憶,地老天荒不忘懷。</p><p class="ql-block">(注:系原創(chuàng),文中陽玲系化名,文中內(nèi)容由陽玲口述后系作者執(zhí)筆,文中未注明圖片來源的圖片,由陽鈴和陳少年烈士姝姝陳女士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