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連續(xù)下了幾天雨,天公好像有點累了,它也想歇歇腳。這不,天氣預報說了今天(2025年5月25日,星期天)是多云。更為難得的是,氣溫只有21℃~25℃。五月下旬還有這樣的低溫,這在過往年份是難以想象的。涼風習習,頗有點雨后入秋的感覺。這樣的天氣,趕緊把游完西樵山的北線計劃也搞完吧。妻子也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早上起來,有零星小雨,但天氣預報說九點后就沒有了。于是,我們決定照常進行。今天醒得早,起來也早,出發(fā)就比平常早了點。當我們到達西樵山北門的時候,才九點半。</p> <p class="ql-block"> 停好車,我們開始徒步。首先來到的是西樵山北門牌坊。在這里,可以乘坐觀光車上山前往各個景區(qū)。我們是來爬山的,就沒有選擇。往前幾百米,就到了碧玉洞景區(qū)。碧玉洞位于西樵山東北部的珠峰和玉峰之間,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斷崖峽谷。兩面崖壁險峭,雜樹紛陳。谷底怪石壘疊,峽徑崎嶇,洞里有洞,境況幽僻,被譽為“山東絕勝”。洞中有玉巖珠瀑、聽玉石室、遇仙橋、垂云巖和東天湖等景點。不過,在玉巖前面,道路就被隔斷了,無法往里走,更無法登上東天湖。由此,現(xiàn)在的碧玉洞應該是西樵山九大景區(qū)中最小的,甚至于已經不成其為景區(qū),而只是一個景點了。我們繼續(xù)沿著登山大道邊上的人行道往上走。途中,我們來到百步梯(下段)。百步梯位于石牌村金釵峰北麓,又名山北古道,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方獻夫在石泉書院講學時修建。全程為條石石板梯級疊上,其中大部分為花崗巖條石,小部分為粗面巖。從西樵鎮(zhèn)區(qū)的云梯初步牌坊起登山,沿路古木參天,途中分別有百步亭、半山亭、紀念亭、北丫亭、風雨亭等供行人歇息,路面寬1-2米,直達山上石泉洞,全程約1公里。百步梯是明清時期上山的主要通道之一,尤其是明代諸多學者、學子經此上山講學、求學,造就西樵山理學名山。下段是從云梯初步到登山大道。我們繼續(xù)沿著登山大道往前走,然后從百步梯(上段)往上爬。經過半山亭,來到云梯二亭,又回到了登山大道。沿著登山大道再往前走幾百米,就到了一個岔路口。往前走,可以通往云海蓮臺、天湖等;往左前方的人行道上山,可以通往石牌村及云海蓮臺等;往左走,可以通往東天湖、翠巖、石燕巖等;往左后方的人行道下山,就是西樵山紅色文化長廊、西樵山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并與剛才的碧玉洞相連,但已被封閉了。我們選擇了往左前方上山。這條路又叫平崗面古道。山嶺上有平崗面亭和鐘貞亭,左邊是東天湖。我們沿著條石鋪成的平崗面古前往前走,到了石牌村邊,沒有進村,而是沿著橋底往寶峰寺觀景平臺走,回到登山大道上。</p> <p class="ql-block"> 寶峰寺觀景平臺位于登山大道邊上。站在那里可以俯瞰整個西樵鎮(zhèn)區(qū)。觀景平臺的對面是寶峰寺門前廣場。說實話,我們以前都是開車上來,從云海蓮臺景區(qū)的西門(亦有亭旁邊)進入,參觀完南海觀音(觀音圣像)就走了,還真不知道下面還有一個寶峰寺,更不知道南海觀音是寶峰寺的一部分。穿過寶峰寺的大門,有一座橋跨越山谷,連接兩端。站在橋上,左邊可以俯瞰東天湖,右邊可以俯瞰石牌村。跨過大橋,在橋頭的左邊有一座四面佛。從橋頭往上,有三截臺階,中間均有大型的浮雕。臺階的盡頭是一堵墻,整幅墻都是浮雕。往上,是天王殿。再往上一級,是鐘樓和鼓樓。神奇的是,鐘樓前面的菩提樹剛長出黃色的嫩葉,雖嫩似秋,而鼓樓前面的菩提樹的葉子已經綠了。鐘鼓樓的上一級是大殿。地藏殿、普賢殿與觀音殿、文殊殿分列大殿的左右兩邊。從大殿后面的左邊下去,可以前往舍利塔。沿途臺階兩邊都有小和尚的石雕,十分可愛。此時,朋友老朱發(fā)了一條信息過來,問我在干嘛。我給他發(fā)了一個定位,并說在石牌村請他們夫妻倆吃午飯,問他們過不過來。他說正好閑得無聊,就沖過來了。我們參觀完舍利塔,原路返回到大殿后面。往上就是藏寶閣。從藏寶閣再往上,就是我們以前所參觀的南海觀音的范疇了。最前面是一堵雄偉的六字真言影壁,然后就是壯觀的大慈大悲牌坊,以及寫著南海觀音文化苑的石屏風。從臺階上去,中間有一個很大的放生池,可以拍到南海觀音的倒影。然后就是通往南海觀音的雄偉壯觀的臺階。臺階兩邊種了一排高大有型的樹木,疑似美國山核桃。臺階的盡頭就是南海觀音。觀音圣像端坐在海拔292米的大仙峰頂,通高61.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觀音坐像。背南朝北,雙足交盤趺坐在蓮花座上,頭戴寶珠天冠,身披天衣,著羅裙,彎眉朱唇,眼似雙星,面部親切慈祥。自身高47米,蓮花座高14.9米,直徑36米,蓮座周圍上下三層共鑲60片蓮花瓣。蓮花寶座下,為五層寬敞的大廳。分別設立博物館展覽廳和功德堂。展廳內展出有關觀音文化的繪畫、雕塑、繡品、文字作品和捐贈人的瓷像刻名等。不過,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觀音圣像及其底座已經封閉,不能入內參觀了。現(xiàn)在來這里參觀的人也還不少,但遠不如從前的很多了。我們從臺階下來,從西門出去,發(fā)現(xiàn)西門也改為了只出不進。</p> <p class="ql-block"> 我們原先的計劃是參觀完了云海蓮臺景區(qū),就從亦有亭旁邊的平崗西古道下去石牌村吃午飯,然后下山,但老朱他們倆此時才出發(fā)過來,我們去早了也沒用,于是就從觀光車亦有亭站背后的小路往天湖的龍涎泉走。這條小路我們上次游完西樵山西線的時候走過。妻子喜歡走這樣的小路,我就帶她再走走,既消磨時光,更愉悅身心。我們走到山嶺上的岔路口,就沒有繼續(xù)往下走前往龍涎泉,而是轉左沿著山坡走。原來這條小路是連接亦有亭至云端村的公路,出口處就是丫丫樵營。這條公路我們上次也走過。于是,我們原路返回亦有亭。然后從亦有亭旁邊的那條平崗西古道前往石牌村。這條小路也是石板路,樹木遮天蔽日,野趣橫生,妻子簡直是愛死了。到達石牌村,妻子選定了聚友餐廳。我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因為我們這次確實約了朋友過來相聚,店名十分應景。由于老朱他們倆才到山腳下,上來還得半個多小時,我們就讓店家留了位,然后在村里轉悠。村子建在一條小山溝里,周邊為山林所環(huán)繞。石牌村上靠山嶺與天湖背對背,下接東天湖水連水,左側登山大道從半坡經過,右側寶峰寺及南海觀音文化苑沿山嶺延綿至山巔。從平面崗亭和鐘貞亭至亦有亭的平崗西古道,與從梅花古道牌坊至翠巖牌坊的公路,在村里相交。我們沿著公路走到梅花古道牌坊,就到了登山大道。牌坊處,有一些村民在擺賣豆腐花等食品飲料及其它土特產。我們回到村里繼續(xù)轉悠。古老的石板路、石板臺階,青磚伴瓦的房子,生意盎然的蔬菜瓜果和花草樹木,互相映襯,訴說著歷史的云煙。有些老房子經過修葺,做成了特色民宿。等到中午一點,老朱他們倆才到。我們邊吃邊聊,相談甚歡。至此,西樵山上的七個古村已經全部都參觀過了,其中在四個村吃過飯。妻子說還要再來三次西樵山,到剩下的三個村也吃頓飯,感受一下它們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飯,我問老朱有什么安排,他說沒有。我提出陪他們順時針走走南海觀音環(huán)線,他們欣然同意。我們離開石牌村,沿著寶峰寺下面的公路往翠巖景區(qū)走。途中,有一個心宿24里度假村落。我們想進去參觀一下,結果被告知須預約入住才允許進入。我們上網查詢了一下,結果發(fā)現(xiàn)還挺貴的,嘖嘖咋舌。而且,石牌村和白山村的民宿也是他們家經營的。我們來到翠巖牌坊,從牌坊上去就是翠巖景區(qū)。牌坊對面有個登高亭,從那邊沿公路或者步行道下去,就是東天湖。我們沒走公路,而是沿著溪邊的步行道走進白山村??赡苁且驊咨酱宓拇迕?,一些老房子被漆成了白色,改造成了民宿。我們沿著公路往碧云村方向走。中途右邊的山溝里有幾口魚塘,我們也下去逛了逛。來到碧云村,有碧云賓館和碧波山莊的舊址。曾經,它們一度輝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如今,它們寂靜無聲,一片廢墟。我們經過南海觀音的背后,回到它的西門及亦有亭,繼續(xù)往下走。在岔路口處,我們往左沿著天湖邊上走到它的大壩,然后原路返回。這段路兩邊各種了一排松樹,高大挺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岔路口,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又到了梅花古道牌坊處。我們在那里吃了豆腐花和涼粉,剛好幫賣家清了倉,他收攤回家了。我們經過寶峰寺觀景臺,回到東天湖大壩。那里有個堤壩亭。堤壩亭與登高亭只有200米的距離。至此,我們沿著南海觀音環(huán)線已經走了一圈。我們在大壩上欣賞東天湖的美景。然后沿著登山大道下山。回到百步梯的上段,我們還是沿著登山大道走,到了百步梯下段的入口,我們才離開登山大道,走百步梯下山。這個選擇無疑是明智的。這段路除了古木參天的幽靜,還有石板青苔的古樸。下到云梯初步牌坊,我們轉經西街一巷,回到西樵山北門。此時已近傍晚六點。當天,我們走了21公里多。至此,西樵山上的景區(qū)景點都已經全部參觀過了,現(xiàn)在只剩下其山腳下的西樵環(huán)山花海、瞧溪谷、國藝影視城、聽音湖及其外圍的漁耕粵韻文化旅游園、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廣東千古情等景區(qū)景點了??磥磉€得繼續(xù)設計西樵山環(huán)線游和外圍游才行。</p> <p class="ql-block">附:西樵山北線路線圖:北門???碧玉洞景區(qū)→百步梯→半山亭→云梯第二亭→平面崗亭→鐘貞亭???云海蓮臺景區(qū)(寶峰寺):觀景平臺→大門→四面佛→天王殿→鐘樓、鼓樓→客堂、功德堂→大殿(大雄寶殿)及觀音殿、文殊殿、地藏殿、普賢殿→舍利塔→法堂(藏寶閣)→六字真言照壁→大慈大悲牌坊→南海觀音文化苑屏風→放生池→觀音圣像亦有亭→石牌村→心宿24里度假村落→登高亭→東天湖→堤壩亭→西樵山紅色文化長廊→西樵山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返回)→北門???(開車)勝利紀念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