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xù)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dá)2萬多公里。號稱“世界中古七大奇跡”。現(xiàn)存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墻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筑、關(guān)堡、相關(guān)設(shè)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3萬余處(座/段)。她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前往參觀游覽。嘉峪關(guān)是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guān)、中有鎮(zhèn)北臺、西有嘉峪關(guān))。 嘉峪關(guān)長城是明長城的西端起點,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guān)",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現(xiàn)存關(guān)城由內(nèi)城、外城、城壕組成,兼具軍事防御與絲路文化價值。與黑山峽谷的懸壁長城("西部八達(dá)嶺")及長城第一墩(討賴河畔)構(gòu)成立體防線,通過烽火臺實現(xiàn)30秒內(nèi)傳遞軍情。??<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下雄關(guān)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角樓</h3> 現(xiàn)在的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更像是一個影視城,按時有各種表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現(xiàn)存的一段古城墻</h3> 馬道是一條半臺階半斜坡的道路,寬約3米,緊貼城墻外側(cè)延伸至頂部,主要用于士兵騎馬快速上下城墻及運輸糧草、武器等物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昌閣</h3> <p class="ql-block"> 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jiān)筑,它是明代萬里長城從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是嘉峪關(guān)長城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關(guān)城7.5千米,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80米高的懸崖之上。</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墻遺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討賴河</h3> 懸壁長城因其建筑在約45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掛而得名。它不僅是 嘉峪關(guān)古代軍事防御體系 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萬里長城的盡頭之一。懸壁長城現(xiàn)存約750米,主要由漫道、垛墻和墩臺組成,經(jīng)過1987年的修繕,首尾各增修了一座墩臺,共有三座墩臺?。 <p class="ql-block"> 無人機先偵察一下再登上去。距第一次登長城至今已過去25個年頭,今天再次登長城,自覺歲月不饒人。</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關(guān)帝廟</h3> 九眼泉是嘉峪關(guān)歷史與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古代建關(guān)的水源保障,也是當(dāng)?shù)胤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傳說的核心載體。?如今因地下水位下降,泉水已演變?yōu)槿斯ず?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激勵著無數(shù)人們攀登長城的向往。首先來到的是深圳市錦繡中華民俗村,按1:15建造的長城縮微景觀,只能合影不能攀登。(上世紀(jì)80年代) 珠海市圓明新園的長城景觀是按一比二的比例仿北京古長城而建,起點為南海雄關(guān),終點至郭超山頂,沿途有眾多烽火臺供游客風(fēng)賞珠海全景及澳門景觀。(1997年10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八達(dá)嶺(2000年2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長城武陵段(2019年8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皇島山海關(guān)(2020年10月)</h3> 東湖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其實是嘉峪關(guān)市內(nèi)地一個公園。這里綠樹成蔭、湖水清澈、鳥語花香。 蘭新高鐵沿線,茫茫戈壁綠色能源項目隨處可見。不時還會遇見中歐班列。 <h1><b>謝謝觀賞!</b><br><br></h1><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影視資料均為原創(chuàng)(除注明出處外)</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部分文字資料引用自網(wǎng)絡(luò))</span></div></h3><br><h3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楊啟榮2025年5月</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