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翡翠谷,又稱情人谷,地處黃山腳下,距黃山南大門6公里,是黃山的仙都峰與羅漢峰之間的峽谷延伸而成。</p> <p class="ql-block">一進景區(qū),就見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代書法家啟功專為翡翠谷書寫的“</span>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然后,沿著嶙峋的山路拾級而上,翠竹環(huán)繞,溪水伴行,天然氧吧讓人陶醉不已。</p> 谷中的小溪名為“碧玉溪”,潺潺溪水串連起上百個大小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彩池,讓人賞心悅目。這些彩池個個呈現出晶瑩翠綠的色彩,宛如一顆顆翡翠鑲嵌在峽谷中,流光溢彩,美輪美奐。 這些彩池各有其名,最大的當屬綠珠池和花鏡池。<div>綠珠池,長30米,寬20米,形狀如珠。池底礫石艷麗,水深10米,清澈見底,池壁上方云綢瀑飛瀉而下。</div> 綠珠池曾是影片《臥虎成龍》中“深潭尋劍”、“飛瀑踏波”等場景的取景地。 花鏡池,形如一面圓鏡,直徑25米,四周是奇異的疊巖彩壁,凹凸的花紋如彩帶飄入池中,鋪滿潭底,波紋蕩漾,煞是好看。池邊“五彩繽紛”石刻,是書法家愛新覺羅·溥杰手書。 河灘中層巖交疊,流泉爭鳴,池邊有巨石,巖石一層一層的紋路酷似海蚌,因此這個河灘被命名為海蚌灘。 這一帶巖層,代表了黃山地質變化的特點。四億年前,黃山地區(qū)還是汪洋大海,這些像海蚌樣的一層層巖石就是沉積巖、變質巖。在一億年前火成巖花崗巖在抬升時與周邊巖石的接觸帶,地球上的三大巖石——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在這里聚會了。 <p class="ql-block">翡翠谷之所以昵稱情人谷,源于一個感人的故事。1988年,36名互不相識的上海青年來黃山游玩,誤入尚未開發(fā)的翡翠谷,被困谷中。他們臨危不亂,臨時結伴,相互幫助,最終成功脫險。經歷這次山谷歷險記后,有十對青年因患難見真情而結為終身伴侶。于是,當地政府以愛情為主題,因此將翡翠谷打造為“情人谷”,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在此舉辦中國黃山七夕情人節(jié),吸引各地的情侶和青年男女,來黃山情人谷共度中國情人節(jié)。</p> <p class="ql-block">立在海蚌灘邊的愛字碑上刻著歷代名家所寫的九十九個“愛”。九十九,寓意愛要長長久久。在這九十九個愛字中有王羲之、李世民、蘇軾、唐伯虎、鄭板橋、孫中山、宋慶齡、毛澤東等大家的手跡。</p> <p class="ql-block">情人橋在花鏡池之上,是一座鋼索橋?!扒槿藰颉比齻€字,選自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書。</p> <p class="ql-block">橋前的“情人橋”詩碑,用詩描繪了情人谷典型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在煉丹臺的坡巖上,有巨大的“愛”字石刻,名曰愛字石,此“愛”字選自宋代蘇軾《豐樂亭記》手跡,字高寬各5米,乃天下第一大“愛”字石刻。相愛的人可在愛字石上盡情領略“愛”的美情佳趣。</p> 游覽至愛字石后,從峽谷另一邊返程,沿途十多處石刻,內容都是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與傳說,相當于一部可歌可泣的華夏愛情連續(xù)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