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位于法國北部芒甚?。↙a Manche)的圣米歇爾山城堡(Mont-Saint-Michel),聳立在諾曼底和布列塔尼之間海面上的一個花崗巖小島上,距海岸兩公里,周圍是碧海白沙,四周既無樹木又無房屋,從布列塔尼海岸望去宛如童話世界一般。</h3> 圣米歇爾山城堡周長900米,高88米,呈圓錐形。令人稱奇的是,圣米歇爾山頂上的圣米歇爾修道院建筑群足足比它賴以存在的花崗巖小山高出近兩倍。受到海洋潮汐作用,城堡交替與大陸相連和隔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逢傍晚漲潮時,大西洋圣馬洛灣的海水猶如萬馬奔騰般迅猛涌入,瞬間將山邊的流沙淹沒,將圣米歇爾山城堡變成了一座孤島,其景象恍若海上仙山,蔚為神秘、壯觀。</p><p class="ql-block">(谷歌提供的圣米歇爾山城堡海上孤島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潮時,城堡被大片沙岸包圍,完全退潮后則與大陸相連。</p><p class="ql-block">(百度提供的圣米歇爾山城堡退潮后的無人機圖)</p> 看到上面壯觀的畫面,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起電影《魔戒三部曲:王者歸來》(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中令人震撼無比的剛鐸的首都米那斯提力斯(Minas Tirith)。事實上米那斯提力斯就是以圣米歇爾山城堡為藍本而創(chuàng)作出的。 <p class="ql-block">米那斯提力斯(Minas Tirith)造型(谷歌圖)</p> <div><br></div><div>圣米歇爾山城堡始建于8世紀。據(jù)傳公元708年,在圣米歇爾山附近修行的紅衣主教奧貝(Aubert),連續(xù)3天夢見大天使米歇爾(Archangel Michael)手指沙灘上的這座小山,示意他在此修建教堂。主教為完成天使的神旨,于是立刻趕往這座花崗巖小山上,在小山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獻給大天使米歇爾,成為朝圣中心,此山也改稱為圣米歇爾山。<br></div> <div><br></div><div>公元10世紀起,人們開始在此建立修道院和城墻。此后整整8個世紀,無數(shù)的教士和勞工們將一塊塊沉重的花岡巖運過流沙,一步步拉上山頂,造就了這個融合了羅馬式和哥特式風格的建筑奇跡。<br></div> 圣米歇爾山城堡被譽為「世界第8大奇跡」,它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圣地,歷史悠久,自然風光優(yōu)美。多年來,這里早已成為世界最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點之一,每年來此朝拜和游覽的人多達350萬。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曾贊譽圣米歇爾山為“法國的泰山”。大文豪雨果曾說,圣米歇爾山對法國如同大金字塔對埃及一樣重要。<br>1979年,圣米歇爾山城堡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厚的建筑與宗教文化背景,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br> <div><br></div><div>我們到達圣米歇爾山城堡的第一天,正是下午的漲潮前,部分沙灘已經被水淹。<br></div> 為方便交通,19世紀修建了一條高于海平面的棧道,將小島與大陸連接起來。游客可以在停車場換乘景區(qū)擺渡車,直達城堡城墻下。為了照相方便,我們選擇在中途下車,沿棧道走近城堡。 <div><br></div><div>走下棧道,來到城堡前的公交停車場。<br></div> <div><br></div><div>兩只小狗在認真配合做城堡風景照的模特。<br></div> <div><br></div><div>從這個角度看城堡,更能感覺到它的美妙與神奇。整座“城堡山”由巖石、房舍、圍墻、教堂和修道院組成,遠看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它將大自然的巧奪天工與人類的智慧、毅力系于一身。<br></div> <div><br></div><div>城堡四周堅強的防御炮樓和高大的城墻,加之潮汐變化,可以有效抵御外敵入侵。<br></div> 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修道院僧侶協(xié)助當?shù)厣?,依靠圍墻和炮樓,抗擊英軍長達24年!因為每日只要堅守半天,勢如奔雷的漲潮就會淹沒通往陸地的灘涂,為愛國者們贏來寶貴的半天休息時間。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中,此島是該地區(qū)唯一沒有陷落的軍事要塞。 <div><br></div><div>繞過城墻,沿著青石板路拾階而上,進入圣米歇爾山山門。<br></div> 山門內是一條狹窄的商業(yè)街,安靜的街道兩旁都是商鋪、旅館、紀念品小店,咖啡廳和餐館。 這些店鋪和旅店都是米歇爾山城堡成形后陸續(xù)建造的 <div><br></div><div>沿城墻行走,仰望山頂上雄渾壯觀的圣米歇爾教堂和修道院建筑群,朝圣感由然而生!<br></div> 圣米歇爾修道院(Abbaye du Mont-Saint-Michel),雖然經諸多建筑師設計,但依舊保持著樸實無華、古色古香的格調。 <div><br></div><div>圣米歇爾山山上的修道院和大教堂在基督教徒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13世紀開始,法蘭克王國的王權得到了加強,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在教士們的鼎力支持下,開始了統(tǒng)一國家的征伐和加強中央集權。圣米歇爾山修道院因為新文明的介入而迅速發(fā)展起來。在不到25年的時間里(1204--1228年),人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大興土木,最終形成了當今的宏偉規(guī)模。<br></div> 當前,圣米歇爾山是天主教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天主教朝圣地,也是法國除了巴黎外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小島內保存的61座建筑物被法國政府視為法國歷史遺跡而受到保護。 <div><br></div><div>圣米歇爾山共有大約 350 級臺階通往修道院山頂教堂,其中約 200 位于修道院外,150 級位于修道院內。<br>(通往修道院的階梯)<br></div> <div><br></div><div>位于修道院頂端的大教堂,其建筑風格集羅馬與哥特建筑藝術于一身。<br></div> <div><br></div><div>大教堂北側的“奇跡樓”(Merveille)始建于1211年,歷時25年建成。這一構造險峻的建筑依著山勢共有三層,由16堵扶壁支撐,總高達35米?!捌孥E樓” 完美地體現(xiàn)了當時流行于西歐的哥特式藝術的精神,展現(xiàn)了中世紀建筑技術的巔峰。<br></div> “奇跡樓”三層每層功能各異。最底層包括門衛(wèi)房、救濟所和用以儲存食品的地下室。中層是專為特殊賓客來訪時所用的待客大廳,以及原為繕寫室的“騎士廳”。最高一層是回廊、僧侶食堂和西露臺。 修道院大教堂擁有壯觀的哥特式尖頂高聳入云。 尖頂頂端是著名的圣米歇爾天使雕像。500公斤重的天使米歇爾鍍金雕像是1879年才添加上的。 天使圣米歇爾金身雕像手持利劍直指蒼穹。(谷歌圖) 傳說公元708年的一夜,在圣米歇爾山附近修行的紅衣主教奧貝,連續(xù)3天夢見大天使米歇爾手指沙灘上的一座小山,示意他在此修建教堂。 正是這場夢人們整整忙活了8個世紀,無數(shù)的教士和勞工們將一塊塊沉重的花岡巖運過流沙,一步步拉上山頂,眾多建筑師和藝術家在這些堅硬的巖石上修整和雕琢,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努力,最終造就了圣米歇爾修道院這個建筑奇跡。 <div><br></div><div>通往圣米歇爾山修道院的山路兩邊,保留完好的花崗巖建筑刻著千年歷史的斑駁。<br></div> <div><br></div>這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群, 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多變,錯落有致,井然有序。 <div><br></div><div>站在修道院的高高臺階上,向山下極目遠望。<br></div> <div><br></div><div>退潮后的大片沙灘猶如彩繪一般,讓人震撼。<br></div> 海平面上升及潮汐重塑了該地區(qū)的沿海景觀,形成海中孤島、圍墾、鹽沼等特殊景觀,也成為當?shù)剞r民放牧綿羊的理想地點。 當前周圍的海灣被劃定為自然保護區(qū),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有著歐洲最壯觀的潮汐景觀之一,同時還棲息著成千上萬的鳥類和其他動植物種。 <div><br></div><div>1874年,圣米歇爾山由法國政府指定為法國歷史遺跡,并投入大筆經費進行為期百年的大規(guī)模修復工程,包含建造了一條4公里長的堤道連接對岸陸地。<br></div> <div><br></div><div>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圣米歇爾山及其周邊地區(qū)于1940年6月20日起被德國占領。德軍將修道院作為防御敵軍的瞭望臺,直到1944年8月盟軍諾曼底登陸后,圣米歇爾山才宣告解放。<br></div> <div><br></div><div>走進修道院的大教堂,入口處陳列著一個圣米歇爾山城堡的模型。<br></div> <div><br></div><div>圣米歇爾山大教堂的建筑風格集羅馬與哥特建筑藝術于一身。教堂呈十字形,兩側的拱門式長廊之上的樓廊砌有羅馬式的拱窗。大教堂建成之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圣者,把對大天使圣米歇爾的崇拜推向了巔峰,<br></div> 大教堂頂部開間的勻稱布局與頗具立體感的垂直分隔、大殿與耳堂之間寬大的連拱,以及樓廊上飾有雕刻物的門窗,都展現(xiàn)著建筑師們獨具匠心、巧奪天工的造型藝術水準。 <div><br></div><div>大教堂內的每一個雕刻、每一個祭壇,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宗教故事。<br></div> <div><br></div><div>大教堂內的這個浮雕作品,描繪的的就是大天使米歇爾向阿夫朗什主教圣奧貝爾(Saint Aubert)顯靈,請求他以自己的名義建造一座教堂的故事。<br></div> 公元708年的一天夜里,圣米歇爾天使在電閃雷鳴中第三次出現(xiàn)在圣奧貝爾的夢中,他用自己左手的神指在奧貝腦門上點了一下。右手的神指則指向海灘上的小島。從夢中醒來的奧貝主教摸到了腦門上的凹痕,這才恍然大悟,由此決定在小島上建造一小教堂,以供奉天使米歇爾。此小島也因此被稱為圣米歇爾山。<br>在法國圣熱爾韋阿夫朗什大教堂(Saint-Gervais d'Avranches basilica)珍寶室內,至今還可見到據(jù)稱是留有天使指印的奧貝爾主教的頭蓋骨。<br> 走出大教堂后,直接來到圣米歇爾山修道院頂層的回廊(Clo?tre de l'abbaye du Mont-Saint-Michel)。修道院回廊也是修道院的精華所在。<br> 回廊呈梯形,由花園和環(huán)繞花園的帶頂回廊組成。花園被原始的柱廊隔開,柱廊由137根交錯排列的柱子組成,構成三腳架,支撐著拱頂和回廊的屋頂。構成回廊的元素不僅采用了當?shù)氐牟牧?,例如卡昂石材,還采用了來自更遠地區(qū)的材料,例如波貝克大理石。 如此廊中有廊的布局,反映出設計者的聰明才智。如果說教堂以其雄偉挺拔的陽剛氣派顯現(xiàn)著博大精深之道,那么內院與回廊則剛柔相濟,則展示著修道院詩情畫意般的和諧。 (在回廊中看教堂) <div><br></div><div>漫步于回廊中,欣賞建筑非凡的細節(jié)和精美的雕塑作品。<br></div> <div><br></div><div>回廊中有三個拱門面向大海。是觀賞該地區(qū)的沿海景觀的絕佳之地。<br></div> 被回廊包圍的海天一色之間的懸浮花園,為僧侶們提供了一片更接近上帝的開闊空間。 <div><br></div><div>修道院的另一處精華是位于奇跡樓(Merveille)頂層的修道院僧侶餐廳(réfectoire de l'abbaye du Mont-Saint-Michel)。<br></div> 巨大的僧侶餐廳建于13世紀初,它大跨度的桶形屋頂在當時是一個建筑奇跡,令人稱奇不已。 <div><br></div><div>這是圣米歇爾山修道院大廳中展示的僧侶餐廳木質桶形屋頂結構模型。<br></div> <div><br></div><div>哥特式的客房(Salle des H?tes)建于1213年,位于奇跡樓東側建筑的中層。<br></div> 客房的兩個中殿由一排纖細的柱子隔開,四分肋狀拱頂覆蓋,增強了這片位于圍外墻、專供接待最尊貴朝圣者的空間。 <div><br></div><div>放置于客房一角的修道院的金屬管風琴。<br></div> <div><br></div><div>奇跡樓中層的巨大的“騎士廳”也稱為繕寫室。<br></div>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繕寫室是創(chuàng)作和繪制手稿的地方,但實際上似乎是供閱讀和學習的場所 <div><br></div><div>修道院底層的大柱式地下室(Great Pillars Crypt inside the Mont-Saint-Michel Abbey)建于11世紀,用于支撐上面的修道院教堂。<br></div> <div><br></div><div>這些巨大的柱子采用花崗巖建造,有的直徑達5米,它位于修道院底層的中心點。<br></div> <div><br></div><div>這是在修道院底層用于往修道院運輸貨物的“滾輪起重機”。<br></div> 這部中世紀的“滾輪起重機”其構造類似于一個“松鼠籠”。 <div><br></div><div>囚犯像松鼠一樣在輪子內部行走,轉動輪子將山下物資沿棧道拉上山。<br></div> <div><br></div><div>從修道院外看“滾輪起重機” 棧道。<br></div> <div><br></div><div>離開修道院后沿樓梯下山。<br></div> <div><br></div><div>從谷歌地球圖看到,沿北坡懸崖峭壁邊的樓梯下山可直達圣米歇爾山城堡中最高最大的防御塔。<br></div> 在城堡高大的防御塔上欣賞周邊的遼闊的海灘景觀,看到遠方有游客在沙灘上行走,立刻也構引起了我在城堡周邊沙灘上走一走的沖動。 <div><br></div><div>沿城墻一路下山<br></div> <div><br></div><div>城墻上的商店、酒吧。<br></div> <div><br></div><div>落潮后在沙灘上步行繞??行走,從不同的角度體驗圣米歇爾山城堡的壯觀,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經歷。<br></div> 多少個世紀以來,圣米歇爾山城堡憑海臨風,潮漲潮落,歷盡滄桑卻依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