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思溪延村,是由思溪村與延村合稱的古村落。踏入思溪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明代所建的通濟橋,它橫跨思溪河,宛如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者,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走過通濟橋,便正式步入了思溪村。村中以明清古建筑為主,白墻黛瓦,飛檐翹角,與周圍的青山綠水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一幅絕美的田園畫卷。沿著青石板小巷前行,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走進清代商宅“振源堂”“承裕堂”等,精美的“三雕”工藝令人嘆為觀止,木雕的花鳥魚蟲、人物故事栩栩如生,磚雕的線條細膩流暢,石雕的造型古樸大氣。在“敬序堂”,還能看到當年拍攝《聊齋》的痕跡,仿佛能感受到劇中的奇幻氛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來到婺源清華鎮(zhèn),遠遠便望見了那座聞名遐邇的彩虹橋,它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星江河上。走近彩虹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獨特的半船形橋墩,這種設(shè)計不僅美觀,更能有效分解洪水的沖擊力,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漫步彩虹橋上,腳下是厚實的木板,橋面寬3米多,由11座廊亭組成,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廊亭里設(shè)有石桌石凳,走累了便可坐下休憩,感受著微風拂面,欣賞著周圍的美景。橋中央的神龕內(nèi)供奉著建橋、重修橋的先人以及上古治水的大禹,表達了人們對先人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從橋上往下看,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河邊的水車慢悠悠地轉(zhuǎn)動著,仿佛在演示著古人利用水能帶動水車勞作的聰明才智,吸引了眾多游客拍照打卡。第一次來彩虹橋時,有幾個美女正在河中的石墩上嬉戲,她們非常配合我的拍照,還在清幽的河灘上邀請我們共同品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源頭古村,位于婺源縣賦春鎮(zhèn)。據(jù)《吳氏宗譜》記載,源頭古村始于明代洪武年間,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休寧縣查山吳伏陽云游至此,有感此地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土地肥沃,仿佛看到了宋代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詩中所描述的夢里老家,便決定舉家遷移,在此定居,取名源頭村。這是一個原生態(tài)的古村落,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態(tài)良好,保存著大片的闊葉林和竹林。源頭古村可以說是一個濃縮版的婺源,這里有金黃的油菜花田、婺源村落特有的水口、秀水環(huán)繞的小橋流水人家、文化底蘊深厚的探源書屋、古樸典雅的窺月茶樓和如天然氧吧一樣的龍泉溪谷等,人文與自然完美融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長溪村,位于婺源西北部的大山深處,因為長溪村的村長是我的影友,那年疫情結(jié)束時,我從海南返回大連的途中特意拜訪了長溪村,這是我唯一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到過的婺源古村。建村歷史悠久。據(jù)《戴氏族譜》記載,宋淳化年間(992年),婺源戴氏六世祖戴匡德率家人徙居至此,建村時間超過千年。在此之前,已有豐姓、翁姓等散居,后逐漸形成村落。長溪河是婺源的四大水系之一,全長37公里,河水沿村前緩緩流過。村子四周群山環(huán)抱,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異,春天山花爛漫,夏天綠樹成蔭,秋天紅葉滿山,冬天銀裝素裹。長溪村尤以古樹參天而聞名,村頭有五顆巨楓,相傳是長溪村的始祖第一次來長溪看村基時栽種的,被村人稱為“五虎”,與村口的“將軍石”一起,構(gòu)成了“五虎守村頭,將軍把水口”的獨特景觀。長溪村現(xiàn)存不少兩三百年前的徽派建筑,如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古祠堂等,建筑風格獨特,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