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過去并未消失</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到萬州辦事,略有空閑,想去看看曾經讀書的地方。經打聽才知早已荒廢,且雜草叢生,已無路可去,令人愕然。 </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那工廠讀技校時,那里儼然是一個小社會,有家屬區(qū)和單身職工宿舍,商店、銀行、學校及職工食堂。工人們隨著上下班的廣播進出工廠,井然有序。</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我們年輕,每天穿行在學校與宿舍之間。很少把作業(yè)拿回宿舍,回到宿舍就是看瓊瑤小說,一本接一本地看。 </p><p class="ql-block"> 在校除了上課,到了周日,只要天氣好,我們也不在寢室休息,要么約幾個同學爬山,要么進城逛街。</p><p class="ql-block"> 爬山前一天就要做準備,買饅頭作午餐,拿軍用水壺,借獵槍和相機,清晨早早就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一次,來到山腳下時,山頂還有薄霧縈繞,婉如仙境,只是山坡雜草叢生,且沒發(fā)現上山的路。男同學在前后查尋幾次山路無果后,決定扒開草叢,就地往上爬。我們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地攀爬著,腳下的石巖堅硬而陡峭,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zhàn),但這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征服這座山峰的決心。幾個男同學一個拉一個往上攀,我們女生在后面,左右探尋,試著找較緩的路。在橫向走了一段距離后,一邊看著腳下,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挪,借助身邊的灌木和草,斜著往上爬。最后在男同學的幫助下,終于爬到山頂。當我們氣喘吁吁地踩著厚厚的腐葉,穿過茂密的森林,眼前豁然開朗。我們激動得跳起來,蔚藍的天空下,竟有一池碧綠的水,水在陽光下泛起層層漣漪。沒想到山這邊還有這么大這么美的天然池塘,讓我們瞬間忘了爬山的疲憊,大家放下身上東西,決定就此歇息。 </p><p class="ql-block"> 有時周末我們也進城逛街,多數時是看不買。工廠離城很遠,進城只有坐工廠的解放牌大卡車,不要錢。說是坐,其實就是爬上大卡車,抓住車上防護欄,站在車上迎著風進城,非常的愜意。</p><p class="ql-block"> 我們班一共三十幾個同學,學車工學。這些學科對于我們來說,既新鮮又陌生。什么《機械制造》《機械制圖》《車工工藝學》等,特別是《機械制圖》對于我來說,學起來比其他學科都難,那立體三視圖就是想象不出來。</p><p class="ql-block"> 不過每到期末考試,老師會出復習題,劃重點。只要記住這些,及格就沒問題。只是老師的復習題面廣,很難都記住。于是就有同學絞盡腦汁地猜題,打錠子,然后抄在小紙條上。</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次考試,一同學偷看時被老師發(fā)現了,老師輕輕敲了兩下他的桌子,他立馬藏起紙條。過了一會,老師發(fā)現他還在偷看。于是走過去要沒收紙條,同學見老師過來,慌亂地把紙條捏成一團,往窗外一丟。紙團卻丟到窗戶鐵欄桿上被彈了回來,落在桌前地下。同學慌忙低頭去撿,卻被老師先撿到。老師打開紙條看了看,臉色頓時大變。這節(jié)課考試完后,學校通知這次考試作廢,要重新出題考。原來,學校調查到,考試前有同學趁黑夜爬進三樓的老師辦公室,偷偷復印了一份試卷,拿了出來。那張紙團上的題,和考題一模一樣。重新出題考試,大多數同學怨氣連天,都憤憤不平,可又無可奈何。那次重考出現了集體考砸情況。</p><p class="ql-block"> 回想那幾十年前的往事,發(fā)現生活中,竟有許多事物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在慢慢的消失。但在某個瞬間,我們仍清晰地記得它。正如史鐵生所說“過去并未消失,而未來已經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