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有很多司空見慣的地方,原來可能并不是什么特別的景觀,只是年代久遠保存了下來,就成了讓人懷想的景點;或者在大腦深處曾留下幾許斑駁的記憶,也會成為令人徘徊的勝地。</p> <p class="ql-block">↑太湖是中國三大淡水湖之一,宜興是中國的陶都。在宜興東瀕太湖的地方有個小村鎮(zhèn),叫大浦,大浦是全國無數小村小鎮(zhèn)中極其普通的一個。隨著發(fā)展的需要,2007年的時候并入了丁蜀鎮(zhèn),從一個“鎮(zhèn)”又恢復了一個“村”的原來身份。</p><p class="ql-block"><br></p> 1大浦老街 <p class="ql-block">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大浦是父親出生的地方,童年時每年都會來大浦拜年走親戚,上班以后往往是要隔很多年才能回來一趟大浦??粗絹碓綗o聲無息的大浦老街,頓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感。</p> <p class="ql-block">↑值得慶幸的是,形成于明清時期的大浦老街因為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雖然破舊不堪,但至今沒有拆遷或整體改造。走進這條不長的老街,撲面而來的是百年前老舊建筑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該搬走的都搬走了,能離開的都離開了,百年人生中能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畢竟是極少數,普通人只是無聲無息的不斷前行,努力讓自己生活越過越好。留住在老街的人們,要么是祖宅房產,要么是租金便宜。</p> <p class="ql-block">↑當我還是五六歲的頑童時,比我大十多歲的表姐已經在精陶廠上班了。記憶中的表姐,喜歡上班之前坐在二樓窗口的梳妝臺前,一邊照著鏡子打扮、拿皮筋扎頭發(fā),一邊哼著流行的小曲小調。這時我就會有一種奇怪的念頭,想把廚房灶臺鍋底的黑灰在她臉上抹一抹。</p> <p class="ql-block">↑如今一些老舊的房屋前都立有一塊“留根房”的牌子,這可能是暫時不拆或者缺錢重修的理由吧。一些老房早已沒有了房頂,只剩下房梁木椽,苦苦支楞著歲月。</p> <p class="ql-block">↑大浦老街上原有各種傳統(tǒng)商鋪,如今還剩有“百年裁縫店”一家。店鋪名是78歲的查洪石老人自己所取,小小門店已經有了母子兩代人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老人的母親因為裁縫手藝好,逢年過節(jié)都會被人爭相請著上門制衣。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查洪石14歲時就選擇跟在母親身邊學習裁縫手藝,一晃已是六十多年歲月。</p> <p class="ql-block">↑自從上世紀80年代起,隨著批量生產服裝上市,很多裁縫店都關門或改行了。唯有老人還一直在堅持著當年的那一份制衣情懷,盡管裁縫店現在生意大不如前。好在雖然定制衣服的人少了,但是改衣服的人卻多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針墊、針頭、卷尺、剪刀、頂針等等物件也成了每天形影不離的老伙伴。曾經光滑的手指漸已皺紋堆疊。</p> <p class="ql-block">↑墻角落里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故土難離,那里有最深的根,最真的情。</p> <p class="ql-block">↑大浦老街的東邊平行道路是后來新建的筆直寬敞的人民路大街和水泥橋梁,老街早已丟失了昔日的熱鬧,只是一個擁有青石板的普通村居小路,顯得格外安靜。</p> <p class="ql-block">↑大浦老街的西側名為西村,老屋的保存僅限于臨街店鋪的附屬建筑。</p> <p class="ql-block">↑最北端的臨河處,有一個高聳著的方形煙囪,老屋應該是早年的制陶作坊。</p> <p class="ql-block">↑匠人不知何處去,煙囪依舊立春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2大浦橋 <p class="ql-block">↑大浦橋與大浦老街的北端相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橋梁,始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后在清康熙年間、光緒年間經過兩次修繕,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早上避開大路行走的小學生。</p> <p class="ql-block">↑大浦橋為南北向橋梁,全長27.2米。橋上兩邊的石階并不對等,此處為南坡,共有石階28級。而北坡有33級石階。</p> <p class="ql-block">↑對陌生人又好奇又害怕又警惕的小女孩。</p> <p class="ql-block">↑青石望柱,石上刻有蓮花紋、蓮瓣紋浮雕等,刻工精美。</p> <p class="ql-block">↑大浦老街緊挨著大浦橋處的石碼頭。</p> <p class="ql-block">↑拾階而下,可以觸摸和仰觀大浦橋的橋身。</p> <p class="ql-block">↑大浦橋為單孔石拱橋,是橫跨大浦港(樓瀆港)的交通要道。全長27.2米,橋身采用青石、花崗石和陽山石混合砌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兒時隨父親回老家拜年,往返交通只有客運班輪,河道兩岸的泊船碼頭是踏上鄉(xiāng)土的第一步。客船上播報站名全都使用宜興方言,雖然一句都聽不懂,但是有父親在身旁,一點也不用擔心會坐過了站。</p> <p class="ql-block">↑當年唯一繁華熱鬧地段的大浦老街,人來人往已變成十室九空。獨自站在碼頭上,卻早已忘了客輪汽笛是如何鳴響。而曾經緊緊攥握我手的人也已離開了人間,走入了永遠的那一端。</p> <p class="ql-block">↑大浦橋孔凈跨8米,矢高3.8米。矢高是拱橋的主拱圈從拱頂到拱腳的高差。由于近期水少,可以步入大浦橋的下方河道。</p> <p class="ql-block">↑↓大浦橋的中部寬度為2.7米,橋堍寬度為3.1米,堍(tù)是橋的兩頭靠近平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浦橋的北坡石階。</p> <p class="ql-block">↑↓花崗石長條形護欄。</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和清康熙年間的修橋碑銘,可以由此窺見大浦橋的悠久歷史與過往。</p> <p class="ql-block">↑清光緒三十年石碑,記錄了當時的民間自治規(guī)約?。</p> <p class="ql-block">↑↓大浦橋的北端緊鄰潮音禪寺照壁。圖為照壁下的碼頭。</p> <p class="ql-block">↑老街、古橋、碼頭、河港在小村之間相伴<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依,那些所謂</span>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此刻已變得隱隱約約,模模糊糊,只剩心底的彷徨與水鄉(xiāng)的寧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3大浦寺 <p class="ql-block"> 大浦潮音寺位于大浦橋的北端,建成于1995年,并不是宜興芳橋的潮音寺。網上說全國的潮音寺只有宜興潮音寺、天津潮音寺、海南潮音寺三座,可能是不包括新建的潮音寺在內。</p> <p class="ql-block">↑獅視眈眈,但常常路人寥寥,看無可看。</p> <p class="ql-block">↑利樂有情。利是利益,樂是快樂,有情是指眾生,一切有生命有靈魂的生物,包括人、神、動物、鬼怪等等。利益一切眾生,令眾生快樂,也就是倡導助人為樂、與人為善、心存慈悲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潮音寺山門。</p> <p class="ql-block">↑↓山門外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大肚彌勒,當門而坐。</p> <p class="ql-block">↑護法韋陀,含笑而立。</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各具意象。</p> <p class="ql-block">↑潮音寺院,爐鼎居中。</p> <p class="ql-block">↑潮音寺的東側范圍,止于人民路上的新橋。</p> <p class="ql-block">↑“佛”也有陽光照不到的時候。</p> <p class="ql-block">↑寺院建筑一角。</p> <p class="ql-block">↑從新橋上,西望老橋。</p> <p class="ql-block">↑從村莊中,東望老橋。兩岸鄰水民居,依然保留著傳統(tǒng)水鄉(xiāng)風貌。人們祖祖輩輩在此從事漁業(yè)、農田種植和傳統(tǒng)的手工制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