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洪江訪古

老鷹

<p class="ql-block">  游覽了衡陽之后發(fā)現從衡陽到貴陽竟然沒有直達的火車,高鐵和綠皮車都沒有,只能到長沙或者懷化中轉。長沙雖然近,但不如懷化順路,還是決定去懷化。</p><p class="ql-block"> 4月26日傍晚到達懷化,入住離高鐵站不遠的酒店,安頓好之后,在酒店附近尋晚飯,發(fā)現馬路斜對面有家飯店,看店名可能是貴州人開的,必須支持一下。進店一問,果然,巧了,老板不僅是貴州人,還是是安順(關嶺)人,而且還姓孫。這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店里客人很少,老板不忙,有空和我們聊天。老板娘正要出去送外賣,說是一對夫妻剛剛在他們店里吃完飯回酒店,又打電話叫老板再做一份給他們送到酒店。老板很吃驚,這不是剛剛吃完嗎?人家答:“還想吃,等會宵夜。”天啦!這是多喜歡吃這家的飯啊?再美味的東西也不帶這么連著吃的??!然后聽見老板電話確認這兩位客人住址某酒店某房號,韋先生聽了一驚:“這不就是我們房間對門么!這兩位會不會撐得半夜睡不著出來跑???”</p> <p class="ql-block">  4月27日。一早去高鐵站旁邊的汽車站坐車去洪江市的黔城,游覽黔陽古城。黔陽古城位于湘西南沅水上游,是一座有2200年歷史且街巷格局與整體風貌保存完好的古城,先后為鐔成縣,舞陽縣,龍標縣,巫州府,沅州府,敘州土府,黔陽縣,洪江縣等治地。素有“湘西第一古鎮(zhèn)”、“江南古建筑博物館”之稱。現為湖南省文化歷史名城。古城面積0.8平方公里,有三十余條街巷,二十余座宗祠,十余處官宦大院,數十個宮廟會館和數百間商鋪,可謂山水樓城塔對河,百姓千家萬年窩。明清更是名宦輩出,官道天下。</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墻始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的敘州土城,明正統(tǒng)十五年(1450年)改建為紅砂石城墻,周長五華里,高一仗七尺,頂寬九尺,設五個城門樓,其中四個城門面向江邊。唯一面向陸地的只有東門,向南開挖有東門塘至壕坑護城河水系,向北沿龍標山建有四個哨堡,構成冷兵器時代堅不可摧的軍事防御體系?,F東門保存了一段古城墻,但東門已經沒有了,五個城門中只有?(西門)中正門?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中正門,原名安遠門,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最初為土墻結構。歷經多次修繕與更名,現存紅砂石拱門為清代遺留,門洞巨石因風化侵蝕呈現赤褐色凹凸紋理。1938年,戴笠在黔城辦軍統(tǒng)特訓班期間,蔣介石視察時題寫“高瞻遠矚”匾額,并應戴笠請求將西門更名為“中正門”以表吉利。門上曾懸“水天一色”匾額(明代至更名前),后改為蔣介石題字。</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因兵而起,因商而興,古城內多嚴謹整齊的丁字巷及別致的銅錢漏排水。丁字巷是為防止外部入侵。丁字形布局使敵人進入城中兵力、車子都不能直通,這樣容易截擊敵軍,既可迷惑侵犯者,又使其不易逃脫。銅錢漏用于排水,兩眼的稱“太極漏”,三眼的稱“八卦漏”,四眼、五眼的稱“銅錢漏”。古城內多五眼“銅錢漏,意指“肥水不流外人田”。</p> <p class="ql-block">自古湘西多匪患,所以大戶人家多建窨子屋。所謂“窨”,如其字形,有“窨藏”之意。窨子屋是從四合院演變而來,其特點是房屋的格局隨地形變化而變化,外圍有封火墻,出于防御考慮,外立面沒有開窗,廂房的窗戶全部開向內部信道,而內部信道完全靠天斗與亮瓦采光,屋子上部建有曬樓,有采光、通風、晾曬貨物等多種功能,還有瞭望料敵、報警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紫微高照大院,民間稱楊家大院,系云津楊氏楊文賜父子,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修建。楊文賜祖籍昆明,為官約己愛民,清廉自守,因“貧不克赴皖升任,又不克歸滇”,自永敘廳花園訊巡檢任后隨婿危開成僑寓黔陽。其子楊洪開“葆真堂”懸壺濟世,樹德于民,“邑人公舉孝廉方正”。洪生三子,二子中舉。長子楊兆杏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拔貢,得大學士紀曉嵐親灸,歷任湖北建始、通山知縣和漢陽府通判,曾主講本邑龍標書院、沅郡明山書院、寧鄉(xiāng)玉潭書院。仲子楊兆李官至汝寧、歸德等地知府,以德行登湖南“湘中十八耆英圖”,與岳麓書院山長歐陽厚均等同列。季子楊兆棻工書畫,善琴笛,尤精岐黃,行醫(yī)濟世。三代五人均有傳見諸《黔陽縣志》,這個家族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大院為明清侗漢民居建筑融合典型,約700平米,封火高墻之間,依次排練“清白傳家”、“三鱸世第”、“三鱸余澤”、“星輝云縵”四個小院,一脈相承,禮序歸家,構成“紫微高照”格局,為黔陽古城最具文化特色的景點之一。可惜大門緊閉,不能入內參觀。</p> <p class="ql-block">  黔陽古城雖然是小地方,卻藏著不少“家世”不凡的人家,有戶人家門口有“晉陽世第”的牌子,是黔陽縣唐氏后裔世居地。唐氏祖先,始祖唐堯,即堯帝,曾受封于唐(今山西臨汾西南),后其后裔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以國為姓,稱唐氏,歷經四千三百余年。此人家乃晉陽唐氏后裔,故府名“晉陽世第”。</p> <p class="ql-block">  王有為故居(王家大屋)位于黔陽古城西正街中段,左鄰邱氏宗祠,右毗黃忠浩(湘軍將領,一度任湖南教育總會會長,)故居,與原黔陽衙門小公館對街相望。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當年歲供,河南汝寧府新蔡縣知縣王鵬興建,王鵬之子王有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重修,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秋遭火災,由王有為之孫(前陜西固原衛(wèi)經歷)王延慶復修。建筑面積480平方米,前有廣場和牌坊,中間是門樓、院落、照壁、中堂、廂房、天井、二進堂等中軸線布局,后院是花園,是湖南省現存唯一的抬梁式明代官宦民居,木結構部件為典型的明代建筑風格,斗拱做工極其精美,運用香樟木材質,通過“梁上有梁”的設計將屋頂重量分散至兩側柱子,節(jié)省內部空間,保存至今完好。作為湖南省罕見的明代官宅代表,其形制對稱、莊重大氣,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王有為(1507-1602),字希顏,號近山,湖南省黔陽縣(今洪江市)黔城鎮(zhèn)柳溪人,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與萬歷首輔張居正、著名諫臣楊繼盛為同榜好友。曾官至河南歸德府、浙江嘉興府知府、川貴湖道、四川按察使司,誥封“中憲大夫”。知歸德府期間,復修兵火后的城堞,功成而“民不知勞費”,居四川按察司,為朝廷采辦皇木,雖一絲一毫不茍取,因不滿奸臣嚴嵩父子當權,借丁憂致仕不起,兩辭朝廷優(yōu)聘,優(yōu)游林下三十年。人謂其有漢時“二疏遺風”。家居后,兩度主講寶山書院,黔陽學政為之一新,進士楊正苾,舉人向大有俱出其門下。故居現為“王有為故居清廉館”,設5個展廳,展示其事跡,詮釋“為官者當長清、當慎、當勤”的理念。對聯(lián)“冰貯一壺天地潔白,月澄兩水古今廉”是其清廉一生的寫照。</p> <p class="ql-block">  節(jié)孝祠位于古城北端的育嬰巷,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后于道光、光緒年間多次修繕。為“工”字形窨子屋(湘西典型民居形式),三進二層結構,正堂門楣懸掛清代教育家黃本驥所書金字匾額“為婦女勸”。民國時期曾作為戴笠公館及軍統(tǒng)特訓班、國民黨縣黨部、抗敵后援會辦公場所,及《黔陽民報》社舊址使用。其功能從封建社會的節(jié)孝表彰場所轉變?yōu)榻?、文化活動的歷史見證地。節(jié)孝祠是電影《偽裝者》的取景地之一。但現在似乎算是“私人領地”,如果進去參觀需買門票。</p> <p class="ql-block">“然翔園”民俗博物館是侗族民間非遺傳承人楊漢民先生創(chuàng)建,以還原搶救歷史文明符號為主體,展示了還原上古巫儺面具。展品有儺面、儺具、儺器、儺仗,圖騰等。</p> <p class="ql-block">黔陽學宮即文廟、孔廟,現在舊房已經不在了,只余墻、橋、池,都保留著宋代的風貌。還有文廟門前的碑座“文武官員軍民等至此下馬”。</p> <p class="ql-block">  敘州府衙是黔陽古城最重要的官衙遺址(建筑已經沒有了)。公元前202年至1949年,這里先后為鐔成、舞陽、龍標縣衙;公元634年至770年并設巫州府衙;公元770年至907年并設敘州府衙,公元907年至1080年敘州設入蠻,其中侗族首領楊再思任敘州刺史,奉唐正溯,以“再,正,通,光,昌,勝,秀”七字侗族款制建立土府政權,成為沒有國王的王國,敘州府衙為副省級和方國級衙署。是中國羈縻州和侗款文化融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南正街為明清時期黔陽縣衙所在地,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好的歷史街區(qū),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正街歷史上多次更名,初為雍熙街,“雍熙”二字是宋太宗的第二個年號,也形容人來人往、熱鬧無比。民國時期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中山街”,在街道入口處有兩道過街券門,門上方分別寫著“雍熙街”、“中山街”,舊時有鐵皮大門可以封閉街道,具有防火、緝盜的功能。如今的街道為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縣龍光甸主持修建。街道全為青石板鋪就,全長330米,寬3~4米,總建筑面積17600平米,街道兩旁都為店鋪或窨子屋(民居),街兩旁房屋均裝有卷棚板,屋檐板均S形上翹,并有封火墻。為典型清代建筑風格。其中200米至今保持原有面貌,古建筑完好無損。南正街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街巷格局和歷史風貌,體現“十二街口十一丁字”的獨特布局,也是多部影視?。òā肚⊥瑢W少年》)拍攝的主要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  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大詩人王昌齡(字少伯,698-756年),由江寧丞謫貶為龍標尉(龍標為唐代縣名,今湖南洪江市黔城鎮(zhèn)),世稱王龍標。王昌齡在這里為官七年,為政以寬、愛民如子,政善民安,被龍標百姓稱為"仙尉"。千古傳唱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正是寫于黔陽古城。當地流傳下來關于他的大量傳說故事。相傳王昌齡到任龍標尉后,號召百姓廣植林木。別看龍標山上這棵古樟樹現在桑榆暮景,它可是王昌齡親手栽植的。到宋熙寧四年(1071年)月蓬和尚在龍標山建普明禪寺時,這棵樟樹就已經是三百余年的參天大樹了。據傳,當年月蓬和尚很是看重這棵古樹,史傳他“雇工匠,壘石闌”,在樹上掛一塊木牌,上書“栽樹人王昌齡,人得名樹得影”字樣,進行告示和保護。迄今這棵樟樹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高齡,古城百姓世世代代稱之為“昌齡香樟”,沿襲至今。</p> <p class="ql-block">古城內有口神奇的“少伯井”,井中有井,井下有井?!吧俨?”是一眼唐代長方形古井,相傳為王昌齡任龍標尉時所建,為古城現存最古老的水源設施。這里也是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宋熙寧四年(1071年)龍標山頂建普明禪寺,修鐘鼓樓,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毀于兵火。成化八年(1472年)重建此樓。鐘鼓樓原與寺中梅花塢、松竹廊等共為勝景,后寺毀而樓存。樓為三重檐歇山頂木結構,高10米。樓門關閉不能入內。</p> <p class="ql-block">而鐘鼓樓旁也有一眼據說無論春夏秋冬都不會枯竭的“昌齡井”。</p> <p class="ql-block">寶山書院位于龍標山東側,始建于宋紹定元年(1228年),是我國較早的官學之一??唇榻B書院占地1000平米,格局完好,庭院三進木結構,兩側有封火墻,院內有天井、后院、古柏、千年古樟樹、古碑、藏書樓等。但不知為什么又是鐵將軍把門。</p> <p class="ql-block">大門前還有一株蘇鐵看起來并不起眼,卻有1250年的高齡了。</p>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中原文化、苗蠻文化、荊楚文化、百越文化等各種文化在這里交融,宗教昌盛,各種廟宇與會館林立。</p> <p class="ql-block">?萬壽宮?,原江西會館,正廳戲臺與財神殿并存,建筑群體現明清商幫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灶王宮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693年),為紀念黔陽縣令史在曠而建,原名“懷德祠”,后改名“史公祠”,嘉慶八年(1803年),移灶神于此,遂為“灶王宮”?,F建筑為2006年袁世才先生復修。以祭祀灶神為主,展覽奇石字畫為輔,兼及品茗、宴飲。</p> <p class="ql-block">?赤峰塔?,清代青磚古塔,高約28米,與古城隔水相望,構成山水塔城景觀。</p> <p class="ql-block">  王昌齡于黔陽古城作《芙蓉樓送辛漸》詩,千古傳唱。芙蓉樓也因王昌齡而名聞遐邇。如今,芙蓉樓單列了一個收費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芙蓉樓坐落在沅、舞水匯流之處,為古典園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臨江,依林踞阜。筑疊巧思、錯落有致,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p> <p class="ql-block">龍標勝跡門是昔日芙蓉樓的大門,濱江而立,舊時行船看到此門,便知黔陽縣城到了。</p> <p class="ql-block">龍標勝跡門始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道光十九年(1839)黔陽縣縣令龍光甸重修,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磚石結構,門楣之上,正中描繪著“王昌齡送客圖”,乃清代狀元龍啟瑞的祖母,著名女畫家黎采蘋,根據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的詩意勾勒,著名泥塑家肖登瀛先生所塑,故人稱“三絕圖”,左右為春、夏、秋、冬四季圖。龍標勝跡門向河岸傾斜兩尺多而不倒,其傾斜角已超過意大利比薩斜塔,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園內建有主樓、聳翠樓、半月亭等11處景點,其中碑廊嵌有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岳飛等7位歷代書法家石刻百余塊,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據傳,唐天寶七年(748年),王昌齡貶謫龍標縣尉后,建芙蓉樓,為飲酒賦詩、宴賓送客之地。原樓年久失修,早已荒蕪不存,現在這座芙蓉樓是后人建的“紀念樓”。主樓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純木結構,重檐歇山頂,二層有明軒可供遠眺。一樓中堂內掛有王昌齡畫像,畫像的眼睛會隨著你的行動左右移轉。二樓室內兩側有12種動物木雕。</p> <p class="ql-block">半月亭相傳為王昌齡撫琴吟詩之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黔陽知縣龍光甸主持修建,時呈新月形,故名“半月亭”。亭聯(lián)“魚游水底尋明月,樹插石縫遮青天”,為近代政治家熊希齡先生1927年游芙蓉樓時撰,王述邦先生書。</p> <p class="ql-block">聳翠樓是王昌齡宴客吟詩之所,他曾于此餞別辛漸。樓柱上對聯(lián)“”徑曲尚余寒雨潤,樓高直與白云親”為清道光年間桂林龍啟稷(道光辛丑狀元龍啟瑞兄弟)為重修芙蓉樓所撰。</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黔陽古城一家小吃店解決午飯,韋先生見店面不大,隨口問一句:“還有沒有座位?”老板自豪地招呼道:“隨便坐,這一條街的店面都是我家的!”黔陽古城位也是我游覽過的年代最古老的古城,且城中原住民扔不少。我走馬觀花的直觀感受,古城整體格局風貌的確有古意,且城中指示路牌比較多,文字解釋簡明清楚,在一定程度上顯示這里的文化底蘊。不像我見過的其它一些“古城”,解說文字錯漏較多。但遺憾的是這里大多宅院不開放室內參觀,不知是因為室內保護修繕不力已經破敗還是私人宅第不愿開放?而且,最古老的街區(qū)“南正街”反而空有鋪面沒有人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屬于“文保單位”的緣故,為了保護而沒了“人間煙火”。</p> <p class="ql-block">午后,按照網友的“指點”,到新都賓館門口去坐車前往洪江古商城。洪江古商城?是位于懷化市洪江管理區(qū)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坐落在沅江與巫水交匯處,素有“中華商業(yè)故宮”、“中國第一古商城”之稱。</p> <p class="ql-block">游客接待中心是一棟名為?“洪江1915”?的民國建筑風格的大樓,其名稱和設計靈感均來源于1915年洪江商業(yè)鼎盛時期的歷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前有個小廣場,廣場上有個雕塑“一個包袱一把傘,來到洪江當老板”,人物應該是清末民初洪江的著名商人劉岐山,創(chuàng)立了洪江油號“ 慶元豐 ”,憑借“一個包袱一把傘”白手起家,成為當地商業(yè)巨頭?。他是近代洪江商業(yè)傳奇的代表性人物,也是電視劇《一代洪商》中劉云湘的歷史原型??。</p> <p class="ql-block">雕塑后有街巷、商鋪、酒店等不少建筑,我以為景區(qū)就是這里面了。來之前我對洪江古商城沒抱太大期望,以為也是和以前看過的一些所謂“古街”一樣是“一條大路通南北,兩邊小店賣東西”。沒想到這一片只是景區(qū)外圍,是蹭熱度的,并不屬于古商城。進古商城景區(qū)要先進入“1915”大樓,然后上二樓才到景區(qū)門口。</p> <p class="ql-block">洪江古商城由來已久,只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地處湘西雪峰山邊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桐油、木材、鴉片、白臘而名揚一時,逐步發(fā)展成為大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物資吞吐和金融劃撥中心。在民國初年至抗日戰(zhàn)爭時期達到鼎盛,錢莊銀號數量眾多,市場現金流曾一度達到湖南第二,僅次于長沙。?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區(qū)的物資集散地,是西南地區(qū)經濟、文化、宗教中心,全國十八個省24個州、府,80多個縣的商賈、游客和流寓之人紛至沓來,行商流動、來往反復;坐商久居,子孫繁衍,各成幫派,商業(yè)經濟繁盛之極。享有“湘西明珠”、“西南大都會”之美譽。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記》中有“煙火萬家,稱為巨鎮(zhèn)’的記載,并以“商賈駢集,貨財輻輳,萬屋鱗次,帆檣云聚”來形容洪江。著名作家沈從文在散文《沅江上游的幾個縣份》中寫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慶’的稱呼?!庇慰椭行囊粯谴髲d里墻上有一幅巨型油畫,描繪的就是當年洪江碼頭的繁榮景象。</p> <p class="ql-block">到底是“商城”啊,游客中心的樓梯都滾動著巨大的“元寶”,“錢味”很濃。</p> <p class="ql-block">上了二樓,進入景區(qū),突然就像跌進了時空隧道,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洪江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成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歷經千年風雨滄桑,?洪江古商城?依然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民國時期的會館、商行、客棧、青樓、錢莊、鏢局、報社、煙館、作坊、寺院、民居等380余棟明清至民國建筑,構成完整的市井商業(yè)生態(tài)體系。??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規(guī)模之大、氣勢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國內罕見。它完整保存了中國古代商業(yè)市井文化基因,被譽為“一座活態(tài)的明清商業(yè)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墻,飛檐翹角,雕龍畫鳳。這些冬暖夏涼的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依山就勢,或筑于高坡、或座于深巷,或立于江畔,通過曲折迴深的青石板或高低錯落的石階碼頭相連,一棟棟、一片片,以山為骨架、以水為血脈,按照陰陽八卦的布局,形成“七沖、八巷、九條街”的獨特格局。</p> <p class="ql-block">古窨屋群巷內,房屋比較高,而“樓間距”較小,青石板路和碼頭蜿蜒迂回、高深莫測,街道狹窄而彎曲,路基忽高忽低,巖石筑成的臺階隨處可遇,全城難尋一條平整筆直的路。因此,整個商城只能步行,通不了車馬。如果沒有地圖和路標指引很容易迷路。很多建筑都因距離太近沒有合適的“機位”無法拍全,只能仰著脖子看看??滴?、乾隆、道光、同治、光緒、民國時期的門匾、門聯(lián)、石雕、石刻、題字等以及圖案精美、雕工精美、風格各異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徐復隆商行”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老板徐佐百、徐達成兩兄弟自幼飽讀詩書,學識淵博,后從商,成為洪江有名的儒商。商行進門一口太平缸,兩旁是貨架,兩壁掛滿寫實風格的攝影作品,記錄著上世紀古城的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大堂盡頭掛著“宏圖大展”匾額下的八仙桌上放著“清代底油”(洪江盛產優(yōu)質桐油,人稱洪油。底油是洪商的傳承和信仰,也代表了洪商們誠信的意思。如果沒有清代時期的前輩練出桐油,就不會有現在的洪商,所以說底油對于洪商來說至關重要)。</p> <p class="ql-block">左側是庫房,右側有一“竹溪堂”,是個竹雕工坊,有一竹雕師傅坐堂正在工作。這位竹雕師傅叫查清,自幼因病聾啞,卻自學成才,在竹雕工藝領域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古商城僅錢莊就有二十幾家。盛豐錢莊始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是洪江23家錢莊中較大的一家。是中國舊時的金融機構,由賬房、信房、大掌柜房、柜臺、金庫等組成。</p> <p class="ql-block">古商城里有許多會館,包括貴州會館、蘇州會館、四川會館、福建會館……,好像沒看到南京會館,倒是洪江古商城曾經也有“小南京”之稱。</p> <p class="ql-block">常德會館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兩進兩層回廊式建筑,坐西朝東,面闊三間,面積約600平米,院內地面均青石板漫鋪,門窗裝飾簡單大方,四周封火墻為房屋墻體,但不起承重作用,墻內屋宇為木質穿斗式結構,是洪江古商城里具有典型意義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午在黔陽古城時,到處都見到掛著這種圖案的LOGO,一時沒明白啥意思(在芙蓉樓時我恰巧沒去看碑廊)。直到在常德會館里見到這個碑刻的拓片,才反應過來原來這是“一片冰心在玉壺”七字組成的“壺”。</p> <p class="ql-block">天鈞戲院為天津人所建,除演出戲曲外還上演話劇,放映無聲電影。當時在洪江的京戲班聞名黔東南,有享譽三湘的美猴王陳俊倫,刀馬旦云麗霞、葛少亭等名角,他們在這里的演出經久不衰,抗戰(zhàn)期間,全國著名話劇演員殷秀芩也曾來此獻藝。</p> <p class="ql-block">  厘金又叫“厘捐”,或“厘金稅”,是清政府對通過國內水陸要道的貨物設立關卡征收的一種捐稅。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背負巨額賠款,軍餉短缺。為籌軍餉,時任左副督御史雷以誠公開賣官鬻爵,民生更為疾苦。其師爺錢江獻上“捐厘助餉”之法,乃厘金制之肇始,自此,民眾按規(guī)捐厘,財助國力,生活安穩(wěn)。</p> <p class="ql-block">洪江厘金局始建于咸豐五年(1855年),時稱“湖南厘金局洪江分局”。坐北朝南,系一棟單進三開間木質穿斗式建筑,占地面積約330平方米,建筑面積620平方米。是清朝政府在洪江設立的稅收機構,專門設立的稅收機構,專收百貨、鴉片的過道稅和落地稅。</p> <p class="ql-block">洪江古商城的建筑集徽派建筑及江南民居所長,精致精美注重避雨防潮,講究高墻厚瓦。但為了督促厘金局的官員秉公執(zhí)法,公正收稅,唯獨在厘金庫房內開了一處天井,是謂“蒼天有眼”。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這天井就是以“道德的攝像頭”警醒厘金官員依法收稅,克己奉公。</p> <p class="ql-block">忠義鏢局是古商城至關重要的景點之一 ,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主要為豪商巨賈押運銀票、貨物,看家護院、坐守店鋪,同時也開館收徒,傳授武藝。當時洪江商人運輸貨物途徑,除乘船走沅水、巫水外,還有許多貨物靠人力挑運。其中共有兩條旱路可走:一條是從洪江經鎮(zhèn)遠到貴陽、昆明、緬甸、印度等地。另一條是經洞口到寶慶、長沙、漢口等地。商家們?yōu)榱诉\輸安全通常都有上百擔甚至上千擔挑夫,自發(fā)組成貨幫或煙幫結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  汛把總署是清政權的基層軍事組織,屬綠營軍制,是清軍的正規(guī)部隊。主要職責是鎮(zhèn)戍地方,亦擔任維護當地治安,地方政府差役的職責。清雍正年間,將全國劃分為十一個戰(zhàn)略軍事區(qū),區(qū)的軍事長官衛(wèi)總督,省軍事長官衛(wèi)提督或巡撫,省下為鎮(zhèn),鎮(zhèn)的長官為總兵,鎮(zhèn)下分協(xié),協(xié)的長官為副將,協(xié)下設營,營的長官為參將、游擊、都司、守備,營下設訊,訊的長官為干總、把總、外委干總、外委把總,訊下設塘,塘的長官為塘長。</p> <p class="ql-block">洪江汛把總署,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坐南朝北,系一座三開間木質穿斗式結構建筑。建筑風格獨特,結構緊湊,木雕工藝精湛,保存完整。訊防兵實行募兵制,一般招募世家兵籍的子弟,入伍后即終身服役。因此,洪江訊防員大多數為洪江、靖州、會同、黔陽人。訊防兵以冷兵器為主,亦使用火槍等武器。當年由它來把守洪江的水運要道。</p> <p class="ql-block">繁華的商業(yè)城也少不了“紅燈區(qū)”。煙館、妓院都有,倒是沒看到賭場。福興昌煙館建于清嘉慶二年,地勢較高,是一棟一進兩層的窨子樓,雙層大門,門楣上竟寫著“清白家風”。</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家高檔煙館,設備考究,專供巨富豪商消費。</p> <p class="ql-block">  荷風院是所青樓,位于余家沖康樂門,始建于清咸豐末年(1860),是清代高級妓院“堂班”之一紹興班,專供豪商巨賈、達官貴人聲色娛樂,其間妓女多為高級藝妓,才貌俱佳,尤以“琴、棋、詩、畫”四大名妓聞名遐邇。整個建筑三進三層,層樓走道封閉;分隔有致,隱蔽性強,每層均單開出入道口與樓梯,稱為“暗道”。樓內裝飾用料講究、富麗堂皇,建筑風格具有鮮明的行業(yè)特征。</p>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位于巖碼頭正街,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865平方米。始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是一幢木質抬梁式結構建筑。大佛寺舊時還是洪江古商城十大會館聚會議事的場所,而客住洪江和洪江本地的人大多崇拜佛,尊敬佛,所以香火一直旺盛。直到1945年,嵩云山的主持普澤和尚才將大佛寺移交給洪江一位居士管理。</p> <p class="ql-block">  洪江古商城內有一座獨特的旱碼頭,名為長碼頭。這座碼頭由青石板鋪就,全長100米,寬6米,略微彎曲,共有90階石階,分為5個臺階。它連接著油簍巷、季家沖和高坡街,通向育嬰巷、財神巷、龍船沖和北辰宮。碼頭兩端各有一塊小小的平地,這里路網密集,四通八達,也是人們聚集聊天的地方。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游客,這里都是他們交流和休息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此外,還有幾十個水運碼頭,它們依托沅、巫兩水沿岸,為水運帆船提供了泊位,為貨物集散提供了便利。</p> <p class="ql-block">洪江碼頭的開發(fā)始于明朝洪武年間,設立洪江碼頭驛。當時的水運路線是:物資從四川經長江轉入沅水,在洪江碼頭換中等船只經龍溪口到達舞水上游鎮(zhèn)遠,再換馬幫進云南、入緬甸等地,最后經由陸路或印度洋抵達西域。反之從云貴經水、清水江、辰水、酉水等入沅水各碼頭,順流而下進入八百里洞庭,再通江達海經長江至江浙出海抵達西域。</p> <p class="ql-block">每到春末夏初,河水上漲,洪江碼頭進入行船放排旺季。十余里碼頭水域,桅桿林立,貨物滿艙,排筏如云,從事水運的船主、船夫、碼頭工人和竹木編扎工人,超過千名。當時這里船只密集,帆檣招搖,有“見船不見水”之說。</p> <p class="ql-block">只是現在再也看不見“十里檣帆凴岸立,萬家燈火對江輝”的繁忙景象了。沅江里似乎已沒有航運,江面水平如鏡。碼頭上冷冷清清,堆放的“貨物”顯然是“道具”,碼頭倒像個拍戲的“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總的來說,洪江古商城宛如一幅直觀明、清社會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圖”。一本了解資本主義萌芽歷史的形象教科書。一座集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文化史料大全的活性博物館,很讓人開眼界。</p> <p class="ql-block">從古商城出來,要坐車回懷化市區(qū)去,在網上見有人說在“洪江1915”就能坐車,但我不知道時間,問當地人,說可以網上找“定制班車”,我上網查了,網上顯示今天似乎沒有班次(后來在汽車站的確看到有定制班車的車子)??纯雌囌鞠挛邕€有兩班回懷化的普通班車,遂想打的去汽車站,誰知網上約車沒有人接單,街上也不見出租車的影子。看看地圖到汽車站只有八、九百米,于是就開步走過去了,趕上了下午五點的車,一個半小時回到懷化高鐵站旁的樞紐站,圓滿完成洪江訪古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對了,1997年行政區(qū)劃改革中,原洪江市與黔陽縣合并成立新洪江市,行政中心遷往原黔陽縣安江鎮(zhèn)(袁隆平先生從前工作過的安江農?,F在也成了旅游景點)。而原來的千年商埠老洪江市(縣級市)卻委屈地變成了“洪江管理區(qū)”,隸屬于湖南省懷化市,為縣級行政管理區(qū),通常簡稱洪江區(qū)。這一調整導致實際延續(xù)老洪江行政職能的洪江區(qū),但未或中央批準,未被國家民政部登記,形成名實不符的特殊狀態(tài)。所以我們今天中午游覽的黔陽古城是“新洪江”,而下午游覽的洪江古商城是“老洪江”。此洪江非彼洪江,反正我們游覽的都是“洪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5.24.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