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逍遙白鶴</p><p class="ql-block">手機照片拍攝:逍遙白鶴夫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夫婦今春的德意志游歷始于4月26日,當(dāng)天午后我倆從芝加哥直接飛往法蘭克福,于第二天早晨抵達法蘭克福國際機場(FRA)。據(jù)悉,這個機場如今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機場和航空運輸樞紐之一,在歐洲僅次于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和巴黎夏爾·戴高樂國際機場,排名第三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蘭克福雖然不是德國名列第一的城市,但此為德國乃至歐洲重要的工商業(yè)、金融和交通中心。由于德國聯(lián)邦銀行(德國央行)及歐洲中央銀行均選址于此,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經(jīng)營德國80%以上的股票,多家大型商業(yè)銀行總部也設(shè)立在這里,實質(zhì)上已成為德國及歐盟的經(jīng)濟首都。法蘭克福掌握了全德國乃至全歐洲的巨大財富,遂有“美茵河畔的曼哈頓”之戲稱("Main"hattan或Manhattan am Main),分量非同小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山錦繡、歷史繁復(fù)、承載了太多悲喜往事的德國早就列入了我們的必游List,而促使我們今年成行的緣由,是我先生四月底受邀去法蘭克福參加一個有三天日程的醫(yī)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我們順便會后在法蘭克福稍作瀏覽,然后租車自駕,奔赴名聞遐邇的巴伐利亞“浪漫之路“上的幾個景點,最后走訪了德國首都柏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是疫情的擾亂還是年紀(jì)的關(guān)系,我的拖沓習(xí)慣日盛。近年里的幾次出游圖文不是虎頭蛇尾,就是被積壓箱底,未見天日。加上現(xiàn)在有了可以順手丟出去的微博朋友圈和小紅書之類的“快餐”式日記,我旅途中隨機分享了不少短平快的內(nèi)容,博客與美篇里的游記內(nèi)容便一拖再拖。實在慚愧,人家許多上著班的博主碼字發(fā)圖都比我這個閑人勤奮。承蒙有不少海內(nèi)外的熱心網(wǎng)友還掛念著我,關(guān)心我的動向,多次在后臺溫馨留言問詢我的近況。我自忖實不該由于懶惰慢待了這里的老朋友們。今日始,我就趁熱打鐵、粗枝大葉地按地點分篇,暫且不細細抒情、推敲修辭,簡略分享一下我近期去德國游歷一番的所聞所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在法蘭克福住宿的酒店是NH Collection Frankfurt Spin Tower Hotel,步行不到10分鐘就可以搭乘到地鐵,出行十分便利。且臨近一個大型購物中心,內(nèi)設(shè)食街,就餐也挺方便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個城市地鐵的標(biāo)志是一個大寫的U字,站臺內(nèi)設(shè)有自動售票機,觸屏上可以選擇英文。我們選購的是一日有效的車票,然后刷卡付款。德國的公共交通無人驗票,據(jù)說是有專員抽查的,一旦捉到逃票者必予重罰。幾天里,我們都老老實實地購票,但從未遇到查票的人。從這點看來,德國民眾的自覺意識還是很高的,否則公交系統(tǒng)不就成了賠本的生意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居住的酒店餐廳環(huán)境很氣派,飲食品種也相當(dāng)豐盛,我們每天都曾在此享用早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羅馬廣場(Roma Square)</b>:修建于中世紀(jì)時期,位于法蘭克福老城的中心,是法蘭克?,F(xiàn)代化市容中唯一仍然保留著中古街道面貌的廣場。廣場四周景點環(huán)繞,北面是美麗的美因河,西側(cè)為舊市政廳,東面不遠坐落著高大的法蘭克福大教堂。1944年,該廣場受到盟軍的猛烈空襲,幾乎全部炸毀,戰(zhàn)后經(jīng)過重建又恢復(fù)了昔日的容顏。令人不由得欽佩人類奮力重建家園的堅韌。它是德國最重要的城市廣場之一,每年圣誕節(jié)期間,也是法蘭克福圣誕市場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走出地鐵站就抵達羅馬廣場的入口小巷了。鑒于德國城市的路標(biāo)都只有德文,建議各位朋友可以用手機搜出你要去的景點的交通方式。如果乘坐公交車,需要事先找到景點相應(yīng)的德文站名。我們所路遇的德國民眾大都熱情友好,樂于相助,而且許多人都可以用英語交流。</p> <p class="ql-block">正義的源泉(Gerechtigkeitsbrunnen):修建于1611年,在1612年羅馬皇帝馬蒂亞斯的加冕典禮上,噴泉里噴出的是紅白葡萄酒,普天同慶、與民同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廣場上表演雜技的黑人小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廣場周邊遍布餐館酒吧和各種旅游禮品商店。我很喜歡站在店鋪門前的這個憨萌小熊。</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就是羅馬人市政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羅馬人市政廳(R?mer Rathaus)</b>:這三幢精美的連體哥特式樓房,呈階梯狀的人字形屋頂,別具一格。神圣羅馬帝國時期,這里是皇帝加冕的慶?;顒訄鏊?。其皇帝大廳里保存留著52位皇帝的肖像,如今是法蘭克福市長辦公室的所在地。看到有衣冠楚楚的男女們魚貫而入,我們倆也企圖走進市政廳里面看個究竟??墒峭崎_玻璃門就被里面的工作人員攔住了,說是當(dāng)天有重大活動,不對游人開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出羅馬廣場視野豁然開朗,清波蕩漾的美茵河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河上通往彼岸的<b>鐵橋(Eiserner Steg) </b>赫然出現(xiàn)。這是歐洲第一座吊橋,也是一座步行橋,連接著市中心與薩克森豪森區(qū)。這座新歌特式風(fēng)格的鐵橋從1869年就開始修建,歷經(jīng)多番改建,直到1993年才形成現(xiàn)在的模樣。橋欄桿上掛有許多同心鎖,寄托著眾多情侶永結(jié)同心的美好愿望。游人們可以沿著鐵橋走到對岸,悠然欣賞美茵河兩岸的秀麗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歌德故居(Goethe-Haus)</b>:法蘭克福是歌德的誕生地,這位德國最受景仰的人文思想家,他的名字與德意志文化的傳承及傳播緊緊相連。法蘭克福大學(xué)即以歌德之名為大學(xué)命名,德國政府也在世界各地成立歌德學(xué)院致力于德語教學(xué)。歌德在德語文化世界具備國粹瑰寶的地位,讓法蘭克福這座城市始終散發(fā)著與有榮焉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歌德出生的房屋位于市中心附近的格羅撒·希爾施格拉本 (Gro?er Hirschgraben) 街,建造于17世紀(jì),最早于1733年由歌德的祖母購入。1749年,歌德在這里出生,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是當(dāng)時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德從小對文學(xué)很感興趣,但受到父親律師身份的影響,16歲時前往德國萊比錫學(xué)習(xí)法學(xué),曾在德國韋茨拉爾市的最高法院工作過一段時間。1870年代,他決定返回家鄉(xiāng)專注文學(xué)創(chuàng)作,在這座故居中寫下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戲劇《格茨·馮·貝利欣根》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德于1775年移居魏瑪市,這棟房屋于1795年出售,此后多次易主,直至1863年由德國地質(zhì)學(xué)家 Otto Volgar 設(shè)立的基金會購入。這座故居曾在二戰(zhàn)中嚴(yán)重受損,后根據(jù)歷史資料與歌德的回憶錄進行復(fù)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紀(jì)初,該基金會新購入一處故居旁的建筑改建為歌德博物館。1954年,歌德故居與博物館向公眾開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棟樓房共有四層,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為洛可可風(fēng)格沙龍和音樂室,三層走廊上有精致的天文鐘,四層是詩人的房間。在歌德誕生的房間里擺放著刊登歌德出生消息的報紙,房里大部分的家具都是復(fù)制品,僅有少部分的原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客還可以看到位于二樓的歌德書房 (Goethes Studierzimmer),這里的布置依然保持了原樣。 這位大師就是在這里創(chuàng)作了《葛茲·馮·貝利欣根》(G?tz von Berlichingen)、《原浮士德》(Urfaust) 和《少年維特之煩惱》(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而廚房、起居室和會客室里的設(shè)施和家具都保持了后期巴洛克藝術(shù)風(fēng)格的市民住宅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歌德故居的窄巷,不遠處即是一個十分寬闊的廣場?,F(xiàn)代建筑與古典樓宇在璀璨的陽光下交相輝映,景象巍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逛累了,隨意走入廣場周邊的一個咖啡屋小憩解渴,發(fā)現(xiàn)這里的來客大都是年輕的時尚男女:</p> <p class="ql-block">那就讓我們兩個“老家伙”也感染一下年輕人的時尚氣息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篇內(nèi)容未完待續(xù),歡迎繼續(xù)關(guān)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