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處,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郎木寺鎮(zhèn)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郎木寺處在海拔3480米,占地面積55公頃。郎木寺分為兩部分,一個為四川達倉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爾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峽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這邊。另一個是甘肅寺院,也叫賽赤寺,通往天葬臺的方向,兩個寺院隔著小溪相互守望。2006年,郎木寺被評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被草原、森林、山丘、紅崖環(huán)繞,內(nèi)有精美的壁畫和佛像。</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是一處綜合寺院和峽谷、草原、森林、雪山以及特色的藏族風情名揚海外,上世紀90年代,已經(jīng)為很多背包客所熟知,被驢友和背包客譽為‘東方小瑞士’。鎮(zhèn)子因寺院而得名,有碌曲縣和若爾蓋縣共同管轄,白龍江也是從這里的那摩大峽谷發(fā)源的。</p> <p class="ql-block">??撇菰粌H自然風光優(yōu)美,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據(jù)傳,這里曾是英雄格薩爾王進行煙祭鑄神、賽馬稱王的神圣之地。在藏語中,“桑科”意為“煨桑的地方”,而“煨?!眲t是藏族人民的一種宗教儀式,旨在向神靈祈福。</p> <p class="ql-block">??撇菰{天與綠地交織成一幅絕美的畫卷,是格薩爾王賽馬稱王的地方,一路都美出天際!</p> <p class="ql-block">游覽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電影《天下無賊》中,劉若英跪拜磕長頭的鏡頭,就是在拉卜楞寺拍攝。</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lián)碛惺澜缟献铋L的轉(zhuǎn)經(jīng)長廊,共有一千七百多個轉(zhuǎn)經(jīng)桶,環(huán)繞整個寺院,綿延3.5公里長,很是壯觀。</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被譽為藏傳佛教中的清華北大。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成立于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的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拉卜楞寺,最吸引我們的是酥油花。走進酥油花大殿,你會驚嘆這獨特的藝術(shù),更為僧人們的虔誠而心動。拉卜楞寺酥油花是以酥油為原料制作的藏傳佛教藝術(shù)瑰寶,起源于西藏,已有250余年歷史,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其制作工藝復雜,需在低溫環(huán)境下以冰水降溫塑形,題材涵蓋佛教故事、自然景觀等,與唐卡、壁畫并稱藏傳佛教藝術(shù)‘三絕’。</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藝術(shù)起源于西藏,相傳與文成公主進藏供奉佛像及宗喀巴大師獻酥油花的傳統(tǒng)相關,后傳入拉卜楞寺并形成獨特風格。?拉卜楞寺酥油花始于1768年第二世嘉木樣活佛時期,由寺院六大學院及河南蒙旗王府共同制作,每年正月十五展出,成為標志性宗教文化活動。??</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酥油花,雖不及塔爾寺的名氣大,但也非常精美。特別是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允許游人近距離觀察,而且允許拍照,不像塔爾寺的酥油花,只能隔著一扇小小的玻璃窗觀望。</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涵蓋佛經(jīng)故事(如《釋迦牟尼本生故事》)、歷史事件(如《文成公主進藏》)、飛禽走獸、亭臺樓閣等,單件作品尺寸從20毫米至2米不等。??融合雕塑與繪畫技法,金粉勾描增強立體感,色彩艷麗且層次分明,被譽為“指尖上的藝術(shù)奇跡”。??</p> <p class="ql-block">在拉卜楞寺酥油花大殿,一朵朵美麗的酥油花,在講述著塵世的渴望和藏傳佛教世界的五彩繽紛,講述著美麗,講述著過往。</p> <p class="ql-block">由于酥油的融點很低,15度就會變形,25度左右就會融化,為了防止手指體溫對酥油花的影響,藝僧們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中,然后進行工作。一旦手溫回暖,必須再次浸泡。制好的酥油花,因受氣溫的影響,每隔一兩年就要重塑一次。那些制作酥油花的藝僧,往往在制作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后,雙手都會患嚴重的風濕病,不能再從事這項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工作。</p> <p class="ql-block">透過這美麗的酥油花,我仿佛看到喇嘛藝僧們寒冷的手指尖汩汩流淌著屬于春天和夢想的溫暖色彩,透過這美麗的酥油花,我仿佛聽到美麗的酥油花,在講述著塵世的渴望和藏傳佛教世界的五彩繽紛,講述著美麗,講述著過往。</p> <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位于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草原八角村西側(cè),南鑲千年古剎作海寺,東鄰甘加溪豁,凌越北部的達里加山,總面積達131.23平方公里。南北部海拔落差達1300米,獨特的地質(zhì)構(gòu)造使得其蘊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峽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種地質(zhì)資源在內(nèi)的青藏高原所有的景致特征。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等多個千年藏傳佛教古寺簇成了甘加的歷史文化積淀,涌現(xiàn)出了宗喀巴大師、貢日倉女活佛、更敦群培、十世班禪大師等學術(shù)大師和高僧大德。</p> <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遠眺八角城與白石崖,有一種能治愈靈魂、忘記煩惱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是集自然奇觀與人文歷史于一體的綜合性景觀。甘加秘境獨特的地質(zhì)構(gòu)造使其蘊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峽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種地質(zhì)資源,是青藏高原所有景致特征的縮影。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等多個千年藏傳佛教古寺更是豐富了甘加的歷史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我們登上觀景臺為的就是看到八角古城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八角城城址,占地約20萬平方米,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夏甘加鎮(zhèn)甘加草原的河臺地上,始建于漢代。</p> <p class="ql-block">八角城,是位于甘肅省夏河縣甘加灘東部央曲河與央拉河交匯的臺地上的建筑。八角城是古代甘青交通的要沖,也是歷代中央政權(quán)與吐谷渾、吐蕃、西夏、嘶羅王朝劇烈爭奪的軍事重鎮(zhèn)?,F(xiàn)八角城遺址基本保存完整。1981年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八角古城?漢代軍事要塞,世界現(xiàn)存唯一八角形古城,城墻設計巧妙(二十角馬面),弓箭手可無死角防御。航拍視角下,古城與草原形成“十字形幾何美學”。當?shù)夭孛褚暺錇樽诮獭皦恰钡南笳鳌?lt;/p> <p class="ql-block">八角城因其有八個城角而得名,城廓是一個空心的十字形。八角城全長2193.4米,合2.2公里,城內(nèi)占地300畝。城外有護城河、護城壕,還有外廓,南門外另有外城。從建筑工藝上看,該城系唐以前所建,建筑形式上突破了方形格局,十分獨特。城雖不小,但城角之間距離均在弓弩的有效射程之內(nèi),可互為照應,因而易守難攻。在八角城曾發(fā)掘出大量文物,如唐宋時期的金屬貨幣、銅牛、方磚條磚、簡瓦、板瓦。另外在八角城周圍的平地、丘陵、臺地上,無處不有古代棄耕的層層梯田,有的地方梯田一直修至山頂,昔日這里經(jīng)濟之發(fā)達、人煙之稠密,由此可見一斑。 八角城位于夏河縣城北35公里,地處甘加草原的河臺地上。</p> <p class="ql-block">八角城,意為“萬”字城,又叫雍仲卡爾城,漢代稱白石城,唐代稱雕窩城,宋代稱移公城。距離夏河縣城約35千米,距離甘肅省會蘭州約300千米,海拔約2100米,依山傍水,北依白石崖、南傍央曲河、西靠央拉河。八角城城址基本保存完整,占地約20萬平方米,城墻長約2.2千米,墻高約10米,是一座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也是絲綢之路河南道上的重要驛站。八角城平面圖是呈空心的十字形,形成八個角,每個角上設城墩,因此得名八角城。城外有護城河、護城壕,還有外廓,南門外另有外城。內(nèi)城外廓,引水護城,層層設防,首尾相顧。內(nèi)城20個面、16個外角(8個外直角抹平后變?yōu)?6個外角)和4個內(nèi)直角相互照應,城雖不小,但城角之間距離均在弓弩的有效射程之內(nèi),克服了一般城堡在防御上不可避免死角的弊病,因而易守難攻,是一座防御性甚強的城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