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記得十年前春游意大利,感覺著名水城威尼斯如同佛羅倫薩都極具女性魅力。只不過前者是小家碧玉,清純且秀麗;后者則為大家閨秀,雍容而華貴。</p><p class="ql-block"> 此時此刻,眼簾中的威尼斯以水為伴,以橋為伍,水巷蜿蜒,舟楫緩緩,千百年來拒絕現(xiàn)代社會慣有的汽車嘈雜以及所有的工業(yè)污染,更拒絕大多城市“攤煎餅”的發(fā)展模式,在湛湛藍天、悠悠白云的呵呼下波光搖曳,顯得格外的超凡脫俗,在漫不經(jīng)心的向游人傳遞一種濃濃的浪漫情懷……</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東北部的亞得里亞海之濱,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盡管建城長達1500多年,面積卻不到7.8平方公里,由118個人工小島組成,400多座絕不雷同、各具韻味的橋梁將其連為一體。其中最華麗的是建于1592年中央建有亭閣、擁有25孔拱廊的里亞托橋,當年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大多以這座橋為背景……然而最著名的,還是位于總督府與監(jiān)獄之間的“嘆息橋”。</p><p class="ql-block"> “嘆息橋”實際上只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大理石連接過道,遍飾雕刻圖案卻僅有兩戶小窗。因為是死囚判決之后的必經(jīng)之地,往往在此會發(fā)出人生最后的嘆息而得名。然而,威尼斯人卻借助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詠嘆長詩,還有美法聯(lián)合拍攝電影《情定日落橋》中男女主角在夕陽西下的橋畔熱吻互許終身的感人情節(jié),將如此容易讓人感傷甚至血腥的景觀,渲染為浪漫愛情天長地久的見征之地。從而引來許多熱血沸騰的情侶特意來此相擁接吻、海誓山盟,祈愿白頭偕老……</p> <p class="ql-block">造型優(yōu)美的的里亞托橋又名商業(yè)橋,是威尼斯的重要地標。)</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著名景觀嘆息橋,為一座建于1603年的密封式拱橋。)</p><p class="ql-block"> 來到游人如織的圣馬可廣場,眼前就宛如出現(xiàn)一幅絕美的西洋油畫:高達98.6米的紅墻綠頂拱形柱狀鐘樓聳立云天,右側(cè)是精美的大理石縷花拱頂上裝飾米黃色席紋墻體的總督府,左側(cè)為白色大理石雙層拱廊結(jié)構(gòu)并裝飾浮雕的圣馬可圖書館。最吸人眼球的,無疑是擁有五個綠色穹頂似乎渾身玲瓏剔透且金碧輝煌的圣馬可教堂……難怪當年的拿破侖到此都被驚艷了雙眼,將圣馬可廣場稱為“歐洲最美的客廳”!</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廣場上的建筑風格、顏色搭配的精美別致,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鐘樓在九世紀是碼頭瞭望臺,重建于1912年,其造型受到世界各地廣泛的模仿。)</p><p class="ql-block"> 興致勃勃地跟隨長長的人流步入圣馬可教堂,頓時感覺內(nèi)外的反差頗大。藍天白云下,教堂的外觀堪稱東西方建筑藝術(shù)浪漫又完美的結(jié)合。拜占庭式的圓穹、羅馬式的菱形大門、哥特式的尖塔林立……集雄偉、優(yōu)雅、精美于一身。然而身置其內(nèi),陡起一種陰暗沉悶的感覺。不知是出于保護的目的,還是想刻意隱藏什么,光線明顯不足。連最精華的多達4000平米用金箔覆蓋的馬賽克鑲嵌畫都看不太清,唯有葬著圣馬可遺體的祭壇燈火輝煌。匆匆繞著主殿堂轉(zhuǎn)了一圈,心頭便泛起當年在大英博物館目睹來自中國的國寶級珍品的同樣感覺……</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圣馬可教堂是當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fā)地,在1204年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屠城之后搶劫大量財富來此重建。此后,無數(shù)被血腥劫掠的珍寶都藏于教堂之內(nèi)……如此看來,應(yīng)該感謝莎士比亞刻畫了一個夏洛克的形象,讓世人不會忘記也許是少數(shù)的威尼斯商人當年既崇拜上帝更崇拜金錢的特性……</p> <p class="ql-block">(藍天白云下,圣馬可教堂東西合壁的外觀可圈可點。)</p> <p class="ql-block">(圣馬可教堂因是耶酥門徒圣馬可的葬身之地而得名,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最吸人眼球的是多達4000平米的金箔馬賽克鑲嵌畫與收藏著世界各地珍寶的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毫無疑問,在威尼斯最浪漫的時光,還是告別岸上的喧鬧,或跟著身穿藍白條紋汗衫的船夫乘坐造型別致、纖細輕盈的“貢多拉”穿橋走巷,尋幽訪古;或登上摩托艇游弋在運河的黃金水道之上,心隨景動,愜意無比。眼簾中,這里多達120座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fù)興式的教堂,100座形狀各異的鐘樓、40座宮殿建筑,或橙黃雪白,或大紅淡綠,宛如T型臺上走秀的模特一樣冉冉而來,讓人悅目賞心。隨意一個拐彎,都能看到一幅將歷史、文化與情調(diào)融于一起的浪漫畫面。難怪當年的但丁也如此贊嘆:凡是涉及威尼斯就是不平凡,她的容貌像是一個夢,她的歷史就是一部傳奇……</p> <p class="ql-block">(“貢多拉”作為威尼斯人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身著藍白條紋汗衫的船夫與“貢多拉”,是千百年來威尼斯不可缺少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以舟代步,眼前的一切都宛如優(yōu)美的圖畫。)</p><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及這里的人們采取地下水過多,今日的威尼斯下沉嚴重,恐怕難以逃脫“自古紅顏多薄命”的魔咒。其中圣馬可廣場被水淹沒次數(shù),已由1900年的每年上十次增至每年上百次。有關(guān)專家預(yù)測照此速度,到2100年威尼斯將會全部淹沒。如果世人不采取有力措施,僅僅只是靠近她,贊美她,將美麗且浪漫的感受深藏于心然后默默離開。那么,這座被譽為“亞得里亞海明珠”的城市將沉入汪洋大海,僅成為未來地理課本上一個令后人一聲嘆息的地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4日于意大利威尼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