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們以熱烈的掌聲,邀請劉擁軍先生為我們作《律詩與對仗》的講座。歡迎?。?!</span></p> <br> 紅葉詩社歡迎大家前去聽課<br><br>時間:5月20日下午3:00--5:00 <br>授課:劉擁軍先生<br>主題:律詩之對仗<br><br>地址:市干休所<br>聯(lián)系人<br>嚴 瑾:15838930532<br>喬素蓮:13673918915 <br><br> 焦作市詩詞學會紅葉詩社特聘講師簡介:<br><br> 劉擁軍,筆名丹畔歌者,河南省博愛縣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紅葉詩社理事、特聘講師。鐘情聲樂藝術,喜歡唱歌,閑暇之余喜歡寫點東西,作品散見于《焦作日報》《河南文苑》《大中原文學》《谷風原創(chuàng)》《牛角川》《黃河文苑微刊》以及龍風頭條等。 <p class="ql-block">龍王視頻</p> <p class="ql-block">講課視頻片斷(潔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對仗,指律詩、駢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xiàn)之一。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對仗多用于駢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對仗又稱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xiàn)相互映襯的狀態(tài),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xiàn)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fā)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span></p> 龍風文化發(fā)展中心四總院 劉擁軍 劉老師是網絡授課的院長 律詩要素之“對仗” 歡迎老師講課! 攝像就位 劉擁軍出生于 1971 年 6 月,博愛人,在 2024 年 10 月 10 日許良村舉辦的 “喜迎新時代 歡樂度重陽” 聯(lián)歡活動中,擔任獨唱演員,演唱了《母親》。此外,他還在沁陽市中國夢紅歌藝術團擔任獨唱演員。 聽得如癡如醉 “四聲八病”是齊梁時期發(fā)現(xiàn)并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聲律要求。<br> <br>四聲<br> <br>魏晉以來,中國聲韻學受印度梵音學的影響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齊代周颙發(fā)現(xiàn)漢字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始創(chuàng)《四聲切韻》(已佚)。四聲是聲律論提出的前提和基礎。<br> <br>八病<br> <br>沈約《四聲譜》根據(jù)漢字四聲和雙聲疊韻的特點,來研究詩句中聲、韻、調的配合,指出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五言詩應該避免的弊病,稱為“八病”。<br> <br>“四聲八病”這一聲律要求是永明體產生的基礎,使詩人具有了掌握和運用聲律的自覺意識,對于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有積極意義,但同時其要求過于精密繁瑣,給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不少困難。 紅色傳承 交流 亦師亦生,期期見面 課堂全貌 “摞眼”是詩詞領域的術語,指律詩中存在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或問題:<br> <br>- 定義:指律詩中二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句式結構相同,導致句讀節(jié)奏點上的詩眼處于四句話的同一位置,就像磚頭一樣摞起來,影響了詩的格式美和音律美。<br>- 舉例:如五言詩“詞拈秋菊韻,賦慕雁鄉(xiāng)心。身系蒼生苦,情牽寶硯深”,詩中“拈”“慕”“系”“牽”都是詩眼,且都是每一句的第二個字,四個動詞重疊在四句同一位置上。七言詩“云蓋青山龍臥處,日臨丹洞鶴歸時。霜凝上界花開晚,月冷中天果熟遲”,詩眼分別是“臥”“歸”“開”“熟”,都在第六個字的位置,也是四個動詞摞起來了。<br>- 形成原因:主要是詩人在創(chuàng)作律詩時,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采用了相同的句式結構,使得句讀節(jié)奏相同,從而導致詩眼處于同一位置,形成摞眼。<br>- 影響:會使詩句顯得呆板、不靈動,影響詩的格式美和音律美,讓詩歌在節(jié)奏和形式上缺乏變化。不過,摞眼并不違反詩詞格律,不屬于嚴重的詩病,但能避免則盡量避免,以提升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br>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br>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br>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學諸進士作精衛(wèi)銜石填海<br>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br>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br>渺渺功難見,區(qū)區(qū)命已輕。<br>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br>豈計休無日,惟應盡此生。<br>何慚刺客傳,不著報讎名。 十大詞類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 游。 <div>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 流。 </div><div>月下飛天鏡,云生結 海樓。</div><div>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 送行舟。</div>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br>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br>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br>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天上去西征,云中護北平。生擒白馬將,連破黑雕城。<br>忽見芻靈苦,徒聞竹使榮??樟糇笫蟼?,誰繼卜商名。<div>(卜商,子夏)</div>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br>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br>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br>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br>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tea time 頷寬頸嚴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div><br>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br>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br>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br>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div> 寬對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br>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寄懷大司馬郭公(二首)》<br>明代 明沈宣王<br>征驂別后幾登樓,極目山川憶舊游。<br>皛皛霜華寒已沍,冥冥云物夕仍留。<br>九關甲士圖功日,三輔丁男習戰(zhàn)秋。<br>聞道天驕還北遁,萬年佳氣繞皇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br>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br>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br>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br>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div>老師詩作</div>昨夜東風小雨萌,晨來充耳鳥歡聲<div>春鳩心悅曲嘹亮,理翅梳毛新侶迎</div><div>林鵲技高音脆美,昂頭壓尾茂枝爭</div><div>池蛙躍躍浮萍露,偶有呱呱助唱鳴</div> 錯綜格 一聯(lián)中 對仗,出句和 對句 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稱為合掌。 此為詩家大忌。 所謂合掌,指的是上下聯(lián)講同一個意思。 一副對聯(lián),一般字都不多(長聯(lián)除外)。 撰寫對聯(lián),應當用有限的文字,表達盡量豐富的內容。 在數(shù)字不多的情況下,如果還意思重復,就沒有多少內容了。 這就是要“忌”的道理。 <p class="ql-block">對聯(lián)的八大禁忌: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 第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 第七切記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2日,龍王攝影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