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場難得的春雨打落了剛熟的桑椹,鋪滿了一地,黑黑的鼓鼓的桑椹發(fā)出誘人的光澤,放在嘴里糯糯的甜甜的,看著高高的桑樹想起那年養(yǎng)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好像是老師講了桑蠶絲能做解放軍傘兵的降落傘,飄洋在天空保衛(wèi)祖國,真的降落傘誰也沒見過,逢年過節(jié)時放禮花搶的小降落傘好像家家都有,還有做成裙子穿在身上好看著哩。</p><p class="ql-block"> 院里的孩子都有了蠶子,大大小小的紙片分布著點點蠶子,白色的芝麻粒大小的蠶子粘在紙片鋪在紙盒子里,講究點的放在笸籮里再蓋上毛巾,小伙伴進家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候蠶子,或捧在手心,或曬曬陽光,或用臺燈照著,眼看著蠶子變黑了,眼看著蠶子會動了,眼看著蠶子變成小蟲子,這時大家都知道蠶吃桑葉,給它桃酥末一點都不饞,為了養(yǎng)活小蟲子這棵桑樹成了大家關(guān)注的焦點。</p><p class="ql-block"> 桑樹就長在圍墻邊上,圍墻外面有條深溝,邊坡特別陡,常有刺猬出沒,沿溝左行有一個大橋,再左行是向下的慢坡種滿了桃樹。過了橋是長長的綠蔭大道直通公主墳。林蔭大道的左邊坐落著有名的大禮堂,為了蓋它曾經(jīng)發(fā)生過谷叔叔和彭總的一段佳話。那時八一制片廠的新影片都在這首影,最愛看的軍教片反復多次樂此不疲,記得還和《水手長的故事》演員見過面。林蔭大道的右邊種了好多的梨樹,這時應(yīng)是梨花滿園了。</p><p class="ql-block"> 走進大橋就看見組成四合院式的樓群,有兩個短的三個長的筒子樓,中間有個大花壇,北樓是我們都住過的幼兒園,老園長楊文珍阿姨個頭不高也不胖孩子們都特別聽她的話,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都稱贊楊阿姨的文章寫的好!在幼兒園老師的悉心教導下走出了一撥又一撥的孩子,上學了識字了還會養(yǎng)蠶了。</p><p class="ql-block"> 那棵桑樹是院里唯一的桑樹,養(yǎng)蠶的人多了采桑葉成問題了,蠶只吃嫩葉子,葉子老了或干了蠶吃了鬧毛病,為了采桑葉只有爬樹,就要隨時提防洋辣子,那東西渾身長滿了黃毛有毒特別可恨,不小心碰著了蟄的火辣辣的難受,哭爹罵娘沒用忍著吧。桑樹旁邊有大煙筒,高聳入云,依次排列著鍋爐房和澡堂,當煙筒冒煙的時候澡堂就開門了,進門左邊是大池子,右邊是單間,輪到我們的時候都跑進大池子鬧的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 也有鬧的出格事,大煙筒下堆著柴草讓小伙伴點著了!火上房了嚇跑了小伙伴,驚動了救火車,當要報警時,趙叔叔說:小孩子瞎鬧……。不無輕重的話抹去了可能影響一生的污點。</p><p class="ql-block"> 沿著圍墻右行是大操場,遠處是大片的菜地,操場邊上有聯(lián)合訓練架和平衡木秋千,天熱了大操場就變成了露天電影院,喇叭響起來院里的老老少少都到操場集合了,伙伴們愿意跑到銀幕背面躺著看電影,地當床天當被還有銀屏伺候著。大操場正對著大樓,大樓的模樣與海軍大廟有一拼,西跨樓住著紅軍啞巴,我們和他朝夕相處還交換好吃的,他看著孩子們長大,孩子們看著他變老。挨著西跨樓有棟樓,樓前有蘋果園歸啞巴負責管理,樓后有葡萄園。</p><p class="ql-block"> 想來大院在父輩的手里都沒閑著,因為他們祖輩是農(nóng)民,深深眷戀著土地。因為他們更是戰(zhàn)士,幾十年前仆后繼,浴血奮戰(zhàn)奪取的土地格外珍惜,那時應(yīng)季就有梨吃,有桃吃,有蘋果吃,有葡萄吃,那是勝利的果實,更香更甜呀。</p> <p class="ql-block"> 扯遠了,反正蠶是養(yǎng)活了,養(yǎng)大了,養(yǎng)著吐絲了,終于變成了繭,終于不挨蟄了。時光匆匆桑樹長大了,歲月悠悠不變的思念還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