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 3月23日一早,我們前往堯山風景區(qū)游覽。<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堯山風景區(qū)依托堯山建立。堯山,又稱石人山,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鎮(zhèn)西竹園村,地處伏牛山東麓,是秦嶺山系東部的余脈。 <h5> 堯山風景區(qū)入口</h5> <h5> 堯山風景區(qū)留影</h5> 堯山得名很早,《山海經(jīng)》中有“大堯之山”之稱。遠古部落聯(lián)盟陶唐氏首領(lǐng)堯的后裔劉累在堯山設(shè)立紀念其祖先堯帝的祠廟,東漢張衡《南都賦》中記載有此事:“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乎堯山”。曾做過魯陽太守的著名的地理學者北魏酈道元認為:“魯縣立堯祠於西山,謂之堯山也”,即堯山因劉累祭祖立堯祠于此而得名。堯山是劉姓的發(fā)源地,也是戰(zhàn)國時期偉大思想家墨子的故里,文化底蘊深厚。1997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0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3年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1年5月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目前堯山風景區(qū)已成為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文明服務示范窗口、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級堯山文化旅游服務業(yè)標準化試點單位、河南省文明風景旅游區(qū)、河南省服務名牌、省級衛(wèi)生先進單位等多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的景區(qū)。<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來到景區(qū),在山門外的購票處,我們選擇旅游“線路一”購買了景區(qū)進山車票和堯山索道往返票,開始了堯山的游覽行程。<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景區(qū)進山車載著我們行駛4公里到達停車站,下車后,我們步行上到堯山索道下站,乘索道上山。 <h5> 步入堯山索道下站</h5> 堯山索道位于迎鳳樹至好漢坡之間,全長3000米,高差1000米,凌空飛跨三道奇峰峻嶺和三條幽深峽谷,單程運行時間約8.6分鐘。乘坐索道,既能在安全、舒適的全封閉車廂中瀏覽秀美風光,還能體驗到穿山跨谷、騰云駕霧,在空中鳥瞰堯山面貌的美好享受和難得經(jīng)歷。 <h5> 乘坐堯山索道</h5> 索道緩緩攀升,腳下景物漸次展開。蒼茫的山巒如波濤起伏,還未返青的茂密林木和綠色的松樹夾雜著白色的積雪似地毯鋪展。茫茫天地間,峰峰交錯,高低起伏,奇峰怪石,形狀百態(tài),景色壯美,令人陶醉。 <h5> 從索道車廂眺望山景</h5> <h5> 從索道車廂眺望山景</h5> <h5> 堯山景觀</h5> 從海拔2050米的索道上站至主峰玉皇頂,在山峰與山峰半腰間,鑿崖壁,架石樁,鋪就一條全長1500米、掩映于險峰絕壁之間的高標準仿生態(tài)棧道——飛云棧道。漫步在凌空高掛、蜿蜒起伏的飛云棧道之上,目之所及,奇峰怪石林立,呈鋸齒狀起伏,移步換景,景色天成,恍若置身仙境。 <h5> 綠樹掩映中的飛云棧道 </h5> 行進中,我看到一處極佳的拍攝地點,急忙喊住走在前面的同伴,為他們拍了一張合照。待追上眾人,轉(zhuǎn)身前行,發(fā)現(xiàn)剛剛拍照的山崖旁立一指示牌,上面赫然標示“群仙聚會”。同伴們驚喜道:在這里合照,正好應了群仙聚會這一說辭了,我們真的成仙了!同時,眾人忙拉著我在此拍了一張照片,說別留下遺憾。 <h5> 群仙會聚</h5> <h5> “群仙聚會”指示牌前留影</h5> <h5> 堯山景觀~群仙聚會:數(shù)座巖筍簇立,似人似仙,形態(tài)各異,故名?!?lt;/h5> 游走在彎彎曲曲的棧道,遠處山川百里,或嶺或巒,起伏連綿,近處山峰聳立,或高或矮,挺拔俊秀。無限風光,各展英姿,山川美景,盡收眼底。 <h5> 堯山景觀</h5> <h5> 堯山景觀</h5> <h5> 堯山景觀~石縫中長出的樹木</h5> <h5> 堯山景觀~石縫中長出的樹木</h5> <h5> 堯山景觀~石縫中長出的樹木</h5> <h5> 堯山景觀</h5> <h5> 堯山景觀</h5> <h5> 堯山景觀~猴子拜觀音:象形山石景觀,由山峰兩側(cè)石柱組成。東為送子觀音,西為報曉山峰巔之跪姿石猴,妝如石猴拜觀音,故名。</h5> <h5> 堯山景觀</h5> <h5> 堯山景觀</h5> <h5> 堯山景觀</h5> <h5> 堯山景觀</h5> <h5> 人在畫中游</h5> <h5> 堯山景觀~飛云谷:附近多條山谷中常見云霧自谷底生成,順谷而下,飄移不定,翻騰不息,形態(tài)千變?nèi)f化,與時隱時現(xiàn)的山峰形成絕佳景觀。</h5> 走過飛云谷,宋愛連出現(xiàn)身體不適,因此,仝森夫婦先行折返。之后,我們剩余6人繼續(xù)前行,來到一處稱作“攬勝臺”的觀景平臺。此臺周圍群峰林立,溝壑縱橫,森林蒼翠,煙波浩渺,遠山近景,皆成畫圖。 <h5> 攬勝臺上觀山景(遠景)</h5> <h5> 攬勝臺上觀山景(中景)</h5> <h5> 攬勝臺上觀山景(近景)</h5> 從攬勝臺前行15分鐘,堯山主峰玉皇頂出現(xiàn)在眼前。我們一鼓作氣,攀過陡立的石階路,登上玉皇極頂。<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詩云:<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名因堯祖立身家,鎮(zhèn)守石人故事遐。<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險秀雄奇牽看客,玉皇極頂有誰爬?<br data-filtered="filtered"> —— 張志平 ? 堯山 <h5> 玉皇極頂碑 </h5> <h5> 中國石人山(堯山)高程測量碑</h5> <h5> “玉皇極頂”留影</h5> <h5></h5><h3> 玉皇頂,傳說伏牛大戰(zhàn)中玉皇大帝居住地,故名。玉皇頂是堯山主峰,伏牛山東段最高峰,海拔2153.1米。玉皇頂峰頂上立著雕刻有“玉皇極頂”和玉皇頂海拔高度的石碑,近前還有河南省平頂山市人民政府等單位2008年立的“中國石人山高程測量(玉皇極頂)”碑。這里是游客必到的打卡點,我們自然不會免俗,均在此處留影。</h3> <h5> 從玉皇頂回看登頂石階路</h5> 身處玉皇頂,立在懸崖邊,扶欄四望,但見群峰高高低低,密密麻麻,峰嶺逶迤,無邊無沿,向著天際延伸。眼無障,萬里無垠;立之巔,萬物皆渺。如畫美景,盡收眼底。此時此刻,我們更深切地理解和感悟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深刻含義。 <h5> 玉皇頂遠眺</h5> <h5> 玉皇頂遠眺</h5> <h5> 玉皇頂遠眺</h5> 游覽完玉皇頂,下一個景點是石人峰。資料介紹,石人峰是一尊人形巨石,居眾多人形山石之首,酷似一位身著古裝的長者,體態(tài)勻稱。我們準備前往石人峰,一睹其容貌。此時遇一工作人員,我們向其打聽石人峰情況。這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看石人峰需距離遠、角度對才能看出效果,到近前看到的只是幾塊大石頭,而且路又遠,費力不討好,要到青龍背附近看效果最好。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于是我們放棄了前往石人峰的計劃。<br data-filtered="filtered"> <h5> 遠觀青龍背</h5> 返程途中,我們經(jīng)過通往青龍背的路口。青龍背是一條全長410米的鋸齒狀峰嶺,峰脊兩邊俱是萬丈深淵,是景區(qū)特色景點之一。本來大伙兒想去青龍背看看,但我們購的是索道往返票,游覽青龍背后需原路返回,耗時較長,時下已過正午,仝森夫婦還在路上等待,再去青龍背不合適。于是,我們在通往青龍背的路上前行了一小段路,找了一個合適的位置,駐足瞭望了青龍背風光并拍照留念。 <h5> 前往青龍背的路上留影</h5> <h5> 前往青龍背的路上留影</h5> <h5> 前往青龍背的路上留影</h5> <h5> 前往青龍背的路上留影</h5> <h5> 前往青龍背的路上留影</h5> <h5> 前往青龍背的路上留影</h5> 少頃,我們原路折返,與仝森夫婦會合后,乘索道下山。至此,堯山游結(jié)束。 <h5> 原路折返</h5> <h5> 下山途中</h5> 堯山雄踞中原,既有北國山岳的雄偉峻拔,也不乏南方山水的鐘靈毓秀,堯山峰奇石怪,尤以象形山石著稱,四季風光別致,集“雄、險、秀、奇、幽”于一體,有“雄峻賽五岳,奇秀冠中華”的贊譽。堯山是大自然的造化,身臨其境,方知其美、其絕。只是我們來的時間不佳,游覽的范圍不廣,誤過很多奇顏秀貌,留下很難彌補的遺憾。 <h5> 堯山景觀</h5> <h5> 堯山景觀</h5> <h5> 盛開的白玉蘭</h5> 下山后,我們返回住宿的福瑞賓館進午餐,品嘗了當?shù)氐奶厣似贰獢堝伈?。攬鍋菜類同于我們家鄉(xiāng)的大燴菜,真材實料,物美價廉,味美可口,配上大米飯,還挺合胃口。 <h5> 豐盛的午餐</h5> <h5> 豐盛的午餐</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div>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午飯后稍事休息,我們乘車向中原大佛景區(qū)進發(fā)。<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中原大佛景區(qū)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境內(nèi),地處伏牛山生態(tài)旅游黃金位置,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景區(qū)占地面積11700畝,由佛泉寺、鐘樓、吉祥鐘、中原大佛、禮佛壇等景觀組成,是集佛教文化,溫泉療養(yǎng)、觀光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旅游勝地。 <h5> 中原大佛景區(qū)</h5> 來到景區(qū),舉目瞭望,被連綿起伏的青山溫柔環(huán)抱、碧波蕩漾的綠水輕輕環(huán)繞的中原大佛景區(qū),一尊莊嚴而祥和、氣勢磅礴的佛像巍然屹立,它就是世界最高的銅鑄立佛造像——中原大佛。<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景區(qū)入口是一座高大寬闊的五門石牌坊,穿過牌坊,走過漢白玉欄桿裝飾的大橋,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座落在高高石階上的佛泉寺。中原大佛,就建在佛泉寺內(nèi)。 <h5> 牌坊</h5> <h5> 進入景區(qū)</h5> <h5> 景區(qū)一瞥</h5> <h5> 佛泉寺</h5> 佛泉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一說玄宗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夜夢佛祖,依夢尋至此地,修建了佛泉寺。山門是寺院的大門,建筑面積128.8平方米,正中門上方的匾額"佛泉寺"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大師親筆題寫。山門兩側(cè)是哼哈二將。佛泉寺整體布局合理有序,錯落有致,梵剎雄偉,雕梁畫棟,院落雅致,古樸清幽。 <h5> 進入佛泉寺</h5> <h5> 佛泉寺山門兩側(cè)的哼哈二將</h5> <h5> 天王殿</h5> <h5> 大雄寶殿</h5> <h5> 大雄寶殿前回望</h5> <h5> 做完法事的僧人</h5> <h5> 佛泉寺一角</h5> 走過天王殿,大雄寶殿,來到?;鄞蟮?。 <h5> ?;鄞蟮溃ㄟh望)</h5> <h5> ?;鄞蟮溃ń^)</h5> <h5> 福慧大道中央的浮雕</h5> ?;鄞蟮溃追Q朝佛大道,寬30米,長999米。先是66級臺階,后9米平臺,取朝佛之路六六大順,久久平安之意。再往上是365級臺階,代表一年365天。按每個月的天數(shù)分為12組臺階12個平臺。朝佛者每登一個臺階,就可以更多的看到大佛,離大佛就越近。取朝佛之路步步有希望,步步有收獲。寓意:天天向善,月月修行,日積月累,終成正果。 <h5> 普佛臺上回望</h5> <h5> 普佛臺上回望(局部)</h5> <h5> 建在普佛臺中央的禮佛壇</h5> 登上12月平臺為普佛臺,該臺為長200米寬200米的正方形平臺。普佛臺中央建有禮佛壇。禮佛壇為直徑約40米的圓形平臺,面積近6000平方米,北側(cè)設(shè)有焚香許愿大香爐。壇四周圍墻高2.6米,弧長254.3米,直徑81米。禮佛壇是朝拜活動的的主要場所,僧眾在這里可以近距離朝拜大佛。 <h5> 禮佛壇上觀大佛</h5> <h5> 中原大佛</h5> 中原大佛法像莊嚴,體魄偉岸,形態(tài)端美。大佛總高208米(其中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55米),佛眼高為1.9米,寬3.9米;佛手高19米,寬9米,厚5米。佛像用銅3300噸,黃金108公斤,特殊鋼15000多噸,表面積11300平方米,用13300塊銅板焊接而成,其宏偉壯觀的姿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堪稱世界奇觀。大佛經(jīng)當代大師精心設(shè)計,1997年開始建設(shè),2008年榮耀竣工,歷經(jīng)12年,投資12億元。在其建設(shè)歷程中,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匠人的獨特創(chuàng)意與精湛技藝。2008年9月29日(農(nóng)歷九月初一),由兩岸四地108位高僧大德共同開光面世,世界佛光總會會長、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為大佛題寫“世界第一中原大佛”。 <h5> 中原大佛</h5> 作為世界最高佛,中原大佛不僅以其非凡的高度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更以其獨特的韻味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迅速成為了熱門旅游景點。游客從四面八方,不遠萬里,紛至沓來,只為近距離領(lǐng)略、親眼見證世界最高佛的風采,感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神圣。2009博鰲亞洲論壇世界旅游博鰲峰會,中原大佛景區(qū)被授予“國際王牌旅游景區(qū)”,被國際旅游營銷協(xié)會吸納為白金會員。2011年中原大佛景區(qū)列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詩云:<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世界最高銅立佛,從來信眾望祈多。<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有求必應自安慰,只嘆工程耗費博。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張志平 ? 中原大佛 由于中原大佛體型巨大,適宜遠觀,因此我們沒有繼續(xù)前行。<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結(jié)束了中原大佛景區(qū)的游覽,我們乘車前往魯山縣城,住宿于魯山縣國營賓館。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d3k7fmu" target="_blank">乙巳仲春游記(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djorpxi" target="_blank">乙巳仲春游記(五)</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