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京沈(北京-沈陽)高鐵全線通車以后,北京又增加了一個稱為“北京朝陽站”的高鐵車站,因位于北京市東部的朝陽區(qū)而命名。北京的火車站??中,“東西南北”這四個方位字已經(jīng)用盡,只好開始用地域來命名火車站了。</p> <p class="ql-block">這次從北京朝陽站乘高鐵出行,神奇之處在于,將要去的地方也是“朝陽站”!不過,那是“遼寧朝陽站”,也就是遼寧省朝陽市。</p> <p class="ql-block">北京朝陽站這個地方,原來是北京鐵路東北環(huán)線上服務(wù)于周邊工業(yè)區(qū)的貨運“星火站”。京沈高鐵的終點站設(shè)在這里,多少有點出乎意料,繼續(xù)沿用原站名被認為不夠響亮??,于是廣泛征求意見后,因位于北京朝陽區(qū)決定叫“北京朝陽站”。據(jù)說由此不得不將高鐵線路上原有的朝陽站改為“遼寧朝陽站”??。</p> <p class="ql-block">直到去年年底,通過北京朝陽站的地鐵??線路才投入使用,配套的交通中心得以開張營業(yè)。這是首次乘地鐵來到這里…,果然是氣勢恢宏,高大明亮。</p> <p class="ql-block">行駛兩個多小時后,到達遼寧朝陽站。</p><p class="ql-block">該站隸屬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29日正式啟用,是京哈高速鐵路京沈段(又稱京沈高速鐵路)中途重要的??寇囌炯俺韪咚勹F路起始站,同時也是遼寧境內(nèi)新建的最大高鐵場站,站場規(guī)模3臺10線,并設(shè)置動車存車場和高鐵快運基地,站房面積12000㎡。</p> <p class="ql-block">朝陽市,古稱龍城、興中,是遼寧省下轄地級市,位于遼寧省西北部,地勢為北及北西、西南偏高,向東變低,處在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總面積19699.1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朝陽”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境內(nèi)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援引《詩經(jīng)》大雅篇“鳳鳴朝陽”之典故。</p> <p class="ql-block">朝陽市區(qū)緊臨大凌河,碧波蕩漾,堤岸優(yōu)美,風光旖旎,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p> <p class="ql-block">此次出行見聞,就從在這座城市的水岸漫步開始吧…</p> <p class="ql-block">大凌河風景區(qū)位于朝陽市主城區(qū)東部,依河而建,總占地面積940萬平方米。朝陽市大凌河風景區(qū)深度開發(fā)旅游資源,建設(shè)七道橡膠壩形成水面面積530萬平方米,景觀綠化帶面積210萬平方米,風格各異的主題游園10個、景觀節(jié)點20個。</p> <p class="ql-block">最新建成的河岸健身走廊步道,成為市民休閑健身、騎行漫步的不二之選。</p> <p class="ql-block">兩座跨河橋,一座飛虹拱橋,銜接對岸的體育場館…</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白塔斜拉…,與之遙遙相對。一紅一白,一高一低,一柔一剛,詩意盎然,為城市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從朝陽東大橋離開大凌河畔,遠遠就可以看到聳立在新華路旁的朝陽南塔。</p> <p class="ql-block">朝陽南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qū)慕容街南端,始建于遼代大康二年(1067年)。2004年10月,朝陽建設(shè)集團建筑公司施工人員在南塔附近進行地下管網(wǎng)施工時,發(fā)現(xiàn)一處遼代遺跡,經(jīng)鑒定是埋葬佛舍利的“石宮”。石宮中出土的“佛舍利銘記”碑上明確記載:“大契丹國霸州居第東南上興塔廟下置石宮,藏釋迦佛舍利一尊、錠光佛舍利一十八?!薄?lt;/p> <p class="ql-block">朝陽雙塔(朝陽北塔與朝陽南塔)分別位于古朝陽城慕容街的南北兩端,相距300米。其中,朝陽北塔是東北地區(qū)最古老的佛塔,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塔相對的便是朝陽南塔,高約40米,是一座方形空心十三層密檐式磚塔,建在一個寬大的方形磚座之上,2019年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慕容街”牌匾由金庸先生親筆題寫。 朝陽作為三燕故都(三燕即前燕、后燕、北燕),和金庸先生有著不解之緣。他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對姑蘇慕容家族著墨頗多,慕容復(fù)形象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金庸小說里至今為人盛傳的慕容家族故鄉(xiāng)就是如今的朝陽市。</p> <p class="ql-block">從慕容街遠望朝陽北塔。這條小街依托朝陽市周邊豐富的礦產(chǎn)、化石資源,成為東北知名的珠寶奇石和古生物化石交易展示場所。</p> <p class="ql-block">朝陽北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qū)慕容街北端,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為方形空心十三級密檐式磚筑佛塔,高42.6米,由夯土臺基、磚臺座、須彌座、塔身、塔檐和剎頂?shù)炔糠纸M成。是東北地區(qū)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佛塔,被稱為“東北第一塔”;是朝陽市古城的象征、東北佛教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朝陽北塔形成了以三燕宮殿夯土臺基為地基,“思燕佛圖”的臺基為臺基,隋唐磚塔為內(nèi)核,遼塔為外表的建筑形式,擁有獨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構(gòu)筑形式。始建于三燕時期,歷經(jīng)北魏、隋、唐、遼代的修繕或重建,被譽為“五世佛塔”。</p> <p class="ql-block">朝陽北塔在修繕時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七寶舍利塔即是世界級文物之一,在七寶舍利塔中安放著木胎銀棺,銀棺里有一座方形單檐金舍利塔,塔內(nèi)有一個非常精美的金蓋瑪瑙罐。兩顆佛舍利和五粒鎏金珍珠就珍藏在這罐里。</p> <p class="ql-block">朝陽北塔的浮雕也具有相當?shù)乃囆g(shù)價值。塔身四面各雕有一尊坐佛,雍容華貴,蓮花座下雕有象、馬、孔雀、大鵬鳥,旁邊雕刻二菩薩與磚雕小塔。</p> <p class="ql-block">北塔廣場上,遼代水井也受到了充分的保護??。精心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成為朝陽市的一個亮點。</p> <p class="ql-block">關(guān)帝廟是歷史悠久的古跡遺存,因多年作為文保所使用,古跡建筑保存基本完好?,F(xiàn)已修繕完畢對公眾開放。</p> <p class="ql-block">關(guān)帝廟位于遼寧省朝陽市營州路東段(原東大街)北側(cè),據(jù)《大清奉天府義州西邊外三座塔新建關(guān)帝廟碑記序》記載,此廟為清乾隆八年由山西會集資,在朝陽東塔塔基右側(cè)修建,是朝陽市內(nèi)現(xiàn)存的禮制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關(guān)帝廟占地面積3900平方米,廟中主體建筑有戲樓、欞星門、牌樓、馬殿、儀仗殿、關(guān)帝殿、藥王殿、財神殿、東西配殿等。</p> <p class="ql-block">附屬建筑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房、佛殿、耳房等。此外還有石獅三對、石旗桿一對、清代石碑七通、石經(jīng)幢二座、石雕垂花門二座、石雕欄桿二組、琉璃望天犼一對、銅鼎一座、鐵獅一對、銅鐘一口。</p> <p class="ql-block">1988年,朝陽關(guān)帝廟被遼寧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36號。</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內(nèi)木魚誦經(jīng)余音繚繞。</p> <p class="ql-block">朝陽東塔原位于今雙塔區(qū)營州路東段北側(cè)關(guān)帝廟內(nèi)東部,已倒塌,現(xiàn)存塔基遺址。朝陽東塔與朝陽北塔、朝陽南塔并稱為朝陽三塔。三塔呈等腰三角形布局,當時的朝陽城也因而得名“三座塔”城??脊虐l(fā)掘表明,朝陽東塔為磚筑。根據(jù)記載,朝陽東塔坍毀于清乾隆八年之前。</p> <p class="ql-block">遺址的相關(guān)文字解析。</p> <p class="ql-block">遼代,此處位于當時興中府城東門內(nèi),即有寺廟,稱作“靈感寺”,并建有靈感寺舍利塔(即后世俗稱的朝陽東塔)。塔基遺址位于今關(guān)帝廟院內(nèi)東部。從塔基的形狀得知,東塔與南北塔(即朝陽南塔、朝陽北塔)相同,亦為方形。塔基地宮中出土的《無垢凈光大陀羅尼法舍利經(jīng)》石經(jīng)幢仍保存于此。</p> <p class="ql-block">佑順寺,俗稱“喇嘛廟”,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寺總占地面積約1.7萬平方米,坐北朝南,呈官式建筑布局及做法。建筑群主要包括天王殿、藏經(jīng)閣、大雄寶殿、七間殿等。寺院氣勢如虹,屋頂形式包括卷棚頂、硬山頂、歇山頂?shù)?,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階直柱挺,裝飾古樸典雅。</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八年(1783年),皇帝去盛京(今沈陽市)謁陵駐蹕于此,并欽賜“真如妙覺”匾額,懸于寺院大殿。2006年5月25日,佑順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佑順寺山門斜對面,就是朝陽南塔,夕陽西下,相映生輝。</p> <p class="ql-block">三燕龍城遺址(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及龍騰苑遺址總稱)為十六國時期前燕、后燕、北燕所建的宮城城門遺址。其中的龍城宮城南門遺址位于朝陽市雙塔區(qū)北大街朝陽北塔東南150米處。該遺址于2004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2019年10月,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正在保護整修之中,未見真身。</p> <p class="ql-block">城市主干道兩側(cè)燈桿上的宮燈裝飾艷麗奪目,宣傳標語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叭喙识?龍城朝陽”和“東有朝陽 西有敦煌”,厚重歷史,豪氣沖天??????。</p> <p class="ql-block">來到朝陽市的重頭戲之一,是要參觀名聲在外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及其發(fā)掘地。<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一眼望億年,中國花鳥源”</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高度概括了其科學價值和誘惑所在。</p><p class="ql-block">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zhì)公園,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鳥類“中華龍鳥”和開花的植物“遼寧古果”,因此朝陽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朵花盛開和第一只鳥飛起”的地方,亦被稱為“花鳥源頭”。</p> <p class="ql-block">2004年,朝陽市依托境內(nèi)化石資源成立了以龍城區(qū)“上河首”為中心景區(qū)的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zhì)公園。</p> <p class="ql-block">在朝陽市及其周邊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中生代白堊紀的各種鳥類化石及其它動植物化石,共11門、36綱、65目、171科、343屬、628種。所有發(fā)現(xiàn)的這些化石種類,構(gòu)成了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中生代“熱河生物群”,幾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過渡的所有生物門類,創(chuàng)下了時代最久、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全、層位最多、科研價值最高的五個世界之最,被科學界譽為“世界級古生物化石寶庫”。</p> <p class="ql-block">地質(zhì)學上,中生代(Mesozoic)是顯生宙的三個地質(zhì)時代之一,可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于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于這段時期的優(yōu)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中生代的年代為2.51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開始于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結(jié)束于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前后橫跨1.8億年。</p> <p class="ql-block">三疊紀:2億5220萬年前到2億130萬年前;侏羅紀:2億13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白堊紀:1億45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p> <p class="ql-block">中生代的上界限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滅絕了當時的90%到96%的海洋生物,與70%的陸生生物,也是地質(zhì)年代中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因此又稱為大死亡。</p><p class="ql-block">中生代的下界限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可能是由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造成,此次滅絕事件造成當時的50%物種消失,包含所有的非鳥類恐龍。</p> <p class="ql-block">這座科普與專業(yè)相結(jié)合的博物館,構(gòu)成了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主體。雖然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但也沒有免費參觀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建筑面積12300平方米,共三層,分設(shè)六大展廳:科普地球廳、恐龍帝國展廳、木化石展廳,熱河生物群展廳、古植物化石展廳,精品人文化石展廳。陳展著世界上僅見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其中最為著名的“遼寧古果”及“中華龍鳥”便珍藏于此。</p> <p class="ql-block">最早發(fā)現(xiàn)朝陽大地古老的生物和生命演化信息的人是美國地質(zhì)學家葛利普教授,1923年,他在撰寫科學巨著《中國地質(zhì)史》時,將當時熱河省凌源縣附近含化石的地層定名為“熱河系”,在這部書里第一次提出了“熱河生物群”這一名詞,用來代表分布于東亞狼鰭魚巖系的綜合化石群。</p><p class="ql-block">1996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孫革研究員在朝陽獲得一件植物化石,被命名為“遼寧古果”。</p><p class="ql-block">1996年9月,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館長季強在遼西朝陽發(fā)現(xiàn)了一塊奇妙的小型“恐龍”化石,“恐龍”長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具有似恐龍又似鳥類的特點,并認為是介于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型動物,季強將其命名為原始中華龍鳥,被稱為“第一只鳥”。</p> <p class="ql-block">化石,簡單來說,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石化形成的。其形成過程極為復(fù)雜且漫長。當生物死亡后,遺體若能迅速被沉積物掩埋,便有可能開啟成為化石的旅程。在地下,礦物質(zhì)逐漸替換生物組織中的原有成分,慢慢將其石化,最終形成化石。</p><p class="ql-block">所謂化石是指保存在巖層中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分子。</p> <p class="ql-block">發(fā)現(xiàn)的第一件翼龍化石“楊氏東方翼龍”。</p> <p class="ql-block">在遼寧朝陽北票發(fā)現(xiàn)的“禽龍”化石。</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場展示的一塊完整的“潛龍”化石。</p> <p class="ql-block">鳥的起源是科學界懸而未決的重大難題之一,早在100多年前,古生物學家就曾在德國發(fā)現(xiàn)了始祖鳥,為了進一步揭示鳥類起源的秘密,科學家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直到本世紀八十年代,總共才發(fā)現(xiàn)了10塊保存程度不等的始祖鳥化石,它們成了人類描述鳥類起源故事的全部依據(jù)。</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之寶“中華龍鳥”化石。</p><p class="ql-block">中華龍鳥是世界上第一件被科學界確認的“帶羽毛恐龍”。恐龍身上長著羽毛,令古生物界驚訝!</p> <p class="ql-block">1996年9月,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館長季強在遼西朝陽發(fā)現(xiàn)了一塊奇妙的小型“恐龍”化石,“恐龍”長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具有似恐龍又似鳥類的特點,并認為是介于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過渡型動物,季強將其命名為原始中華龍鳥,被稱為“第一只鳥”。中華龍鳥的發(fā)現(xiàn)為我們提供了從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新證據(jù),有力地支持了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假說,中華龍鳥因此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鳥類是不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鳥類是怎樣進化和發(fā)展的?在朝陽發(fā)現(xiàn)的化石都給予很好詮釋。</p> <p class="ql-block">20世紀90年代,在朝陽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中生代晚侏羅世—早白堊世的各種早期鳥類化。到目前為止朝陽已出土各種鳥化石數(shù)千枚,創(chuàng)造了六個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鳥化石最多、屬種最多、密度最大、含鳥化石層最多、未知領(lǐng)域最廣,其中被命名為孔子鳥的鳥化石引起國內(nèi)外的極大關(guān)注。</p> <p class="ql-block">朝陽發(fā)現(xiàn)的早期鳥類化石填補了鳥類早期演化的無數(shù)空白,為研究早期鳥類和其他生物的生理習性和恢復(fù)古環(huán)境提供了罕見的證據(jù),打破了100多年來德國始祖鳥在鳥類起源研究領(lǐng)域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被稱為“中生代原始鳥類研究的燈塔”。</p> <p class="ql-block">遼寧古果陳列在“朝陽花開——被子植物起源”廳最核心區(qū)域。“遼寧古果”是被子植物的果枝化石,表面上看,化石保存完好,形態(tài)特征清晰可見。</p><p class="ql-block">1997年,中國科學家孫革團隊先后在北票發(fā)現(xiàn)了八塊古植物化石標本,研究后命名為遼寧古果。在最初發(fā)表在《科學》雜志的報道中,化石所在地層被認定為距今1.45億年的晚侏羅世,因此遼寧古果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不久后通過同位素測定的方法,該地層被重新認定為距今1.25億年的早白堊世,比以往發(fā)現(xiàn)的被子植物早1500萬年。因此,遼寧古果仍被國際古生物學界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早的一種被子植物。</p> <p class="ql-block">遼寧古果被稱為“第一朵花”,是依據(jù)其有果實推斷其已經(jīng)具有“花”這一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但在遼寧古果的化石上,科學家并未發(fā)現(xiàn)現(xiàn)今被子植物的“花”所具有的花瓣、花萼和花托,因此其被認為處于裸子植物演化為被子植物的最初階段。遼寧古果化石的出現(xiàn),讓科學家找到了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突然繁盛起來的更早的演化證據(jù),填補了植物進化史上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破解了困擾達爾文的“討厭之謎”。</p> <p class="ql-block">恐龍??化石展廳規(guī)模龐大,全面展示了那個地質(zhì)時期的特點,以及恐龍家族的類別,朝陽市雖然沒有發(fā)掘出完整的巨型恐龍骨架化石,但是也發(fā)現(xiàn)了令人矚目的化石品種。</p> <p class="ql-block">2009年在朝陽喀左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食肉性恐龍暴龍,又一次改寫了歷史。</p> <p class="ql-block">“遼寧巨龍”化石,據(jù)研究是本地區(qū)體型最大的恐龍??類別。</p> <p class="ql-block">地質(zhì)剖面展示廳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上河首村民在此取土時,發(fā)現(xiàn)一塊酷似鴿子的精美石板,這就是現(xiàn)今聞名遐邇的鳥化石。</p> <p class="ql-block">2000年初,大量珍貴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在此被發(fā)掘,本展廳就是在原發(fā)掘現(xiàn)場舊址進行整理的基礎(chǔ)上建設(shè)的,并以圖片和實物標本再現(xiàn)了當年的發(fā)掘情形。</p> <p class="ql-block">地質(zhì)長廊觀景臺是公園標志性建筑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質(zhì)長廊、外形依據(jù)朝陽出土的代表性化石——凌源潛龍的形態(tài)設(shè)計建造而來。整個地質(zhì)長廊的核心部分——地層剖面,展示了一個原始的化石挖掘現(xiàn)場場景。</p> <p class="ql-block">整個地層剖面沿巖層走向長130米,最深處達14米,單面1400㎡的巨型地層剖面向您講述著滄海桑田的變遷,置身其中,真切精致的古生物化石讓您得以近距離探求遠古生命的信息和奧秘,可以說您是站在化石上面來欣賞化石。</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nèi)還開辟了一處木化石林,占地50000㎡,擁有木化石1200余株,氣勢磅礴,堪稱世界第一木化石林。</p> <p class="ql-block">學海無涯。地質(zhì)學和古生物學有很多深奧理論和研究方式,還有很多未知和疑惑有待解決…這座博物館暨國家地質(zhì)公園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有待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思考和體驗。收獲很多,慢慢消化??????。</p> <p class="ql-block">結(jié)束活動,依然乘高鐵返程回京。有幾年的時間沒有到遼寧了,這次有機會來朝陽市,得以觀察發(fā)展節(jié)奏。高鐵的運行,帶動了人流物流的交互,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理念的更新。從城市的面貌不難看出,老工業(yè)基地遼寧的轉(zhuǎn)型升級成效顯著。遼寧還應(yīng)該去多走走多看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本文部分文獻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深表感謝?。?lt;/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