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5-21</p><p class="ql-block">游學之——十</p><p class="ql-block">大廟弄中山紀念堂</p><p class="ql-block">初夏時節(jié),陽光和煦,微風輕拂。在常州老年大學文史語言系張浩典老師的精心組織與帶領下,老年學員們滿懷期待地踏上了探訪大廟弄的文化之旅。</p> <p class="ql-block">中山紀念堂</p><p class="ql-block">位于常州市大廟弄北側,為一宮殿式建筑,宏偉壯觀。其前身是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的府城隍廟(為常州八廟之一)大殿。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建為中山紀念堂。1934年元旦,著名劇作家洪深、朱端均教授曾率上海復旦劇社臨此演出,以慶落成。解放前,國民黨武進縣黨部設立于此。1949年常州解放后,市軍管會、常州專區(qū)專員公署分別駐此辦公,后又成為機關食堂。商業(yè)局、糧食局、廣播電視局也曾用作辦公場所。</p><p class="ql-block">紀念堂坐北朝南,建筑面積3244平方米,面闊三間,高14.5米,平面方形,面闊、進深19.5米,二層。重檐歇山頂、飛檐椽、翼角,簡易斗拱、坪基四周砌平臺,欄桿圍護。建筑混合使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建筑材料,四周圍墻為青磚清水砌筑,木人字屋架,鋼筋混凝土梁,鋼柱支撐,上鋪澆筑樓板,是常州地區(qū)近代建筑的典型之作。</p><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常州古樹名木</p><p class="ql-block">銀杏樹,275年</p> <p class="ql-block">古井</p> <p class="ql-block">大廟弄位于常州老城廂核心位置,東至北大街,西至廟西巷,全長218米,寬7米。自唐代起,常州府城隍廟便坐落于弄內(nèi),“大廟弄”由此得名。北宋太平興國年間,這里建有常州城隍廟,元、明、清時期歷經(jīng)多次變遷與重修。北伐戰(zhàn)爭后,城隍廟被廢棄,1933年,人們在舊址上改建起中山紀念堂,成為江蘇現(xiàn)存最早的中山紀念堂。</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大廟弄,學員們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吹奖4嫱旰玫拿髑褰ㄖ?,大家不禁感嘆古人精湛的建筑技藝;觸摸著歷經(jīng)歲月滄桑的石墻,仿佛能感受到曾經(jīng)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有學員輕聲吟誦起與常州相關的古詩詞,將眼前的實景與詩詞中的意境相互交融,更增添了幾分文化韻味。</p><p class="ql-block">在參觀過程中,張浩典老師還結合大廟弄的歷史,講述了常州的民俗文化、名人軼事。從古代常州文人的風雅趣事,到近代常州在變革中的發(fā)展歷程,豐富的內(nèi)容讓學員們對家鄉(xiāng)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大家一邊聽一邊交流感受,歡聲笑語回蕩在弄堂之中。</p><p class="ql-block">此次大廟弄的游學活動,在張浩典老師的帶領下,不僅讓老年學員們直觀地領略了大廟弄的歷史風貌與文化魅力,更激發(fā)了他們對家鄉(xiāng)文化的熱愛與傳承之情。當夕陽的余暉灑在大廟弄的街巷時,學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與不舍,結束了這場難忘的文化之旅,但大廟弄的故事與常州的歷史文化,已然深深印刻在每一位學員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