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信男教育學園1995年創(chuàng)立之后,當年在我的家鄉(xiāng)蕪湖建立了第一所為留學日本做準備的學校:信男教育學園蕪湖淑文中學,9月開學。</p><p class="ql-block">別小看信男教育學園,他的舉辦得到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他開學時,時任市委副書記的阮志源等市領導出席了典禮;開辦時,日本學校提供的五個班課桌椅、一臺二手鋼琴和大量圖書,裝滿兩個貨柜運到蕪湖;當時的東京專門學校多門裕之先生還捐獻了60套電腦給學園。中國南京軍區(qū)歌舞團著名軍旅作曲家陶思耀為學園譜寫了第一首校歌;這次慶典我第一次見到比我.僅小一兩歲的中國名人陶思耀,他的腿腳雖已不方便,但作為蕪湖旁邊的當凃人。對蕪湖、對信男的感情卻溢于言表,讓我十分感動。</p><p class="ql-block">淑文學校首屆入學學生(初一和高一)約300名學生,直至1999年為止,在校生總共有2200人。</p><p class="ql-block">1996年信男學園與位于東京拜島市啟明學園建立了姐妹校友好關系,同年在啟明學園園長的平野吉三先生支持下,啟明提供全額資金開始接受淑文中學學生前往他們學園進行短期留學,以此開啟了新中國民辦學校與日本私立學校之間的國際教育交流之先河,此后五年共有50名學生,赴日短期交流和留學。</p><p class="ql-block">1997年9月,為了更快地實現(xiàn)學校的日式管理,學校邀請原日本愛知電視臺播音員坂東弘美女士作為志愿者前往蕪湖淑文中學任學校副校長。雖然在學校日常工作中發(fā)生了許多文化差異引起的矛盾和不協(xié)調,但是學校卻在各種各樣的磕磕碰碰中成長起來。.</p><p class="ql-block">坂東弘美女士于1996年10月起,在日本《中日新聞》上開辟題為《來自中國蕪湖的通訊》專欄,平均每月一次報道學校的日常和自己所見所聞的新鮮事,直至1998年8月期結束,共寫了21篇實地報道。由于坂東弘美女士的努力和堅持,通過她的報道,眾多的日本民眾了解到學校的特色和需求,在短短的時間內,為學校募集了近10000冊來自日本的捐助圖書,成立了學校的日語圖書室;同時還有許多熱心的日本民眾,知道學校來了位年輕的叫做齋藤的老師,希望組建棒球隊,在一個月內自費為學校寄來各式各樣的棒球道具和棒球,...使學校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組建起了棒球俱樂部。坂東弘美女士的貢獻不但在校內,還為蕪湖這座美麗的城市提高了在日本的知名度,同時也因為知道在安徽蕪湖有教授日語的信男教育學園,間接為當時的蕪湖引進日資企業(y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p><p class="ql-block">這以后,由于一些原因,淑文學校于1999年停辦了,但畢竟在蕪湖起步,才有三十年后的輝惶,這是不爭的事實。</p><p class="ql-block">正因為如此,信男的創(chuàng)始人魯林先生在隆重的慶典中,首先提到蕪湖,并向曾支持、幫助創(chuàng)辦淑文學校的領導表示感謝。</p><p class="ql-block">蕪湖是魯林的家鄉(xiāng)(他未出生前,從西安郵電學院畢業(yè)的父親去了廈門工作),也是我的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我雖然1991年從蕪湖調到深圳工作,但對養(yǎng)育我四十多年的蕪湖,對我曾經(jīng)學習、生活、工作過的蕪湖一中更充滿感激之情。也正因為是蕪湖人,信男學園后來的發(fā)展一不小心和我相關。</p><p class="ql-block">回顧這段歷史,祖籍蕪湖的魯林先生對在蕪湖辦學那段日子十分懷念,在三十周年慶典上講話時,首先向幫助創(chuàng)辦信男教育學園淑文學校的蕪湖時任領導表示了深切的感謝!</p> <p class="ql-block">信男教育學園三十年的路程確實不是一帆風順的:蕪湖之后又出現(xiàn)過的合作辦學而后卻停辦的事,而這次居然和我有關。</p><p class="ql-block">1996年3月,我奉羅湖區(qū)政府之令,從濱河中學調去籌建深圳理工學校。僅僅半年時間,在時任分管財政和教育的武副市長親自督辦下,當年九月學校便建成開學了。那時離退休僅有六年的的我,想按市教育局的要求,在退休前把這所學校辦成全國一流職業(yè)學校。因比在我任職以后,確實做了不少事,其中有兩件也是特別有意義的..。</p><p class="ql-block">一是和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yè)草簽了聯(lián)合辦學協(xié)議,中科大還充許我?;ㄈf元在他們大學建一個深圳理工學校中科大實驗室;二是在蕪湖一中時我.就想把國際教育項目引進蕪湖,當時已聯(lián)系國際文憑項目,并且和這一項目的總部建立了聯(lián)系??偛康墓賳T已確定在1989年4月訪華時來我校,但最終沒有實現(xiàn)。</p><p class="ql-block">來深圳時,我把宣城中學那位老師考察國際文憑學校項目的20多頁紙的報告,帶在身邊,始終想在深圳實現(xiàn)引入國際教育的夢想。</p><p class="ql-block">1997年,機會來了,有人牽線讓信男教育學園及加拿大一所國際中學的代表簡太和我們接觸,商談合作辦學事誼。于是不擅文字的我,親自寫了報告,得到省市教育局的同意,最后拿到廣東省政府同意辦學的文件。</p><p class="ql-block">此/時,我又被推薦參加了國家教委的考察團,在知名中國教育界領導、專家劉堂江的領導下,赴西歐考察職業(yè)教育。在21天的考察中,我在荷蘭見到聞名.的花卉專家(實際是景觀專家),我蕪湖十二中的學生戴軍。在德國見到已成為西方認可的西畫畫家楊起,他家和我家是世交,他也曾是蕪湖一中的英語老師。想入非非的我,和他們談起在國內聯(lián)合辦學之事。這一切讓我更增強了在理工學校辦國際教育的信心。</p><p class="ql-block">那時真忙,我從西歐考察回來不幾天,在我們羅湖區(qū)教育局局長的率領下,隨我們學校的足球隊代表中國赴荷蘭國參加世界“”可口可樂杯”足球賽,在巴黎我得到被調離理工學校的消息……?;貒?,我去了筍崗中學當校長,皮愛民調到理工學校接替我的校長位。這以后,我與未開辦的信男教育學園分手了,后來的一切我不便問了,只是知道加拿大國際學校的簡太去了福田區(qū)福景外國語學校合作辦學(一直辦到現(xiàn)在),而信男終因理工學校改成普通中學,僅僅辦了一屆(三年),因理工學校改成普通中學而停辦了……</p><p class="ql-block">信男教育學園的生命力還是很強的,這以后他在上海辦學成功,魯林先生還曾邀我去學校參觀。在上海起步后,從2010年僅一個班18名學生,日本僅一所合作姐妹校,直至現(xiàn)在在上海和深圳擁有四個合作校區(qū),每年幾百名新生入學,日本的友好姐妹校發(fā)展至32所。真是有緣,信男教育學園重新在深圳合作辦學,得到我和我熟悉校長們的幫助。</p><p class="ql-block">這些年來我所知道的是,信男教育學園全體教職工是很競業(yè)的,前后超過200名來自日本的外籍教師也作出過點點滴滴的積極貢獻。各個合作學校的領導團隊和教育主管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積極的協(xié)助。同時日本駐上海總領館和一般社團法人日中協(xié)會,一般社團法人日本文化教育連盟,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私立高中審議委員會,日本國立九州大學,立命館大學,32家友好姐妹學校等都給予令人敬佩的實質性支持和協(xié)助。</p><p class="ql-block">信男教育學園的日本留學課程,特別是"2+1.5"課程,不但開啟了中國大陸第一個高中在讀生進入日本高中留學的先例,還在學校管理,課程,教務教學方面引進本高中模式的過程中,融合中日文化,在課程,教師引進等方面都成為之后國內開設同類課程的標桿性先驅;同時至今為止也是信男教育學園的學生們作為中國留學生,第一次在日本高中內享受與日本學生的同等待遇,以指定校推薦的方式,免試保送進入日本各級各檔次的大學就讀。成為創(chuàng)新歷史的標志性突破!目前已有1500名學生成功地進入日本留學。</p><p class="ql-block">應該說,三十年的努力,信男教育學園終于獲得成功,這次在上海舉辦的隆重的慶典活動更充分證明了這點,讓我們對信男教育學園的成功表示敬意,更讓我們期待信男教育學園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書法家楊先河的賀詞</p> <p class="ql-block">書法家蘇云的賀詞</p> <p class="ql-block">畫家應天齊的賀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