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結婚紀念日隨想(續(xù))</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金婚隨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何止于金 相期以鉆</b></p> <p class="ql-block"> 5月18日,對我們很重要,這是我們的“家庭節(jié)”——沒有這天就沒有這個家。不過,往常只是記住這個日子,知道來處而已。從沒搞得很隆重,偶然遇到雙休且有時間,也只是改善伙食慶祝一下。</p> <p class="ql-block"> 巧得是, 我們親家1973年5月18日結婚,所以這一天也是他們的家庭節(jié)。前年是他們的金婚。</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這天是我們結婚五十周年。恰逢周日,據(jù)龐璐說,親家早就問,這天是不是兩家一起過?</p><p class="ql-block"> 閨蜜何莉認為五十年金婚必須有儀式感,她提前和我商量送什么禮物。曾因為突發(fā)事件,她們的金婚沒能過好,所以她認為我們有條件必須重視。</p><p class="ql-block"> 于是本來想自己慶祝一下,就改成“小聚一次”啦。</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不想驚動很多人,不搞排場,只請幾位相關親友小聚即可。</p><p class="ql-block"> 不過,我自己對今年這個日子,曾有諸多期盼。身體羸弱的我,很慶幸能陪老伴五十年。</p> <p class="ql-block"> 四年前,我們結婚四十六年紀念日,我曾做美篇“結婚紀念日隨想”。梳理了我們從陌路相識,到相濡以沫,“先結婚后戀愛”的過程。那時我沒奢望能堅持到金婚紀念日。</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美篇中記錄了我們的過往。</p><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我們結婚前唯一一張留影。是1974年和發(fā)小姐妹杜光榮的朋友們一起在水上公園拍的。那時我們剛認識不久,還是“青絲陌路”階段。</p> <p class="ql-block"> 1998年隨學校旅游,攝于五臺山。這時的我們經過20多年的磨合,已經攜手同途前行了。</p> <p class="ql-block"> 2015年龐莉夫婦帶我們國慶南行,攝于日照。這時我們結婚40年,已經是“白發(fā)紅塵脈脈情”了。??</p> <p class="ql-block"> 雖然期盼欲望很強,但臨近我卻忐忑啦,生怕自己的形象影響大家的心情。于是就任性一把——拾掇拾掇自己。特意燙發(fā)改變發(fā)型,還想找一件能上臺面的衣服。龐璐轉手派給老姨,韓鈺一早就行動了。這一天忙活找衣服,晚上韓英遠程指揮,把形象收拾得基本滿意了。</p><p class="ql-block"> 文平一直笑我“燒包”,小題大做。其實他不明白我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 結果到了飯店,才知道昨天還真是“燒包”,做了一場無用功。今天在飯店,還是穿了二十幾年前的半袖毛衣了。</p><p class="ql-block"> 曾經五大三粗的我,在照片里竟是枯干瘦小的老嫗,毫無光鮮可言。真是“無處回避衰容”啦,慚愧??!??</p> <p class="ql-block"> 龐璐訂了酒店“鄉(xiāng)悅天下”802,我們邀請了同過家庭節(jié)的親家、邀請了現(xiàn)在還能參加的、我們結婚時的見證者。</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一家子人,大滌為了這天,遲一天回沈陽參加畢業(yè)答辯,二迪也整理了頭發(fā),遺憾的是嘉棟感冒,只能帶著口罩當司機,沒敢參加聚會,卻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p> <p class="ql-block"> 同過“5.18”家庭節(jié)的親家。兩年前已過金婚紀念。</p> <p class="ql-block"> 一起過“家庭節(jié)”!</p> <p class="ql-block"> 當年參加我們婚禮的見證人來了。</p><p class="ql-block"> 何莉是當年送親自行車隊的一員,至今還不停地為我們張羅著。</p><p class="ql-block"> 張秋慧和韓鈺是我們結婚時的參加者,當年也就十三、四歲。</p><p class="ql-block"> 張秋慧記得,她去“接親”,但是我們都騎自行車,她們幾個不騎車的走回去的。</p><p class="ql-block"> 韓鈺記得,那天閆老師往被子里撒栗子和棗的情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們計算了,再過12年張秋慧、梁建強夫婦,再過13年韓鈺、劉永祥夫婦也會慶金婚!提前祝福她們!???????????????</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閨蜜何莉一如既往地張羅著,讓老伴龐文平說幾句開場白,他拒絕了,也一如既往地“臺面不說話,臺下嘴不?!?。</p><p class="ql-block"> 那就我來說吧。</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感謝老伴龐文平五十年對我的陪伴,感謝他對我母親和韓家大事小情的擔當;感謝他至今帶病還無微不至地照顧我。</p><p class="ql-block"> 我感謝龐家親人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照,我慶幸遇到好婆家。</p> <p class="ql-block"> 我感謝親家對龐璐的關照與包容,使她婚姻幸福,生活美滿。親家的生活態(tài)度是我們的榜樣。我慶幸遇到好親家。</p> <p class="ql-block"> 張秋慧是龐文平的外甥女,他們夫婦平時常關照我們。今天就代表龐家的親友吧!</p><p class="ql-block"> 我感謝龐家的侄男旺女對我們的照顧,盡管他們今天沒到場,他們對我們的付出都記在心里啦。我家的大事小情他們盡心盡力、有機會還帶我們旅游散心、……彌補了我兩代獨生女家庭的空缺。感謝他們把上一輩的親情延續(xù)下來。</p> <p class="ql-block"> 我感謝韓家在天津的倆妹妹。韓鈺是當年的見證者,我們認識時,她才十歲。當時她一直稱文平為“大哥”,直到她結婚后才改口叫“大姐夫”;韓英(因傷未能出席)我結婚時她在內蒙,回津后一直給我?guī)兔?,現(xiàn)在跟文平說話走嘴還喊“大哥”。我感謝她們對我的陪伴和幫助。特別是對這次聚會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 最后還感謝龐璐和嘉棟給我們的兩個“開心果”大滌和二迪。大滌沉穩(wěn)細致,對我們照顧周到,今天全程拍照錄像;二迪活潑聰明,總有些驚喜,今天還送張自制賀卡。</p><p class="ql-block"> 感謝龐璐安排了這次聚會,感謝她在工作和家庭忙碌中對我們照顧,她體驗著獨生子女的艱辛;感謝史嘉棟北京天津來回奔波,今天還帶病做司機。</p> <p class="ql-block">高矮胖瘦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六十五年的發(fā)小閨蜜何莉,對我不離不棄,至今還習慣地為我張羅著。她和王書朋是美校同學,因畫結緣。鳳凰于飛,成就斐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書朋、何莉夫婦的巨作。</p> <p class="ql-block"> 今天王書朋因有公務不能出席,送花祝賀。</p> <p class="ql-block"> 親家結婚52周年,閨蜜何莉結婚54周年,他們的金婚紀念是我們的前輩啦,我祝他們“何止于金(婚),相期以鉆(石婚)”。</p> <p class="ql-block"> 何莉為烘托氣氛,還拿我倆找把樂兒。</p> <p class="ql-block"> 談笑間,我們憶起許多往事。我們記起婆婆的“語錄”。</p><p class="ql-block"> 我的婆婆,龐文平的老娘。</p> <p class="ql-block"> 老伴念叨著丈母娘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龐文平的丈母娘。</p> <p class="ql-block"> 我們也記起何莉的姥姥,那位慈祥善良的老人。我記得在她們家吃的羊肉水餃,(那時我家不吃羊肉);何莉記得在我家吃爺爺做的烹蝦段。不過都回憶不起來,怎么就坐在別人家的餐桌上了呢?那時我們也就是十三四歲的小孩子啊。</p><p class="ql-block"> 何莉的童年令人唏噓,但她的婚姻家庭讓人艷羨。</p> <p class="ql-block"> 我倆還記起當年幫助我們的鈴鐺閣中學的同事,雖然我在那里工作只有五年,但我同事給我的幫助終身難忘。</p><p class="ql-block"> 文平念念不忘的是,他結婚的那套衣服是趙夢媛老師的母親做的。我難忘結婚的家具也是趙老師帶著學生幫我運回家的,也難忘懷孕害口時,組里的郎老師從王串場(當時比較偏遠)給我搞來馬齒筧,趙老師帶我去飯館讓我挑著樣解決營養(yǎng)問題。忘不了龐璐上學差一條胡同就不能進中營小學,是閆玉芹老師把她的戶口轉到她家,…,只可惜這么多年斷了聯(lián)系,我只在前兩天找到趙老師的電話,和她交流和感謝了幾句。</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社會風氣和人際關系非今日可比了,盡管那時物資匱乏,條件不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席間,親家夫婦的互動讓人羨慕,大滌奶奶沉穩(wěn)大氣,爺爺幽默風趣。真是神仙眷侶啊,難怪已經進入耄耋,還身體健康,生活如意。</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次很放松又很舒服的小聚,以“家庭節(jié)”為題,能有三對經歷金婚的夫婦,實屬不易。</p><p class="ql-block"> 除了龐璐夫婦和大滌二迪,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估計怕我太累,大家意猶未盡,依依惜別。晚上嘉棟回北京,明天大滌去沈陽。其他人都回河西、河東、南開、北辰的各家,我很高興也很感謝。愿各家都平安順遂!</p> <p class="ql-block"> 金婚紀念隨記</p><p class="ql-block"> —— 何止于金,相期以鉆</p><p class="ql-block"> 五秩匆匆一瞬間,</p><p class="ql-block"> 人生逆旅憶晴天。</p><p class="ql-block"> 青絲陌路千千結,</p><p class="ql-block"> 白發(fā)紅塵脈脈緣。</p><p class="ql-block"> 半世浮云同冷暖,</p><p class="ql-block"> 一窗明月共悲歡。</p><p class="ql-block"> 今朝把酒金婚宴,</p><p class="ql-block"> 共祝相期鉆石年。</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8日于鄉(xiāng)悅天下</p> <p class="ql-block"> 這次小聚只有兩個小時,我已經筋疲力盡啦。但是我很興奮、很幸福,也很滿足!知足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