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陽,這座屹立于華夏大地之上的四大古都之一,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無數(shù)璀璨奪目的文化瑰寶與古建筑奇跡。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于洛陽郊區(qū)的長林古木間,隱匿著一座超凡脫俗的“天下第一古寺”,它不僅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座豐碑,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這座寺廟,便是洛陽白馬寺,它不僅是佛教自異域傳入中國后,官方興建的首座圣地,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后來又進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圣地。因此20世紀末以來,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并立空海雕像;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于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均來此受戒,美國、德國、加拿大皆出席該寺方丈升任,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馬寺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p> <p class="ql-block">據(jù)史書記載,當時漢明帝劉莊夢見金人自西方而來,遂派遣使者西行求法。使者在大月氏遇到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并邀請他們東來中國弘揚佛法。兩位高僧應允后,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和佛像,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抵達洛陽。漢明帝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并在此建立了白馬寺。</p> <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白馬寺迎來新生。五十年代,國家先后三次撥款,對白馬寺進行修繕,由白馬寺修建委員會實施。1957年3月20日,國務院決定白馬寺對國外游客開放。1961年,國務院公布白馬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2年,國家決定全面修復白馬寺。1973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將故宮慈寧宮供奉的佛像及附屬文物2300余件套,調(diào)撥至白馬寺;同年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成立,負責寺院工作。1979年重新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1984年,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將白馬寺交歸僧人管理。1986年,徹幻法師出任白馬寺住持,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出任的首位白馬寺住持。白馬寺叢林制度、僧伽組織、寺院管理及佛事活動得到全面恢復</p> <p class="ql-block">鐘樓,,馬寺鐘聲,是洛陽八大景中的第二景,是人類祈福、辭舊迎新的象征。馬寺鐘聲為白馬寺的佛事活動,元旦前夜、除夕夜當晚,白馬寺對中外游客開放,在北京時間凌晨零時撞鐘祈福。馬寺鐘聲每年都吸引了日韓等國的游客,甚至曾有來自英國、德國等地的數(shù)千名中外游客參與。</p> <p class="ql-block">走進白馬寺,你會被其古樸典雅的建筑風格所吸引。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四萬平方米,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大佛殿等多個建筑群落。這些建筑均采用了傳統(tǒng)的木結構建筑風格,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展現(xiàn)出濃郁的中國古典韻味。</p> <p class="ql-block">那紅墻青瓦間,藏著多少佛教的故事,靜待世人聆聽。</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其香火之盛,猶如不息的燈火,照亮了每一個尋求心靈慰藉的靈魂。各大殿前,虔誠的香客人潮涌動,帶著各自的祈愿與故事,匯聚成一幅幅生動而又莊嚴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而在這片被信仰之光籠罩的寺廟里,隨處都能遇見拍唐裝漢服的美女小姐姐,個人感覺與信仰之光籠罩的寺廟有點說不出的味道,讓我感動的是潛心修行的僧人。不被外界所干擾,他們身著樸素的僧袍,步履輕盈,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平和與深邃。這些僧人,他們的生活簡單而純粹,每一天都在重復著看似平凡卻又充滿意義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踏入白馬寺國家佛苑,滿滿的異國風情便撲面而來。最先在白馬寺建成的異國寺院,是泰國佛殿。這也是白馬寺中最大的一座佛殿,濃縮了曼谷大皇宮、金山寺等泰式建筑精華。只見佛殿黃瓦覆蓋,殿上金頂在陽光照射下十分炫目,盡顯奢華。它辟建了舍利塔、藏經(jīng)閣、鐘鼓樓、四面佛龕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緊挨著泰國佛殿的是緬甸風格佛殿,佛殿依照緬甸著名佛塔,瑞光大金塔的樣式縮小而建,富麗堂皇,充滿濃郁的緬甸風情。緬甸佛塔苑:門前有一座巨型“龍蛇護佛”像,這里的氛圍非常神秘。</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座異國佛殿則是印度佛殿。印度佛殿雖不似其他兩座佛殿般金碧輝煌,但低調(diào)的白色,同樣讓印度佛殿顯得十分高貴氣派。它依1:1比例仿建印度佛教桑奇大塔,外觀古樸端莊,呈圓球造型,天圓地方的穹頂構造,盡顯佛教發(fā)源地的深邃奧義。以大佛殿為中心,回廊、牌樓等建筑與之相映生輝。其穹窿頂與殿門牌坊上的佛本行與本生故事雕刻,都彰顯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就是洛陽白馬寺, ,</span> 晨鐘暮鼓,悠悠回響,穿越了千年的風霜雨雪,白馬寺的每一磚每一瓦都似乎蘊含著禪意,講述著佛法東傳的傳奇故事。紅墻青瓦之下,藏著的是歷史的滄桑與歲月的沉淀。親們有機會來洛陽吧,感受洛陽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或漫步在白馬寺這古柏參天、綠意盎然的院落之中,讓指尖輕輕滑過那些斑駁石碑上的梵文印記,聽風吹過檐角的銅鈴聲,與1900年前古老文明的低語,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交流。</p><p class="ql-block">(下篇預告,登封少林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