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作家黃仁柯五月新作系列,我若不寫再也不會寫的故事(一)

愛老年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峰同志逸趣:原則書記的非原則舊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黃仁柯著</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女、翻譯家黃霄翎向我推薦陳保平、陳丹燕伉儷撰寫的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史《蚌殼與珍珠》,說這部口述史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治史理念和一些很有趣的歷史事實,值得一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女是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托馬斯曼和穆塔.米勒著作的中文譯者,平時鮮有向我推薦中文作品的機會。她與陳丹燕夫婦有交流。她推薦的作品,我沒有忽略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讀罷口述史全文,更知道小女的推薦所言不虛。這部口述史不僅提供了宋慶齡、蔣經國、孔二小姐、上官云珠、王文娟、孫道臨、王人美、楊富珍等一眾歷史文化名人在武康大樓的生活軌跡,更從建筑史的視角,描繪了中西文化交匯碰撞所產生的美麗畫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過,我不想在本文就這個話題做進一步的展開。那該是我以后另外一組文章可以討論的內容。我只想就讀罷全文后心里爆出的一種情緒(一個念頭),發(fā)一點個人的感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感慨的發(fā)生出自于口述者之一沈亞明女士在訪談中所說的一句話。沈女士說:(爹爹的事)我若不寫別人就不會再寫了("大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女士這里所說的爹爹是指在武康大樓住了近五十年的沈仲章先生。沈先生是邵飄萍的女婿,中國現(xiàn)代數(shù)得著的音韻家、音樂理論家,同白楊、張瑞芳、傅雷、陳傳熙、藍馬、劉天華……都有過不淺的交往??谷諔?zhàn)爭中,沈先生更冒著生命危險,輾轉萬里,費時數(shù)年,九死一生,搶救居延漢簡,為賡續(xù)中華千年文脈,建立過曠世功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樣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其后人尚且還要生發(fā)我若不寫別人就不會去寫了的感慨,遑論眾多的蕓蕓眾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當然,如果這蕓蕓眾生都是些"一無權勢、二無故事的吃貨" 讓歷史當屁給放了,也沒啥冤枉好喊。常言道“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能喘氣的時候你啥好事也沒干過,后來人心中留不下你,只能算是活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問題在于,蕓蕓眾生雖然無權無勢,但歷史發(fā)展中的每一次風浪,蕓蕓眾生卻一次也不曾落下;大風大浪中的人性善惡,蕓蕓眾生也一點一滴都看在眼里??梢院敛豢鋸埖卣f:蕓蕓眾生承擔了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每一場災難,蕓蕓眾生目睹了人性善惡的每一場表演,蕓蕓眾生才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性善惡的見證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因如此,我歷來主張老百姓(尤其是老百姓中的中老年人)寫回憶錄,并且主張中老年人(無論是專業(yè)寫作者還是業(yè)余寫作者)在寫作這種非虛構作品時一定要搶頭口水搶源頭水"一定要力求掌握第一手資料、第二手資料"千萬不要跟著老學究的屁股后頭去啃文化名人的骨頭"啃文化名人骨頭其實也就是咀嚼別人已經啃了幾十次幾百次的饅頭,雖然不冒風險,但饅頭經了幾十次的咀嚼,就是添加再多的作料,也總免不了一股腐敗膩心的酸胖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敬請老年朋友不要再扭捏,也不要再企望救世主施舍。我們經歷的故事,我們若不寫,就不會有人再寫了。因為我們口袋里那點硬通貨,連寫作槍手的牙齒縫都還塞不滿。我們只有自己動手才能衣足食。須知道,一個時代屬于一個時代的人。我們不把時代的真實面貌留給后人,留下歷史空檔讓后人瞎猜,我們的子孫后代可是要罵人的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作者題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對于而今50歲以上、經歷過史無前例的杭州人,市委書記周峰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周峰同志1921年10月出生于江西臨川。1937年十六歲那年參加革命,1938年十七歲參加中國共產黨。如果說胡耀邦同志、陳丕顯同志是蘇區(qū)第一代兒童團,那么周峰那代人就可以稱之兒童團的第二代接班人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戰(zhàn)爭初期,25歲的周峰已經是華東野戰(zhàn)軍第70團、華東野戰(zhàn)軍第23軍教導團的副政委。成了人民解放軍名符其實的中級軍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因為經受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考驗,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之后,周峰在仕途上的腳步堅挺有力。23軍是一支參加過解放杭州的部隊。部隊進杭后不久,周峰就奉命調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杭州市工作委員會任青工部部長。一年半之后的1951年2月,省委再次批準任命周峰為青年團杭州市工委書記,而以后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喬石同志,也被同時任命為團杭州市委副書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一年,周峰還只是一個29歲的朝氣勃勃的青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以說,參加革命后的幾十年,周峰一直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尤其重要的是,他所走過的每一個腳步,都不曾脫離組織嚴格監(jiān)督的視線。他的政治經歷完全可以稱之潔白如玉"而這種政治上的清白",經歷過史無前例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有多少人就因為有一個什么歷史問題叫折騰得死去活來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張歷史清白的底牌又年輕力壯能力出眾,所以在經歷了一番“炮打火燒”之后,周峰同志在史無前例中較早地得到解放"結合”到杭州市革命委員會擔任副主任。不過,他這個副主任到底出自“舊營壘”杭州又是一個具有特殊地位的省會城市,在史無前例中各種政治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連翻了好幾次燒餅"他又不具備跟風轉的本事,為人處世喜歡講個原則,講個潔身自好,賣身投靠的事做不出來,所有在杭州市革委會這個是非之地,他只能添陪末位"只能是個干活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恃""干活"實在也使得周峰在杭州老百姓中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史無前例結束,杭州市委第一書記、第二書記等都成了"有牽連的人和事" 周峰和另一個舊營壘出身、板凳坐得數(shù)年冷的陳俠同志,順理成章就一齊成了市委、市革委會負責運動的掌門人"雖然陳俠同志年歲要長一些、黨齡要長一些,但市委書記處的排名早已經約定俗成,周峰同志也就自然地就成了杭州市委清查運動的第一責任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擔任第一責任人"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也就是掌握了運動的生殺欲奪大權。運動對象該吃上什么"果子”得個什么"下場"第一責任人的手腕向那個方向抖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當他面對一個等待他畫圈"打鉤的運動對象的名字時,我們的故事也就不由自主地生發(fā)了出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名字,我們姑且稱之為沈 X 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 X 禎可以稱之為我的師長,出身于杭州市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長期擔任杭州口腔醫(yī)院院長,是杭州頂尖的口腔醫(yī)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 X 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畢業(yè)于浙江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yè)后即分配到杭州制氧機廠子弟中學當老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時候的制氧機廠是個擁有5000多人的大型國有企業(yè),它生產的制氧機軍民兩用,技術含量極高。別的工廠工人干活靠力氣,有個高小畢業(yè)就好算文化人了。杭氧不行。不要說車、鉗、刨、銑、磨,就是到翻砂車間搞制模搞澆鑄,都要求看得懂圖紙,沒個初中畢業(yè),拿不下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史無前例大旗一揮,領導階級和者云集,杭氧廠成了杭州工人造反組織革工會的重要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先生也卷進了潮流。(在那個年月,想當個消遙派可不是那么容易呀?。┎贿^他非紅五類出身,自己的老師身份又可以叫人列入反動學術權威的范疇,所以廠里層層選頭頭,他并沒有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是,那陣子大學畢業(yè)的人到底稀罕呀,更何況他的毛筆字寫得那么溜。所以沒過多久,他就被杭氧群眾組織選派到市革工會當工作人員。不過,雖然在革工會也混了好多年,各色人等的也認識了不少,但他肩胛上卻始終沒見官職,說客氣點也就算個師爺"參謀"如果沒有1974年開展的批林批孔""反潮流"這樣的身份和市委書記,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產生什么樣的交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歷史發(fā)展不依人的意志而轉移呀,1974年的滾滾洪流到底涌了過來。市委書記周峰與反潮流戰(zhàn)士沈先生,終于陰差陽錯地交集到了一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已經是1974年2月間的事了。當時,浙江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在反潮流的大旗下,再一次扯旗拉隊伍。省一級革命派以翁森鶴為首,組織150余人的赴京“控告團"占領三臺山工人干部學校為據(jù)點,而市一級以賀賢春、夏根法為首的的“控告團分團部”一百余人,則占領了位于十五奎巷的市委黨校,與三臺山的總部互成犄角遙相呼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文已經述及,沈先生在市革工會混跡七八年并沒有名分,連個委員都沒撈著??墒牵诟锕闹苯訓|家(領導)、杭氧老同事夏根法卻是控告團杭州分團的當家人之一?!袄蠔|家"一番搓合,沈先生也就跟隨"上山"反潮流"干起了耍筆桿子、襄贊軍機的老本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以說,"十五奎巷時期的沈先生,已經擁有了"客卿"參軍的身份。按照后來批判他的話語,他已經混成了革命小將的“狗頭軍師"這個位置的取得,終于讓他在我們將要講述的故事中,成了一個"人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該是1974年2月下旬的一天。十五奎巷的反潮流戰(zhàn)士把杭州市委書記周峰請到了十五奎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經歷過史無前例的人都知道,小將最拿手的一個套路就把當權派抓起來批斗,用群眾運動的宏大氣勢和老人家的“最高指示"迫使當權派低頭就范。史無前例初起那陣,北京小將"智擒王光美"“智取彭德懷"耍的都是這個套路,而且屢試不爽。所以到了反潮流,"這種光榮傳統(tǒng)"繼續(xù)得到發(fā)揚光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當時,揪斗省委第一書記譚啟龍、第二書記鐵瑛的是翁森鶴為首的赴京控告團總部。揪斗市級當權派,當然就輪到了控告團杭州分團的賀賢春、夏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杭州市委那時候的第一書記是空降干部張子石,第二書記是原紹興地委書記王醒。王醒基本上沒到職,張子石又長期推諉身體不好“三不管"。批林批孔運動號稱“反復辟、反復舊"舊營壘出身的周峰,自然而然就被推上了挨批挨斗的第一線。"原則書記的非原則”舊事,就起始于這段挨斗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6月28日下午,年逾古稀的沈 X 禎在同我的閑卿中,簡要地講述了這次揪斗周峰同志的前因后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先生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4年批林批孔,杭州市市級造反派占領了市委黨校,“反潮流"。賀賢春為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天,我們將杭州市委副書記周峰騙到十五奎巷。大多數(shù)人一番議論之后,認為不能再允許周峰回家,第二天由市屬各大廠聯(lián)合批判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對此不以為然。我認為這樣做言而無信,太過分,就去找賀賢春反映。賀賢春聽了我的理由后說你去找夏根法商量吧,把這個事解決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就去找夏根法,說這種做法言而無信,不妥當,應該按原來給周峰的承諾,把周峰放回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夏根法想了想,同意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怕夜長夢多,更怕夏根法變卦,就順勢對夏根法說我看這事你就不用管了,由我來處理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夏根法沒有異議,我立馬就找到了周峰,首先向他表示歉意,告訴他準備馬上放他回家。并且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訴他,有幾個大廠正籌畫第二天聯(lián)合起來開大會斗他,要他回去后找一個賓館住下,千萬不要住在家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談話一結束,我就從杭氧找來一輛小車把周峰送回家。幾個大廠見周峰回家了,找不著人,批斗周峰的大會也就不了了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過去同周峰除了工作聯(lián)系,沒有個人交往,但經過了十五奎巷這一場周折,周峰同志對我產生了良好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運動進一步發(fā)展,1974年夏,省委、市委再一次轉屁股"在支持新生事物、新生力量的名目下,把好一批小將"反潮流戰(zhàn)士”提拔到省、市機關事業(yè)單位擔任重要領導職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一回,史無前例中一直沒有撈到"烏紗帽”的沈先生,一夜之間也被提拔到省衛(wèi)生廳參加廳“核心小組活動",雖然這個參加有點不倫不類,但反正可以參與機要,大大小小也就好算是個當權派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先生“當?shù)?quot;或者如后來的說法篡黨奪權的時間前后也就是幾個月。1975年夏,中央關于浙江工作的第二個16號文件一下發(fā),翁森鶴成了中央點名廠的新生反革命分子"雙突干部”一律不作數(shù),沈先生也就打道回府"回杭氧干起了老本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歸杭氧的沈先生烏紗帽是沒有了,但“烏紗帽"的痕跡卻留了下來。1977年1月“清查運動"開展,曾經參與省衛(wèi)生廳篡黨奪權活動的沈先生,順理成章就成了杭氧廠第一批的被審查對象,坐上了“被告席"。而領導杭州市(當然包括國營大廠杭氧啰)清查運動的第一責任人"前文已經說過,恰恰就是周峰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已經走上了決死的戰(zhàn)場,往下的故事當然也就是本文最精彩的所在。熟悉我寫作風格的讀者一定不會懷疑,憑著筆者六十年來練就的這點筆下功夫,筆者一定可以把這兩個不同“營壘"人物的最后決斗寫得栩栩如生、有鼻子有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當我真的要拿筆直入決斗的場景時,我卻覺得不能再按老規(guī)矩出牌了,我得換用另外一種敘事方式,讓涉事的一個人物自己說話。因為我手頭上藏有沈先生的訪談記錄。讓當事人自己說話,應該比較接近真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6月28日,沈先生對那段歷史是這樣憶述的,他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7年大年卅前一天,杭氧廠辦公大樓上就以"革命群眾的名義掛出了一幅要求對我實行隔離審查的大標語。乘著別人不注意,我立即溜出廠區(qū)到周峰同志家中向他反映。周峰同志說你怎么知道廠里馬上要關你?我說他們的大標語都掛出來了。周峰同志說:你放心吧,你的事我知道,我也一定會關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市委,我又匆匆趕回家,把周峰同志的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告訴了老婆,關照她如果我被隔離,一定要去找周峰同志報告一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果不其然,年卅一早,杭氧運動辦公室專案組就以與四 XX 有牽連的罪名,宣布對我實行隔離審查。而我老婆也在當天下班后,向周峰同志報告情況。周峰同志寬慰她說:杭氧的事情我一定會管,你不要多擔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被關押在一個十幾平米的暗室,一關就關了好兩年。隔離期間,杭氧專案組三次打報告要求把我升級"送到監(jiān)牢里去拘留審查。當時周峰同志是杭州運動第一責任人,杭州市所有需要拘留審查以上處理的人,都要報他審核批準。杭氧專案組頭兩次要求對我實行拘留的報告,周峰同志沒有理睬,"留中不發(fā)"第三次,杭氧專案組強調我頑強對抗,態(tài)度惡劣,廠專案組已經拿他沒辦法了。周峰同志明白這個廠里拿他沒辦法是個什么意思。拖是拖不下去了,于是干脆作出了一個明確的批示:"會叫的狗不咬人,此人不宜拘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專案組的詫異那是可想而知的了,我們說拿他沒辦法是暗示對他必須“升級",周峰同志卻批了個會叫的狗不咬人",這是那跟那呀?可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周峰同志是杭州運動的"一枝筆",他說不宜拘留"就是駁回,板上釘釘,你就是把鞋邦子都跳破了,又能起什么鳥作用?再者,周峰同志在批示中把沈某人說成是會叫的狗"都罵成狗了,還能到高頭告狀說他屁股坐歪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這樣,周峰同志用一個不合句法的非原則"批示"把杭氧專案組的報告軟軟地頂了回去。周峰同志后來告訴我:其實杭氧專案組報送的材料,他認真研究過。也就是些運動中的那點事,沒構成犯罪,有什么必要要把人拘留起來?可是他又不能給群眾運動“潑冷水",所以,這個“會叫的狗不咬人"可是他燒了好一番腦油才想出來的轍。周峰同志還告訴我,這以后,杭氧專案組再沒提對我升級的事。不過周峰同志又說,就是他們再打報告,我也不會屈從壓力亂來。黨有黨紀,國有國法,搞運動也得講規(guī)矩,是什么問題就是什么問題,不能無限上綱,不能草營人命。不能動不動就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把馬列主義裝電筒里,只照別人,不照自己,這不是我們應該有的思想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周峰同志這番話說不上高深,可我當時非常感動?;茧y見真情。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個年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先生講到這里,喝了好一會茶??吹贸鰜?,先生對那段經歷,有著刻骨銘心的牽掛。好一刻之后,先生才又把話題重新續(xù)了下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說: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關押(隔離審查)之后,1979年大年卅來臨的時候,經過上級機關批復同意,杭氧專案組解除了對他歷時兩年多的隔離審查。結論是說了錯話,做了錯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解除隔離后,沈先生曾攜夫人一起到周峰同志的寓所拜訪致謝。后來,周峰同志的仕途越走越寬暢。1981年在他年屆六十歲的時候被任命為杭州市市長。五年后,又在杭州市政協(xié)主席的崗位上任職,等真正離開公職,他已經是一個奔八的長者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先生夫婦后來很少再去看望市長。一直到周峰同志徹底退休后聽人傳說他患了一種老年病,沈先生夫婦才又重新走進周峰同志的家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時候的周峰同志已經不大叫得出別人的名字,但對沈先生夫婦,周峰同志卻印象頗深,一進門就同他們點頭打起了招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7年12月,周峰同志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歷程。喬石同志、王維澄同志向他敬獻了花圈。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悼詞中對他的一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評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對于周峰同志在清查運動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市委的悼詞沒有作具體的評判。給這段時間工作做出具體評判的是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在黨史刊物上公布的一組數(shù)據(jù):在清查運動中,杭州全市共清查7406人,最終做為案件定性的共700人作為案件定性是個什么概念?黨史辦的文章沒有界定清楚。但從字面意義上,應該包含著刑事處罰、行政處分、黨紀處分等幾個方面的內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過,杭州沒有公布細分數(shù)字,上海方面卻有。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李海文先生在她與王守家先生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四人邦上海余黨覆滅記》一書中,就對當時中央工作組在上海開展"清查時的幾組數(shù)字,做了明確的細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上海清查運動開初,中央工作組確定了四人邦及其余黨主要依靠力量713人。但后來采取各種形式只審查了這其中的400人。而這受審的400人中,后來逮捕、判刑的只有90人;定嚴重政治錯誤39人。其余人員審查后,大多回廠勞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史無前例十年,上海被打死的黨員、干部、群眾近萬人。老百姓對所謂打、砸、搶分子深惡痛疾。清查運動中,上海對這類人共逮捕、拘留458人,判刑238人。這被判刑的238人中,包括直接打死人的兇手57人,逼死人的首犯52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引自《四人邦上海余黨覆滅記》P266頁、267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雖然杭州市委黨史辦的文章沒有如上海那樣寫明清查運動中被捕判刑者的具體數(shù)字,但從久居杭州老居民的口口相傳,杭州老百姓心里還是有一本賬的。老百姓普遍認為,杭州市在清查運動中因涉及運動而被拘留、逮捕、判刑者,應該不會超過兩位數(shù)。如果就城市地位、人口比例而論,杭州的這個“兩位數(shù)"與上海相比應該相差并不懸殊。換言之,杭州市委黨史辦的文章夸耀老干部周峰、陳俠在運動中較好地執(zhí)行黨的政策,應該基本符合歷史事實。而且中共中央1982(9)號文件發(fā)布之后,杭州(浙江)對于一部分原受刑事處罰的人分別給予了免予刑事處分免予起訴不起訴的改判。受到刑事處罰的數(shù)應該還要相應地減少一點。當然,杭州(浙江)的運動也有它自己的一些特色"。在杭州(浙江)被處理的人眾中,有一些是從受牽連開始而最終卻以刑事犯罪的罪名處理結束的。比方那個農民學哲學的典型姜 X ,那個抗洪典型李 X ,那個當了中央委員的大隊支部書記莫 X ,就都是最終以刑事犯罪的罪名受到懲罰的。他們應該不會包含在受牽連而作為案件處理者的計算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周峰同志2007年12月去世。沈先生把他與周峰先生史無前例中的這段交往軼事告訴我,應該是周峰同志去世半年后的事。通過談話我感覺得到,沈先生顯然希望我在創(chuàng)作中能對這樣的故事予以反映和關切,他認為周峰同志在那樣特殊的條件下,依然不忘故舊、不忘承諾,閃耀著一種祟高的人性的光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以為是。史無前例后期的杭州,有一些掌握運動主動權的人,仍然沿續(xù)著史無前例中的慣性"越左”越革命、越狠越光榮。在那種特殊的氛圍下,一個黨的高級干部能夠不顧個人的得失,堅持與人為善,需要何等的勇氣和定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88歲的沈先生也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距周峰同志故世,又整整過去了15年。一個故事的兩個當事人都已離去,我就盤算著該把這件往事寫出來,讓后來人從另外一個層面了解史無前例中的人性善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是,我仍然沒有動筆,我覺得有些事還要想一想。一直到讀罷陳保平、陳丹燕《武康大樓居民口述史》寫到的我若不寫就不會有人再寫了"那句話,我才決心把這件往事寫出來公之于世。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對于史無前例終了至十一屆三中全會這二年多開展的這場“清查運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把它喚作后史無前例時期。胡耀邦、陳云同志對這場運動的是非曲直都有過公開公正的評判。對此我在2024年8月的一篇文章《讀檢討想起了耀邦同志》中有過詳述,這里就不做進一步的展開,讀者諸君只要記住兩點就行,一是陳云同志說的,"史無前例是一場政治斗爭,除了若干陰謀家、野心家,對于其他有牽連的人,必須以政治斗爭的方法來處理。二是耀邦同志1981年11月21日講話中說到的一段話:(揭、批、查斗爭中)由于當時的思想狀況、組織狀況和領導狀況,打得不可能都很準,處理也不可能都很恰當。在當時的條件下,左的影響還相當嚴重。耀邦同志這個講話,也就是后來中共中央頒發(fā)的1982年的9號文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來主持審判四人邦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同志,1980年也有過一次講話,強調堅持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他說:這些材料(按:指專案組整理報送的起訴、審判四人邦的材料)好多都是路線問題。我們今天審判路線嗎?不是。我們審判是審判罪。(引自《四人邦上海余黨覆滅記》P270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總之一句話:不能用對付敵人的方法對待黨內的路線斗爭!子孫后代一定要記住這個原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值得慶幸的是,認清這條基本原理,我們黨從上到下涌現(xiàn)出了成千上萬的明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是因為有這成千上萬的一批明白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解放運動才能得以展開,改革開放的春風才能吹遍神州大地的千山萬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懷念這些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先行者!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著周峰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警世通言,無論碰到什么樣的變化,都是不可忘記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許,這就是我把周峰同志這樁非原則舊事,作為我若不寫別人就不會再寫的故事的首篇,學說給讀者諸君的一個直接的原因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5月18日下午4時40分初稿于杭州靜怡齋2025年5月19日下午3時50分二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5月20日上午9時10分改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黃仁柯 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原駐會一級作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