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我退休了,離開了學(xué)校,離開站了幾十年的講臺,開始走“夕陽紅”絲綢之路,去追尋“詩與遠(yuǎn)方”,去看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大西北風(fēng)光。第一站就來到絲綢之路的起點、千年古都洛陽,游覽了龍門石窟、白馬寺!這次重游,心中滿是感慨。</p> <p class="ql-block">這兩張照片是當(dāng)年游龍門石窟和白馬寺時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一眨眼,十幾年過去了,今年4月,我再次來到洛陽,重游龍門石窟、白馬寺。站在石橋上,望著刻著“龍門”字樣的大門口,心中涌起一股熟悉又親切的感覺。這里的一切似乎都沒有變,但又好像多了幾分歲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龍門”兩字是陳毅元帥所題。</p> <p class="ql-block">進(jìn)入景區(qū),看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禹王池,,據(jù)說這是唐宋時期人們?yōu)榧o(jì)念大禹治水而修建的。流水旁的裝飾牌上寫著“魚躍龍門”,讓人不禁想起那些關(guān)于奮斗與成功的古老傳說。</p> <p class="ql-block">不遠(yuǎn)處,一塊刻有“龍門石窟 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巨石矗立在眾人面前。游客們紛紛拍照留念,我也忍不住拿起相機(jī),記錄下這珍貴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進(jìn)入景區(qū),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盧舍那大佛雕刻于巖石之中,背景復(fù)雜細(xì)膩。眾多游人在觀瞻這座宏偉壯觀的歷史遺跡時,形成了熱鬧非凡的人流景象。</p> <p class="ql-block">這些雕刻不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更體現(xiàn)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沿著臺階向上攀登,感受著這壯麗的歷史遺跡之美。</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佛像雕塑靜立洞穴內(nèi),旁邊還有較小的人物形象相伴。</p> <p class="ql-block">對面是香山寺與白(白居易)園</p> <p class="ql-block">船游伊河,觀賞兩岸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還有那么多的游客沿著臺階向上攀登。站在高處,俯瞰整個龍門石窟,心中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與技藝。</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入口處依然人群熙攘,人們正在參觀寺廟建筑群落。作為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意義。白馬寺的建筑風(fēng)格獨特,融合了漢、唐、宋等多個時期的建筑藝術(shù)。</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p><p class="ql-block">南亞, 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后來</p><p class="ql-block">又進(jìn)入歐美, 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p><p class="ql-block">參拜的圣地。 因此20世紀(jì)末以來,日</p><p class="ql-block">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并立空海雕</p><p class="ql-block">像; 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p><p class="ql-block">于白馬寺建造佛殿, 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的一個擁有中、泰、緬、印四國風(fēng)格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寺里古樹參天,綠意盎然,幾位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人正在拍照或欣賞風(fēng)景。背景中的建筑與樹木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寧靜的畫面,讓人不禁想要在此駐足流連。(河南行之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