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前 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重游太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安門右廣場東,正是人民文化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重圍墻琉璃瓦,四形宮殿鉑金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昔日御祭鐘鼓遠(yuǎn),今日民游笑語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滄海桑田人間換,人民作主福無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初夏的北京,一切都充滿了生機(jī)和活力,到處都是盎然的綠色和清新的空氣。花兒在初夏里迎風(fēng)綻放,美麗的北京城,初夏時節(jié)讓人感到無比舒適和溫馨?。 今天,我和老鄉(xiāng)一行十人,同游北京的工人文化宮(太廟)。這次行程讓我領(lǐng)略到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與精美的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中,隱藏著許多令人向往的地方,而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是天安門東側(cè)的歷史文化地標(biāo),曾是明清皇家祭祖場所。它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似故宮那般熱鬧,也不似頤和園那般喧囂,倒像是一個沉默的老者,靜靜地佇立在這座城市的喧囂之外。太廟的宮墻朱紅,歲月的痕跡在墻磚上刻下深深的皺紋,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p> <p class="ql-block"> 歷史厚重感?也是游太廟的一大感受。太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供奉著歷代皇帝先祖,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祭祖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步入太廟,我們仿佛瞬間穿越了時空回到那個皇權(quán)至上的時代。紅墻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柔和的光輝,一座莊重的門樓矗立眼前,散發(fā)著歷史的厚重感。門樓上的雕刻精美絕倫,龍鳳麒麟,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能從木雕中躍然而出,騰空而起。這些祥瑞之物,曾經(jīng)是皇家的象征,如今卻只能在陽光下靜靜地守望著這座空曠的庭院。門樓后的石板路寬闊筆直,兩旁的古樹參天,遮陽蔽日,這些古樹在訴說著朝代的變遷,也見證了無數(shù)帝皇將相的悲歡離合。這些千年古柏如同忠誠的衛(wèi)士,守護(hù)著這片神圣的土地。柏樹的枝葉間,偶爾透出一縷陽光,灑在石板路上,斑駁的光影仿佛在訴說著太廟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太廟的主體建筑氣勢恢宏,莊嚴(yán)肅穆。大殿坐落在高高的臺基之上,殿前的丹陛石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龍鳳呈祥,海水江崖,每一處細(xì)節(jié)都展現(xiàn)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大殿采用重檐廡殿頂?shù)慕ㄖ问?,屋脊上的神獸昂首挺立,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著皇家的威嚴(yán)。走進(jìn)大殿,寬敞明亮的空間中,高大的立柱撐起了宏偉的屋頂,給人一種莊嚴(yán)肅穆的感覺。殿內(nèi)的裝飾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美輪美奐,仿佛在訴說著昔日的輝煌與尊貴。</p> <p class="ql-block"> 太廟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象征著中華文明的傳承。在中國古代,祭祀祖先被視為一項極其重要的儀式。太廟作為皇家祭祀祖先的場所,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在這里,皇帝親自率領(lǐng)群臣,身著盛裝,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這些儀式不僅是對祖先的緬懷和敬仰,更是維護(hù)家族團(tuán)結(jié)、傳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然而,如今的太廟,早已不再承擔(dān)祭祀的功能,它成為了歷史的見證,文化的符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太廟內(nèi)部駐步環(huán)視,</span>大殿內(nèi)的68根金絲楠木大柱,讓人太震撼了。這些柱子不僅高大壯觀,而且據(jù)稱千年不腐、不蛀、不變形。最粗的6根柱子高達(dá)13.32米,直徑1.2米,其壯觀的外觀和歷史價值讓人嘆為觀止?。這些金絲楠木立柱的價值更是高達(dá)幾十個億,顯示出其珍貴程度。整個大殿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68根金絲楠木柱子支撐起宏偉梁架結(jié)構(gòu),屋頂裝飾有精美而獨特的雕刻和彩繪圖案,呈現(xiàn)出中國風(fēng)格曲線。石質(zhì)地板平添幾分古樸氣息。在藍(lán)天白云下,這些建筑更顯寧靜莊重。深色主調(diào)與藍(lán)天形成鮮明對比,展現(xiàn)出古典美學(xué)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繼續(xù)前行,我們看到了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元素。紅色琉璃瓦覆蓋的屋頂搭配綠色藍(lán)色彩繪圖案以及復(fù)雜木雕結(jié)構(gòu),窗欞門扇上的鏤空雕刻彰顯出精湛手工藝。陽光灑在這些古建之上,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室外部分同樣精彩紛呈。精美的石雕欄桿與臺階展現(xiàn)古代工匠卓越技藝,飛檐翹角的屋頂設(shè)計華麗非凡,在藍(lán)天白云映襯下盡顯莊重典雅。紅色屋檐與金色裝飾交相輝映,松樹枝葉環(huán)繞四周,營造出靜謐氛圍。</span></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太廟,回望那座莊嚴(yán)肅穆的建筑,我不禁想到,太廟不僅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它見證了皇家的興衰,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lt;/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老鄉(xiāng)小聚,大家一起漫步在太廟的中軸線,穿梭在古柏林間,陣陣清風(fēng)拂面,心境格外寧靜。太廟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的歷史教科書。它讓我明白,尊重傳統(tǒng)并非守舊,而是對文明的延續(xù)與思考。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讓文化在傳承中煥發(fā)新的生機(j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