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轉(zhuǎn)載:鋼琴女士陳懿德的愛情故事 相片成就了姻緣(2006-08-29 福州晚報記者 劉懷宇報道)

Janice W. Chen

<p class="ql-block">  住在福州倉山對湖路逸園新村里的人都知道,陳懿德家是名聞遐邇的“書香門第”、“省優(yōu)秀教師世家”,一家人頭上的學士帽、碩士帽、博士帽加起來有20多頂,如果再加上夫婦倆的兄弟姐妹家,竟達103頂,涵蓋了20多個專業(yè),其中博士13名、碩士15名、學士74名。有人笑稱,這個大家庭就可以辦一所綜合性大學了。今年83歲高齡的陳懿德童年時期充盈著教會學校優(yōu)雅的鋼琴聲,青年時期更浸透著愛和浪漫的音符,從小學、初中到大學,她的生活一直快樂無憂。她和丈夫的陳德宇先生五十余年的愛情故事,更是令人羨慕。</p><p class="ql-block">鋼琴緣</p><p class="ql-block">  “很驚訝是不是?我現(xiàn)在除了鋼琴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愛好。”如果不是為了國內(nèi)的學生,如果不是眷戀教育事業(yè),陳懿德完全可以留在國外安度晚年,盡享天倫之樂,因為在美國的女兒多次邀請她赴美,但每次住不到半年,她就得回來,“鋼琴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離開它,心里就悶得慌”。</p><p class="ql-block">  鋼琴就像懿德的初戀,她的血脈里全是它的影子。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一生有兩個最愛,就是鋼琴和丈夫,分別代表了她事業(yè)和愛情令人艷羨的收獲。從1948年她的母校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邀請她回校任教至今,她一直與鋼琴結(jié)著不解之緣,培養(yǎng)了很多像全國十佳少先隊員黃思路、省優(yōu)秀中學生鄭婷倩這樣的學生,幾十年辛勤耕耘,桃李滿天下,退休了,仍在擔任省鋼琴考級的主考官,在福建音樂界稱得上是年紀最大的大忙人。</p><p class="ql-block">  事實上,她已經(jīng)閑不下來了,她已經(jīng)習慣了在琴聲中品味生活的滋味。更重要的是,畢業(yè)于廈大土木工程系、現(xiàn)年85歲的丈夫陳德宇先生,雖然一生致力建筑,不大懂音樂,卻一生樂于聆聽妻子的音樂,一個酷愛鋼琴的妻子和一個最好的聽眾,把尋常的生活變得分外多彩?!拔以?jīng)夢想娶一個漂亮的會彈鋼琴的媳婦,在有海有樹的地方,在落日的黃昏,聽琴聲由遠及近地飄來,當然,我娶到了我理想的愛人,我一生中只有選她時眼光最好。”陳德宇年輕時的深情,即使到現(xiàn)在也分毫不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傳奇姻緣</p><p class="ql-block">  我的結(jié)婚對象是我的初戀。我從小接受西式教育,對愛情比較苛求,當然不是一定要門當戶對,至少要讓我感覺有嫁他的理由。我認識他比較奇怪,竟然有三次的相識機緣。有人說,天穹下的兩只螞蟻迎面爬過需要500年的修煉,而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沒有停下遠行的腳步,多年后它們后悔地想,要是第一次相見能夠稍做停留,該多好啊,我和德宇的相遇就有螞蟻的遺憾,在某個特殊的時間,月老讓我們不停地“相遇”。</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提親是我上初中的時候,那時我們家遷往福清,我仍留在莆田上念教會辦的咸益女中,這期間,有人來說媒,把我許配給德宇的二哥,當時在印尼,即將回國,我的母親認為這個二哥年紀大了些,希望我和三哥(就是德宇)定親,可當時他在上高中,他母親認為他還在學習,就不再提此事了。1946年我大學畢業(yè)后,到臺灣就職,當然不會想到茫茫人海里那個等我的人還留在大海的另一邊,剛到臺灣,我就收到了朋友寄來的一張青年的照片,讓我考慮,我看到照片上的那個人戴著“四方帽”,很土氣,就哈哈一笑,把照片放在一邊。這其實就是我們兩人的第二次相遇。兩年后,我受邀回華南女院教鋼琴。</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妹妹正好在女院學習,有一天回來對我說華南女院來了一位漂亮而優(yōu)雅的女老師,妹妹傾慕的表情讓我上了心,我想偷偷看一眼這位妹妹眼中不尋常的女人,但苦于沒有機會,又不好意思向妹妹打聽。可能是妹妹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說她的校門口一家照相館的櫥窗里有那個老師的相片。當時照相館常常把客人照得好的相片掛在櫥窗里,我馬上就去看了她的相片。”德宇先生笑著插話,懿德女士的臉紅了?!皼]想到,這張相片竟然成就了我們的姻緣,他看到相片后,就回去跟他母親說了,也湊巧,華南女院的王世靜院長是他母親的同學,于是1949年黃院長親自做媒,請我們到她家過中秋節(jié),我們終于第一次見上了面?!?lt;/p><p class="ql-block">  這一面使他們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兩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沒多久便結(jié)婚了?;楹?,懿德翻看德宇的舊照,才發(fā)現(xiàn)對方竟是上回自己沒看上眼的“四方帽”,不禁驚嘆月老的執(zhí)著。也許,人跟人之間真有緣份,鋼琴女士陳懿德終于在心里接納了這位理工科出生的不懂音樂的男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伴半世紀</p><p class="ql-block">  我喜歡收藏一切和音樂有關(guān)的東西,家里醒目的地方到處是我的收藏,有長號、小號、圓號、鋼琴、小提琴、吉他、音樂家頭像等各種擺設(shè),水晶的、玻璃的、金屬的,絲綢的,什么材料的都有,有的本身就是電話、溫度計等生活用品。有些是我們買的,更多的是孩子、學生和親朋好友贈送的。德宇看我喜歡這些,就把書柜騰出來給我用。他最大的業(yè)余愛好是收集各國的郵票,他在郵票上的造詣可不一般,曾經(jīng)專門就中國郵票“四寶”之一的清代紅印花郵票專門在香港郵票雜志上發(fā)過文章。有空時,他就會給我講郵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生活沒有大家想象中的浪漫。我們曾經(jīng)為工作聚少離多,他在香港工作了12年,那12年時間,我們兩地相隔,遙遙相望。我撫養(yǎng)4個女兒,把她們一個接一個地送出國門深造。每年,我都會在放暑假的時候去看他。他說他欠我的,所以,這幾年他自愿充當我的保鏢、門房、電話接線員和廚男。</p><p class="ql-block">  懿德說著笑了。退休后我有很多學生,比較忙,德宇每天定時開飯,為我安排作息表,強行讓我休息。我喜歡吃西餐,飲食倒不復雜,一份脫脂牛奶或麥片、一份煮雞蛋、一份面包、一份水果和蔬菜。我的膝部有骨質(zhì)增生,他經(jīng)常幫我按摩,從不間斷。電視上一有好的音樂節(jié)目,他就連忙叫我看。沒有學生的時候,我們常一起出去散步。對我來說,婚姻和愛情是一體的,愛情是“變態(tài)”,我必須把它化成一種“常態(tài)”,在常態(tài)中,我能感受到快樂,能以苦為樂,生活才更有質(zhì)量。我們結(jié)婚54年了,從沒有紅過臉。 鋼琴和丈夫是我這一生中的最愛。 </p><p class="ql-block">(福州晚報記者 劉懷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編后語</p><p class="ql-block">讀到這篇報道,我才第一次完整了解父母三次相識的曲折緣分。1949年,父親曾收到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入學通知書,卻因解放在即未能成行。此后,他與母親結(jié)為連理,留在中國,養(yǎng)育了我們四姐妹。</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結(jié)婚照 1951年</p> <p class="ql-block">我們4姐妹小時候與父母<span style="font-size:18px;">幸存下來唯一的一張</span>合影。(本文作者前排左二)</p> <p class="ql-block">王世靜,曾任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院長,不僅是我父母婚姻的媒人,也曾是我奶奶的同窗好友。</p> <p class="ql-block">王世靜個人簡介</p><p class="ql-block">王世靜,女,福建閩縣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生于名門望族。祖父王仁堪是光緒三年狀元。</p><p class="ql-block">個人生平</p><p class="ql-block">她從小在教會學校念書,篤信基督教,民國3年(1914)入華英女子學堂學習,兩年后進美國晨邊學院,畢業(yè)后,又到密執(zhí)安大學學習,民國12年獲碩士學位。當年回國,在廈門大學執(zhí)教。翌年應母校之召,回到華南女子學校任教。</p><p class="ql-block">民國16年,我國人民展開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權(quán)運動,華南女校外籍校長辭職。翌年,董事會決定聘請王世靜為校長。上任前,她再次到美國學習,除進修有關(guān)專業(yè)課程外,曾到美國各地演講,介紹華南女子學校的現(xiàn)狀和困難,吁請熱心人士給予贊助。她的活動得到高度評價,并爭取到華南女??梢砸恢北3峙汕惨幻處煹矫軋?zhí)安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待遇。民國18年1月,正式上任后,她便致力于爭取國民政府對學校的承認。民國20年10月向中央教育部提出申請。民國22年獲準以“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臨時立案。翌年6月又獲準永久立案。在爭取學校立案的同時,世靜積極召聘在美國獲得碩士、博士的校友回校工作,加強華人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zhì)量。民國23年9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承認該校具有文學士、理學士兩個學位的授予權(quán)。</p><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于民國27年6月內(nèi)遷延平(今南平)。世靜領(lǐng)導師生克服種種困難,堅持辦學。民國30年,在福州的校舍彭氏樓失火,圖書館、試驗室和教室都付之一炬。世靜十分傷心,但她決心領(lǐng)導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援,重建教學大樓。在她的努力下,被焚毀的教學樓終于在抗戰(zhàn)勝利后修復,學校也在民國35年1月遷回福州復課。</p><p class="ql-block">民國36年初,董事會在美國召開戰(zhàn)后復興會議,世靜在會上報告華南在抗戰(zhàn)期間堅持辦學的情況,會后又到各大學、學院講演,備受歡迎和贊揚。同年3月16日,波士頓大學授予她榮譽博士獎狀。許多美國人士和在美國的華南校友紛紛解囊,中國教會聯(lián)合會也在這年撥款50000美元資助華南重建彭氏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王世靜領(lǐng)導師生堅持正常教學,對課程設(shè)置、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1950年我國掀起抗美援朝運動。12月16日,美國宣布凍結(jié)我國在美國的資金,華南學院經(jīng)費來源斷絕。不久,政務院頒布“關(guān)于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guān)及團體的方針”的決定。中央教育部召開接受外國津貼的高等學校會議,世靜和陳叔圭代表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出席參加,她們一致?lián)碜o人民政府接收自辦的決定。1951年2月16日,福州協(xié)和大學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兩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學,王世靜任副主任委員,分管總務處、處理日常事務工作。</p><p class="ql-block">1952年2月,學校開展“三反思想改造運動”。3月21日王世靜在會上檢討自己親美奴化思想,決心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努力學習馬列主義,進行思想改造。同年6月15日,福州大學與福建師專合并成立福建師范學院,王世靜退任圖書館館長,她服從組織決定,工作盡心盡責。世靜還擔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省政協(xié)第一屆常委會委員等職務。</p><p class="ql-block">1957年學校開展反右派斗爭,一些與她共事多年的原華南校友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她心存疑慮,思想負擔很重,先后兩次向校領(lǐng)導提出退休申請。1958年8月退休回家養(yǎng)病。退休后,她繼續(xù)擔任二、三、四屆省政協(xié)常委,積極參與政協(xié)的活動。1983年9月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87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