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說起西周,即使陜西人,也對此很陌生,一是這個朝代距離我們比較遙遠;二是它不斷遷都。西周的都邑先是從豳地(現(xiàn)在的彬縣)遷到岐山,第三次簽到豐京,第四次落腳鎬京。歷史書籍中記載西周的分量也不重,但周原遺址和豐鎬遺址的發(fā)掘,對這個傳說時代有大量的實證補充。</p> <p class="ql-block">西周概況:</p><p class="ql-block">時間跨度:前1046—771年。</p><p class="ql-block">國祚:275年。</p><p class="ql-block">社會屬性:奴隸制社會。</p><p class="ql-block">都邑:豳地、岐山、灃京、鎬京。</p><p class="ql-block">疆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人口:約800萬。</p><p class="ql-block">政治制度:世襲。</p><p class="ql-block">歷任君王:共有14位君王。</p><p class="ql-block">宗族姓氏:姬姓。</p> <p class="ql-block">西周是否具備國家條件?</p><p class="ql-block">如果說國家必須具備:確定的領土、政府、固定的居民、與他國交往的能力在四個條件的話,那么,西周的統(tǒng)治模式可以被視為一種國家制度?。這種制度有以下特征:</p><p class="ql-block">1.?王位世襲制?:</p><p class="ql-block">西周實行王位世襲制,周王既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最高政治領袖?。</p><p class="ql-block">2.?宗法制?:</p><p class="ql-block">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通過宗族關系來維護社會秩序和鞏固王權?。</p><p class="ql-block">3.?分封制?:</p><p class="ql-block">分封制是治理地方的基本方式,周王通過分封諸侯控制廣大地區(qū),形成了一個以周王為中心的等級分明的政治體系?。</p><p class="ql-block">4.?井田制?:</p><p class="ql-block">井田制是西周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也是貴族賴以生存的經(jīng)濟基礎?。</p><p class="ql-block">5.?禮樂制?:禮樂制在文化和社會生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通過禮儀和音樂來規(guī)范社會行為和維持社會秩序?。</p><p class="ql-block">這些制度共同作用,形成了西周獨特的國家治理模式,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周的政治制度不僅體現(xiàn)了國家治理的基本框架,還通過分封制和宗法制等具體措施,確保了中央集權的穩(wěn)定和地方管理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為什么西周青銅冶煉那么發(fā)達?</p><p class="ql-block">1.熔點低:銅的熔點相對較低,僅為1083°C,這使得早期人類更容易通過簡單的火爐冶煉技術提取銅。相比之下,鐵的熔點高達1538°C,需要更高的冶煉技術才能實現(xiàn)?。</p><p class="ql-block">2.易獲?。恒~礦石在自然界中相對容易獲取,常常以金屬形式存在,甚至在某些地方可以直接發(fā)現(xiàn)純銅塊狀或顆粒。這種天然存在的特性使得古人能夠更容易地發(fā)現(xiàn)和使用銅?。</p><p class="ql-block">3.耐腐蝕:銅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容易生銹,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這使得銅制品在古代能夠長時間使用,進一步推動了其在社會中的應用?。</p> <p class="ql-block">何尊簡介:</p><p class="ql-block">何尊,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今陳倉區(qū))賈村鎮(zhèn),收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御駕看等級</p><p class="ql-block">"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周公所創(chuàng)制的禮樂制度,依照《周禮》的規(guī)定治國,內容極其豐富,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周天子作為周王朝的形象代言人,一舉一動都應合乎周禮,為萬民表率。天子駕六就是嚴格遵循周禮的象征。這六匹駿馬,奮蹄昂姿,雄渾挺拔,仿佛在向我們飛馳而來,仿佛要帶著我們回到君子滿朝的大周時代。</p> <p class="ql-block">公劉遷豳:</p><p class="ql-block">公劉帶領眾人一路跋涉,不畏艱險。他們頂著炎炎烈日,踏著野草荊棘,臉和手臂被曬得黝黑,長發(fā)和胡須迎風擺動。經(jīng)過漫長的旅程,他們終于在汭水河畔,發(fā)現(xiàn)了一個山林茂密、河水清澈、野物奔突、人跡罕至的地方。這里,就是古代稱之為 “芮鞠”,如今名為 “崇信” 的地方。公劉決定在此定居,讓族人過上不再餓肚子、每天都能吃飽飯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什么場所?</p><p class="ql-block">明堂為周公時所建,也有的說是周文王所建。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廟”,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稱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的主要意義在于借神權以布政,宣揚君權神授。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謂“布政之宮,在國之陽”。</p> <p class="ql-block">周公其人:</p><p class="ql-block">周公(生卒年不詳),姬姓名旦。西周開國元勛,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學先驅,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稱周公。</p><p class="ql-block">封于曲阜,留朝執(zhí)政,長子伯禽就封。武王薨逝,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聯(lián)合殷貴族武庚和東夷反叛。他率師東征,平定叛亂,滅奄后大舉分封諸侯,營建成周洛邑。又制禮作樂,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創(chuàng)制者,主張 “明德慎罰”,以“禮”治國,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礎。</p><p class="ql-block">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言論見于《尚書》之《大誥》《康誥》《多士》《無逸》《立政》諸篇。</p> <p class="ql-block">西周的歷史貢獻:</p><p class="ql-block">?1.統(tǒng)治制度?:</p><p class="ql-block">西周創(chuàng)立了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井田制、國野制等制度。這些制度相輔相成,構成了中國社會體系的基礎。宗法制規(guī)范了中國人的血緣關系,禮樂制構建了后世“三綱五常”式的封建道德,分封制促進了中國版圖的擴張?。</p><p class="ql-block">?2.生產力發(fā)展?:</p><p class="ql-block">西周實行井田制,集中人力物力辦大事,確保物質財富的積累。通過分封制,周天子和各諸侯對內認同“君臣一體”,對外不斷從蠻夷手中奪取新的土地,擴大了周王朝的版圖并增加了財富。這些措施推動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鐵器與牛耕的普及,加速了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進程?。</p><p class="ql-block">?3.有了正規(guī)的軍隊?:</p><p class="ql-block">西周繼承并創(chuàng)新了夏商時代的奴隸軍隊,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單位編制,如軍、師、旅、卒、兩、伍等。周朝軍隊中有負責保衛(wèi)天子的虎賁,守護王畿的西六師,守護東方地區(qū)的殷八師,以及統(tǒng)籌全國的成周八師。這些措施確保了中華文明圈的版圖和總體實力的穩(wěn)定?。</p><p class="ql-block">?3.推行分封制?:</p><p class="ql-block">西周為了鞏固新生政權和擴大統(tǒng)治疆域,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宗親、功臣及部分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這種制度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促進了各地文化、經(jīng)濟交流與融合,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框架?。</p><p class="ql-block">4?.確立禮樂文明?:</p><p class="ql-block">西周時期,周公旦制禮作樂,整理和規(guī)范了包括祭祀、朝聘、婚喪、宴飲等在內的各種社會行為準則,以及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形成了嚴謹?shù)亩Y樂制度。禮樂制度不僅是維護社會秩序、區(qū)分等級身份的工具,還蘊含著道德教化、和諧共生的理念,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p><p class="ql-block">?5.法律制度初步形成:</p><p class="ql-block">西周時期法律觀念和法律實踐逐漸成熟,出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典——《呂刑》。它規(guī)定了詳細的罪名與刑罰,體現(xiàn)了“明德慎罰”、“以德配天”的法制理念,為中國法律從習慣法向成文法的過渡提供了重要參考?。</p><p class="ql-block">?6.開始使用文字并編纂文獻:</p><p class="ql-block">西周時期,金文成為主要的文字載體,記載了大量政治、軍事、宗教、法律等方面的信息。此外,西周還編纂了《周易》、《詩經(jīng)》等經(jīng)典文獻,這些作品不僅是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是哲學思想、社會風俗、歷史記憶的寶庫?。</p> <p class="ql-block">周原景區(qū)簡介</p><p class="ql-block">周原景區(qū)位于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zhèn),由周城、周公湖、周公廟、鳳凰山四大核心板塊組成,項目范圍約4平方公里,總投資6億人民幣。景區(qū)于2018年7月18日正式開園,是陜旅集團構筑中華周文化體驗式旅游核心目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