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國際電信聯(lián)盟設立的紀念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界電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1969年5月17日,國際電信聯(lián)盟第二十四屆行政理事會正式通過決議,決定把國際電信聯(lián)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為“世界電信日”,并要求各會員國從1969年起,每年5月17日都要開展紀念活動。2006年11月,國際電信聯(lián)盟把世界電信日和世界信息社會日合并為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5月17日,2025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暨國際電信聯(lián)盟成立160周年紀念活動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美篇號:3847578</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昵稱:忙中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上杭縣古田鎮(zhèn)風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龍巖電信老體協(xi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開展紅色教育活動暨書畫培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5月17日,龍巖市電信老體協(xié)組織會員前往上杭縣古田鎮(zhèn),開展了以“參觀紅色古田,緬懷革命先烈”為主題的教育暨書畫培訓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8時許,會員們從縣城集結(jié)出發(fā),首站抵達古田山莊,參觀了全軍政治思想工作會議樓。在二樓會議大廳,會員們駐足凝視,重溫2014年習主席在此主持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歷史場景,深刻領悟新時代強軍思想的精神內(nèi)涵。隨后,會員們前往古田會議紀念館,通過觀看珍貴文物、歷史圖片及影像資料,系統(tǒng)了解了古田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偉大歷史意義。在古田會議會址前,全體會員在“參觀紅色古田 緬懷革命先烈”的橫幅下合影留念,夏日溫暖的陽光下,“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大字顯得格外紅艷奪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會員們返回縣城,并在東橋酒家二樓舉行了專題書畫培訓會議及講座。市電信老體協(xié)副主席鄭建華主持會議時強調(diào),此次上杭片區(qū)活動將紅色教育與藝術熏陶相結(jié)合,通過參觀革命舊址與舉辦書畫培訓的形式,旨在緬懷革命先烈,豐富會員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養(yǎng)老的重要實踐。谷主席在即興發(fā)言中指出:“書畫藝術既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是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的有效途徑,希望會員們以筆墨為媒,傳遞正能量?!?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杭電信老體協(xié)的龔新城(福建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精心準備了講座內(nèi)容,他結(jié)合自己五十年學習書法的經(jīng)歷和心得體會,為會員們帶來了專題授課。他系統(tǒng)梳理了中國書法的發(fā)展脈絡,從甲骨文到楷書、行草書的演變,從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等古代名家名作的審美解析,到最早出現(xiàn)四千多年的甲骨文書法,以及最早出現(xiàn)“中國”兩字的青銅器何尊上的書法字體演變史,從書畫同源的角度談論了書法與繪畫作品的欣賞,探討了書畫作品中美與丑的理解和表現(xiàn),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書畫藝術的精髓。講座還設置了互動環(huán)節(jié),既有對“斗方”“中堂”等傳統(tǒng)制式創(chuàng)作規(guī)范的講解,又針對會員提交的書法作品進行了逐一點評。現(xiàn)場還開展了書畫筆會,部分會員揮毫潑墨,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以藝術形式表達了對黨和祖國的熱愛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次活動將紅色教育與藝術熏陶相結(jié)合,通過參觀革命舊址與舉辦書畫培訓的形式,深化了革命傳統(tǒng)教育,豐富了會員的退休精神文化生活。會員們紛紛表示,通過講座增長了書畫常識,提升了文化素養(yǎng),這次活動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形式,為老體協(xié)會員搭建了一個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快樂平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龔新城供圖、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閩中南漳平小城風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值此第57屆5.17世界電信日之際,漳平電信老體協(xié)陳水中撰寫了《漳平通信大樓記憶》,旨在回顧我們這一代郵電人甘于奉獻的歷程,向我們的努力和奉獻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漳平通信大樓記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陳水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漳平的郵電事業(yè)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迎來了真正的蓬勃發(fā)展。1987年12月,漳平郵電局通信樓動工建設,并于次年11月29日順利竣工。1988年12月18日,通信樓內(nèi)安裝的HJ-921型自動交換機2000門正式開通,市內(nèi)電話號碼也由此從三位升至五位。這座通信樓的投入使用,不僅成為了漳平當時唯一的通信大樓,更成為了漳平的通信心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年,通信大樓內(nèi)設有電力機房、市內(nèi)自動電話機房、載波機房、載報機房、長途機務、長途話務以及全縣電視電話會議系統(tǒng)等多個部門,承擔著漳平的全部市內(nèi)自動電話交換、長途業(yè)務以及重要通信保障任務。進入90年代后,又陸續(xù)增加了無線尋呼機房、模擬移動通信機房、數(shù)據(jù)機房等部門。在最繁忙的時候,機務人員和輪值人員的數(shù)量達到了40多人。由于通信大樓屬于重點區(qū)域,因此實行了嚴格的管理,出入審核極為嚴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入職的機務員在進入通信大樓的第一天,就會被告知“作風嚴謹”的重要性。機務人員在機房值機時,嚴禁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擦地,8點進行交接班。當值期間發(fā)生的障礙、處理的環(huán)節(jié)、恢復時間都要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精確到分鐘。上下工位之間的電話溝通內(nèi)容也要清晰可見。交接班時實行雙人雙交制度,交接后下班人員如無其他工作必須離開工作現(xiàn)場,不得無故逗留;接班人員也不得提前到達單位。機房對于時間和工作標準的要求近乎苛刻。同時,大家還必須嚴格執(zhí)行保密紀律,機務人員自己維護的設備、電路情況除向主管領導匯報外,不得隨意對外泄露;對于其他與自己無關的設備情況,也不得打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通信大樓里,機務員們要做好維護通信設備的工作,就必須具備“甘于奉獻”的精神。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那些老同志,他們雖然學歷不高,但憑借著對工作的熱愛和刻苦精神,把當時并不先進的設備管理維護得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他們了解每一臺設備的“脾氣秉性”,設備出現(xiàn)問題時都是自己親手維修。每塊電路板上的電路和電子元件都仿佛刻在他們的腦海里一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年,長途傳輸還依賴傳統(tǒng)的銅線,傳輸?shù)男盘栆捕际悄M信號。每當下雪、冰凍、大雨等惡劣天氣來臨時,無論多晚,包機人員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機房進行保障工作。他們一干就是一宿,晚上沒有什么吃的,實在太累了就在機房設備旁瞇一會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郵電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程控設備和移動設備逐漸普及。那時正處于全國通信大發(fā)展的時期,全國各地都掀起了程控電話建設的熱潮。我們縣政府也成立了程控電話建設領導小組,由縣長親自掛帥擔任組長。當年縣里成功引進了程控電話設備。由于這些設備是從日本引進的貴重貨物,當時單位組織人員和車輛遠赴廈門海關拉回設備。記得運回設備的車輛還沒到單位門前時,局里的領導同事就已經(jīng)提前來到門前迎接。他們掛起紅旗、放起鞭炮、為運送的同事鼓掌致意。1992年9月27日,城關市內(nèi)自動電話開通了F-150型程控交換機4500門和長途程控交換機300路端。漳平的電話號碼也由此從5位升至6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設備運回單位后,全靠人工手搬肩扛把十幾噸的設備運到樓上進行安裝。那一刻,所有能干活的人都“參戰(zhàn)”了。他們喊著號子、流著汗水,場面十分熱鬧。雖然大家當時都十分勞累,但臉上卻一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也正是那樣的年代讓通信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讓電話迅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也正是從那時起,通信設備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轉(zhuǎn)眼間30多年過去了,隨著通信技術和設施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技術已經(jīng)被新技術所取代。為了實現(xiàn)新的發(fā)展目標,通信大樓里的機房也陸續(xù)遷出了。如今,通信大樓已經(jīng)基本失去了當年的功用,并且在城市建設的浪潮中被周圍不斷興起的高層建筑所淹沒,失去了當年的氣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當我們翻開塵封在歷史中的老照片時,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回憶起當年的輝煌歲月和在通信發(fā)展史中的點點滴滴。那些照片不僅凝結(jié)著老郵電人艱苦奮斗、白手起家的精神風貌,更顯現(xiàn)了改革開放以來通信事業(yè)“一日千里、快馬加鞭”的快速發(fā)展步伐。它們更飽含著我們對未來通信事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美好期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電力機房、載波機房、程控機房、縱橫交換機機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總策劃:谷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審編:鄭建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執(zhí)編:鄧朝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