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風和日麗,夫妻倆又來到了八大處公園爬山。回首往昔,六十余載光陰匆匆而過。兒時,每到周末,爸爸推著自行車,我坐在前梁,姐姐坐在后座,哥哥跟著一路步行。半個多小時的路程,盛滿了歡聲笑語。參加工作后,我常和同事、朋友來此爬山觀景。八大處中,二處靈光寺的舍利塔香火最旺,我們從一處出發(fā),一路攀爬至七處。那時的土路、石階,如今已變成規(guī)整的臺階、柏油路與古雅木廊。累了便坐下歇腳,登頂七處,極目遠眺,美景依舊?;秀遍g,仿佛又聽見小時候自己高喊“我是第一”,原來那一聲聲歡呼里,藏著家人滿滿的寵愛,在歲月長河中,歷久彌新。</p> <p class="ql-block">八大處,這個名字背后隱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它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qū),被翠微山、平坡山、盧師山環(huán)繞,是西山風景區(q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里的八大處指的是八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古剎,這些古剎從唐宋元明各朝一路走來,歷經(jīng)滄桑,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從長安寺到證果寺,每一座寺廟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八大處一處長安寺</p><p class="ql-block">長安寺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和康熙十年(1671年)兩次重修。寺之東部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殿、天王殿、大殿、后殿,院墻四周有瞭望更樓,是明、清寺廟所罕見的布局。寺內(nèi)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古跡,如天王殿四鋪壁畫各繪一騰龍,反映明代壁畫藝術的多種風格,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寺內(nèi)有元代的白皮松,樹齡悠久,樹形奇美,與古剎的紅墻碧瓦相互映襯,別具一番韻味。</p> <p class="ql-block">走進八大處公園,稍行片刻,便抵達了公園內(nèi)現(xiàn)存最為珍貴的古剎——二處靈光寺。這座古寺始建于唐代大歷年間,其前身名為龍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龍泉寺更名為覺山寺。然而,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該寺又重新被命名為“龍泉寺”。直至明正統(tǒng)年間,經(jīng)過一系列的擴建后,該寺最終定名為靈光寺,并沿用至今。靈光普照,寧靜祥和。</p> <p class="ql-block">靈光寺佛牙舍利塔,寺始建于唐代大歷年間(766—779),金、明時重修。原有遼咸雍七年(1071年)所建的招仙塔,1900年為八國聯(lián)軍所毀,只剩塔基。1959年為供奉從招仙塔塔基中發(fā)現(xiàn)的11世紀釋迦佛靈牙舍利,在寺內(nèi)新建高51米、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的佛牙舍利塔和附屬的殿堂。佛牙舍利即供奉在塔內(nèi)佛牙舍利堂中的七寶金塔內(nèi)。</p> <p class="ql-block">八大處招仙塔,每塊塔磚都刻有佛像,俗稱“畫像千佛塔”,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遭到瘋狂炮轟,致使招仙塔化為灰燼,僅存塔基。</p> <p class="ql-block">三處三山庵</p><p class="ql-block">離開靈光寺,繼續(xù)前行,不久便抵達了三山庵。這座古庵坐落于虎頭、翠微、青龍三山環(huán)抱之中,因而得名。其歷史可追溯至金天德三年(1151年),后在清乾隆年間得到重修。在清雍正至乾隆年間,著名高僧達天通理禪師曾在此潛心研磨禪理,著書立說,聲名遠揚。</p> <p class="ql-block">離開三山庵,向西北方向步行約一里,便抵達了大悲寺。這座寺廟坐落于三山庵與龍泉庵之間的山腰,其前身是隱寂寺,據(jù)傳始建于北宋或遼金時期,大約在1033年左右。明清時期,寺廟經(jīng)過重修,并更名為大悲寺,沿用至今。祈求大悲,心靈得到慰藉。</p> <p class="ql-block">五處龍泉庵</p><p class="ql-block">從大悲寺出發(fā),向西北方向步行,不久即可抵達龍泉庵,這座寺廟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龍王堂。在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這里曾建造了一座名為“慧云禪林”的寺廟。然而,到了清順治二年(1645年),人們在同一地點發(fā)現(xiàn)了一股清澈的泉水,于是又在此修建了一座龍王廟以示紀念。經(jīng)過歷史的變遷,到了清道光年間,這兩座寺廟最終合并,統(tǒng)稱為龍泉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龍泉之水,滋潤萬物。</p> <p class="ql-block">六處香界寺</p><p class="ql-block">離開五處龍泉庵,需沿途步行一段不短的旅程,方可抵達六處香界寺。這座寺廟坐落于平坡山間,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乾元年間(758~760年),當時它被稱為“平坡大覺寺”。隨后,在明朝時期,它更名為“大圓通寺”。到了清康熙年間,又改稱“圣感寺”。最終,在清乾隆年間,寺廟定名為香界寺,并一直沿用至今。值得一提的是,香界寺是現(xiàn)今八大處公園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寺廟。香氣彌漫,界外喧囂遠離。</p> <p class="ql-block">七處寶珠洞</p><p class="ql-block">離開香界寺,沿著陡峭的石階向上攀登,不久便抵達了位于平坡山頂?shù)膶氈槎础_@座洞穴自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創(chuàng)建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八大處公園中的一處制高點。在這里,游客們可以遠眺京城的美景,欣賞壯麗的日出,因此寶珠洞也被譽為“京西小泰山”。</p> <p class="ql-block">八處證果寺</p><p class="ql-block">在游覽八大處的過程中,有一處讓游客們略感“郁悶”——當你費力爬至山頂,卻只到達了七處。若要前往八處的證果寺,需從七處再下行至二處,再經(jīng)由另一條路徑翻越青龍山,直至山腰,方才抵達。盡管路途稍顯曲折,但證果寺的獨特魅力定會讓你覺得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證果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寺內(nèi)那株古黃連木,樹齡高達600余年,堪稱京城獨有。因其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八處與其他七處相比,更添幾分幽靜與神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