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11608083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常州未園走到常州近園,也就是1公里多1點,慢慢的走,也就是20分鐘時間。如是說常州未園是是藏在學(xué)校里的園林,那常州近園是藏常州賓館里面的一座古典園林。去常州近園有兩條路,一條是從晉陵路常州賓館大門進去,另一條路就是從化龍鄉(xiāng)的西門進去。上個世紀70年代后,近園成為常州賓館內(nèi)園,多次接待過外國使團、國家重要領(lǐng)導(dǎo)人和社會知名人士。</p><p class="ql-block"> 由于常州近園在賓館里面,我們這許多老百姓無法進去游覽,幾十年來供外賓和中央領(lǐng)導(dǎo),一直到近幾年才對常州市民開放。</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0日</p> <p class="ql-block">近園,又名靜園、惲家園林,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化龍巷,為清順治年間進士楊兆魯所建,康熙十一年(1672年),初步建成。</p> <p class="ql-block">近園的構(gòu)思出自于山水畫家王石谷,還有惲南田和潤州(今鎮(zhèn)江)笪重光的參與,所以它不僅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也是文人薈萃之名園。取“近乎成園”之意,名之曰“近園”。</p> <p class="ql-block">近園北部正中為西野草堂,坐北朝南,原為主人宴客之所,單層,面闊五間,進深約9米(含前廊1.5),檐高3.6,脊高5.7米。主堂“西野草堂”,是主人迎接來往賓客的場所。劉海粟大師曾在近園作畫,親自題寫了“西野草堂”匾額。</p> <p class="ql-block">西野草堂作為主堂,面闊五間,廳堂都是落地長窗,平臺前隔著勺湖,正對假山,假山山腹中有一個“垂綸洞”,洞口只能容納一個人低身進入,在洞內(nèi)可以看到外面景象。</p> <p class="ql-block">像這種“堂—臺—池—山”是早期園林中常用主景序列 ,與傳統(tǒng)園林不同的是,假山并未向前展開,而是更多的向后部拓展,池水也在假山的東西兩側(cè)往后延伸而去,這樣就使堂前主景的縱深大大加強,橫向上將水景分為東、西兩側(cè),西面寬一些,但有石橋連接,東面相對窄些,確也有廊屋對望,形成了這種北湖、西灣、南潭、東澗這四處各不相同的景致效果。</p> <p class="ql-block">近園南部隔假山與西野草堂相對的是天香閣,坐西朝東,單層,二開間,東、南、北三面坡頂,西無坡靠墻,平面呈曲尺形。東面寬6.6米,西面寬10.5米,進深17.7米,檐高3.9米,東側(cè)有走廊,寬1.2米。</p> <p class="ql-block">得月軒與天香閣相連,坐南朝北,單層,三開間,面寬7.8米,進深9.6米。在 “得月軒”在東面窗戶下,晚上的時候可以欣賞到初升的月亮和倒影相映成輝的景象,也是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近園中東側(cè)廊墻內(nèi)留存題記石碑,此墻還嵌有名人書條石37 塊,石高0.32米,寬0.84~0.9 米不等,其中有“雪浪”洪恩、何焯等撰書。其中近園記及題跋碑,文物價值較高。</p> <p class="ql-block">近園的主要部分是位于園中心的池沼及假山,約占園內(nèi)面積的二分之一。池沼狹長形,假山位于池中心,山上奇石層疊。假山南部立有見一亭,正六邊形,入口在北側(cè)。</p><p class="ql-block">“見一亭”,隱入?yún)擦种?,位置謙遜但卻可以望向四周,是一個讀書觀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石拱橋麻石質(zhì),東西向,東西各六級臺階,上有橋欄,欄柱8根,橋長4.8,寬1.6米,拱直徑2.0,拱矢高1.1米。小石拱橋緊靠大石拱橋北側(cè),為惲南田設(shè)計,麻石質(zhì),東西向,東五西四級臺階,無橋欄,橋長2.4,寬0.63米,拱直徑1.51,拱矢高0.86米。</p> <p class="ql-block">近園內(nèi)有兩座并列拱橋較有特色,其中小橋是由三塊花崗巖鑿出的圓拱和踏步,是江南園林小橋中的精品之作。本來也只有這個不超過2米長的小橋,這座橋是游山的必經(jīng)之路,但它無桿無欄,貼水而建,考慮到游人的安全和盡量保留園子的完整性,后人在小橋旁又建了一座稍大些的石橋,從而形成一大一小兩橋并列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園西回廊起伏,與北面的“秋爽亭”相接;東側(cè)岸有“容膝居”,向右是小石拱橋,假山上有“三梧亭”,亭下為“垂綸洞”。秋爽亭前一株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百年廣玉蘭,被稱為常州玉蘭王。近園布局精巧,意簡蘊藉,錯落有致,頗具晚明風(fēng)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