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是全美三大美術(shù)館之一 (大都會,波士頓,芝加哥), 收藏有很多的中國文物,特別是自宋元以來的繪畫作品,之中有大量的國寶級藏品,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里程碑的作用。例如,唐代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宋徽宗摹唐張萱的“搗練圖”等。 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的大廳樓廊兩邊陳列的是中國清朝時期的琺瑯彩塑。 走進中國展廳最早看見的是明代的“道士青銅立像" 和 “官紳青銅立像”。<br> 明代“官紳青銅立像” 中國展廳中央的鎮(zhèn)館之寶 "觀音菩薩像",北周或者隋代。原藏于陜西西安的“古石佛寺" 。是早期佛造像的巔峰之作。 "觀音菩薩像" 背面。 姨母育佛圖,明代,原藏于山西華嚴(yán)寺。 圖中Mahāprajāpatī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佛陀生父)的王妃,同時也是佛陀生母摩耶夫人(Maya)的妹妹。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后不久去世,Mahāprajāpatī便承擔(dān)起撫養(yǎng)佛陀的責(zé)任。 鎮(zhèn)館之寶“水月觀音像“,金代,彩繪金漆木雕,來自于山西稷山縣某寺廟。佛經(jīng)記載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化身,此像是觀水中月的觀音形象。 鎮(zhèn)館之寶,坐佛像,東魏(530AD)。至少在1906 年,這個石雕佛像是在中國洛陽的白馬寺,后來被販賣出中國。東魏是中國佛造像最輝??的時代,該佛像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也是目前波士頓美術(shù)館最重要的收藏品之一。 最著名的中國藏品和鎮(zhèn)館之寶“歷代帝王圖” 自北宋以來被眾家定為唐代宮廷畫家閻立本之作并有題跋,畫為為絹質(zhì)。 “歷代帝王圖” 繪有了十三位帝王形象,自畫卷右起依次為: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quán),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后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其余為侍從。 “歷代帝王圖” 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jīng)典作品,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此圖卷有別于魏晉時“秀骨清像”的類型化表現(xiàn),而使人物肖像畫達(dá)到一個新的水平。 “搗練圖” 原作是唐代畫家張萱的作品。此圖是宋徽宗趙佶摹本,且有金章宗等人的題跋,流傳有序。該畫描繪了唐代婦女在搗練,理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 “搗練圖”工筆重彩,線條細(xì)膩遒勁,色彩鮮艷,是中國古代仕女畫的重要代表作。 “五百羅漢圖軸 — 云中示現(xiàn)“ 系南宋畫家周季常繪。 宋淳熙五年,畫家林庭珪和周季常應(yīng)浙江寧波惠安院的僧人義紹之邀,繪制 ”五百羅漢圖“。歷經(jīng)10年,五位羅漢一組, 一共一百幅的立軸畫完成后存于惠安院供養(yǎng)。十五世紀(jì)時,這套 ”五百羅漢圖“ 被賣給日本商人,后來幾經(jīng)輾轉(zhuǎn),現(xiàn)在主要畫幅由日本大德寺收藏。其中一些畫幅已經(jīng)遺失,波士頓美術(shù)館收藏了其中部分畫幅。 “五色鸚鵡圖” 是宋徽宗趙佶所繪。 畫中一只鸚鵡立于樹枝上,枝頭朵朵花兒綻放,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此圖的色彩和筆觸表現(xiàn)出宋徽宗 “筆墨天成,妙體眾形,注重形似,專注法度,格物之精” 的功力。 “九龍圖卷” 是南宋畫家陳容創(chuàng)作的一幅紙本墨筆淡設(shè)色畫作。它描繪了九條形態(tài)各異的龍。圖中龍的種種神態(tài)情勢,刻畫得非常生動,它是文人畫家陳容的代表作。“九龍圖” 創(chuàng)作于宮廷繪畫與文人畫過渡時期,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具有相當(dāng)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三官圖軸-水官,原作為唐代吳道子,南宋摹本。這幅畫描繪了中國道教中的水官。道教供祀的三官分別是天地水。畫中水官騎在龍上,四周有手執(zhí)各種兵器的侍從簇?fù)?。下方有巍峨的宮殿和魔鬼模樣擊鼓的神仙。天上更有控制雷電雨風(fēng)的各種神仙。 "三官圖軸-水官" 局部圖。 屈原九歌圖,原畫為北宋張敦禮所作,此畫為南宋摹本。圖中有跋文“屈原的九歌?云中君”:<br>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br>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br>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br>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br>靈皇皇兮既降,猋遠(yuǎn)舉兮云中。<br>覽冀州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br>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br> 下元靈佑畫卷, 清代畫家嚴(yán)宏滋繪。<br> 大龍舟圖團扇,元代王振鵬繪。王振鵬是元代知名的宮廷畫家,以細(xì)膩的筆法而出名。 “十六羅漢圖軸—戌博迦尊者", 南宋, 作者為陸信忠, 他是南宋寧波民間佛像畫家,作品多數(shù)流往日本。其畫工精致,設(shè)色艷麗,頗具裝飾意味。 以下的藏品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陶瓷和青銅器的發(fā)展。 帶柄有口壺,馬家窯半山文化,條繪土陶。 手持物站立人像,戰(zhàn)國,青銅嵌玉。 <div>雙耳陶碗,馬廠文化。黑紅顏料繪飾手臂。<br></div><div>高柄陶豆,馬廠文化,黑紅顏料繪飾<br>雙耳陶鍋,馬廠文化。<br><div>四耳深腹陶碗,馬廠文化。黑紅顏料繪飾,四耳上鉆小孔。<br></div></div> 繩紋陶蠡,西周。<br>陶斛,商代,河南安陽出土。<br>雕飾陶罍,商代。<br><div>雙柄有流嘴陶鍋,馬廠文化。黑紅顏料繪飾。<br></div> 爵,西周,白條紋飾陶。 青銅瓿 青銅爵,商代,出土于河南安陽。<br>青銅鼎,商代。<br>青銅蠡,西周,器內(nèi)刻有12個篆體字。大概的意思是:魯國的侯XI,用這個鼎祭奠已逝的父親魯國公。<br>青銅爵,商代。<br> 青銅斝,商代,出土于河南安陽。<br>青銅??,西周。這是盛酒用于祭祀的容器,里面刻有“獻給父親Kui,保佑子孫萬代永使用它”<br>青銅簋,西周。<br><div>四牛角青銅卣,商代。<br></div> 青銅觚,商代,河南安陽出土。<br>青銅鼎,西周。內(nèi)有銘文,意思是“貴重的祭祀用器”。<br>青銅鼎,鼎身飾蟬紋,商代。<br><div>青銅斛,西周,刻有有銘文“父親丁”。<br></div> <div>青銅盤,西周,刻南六字銘文。</div><div>青銅?, 戰(zhàn)國。</div><div>青銅鐘,西周。<br>青銅盤蛇,西周。</div> 青銅箁,西周。<br>青銅斛,西周。<div>青銅簋,西周,刻三字銘文“爺爺Ding”<br><div>青銅尊,商代,河南安陽出土。<br></div></div> 青銅花瓶,西漢。<br>青銅鼎,春秋。<br><div>青銅酒懷,戰(zhàn)國。<br>青銅內(nèi)嵌銀鍱,戰(zhàn)國。<br></div> 青銅雙翼懷形燈,西漢。<br>嵌金綠松在青銅衣帶鉤,戰(zhàn)國。<br>鍍金嵌寶石衣帶鉤,西漢。<div>青銅盉,西周。蓋子的外部刻有七字銘文“父Tu為子陸做盉”<br><div>鎏金青銅刮刀,西漢。<br></div></div> 貘形酒器,戰(zhàn)國,嵌金銀綠松石青銅器。 嵌珍珠陶罐,秦。<br>嵌珍珠陶珠,戰(zhàn)國。<br> 懸掛陶編鐘,戰(zhàn)國時期的早期越窯燒制。<br>手持陶編鐘,戰(zhàn)國時期的早期越窯燒制。<div>三足帶手提狗頭嘴壺,表面涂釉陶,戰(zhàn)國時期的早期越窯燒制。<br></div> 鴨圈,東漢,上釉陶。<br>羊圈和牧羊人,東漢,上釉陶。<br> 動物飛鳥蛇人裝飾瓶,西晉,越窯燒制的綠色釉陶。<br> 碉樓,東漢,上釉陶。 狗,東漢,上釉陶。<br> 青銅鏡,東漢,高浮雕和銘刻裝飾。銘文的大意是:這個明亮的鏡子是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制造的,祝福鏡子的主人長命百歲,升官發(fā)財。<div>坐人形壓塹,西漢,嵌金銀青銅。</div> 青銅鍍金架,西漢。 香爐,透明釉陶,隋唐,分開成型的龍和蓮花置于香爐盤上。 雙虎雙烏形鼓架,戰(zhàn)國,漆裝木器。 舍利塔形圣骨盒,綠瓷,南宋,龍泉窯。 綠瓷梨形瓶,北宋,龍泉窯。<br> 綠瓷龍虎飾瓶,南宋,龍泉窯。<br> 冰紋瓷懷,南宋,官窯。南宋時期的陶瓷藝人開始通過控制窯溫和瓷秞冷卻來故意制造一些表面裂紋。這種不完美的藝術(shù)表現(xiàn)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并為后來的文化所接受。 雙鴨戲水白瓷碗,北宋,定窯。<br><div>白瓷虎托枕,北宋,景德鎮(zhèn)青白窯。<br></div> 高腳花邊青瓷碗,北宋,青白窯。 桃形鸚鵡滴水器,白瓷,元代,青白窯。<br>兔毫黑釉茶碗,南宋,建窯。<br>由于黑釉中呈現(xiàn)出黑藍(lán)色或淺棕色流紋,猶如兔毫的瓷器也被稱為兔毫釉。因宋代茶具一般使用盞,故通稱建窯生產(chǎn)的黑色茶盞為兔毫盞。宋代是建窯黑釉陶瓷生產(chǎn)鼎盛時期,當(dāng)時定、均、哥等名窯齊名。兔毫盞或兔毫杯為陶瓷茶盞中之珍品。<br> 茶懷托,棕瓷,宋代,定窯。<br>兔毫黑釉茶碗,南宋,建窯。<br> 兔毫黑釉茶碗,南宋,建窯。在傳統(tǒng)技術(shù)上,另外在釉上放置樹葉或者剪紙,在瓷器的燒制過程中,這些物品被燒掉后,會在瓷器的表面產(chǎn)生一些特殊的效果,更具藝術(shù)吸引力。<br>棕色瓷茶碗, 南宋,濟州窯。釉上放置剪紙在高溫下燒制。<br> 鎮(zhèn)館之寶,碗碟,北宋,汝窯。這個小小的碗托碟,非常的稀少而珍貴。它是在北宋的時期由汝窯燒制而成。它的天青色調(diào)和釉的質(zhì)地是北宋的瓷器的典范。汝窯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是專門燒制宮廷用品的瓷窯,它于1127 年金軍打入開封城后關(guān)閉,在歷史上存在很短一段時間。 元青花獅頭柄罐,元代,景德鎮(zhèn)。 觀音菩薩,明代,德化瓷器。它是由何朝宗制作的,也是波士頓藝術(shù)館收藏的第一件中國文物。<br>何朝中是明代明朝嘉靖人,明代德化瓷器的代表人物,是中國宗教雕塑的第一人。何朝宗之前的宗教雕塑,幾乎是清一色的大型雕塑。如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它們大多會集大批能工巧匠。何朝宗的作品都是他獨完成,材料和規(guī)模適合于個人和寺廟的宗教崇拜。何朝宗的瓷塑推動了佛教民族化、世俗化的進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br> 鍍銀壓花紋頭冠,遼代。 <br>十一面觀音,唐代,鎏金青銅。<br> 溫酒器,漢代,鎏金彩繪龍鳳青銅器。<br> 白瓷溫酒器,北宋,定窯。 玉琮,周代。<br>琮形瓷瓶,宋代,龍泉窯。<br>宋代的手工業(yè)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陶工們采用新的材料和加工方法制造出傳統(tǒng)的器皿。上圖中分別是漢代的青銅溫酒器和宋代的白瓷溫酒器。周代的玉琮和宋代的琮形瓷瓶。<br> 鎏金嵌銀瓶,唐代。 鍍金銅碗,唐代。<br>一對鍍銀湯匙,唐代。<br>獸鳥葡紋銅鏡,唐代。<br><br> 阿彌陀佛和侍從祭壇畫,鑄銅,隋代。 牛車和車夫,唐代,上釉彩陶。<br> 仕女,唐代,棕色釉陶。<div>頭戴鳳冠的淑女,唐代,唐三彩。<br>白釉陶免,唐代。</div> 大夏駱駝和波斯中亞樂器,隋代,釉陶。 鎮(zhèn)墓神獸,唐代,唐三彩。<br> 打馬球的女人,釉陶,唐代。 馬,唐代,唐三彩。 馬,唐代,唐三彩<br> 中空龍虎玉盤,戰(zhàn)國。<br> 彩繪陶磚,東漢,陶磚上繪有馬和樹的彩圖。<div>墓門和刻飾,東漢。<br></div> 墓墻壁畫,東漢。壁畫為陽刻的野獸,騎士和戰(zhàn)車。 墓的門楣和三角墻,西漢,1915年出土于洛陽附近八里臺。這些門楣和三角墻是用來支撐主墓室的屋頂。它們由五塊很大的空心磚構(gòu)成,磚上會有圖畫。<br> 這些圖畫可能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人物畫。當(dāng)時的畫工用生動的線條把人物刻畫的極有動感。這些繪畫有很多歷史故事所組成,比如:門楣的左邊描繪了公元前597年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晉國的趙氏孤兒的故事。<br>門楣的背面描繪了周宣王的江皇后的故事。她吞下珠寶來歸勸他的丈夫要勤政,不要沉湎于酒色。周宣王被皇后感動后,改變了自己的行為。<br>門楣右邊描繪的是昔日忠于劉邦的開國元勛周勃如何幫劉氏從皇后呂氏家族奪回江山的故事。圖中周勃伸出左手正在和另外一個支持呂氏家族的大臣爭論。 未來佛-彌勒佛,北齊,大理石像。<br> 佛像頭,唐代。 青銅鼓,東漢。鼓面由很多同心圓刻線裝飾,表面邊緣對稱分布著六只高浮雕的青蛙。<br> 四大天王石像,唐代。原藏于西安香積寺。 佛教祈愿碑,北魏。 石板畫,北齊??坍嬃怂谔厝说墓适?。<br>石棺床浮雕屏,北齊,大理石。<br> 墓墻宮女浮雕,唐代,石灰?guī)r。<br> 墓道入口,唐代。由人物線刻石灰?guī)r石板組成。<br><div>飛天,六朝,石灰?guī)r高浮雕。</div> 墓志銘,北魏,石灰?guī)r。這個墓志銘的主人是袁女士,上面刻字是規(guī)整的楷書。<br> 墓志銘,北魏,石灰?guī)r。這個墓志銘的主人是袁女士,碑正面是楷書的銘文,背面陰刻圖案。 菩薩像,遼代,大理石。<br> 供奉神龕。<br> 供奉神龕,北魏,陰刻銘女和人物石灰?guī)r。<br> 供神龕。 佛佗和兩位菩薩,北魏。石雕刻。 弧形橫梁,唐代,石灰?guī)r。橫粱刻有三個菩薩,信眾和保護天神。<div>智者和尚舍利石棺,智者和尚是天臺佛教區(qū)的創(chuàng)始人。唐代,石灰?guī)r。<br></div> 菩薩坐像,北魏,石灰?guī)r。<br> 佛教祈愿碑,西魏。 菩薩神龕,唐代,石灰?guī)r。 菩薩神龕,唐代,石灰?gu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