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葉樺 <p class="ql-block"> 秦皇島,這座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的濱海城市,是中國唯一以皇帝名號命名的城市,承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與新時代的發(fā)展活力。作為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圈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秦皇島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以"港城"之姿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能源輸出港和旅游勝地。從秦始皇東巡求仙的古老傳說到現(xiàn)代工業(yè)與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秦皇島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秦皇島之名源于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東巡至此,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并刻《碣石門辭》以記其事,這片土地因此得名"秦皇島"。這一命名不僅記錄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巡視東部國土的歷史場景,更成為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歷史象征。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秦皇島書寫了夷齊讓國、秦皇求仙、魏武揮鞭等眾多歷史典故,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北戴河是聞名遐邇的避暑勝地,每年盛夏南來北往的避客成就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受海洋氣候的影響,這兒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氣候宜人,還擁有61106公頃濕地和3處國家濕地公園,吸引500余種鳥類在此棲息,被譽為"渤海岸邊的綠色明珠"。</p><p class="ql-block"> 秦皇島是中國優(yōu)秀的旅游城市,旅游資源集山、河、湖、泉、瀑、洞、沙、海、關、城于一體。這里有萬里長城東起點山海關、"長城入海處"老龍頭等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也有北戴河海濱、昌黎黃金海岸等自然景觀。近年來,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qū)、西港花園等新興文旅項目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為城市增添了現(xiàn)代藝術氣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山海關是明長城東部的第一座重要關隘,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將軍徐達主持修建,因北倚燕山、南臨渤海,得名“山海關”。作為中國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典范,山海關在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被譽為“京師屏翰、遼左咽喉”,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道。 </p><p class="ql-block"> 山海關關城周長約4公里,城墻高14米,厚7米,設有四座主要城門,其中東門“鎮(zhèn)東門”即著名的“天下第一關”城樓。城樓上懸掛的巨幅匾額“天下第一關”長5米多,高1.5米,為明代書法家蕭顯所書,筆力雄渾,相傳最后一筆“一”字是以拋墨之法點成。關城防御體系嚴密,包括甕城、羅城、翼城及眾多敵臺、烽火臺,構成“前拱后衛(wèi),左輔右弼”的軍事格局,被譽為長城最精粹的地段。</p><p class="ql-block"> 山海關不僅是軍事要塞,更是文化交匯之地,歷史上曾有18位帝王駐蹕于此。1961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隨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1年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如今的山海關,戰(zhàn)云雖遠,雄關猶在,它已成為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于一體的著名旅游勝地,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p><p class="ql-block"> 當你爬上山海關,徜徉在寬闊的城墻上,望關外青山佇立,看關內車水馬龍,感恩這個和平的年代。也為先賢們用心智和汗水筑起了這震撼世界的萬里長城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我這是第四次來秦皇島,也是第四次入山海關。過去是觀光旅游,這次是完成旅拍祖國海岸線的任務,是用相機記錄并傳播祖國的大好河山,希望我的作品能給廣大讀者帶來閱讀和觀賞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 老龍頭位于山海關區(qū)城南5公里處的渤海之濱,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也是萬里長城唯一一段伸入大海的軍事防御工程,被譽為“長城之首”。因其形似巨龍?zhí)胶?,故得名“老龍頭”。這里集山、海、關、城于一體,既是古代軍事要塞,又是絕佳的觀海勝地,現(xiàn)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p><p class="ql-block"> 老龍頭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81年),由大將軍徐達主持修建,后經(jīng)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萬歷七年(1579年)擴建,修筑了入海石城,以抵御蒙古騎兵和倭寇的侵襲。其獨特的建筑工藝令人驚嘆——傳說建造時在海底反扣鐵鍋以穩(wěn)固地基,減少海水沖擊,這一方法被載入建筑史冊。 </p><p class="ql-block"> 明清時期,老龍頭與城北的角山長城、城東的威遠城形成犄角之勢,共同拱衛(wèi)山海關。清代時,長城內外一統(tǒng),老龍頭失了去軍事作用,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游覽勝地??滴酢⑶〉任逦换实墼啻蔚酱擞^海賦詩,留下眾多墨寶。然而,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老龍頭遭嚴重破壞,直至1984年鄧小平提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后才得以修復。 </p><p class="ql-block"> 澄海樓是老龍頭的制高點,高14.5米,為二層磚木結構,歇山重檐瓦頂。樓上懸掛明代大學士孫承宗所題“雄襟萬里”匾額,以及乾隆御筆“元氣混?!必液烷郝?lián)“日光用華從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登樓遠眺,可欣賞“海天一色”的壯麗景象,甚至能體驗“海亭風靜”的奇觀——海上狂風怒浪,樓內卻靜謐無聲。 </p><p class="ql-block"> 老龍頭不僅是歷史遺跡,更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游客可登澄海樓觀日出,漫步濱海長城感受“長城萬里跨龍頭”的壯闊,或探訪八國聯(lián)軍軍營遺址,回顧近代屈辱史,更增強我們我愛國熱情。 </p><p class="ql-block">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老龍頭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歷史和壯麗的景觀,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感受中華文明的輝煌與滄桑。</p> <p class="ql-block"> 鴿子窩公園,又稱鷹角公園,是北戴河四大景區(qū)之一,以其壯麗的海上日出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聞名。 </p><p class="ql-block"> 鷹角亭是公園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1937年,1983年由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厥文題寫匾額。亭子采用歇山式單檐頂,石柱琉璃瓦,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 </p><p class="ql-block"> 望海長廊則是另一道風景,1985年修建,全長50米,仿古建筑風格,廊內彩繪100多幅傳統(tǒng)壁畫,并設有書閣、碑廊等,供游客題詩作畫。 </p><p class="ql-block"> 1954年夏,毛澤東在此寫下《浪淘沙·北戴河》,在毛主席誕辰100周年之際,在這里敬立了他老人家的雕像并刻詩詞碑,以紀念這位偉人,同時讓市民和游客敬仰。 </p><p class="ql-block"> 這里也是觀鳥勝地,春秋季節(jié),數(shù)以萬計的候鳥在此棲息,1990年代被列為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qū)。 我來的時候已是淡季,在海邊灘頭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鳥,比如黑尾鷗、豆雁、林鷸、白露等,我有選擇地拍了些鳥片,棧道上有好幾位鳥友在那觀,拍鳥,其中有兩名在校大學生。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鷗群低翔,那鳥浪也十分漂亮。</p><p class="ql-block"> 鴿子窩公園融合自然奇觀與人文歷史,既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探尋毛澤東詩詞意境的絕佳之地,更是北戴河旅游不可錯過的標志性景點。</p><p class="ql-block"> 早晨4:50分我來到海邊,朝霞映紅了海面,群鳥在濕地歌唱,晨練的人們在棧道上快走,沒邊顯得生機蓬勃。我用無人機和相機拍了一些片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