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到具有1400余年歷史的蒲城縣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qū),探尋這幅歲月留下的記憶卷軸。</p><p class="ql-block">走進東槐院巷,一棟宅院十分引人注目。大門口一對高浮雕雌雄雙獅、垂花的門楣、精致的磚雕,都在彰顯著它的不凡——這里就是王振東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宅院保存完整,布局嚴謹,古雅幽深,藏風(fēng)聚氣,南北總長55米,東西寬10米,建筑面積約470平方米,是典型的關(guān)中對檐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據(jù)坊間流傳,此宅原為本地李姓富商宅院,后易手王振東名下,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曾擴建和維修。</p><p class="ql-block">如今,王振東家宅的門框上懸掛著“明清科舉考試文物展”的牌匾,游客可以在此看到古代莘莘學(xué)子從童生到進士的坎坷科舉跋涉路。科舉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在此得到了闡釋,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魅力在此得到了彰顯,這座古宅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振東是清末民初蒲城陳莊人,青年時期參加國民革命軍,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曾任蒲城駐軍何高侯旅第十團團長,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在參加蒲城“丙寅革命”戰(zhàn)斗中功不可沒。</p><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王振東后人將宅院捐贈給蒲城縣人民政府。2020年以來,蒲城縣文化和旅游局對古宅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修繕,并將220件(套)科舉考試文物展覽其中。展覽以《1300年,中國古代進士的練成之路》為主題,通過文物陳列、鄉(xiāng)試情景再現(xiàn)、多媒體放映等形式讓觀眾沉浸式體驗。</p> <p class="ql-block">1300年中國古代進士的練成之路</p> <p class="ql-block">童試</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試</p> <p class="ql-block">會試</p> <p class="ql-block">會試的主持</p> <p class="ql-block">該文物展將古代讀書人的科場跋涉路,通過考生、考場、考卷的視角予以充分展示,借以加強游客對古代科舉文化的進一步了解,搭建博物館與游客之間的橋梁,傳承歷史文化,增強民族自信,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愛上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蒲城縣歷代進士名錄</p> <p class="ql-block">各省區(qū)歷代書院統(tǒng)計表</p> <p class="ql-block">嚴格的書院生活</p> <p class="ql-block">1905年,曾經(jīng)萬眾囑目的科舉制度被化上了句號。隨著社會的進步,被新的考試制度取代。但回顧科舉制度的軌跡,不得不感嘆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從隋唐到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歷時約1300年。此展意在將古代讀書人的進階之路通過考生、考場、考卷的視角予以展示,借以加強大家對古代科舉文化的進一步了解。</p> <p class="ql-block">士子青云路,筆墨映乾坤。踏入“明清科舉考試文物展”的展廳,每一件文物都是歲月的使者,就如同開啟了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大門,往昔科舉時代的風(fēng)云畫卷在眼前徐徐鋪展,默默訴說著明清時期學(xué)子們?yōu)槭送酒床臒嵫c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