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號:2450571</p> <p class="ql-block">接上篇,昨天天還好好的,今早下雨了,青磚黛瓦,石板小徑,煙雨江南,每一處角落都藏著故事。</p><p class="ql-block">去朱鴻興特別點了非遺大使做的豬肝面,還別說,味道真的不錯。特別推薦,下次老師們去觀前街可以一飽口福哦。</p><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了,差不多都得打道回府了,今天又預約上了滄浪亭,先打的去留園。</p> <p class="ql-block">蘇州古典園林,以滄浪亭、獅子 林、拙政園和留園并稱,分別代表著 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留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列世界遺產名錄。地理位置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留園路338號,是蘇州園林中的又一顆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留園最后的主人,為盛宣懷。這個盛宣懷,是清末的官辦商人、洋務派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實業(yè)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懷在留園有兩個仆人,一個 叫呂葆珍,嫁給了交通部次長趙慶華, 其中一女是"趙四小姐"趙一荻,后來嫁給了張學良。還有一個仆人叫倪 桂珍,會彈鋼琴、懂西學,后嫁給了 傳教士宋嘉樹,是宋家三姐妹宋靄齡、 宋慶齡、宋美齡的母親。這豪富之家的仆人,還真是藏龍臥虎,在留園,印象最深的還是這導游的解說。</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鄉(xiāng)的座座園林,走馬觀花,體會不到建筑者蘊含在一磚一瓦的用心,一雕一刻的精致,注重細節(jié)是它最大的特色。拙政園以大著稱,留園相反,恰以小而聞名,面積既然小,風格當然與拙政園的大氣、深邃不可比擬。在蘇州,留園的光芒早已被拙政園所掩蓋,然而留園的魅力其實是絲毫不遜于拙政園的,它以園內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著名。同時留園也是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中國四大名園,科舉考試的最后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游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p> <p class="ql-block">留園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經(jīng)有四百多年歷史。最初是萬歷年間曾主持營造明萬歷壽宮的太仆寺少卿徐泰時所建,徐泰時與萬歷二十一年罷官還鄉(xiāng)后,在此建東西兩園,西園后演變?yōu)榻浯甭伤隆,F(xiàn)在的留園,當時稱為“東園”。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留園為洞庭東山人劉恕所得,他非常喜愛此園,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擴建,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竣工后,改稱為“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留園歸洋務派重臣盛宣懷之父盛康所有,加以修葺擴建,仍其音而易其字,稱留園,寓“長留天地間”之意。</p> <p class="ql-block">留園分為中、東、北、西四個部分。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景點有冠云峰、楠木殿、魚化石等。東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勝,有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等。北部田野風光,有新辟盆景園。西部則是全園最高處,以假山為奇。</p><p class="ql-block">古木交柯:留園十八景之一,左側為古柏,右側為山茶,千年古樹相依,訴說歲月的故事,感受歷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雨中漫步留園,感受別樣的園林風情 。循著園中長廊而游,不濕衣襟而獲雨中游園的雅趣。</p> <p class="ql-block">留園曲廊:是蘇州園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長約700多米,曲廊以其蜿蜒曲折的設計,和豐富的文化內蘊而聞名,此外,曲廊的墻壁上鑲嵌著許多書條石,其中有最珍貴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作品,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欣賞機會。</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以前留園的主人劉蓉峰愛石如癡,并且喜歡將古人的美詩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墻壁。長廊兩壁上有歷代文人墨客書法石刻三百七十多方,人稱“留園法帖”,堪稱留園一絕。</p><p class="ql-block">從此,這種長約一米,寬約四十厘米,石面上刻著文章詩詞或名家書法的書條石就成了留園的一大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窗一景,一步一景,別具一格,留園如畫,不愧是是四大園林之首。</p> <p class="ql-block">五峰仙館的南面的庭院中有一組湖石假山,正是按照廬山的五老峰的意境來堆建的。其間有五個山頭,暗喻館名中的“五峰”。</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第一次踏入留園,那么有三樣寶貝你絕對不能錯過!</p><p class="ql-block">蘇州留園的三絕分別是冠云峰、楠木殿(五峰仙館)和魚化石?。每一處景致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典故。</p><p class="ql-block">冠云峰高6.5米,是江南園林中最高大的湖石,體現(xiàn)了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p><p class="ql-block">楠木殿(五峰仙館)為"五峰仙館"的俗稱,梁柱全部采用楠木,建筑用材異常奢華。</p><p class="ql-block">被譽為"江南第一廳堂"魚化石,鑲嵌在冠云樓樓下正中,距今已有一億四千多萬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留園的靈魂,鎮(zhèn)園之寶,奇石之巔,讓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楠木廳:江南第一廳堂,古韻今風,盡顯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魚化石,:一億四千多萬年的沉默,靜待你的凝視,感受大自然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廳內最亮眼的是分立兩旁的十扇楠木紗隔窗,其中所嵌的花烏畫以絲絹為本,薄如蟬翼,隱約可見園內風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很有意境,頗有禪意。</p> <p class="ql-block">“林泉嗜碩之館”為鴛鴦廳,廳中間以紅木銀杏屏門,兩邊以圓光落地罩把廳分隔成南、北廳,落地罩雕鏤剔透,裝飾考究。</p> <p class="ql-block">留園最經(jīng)典且廣為流傳的語句是:?“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 這句話精準概括了留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核心造園理念——通過精巧的空間布局和自然元素的融合,在有限的城市環(huán)境中營造出無限的山野意境,讓人雖處繁華卻如隱山林。</p> <p class="ql-block">涵碧山房位于園中部,硬山式建筑,其名取自宋代大文學家朱熹的詩"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建筑面池,水清如碧,因前臨荷池,舊時為園主夏日納涼之處,又稱"荷花亭"。</p> <p class="ql-block">與涵碧山房相連的明瑟樓,是一座造型精巧的兩層建筑,明瑟樓名取自《水經(jīng)注》:“目對魚鳥,水木明瑟”,寓意環(huán)境雅潔清新,水木交融之感。站在可亭或小蓬萊處隔岸眺望,明瑟樓及其西側的涵碧山房宛如一艘航船。樓下三面敞空,游人在此倚靠美人靠,仿佛置身舟楫之中,體驗“恰航”之妙。</p> <p class="ql-block">明瑟樓的建筑二層高半間樓,所謂"半間樓”,是因為該樓為重檐歇山屋頂,但只有東側有兩層飛檐,西側倚靠涵碧山房墻上沒有飛檐,視覺上形成半間樓房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與眾不同的是,明瑟樓內無常規(guī)樓梯,造園者獨具匠心,將樓梯巧妙隱藏于湖石假山之中。假山嶙峋聳秀,有谷有峰,一峰太湖石將山徑樓道半隱其中,峰石上鐫“一梯云”三字,形狀如云似帆。“梯云”取自唐代鄭谷《少華甘露寺》中“上樓僧踏一梯云”之句,暗示以云為梯,突出假山的高峻。</p> <p class="ql-block">“一梯云”石峰是留園主人劉恕收藏的十二峰之一,被命名為“一云峰”。劉恕作為一位“石癡”,精心搜羅十二峰奇石置于園中,并請友人王學浩繪《寒碧莊十二峰圖》。在劉恕心中,這些峰石象征著真、善、美,是鞭策人生的座右銘。</p> <p class="ql-block">水池中筑有一小島,名為“小蓬萊”。傳說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里有紫藤,清明前后,紫藤花開。從這里可以欣賞整個留園的全貌。</p> 曲徑蜿蜒、竹影婆娑。 <p class="ql-block">留園的西部是一座黃石包土的大假山,略微點綴一些亭榭,建筑疏朗。</p> <p class="ql-block">活潑潑地在假山的東南麓,是一個水榭,面闊三間,卷棚歇山頂,四周環(huán)廊,南面臨水,西北面山,東接長廊。這個好聽的名字來源于殷邁的《勵志》詩:“窗外鳶魚活潑,床頭經(jīng)典交加”意思是說窗外可以看到魚鳥活潑自在,而屋內的床上擺滿了經(jīng)典的書籍,表明了園主對桃花源式隱居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或蟠山腰,或窮水際,通花渡壑,蜿蜒無窮……”有時候,你感覺走到了走廊的盡頭,可曾想到,如此匠心獨運的設計,其實正引領你走進了另一天,另一地……如此“柳暗花明又一景”。</p> <p class="ql-block">盆景園在留園北部,舊構已毀,現(xiàn)辟為花木盆景,名"又一村",存田園之 趣,是與虎丘萬景山莊、拙政園盆景園,并稱為蘇州園林的三大盆景園。</p> <p class="ql-block">園內盆景,品種繁多,包括黑松、刺柏、五針松、石榴樁、榆樁、雀梅、黃楊、紫藤、六月雪等二十多種。走進留園盆景園,你會被各種盆景的美麗所吸引。黑松的蒼勁有力,刺柏的挺拔秀麗,五針松的精致小巧,每一種盆景都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留園,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詩意。你知道嗎?它的前身其實是“花步小筑”,這個名字來源于清代學者錢大昕的題字。那塊青石匾上,四周鑲嵌著磚細花果浮雕,簡潔而不失雅致,低調中透著不凡。</p><p class="ql-block">“花步小筑”其實是劉蓉峰的別業(yè)“寒碧山房”的另一個名字。這個名字中的“小筑”二字,是留園園主對自己的謙稱,表示這座園林只是河邊埠頭旁的一處小小建筑而已。</p><p class="ql-block">“詩是無形畫,畫是不語詩”,而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恰恰是一幅幅立體的畫和一首首凝固的詩。留園內的“花步小筑”磚刻,就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p><p class="ql-block">這段歷史和這些美麗的花木、建筑,讓留園成為了一個充滿詩意和歷史韻味的地方。每當走進這里,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老的韻味和歷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蘇州園林的布局,真的是妙不可言。山為骨,水為脈,花木是毛發(fā),建筑是眉眼。園林中的山石水木,仿佛是有生命的存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不僅僅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對我們今天的一種綠色人文情懷的啟示。所以,如果你有機會來到蘇州,一定要親自去看看這些園林。每一處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每一處都能讓你感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留園,長留天地間。</p> <p class="ql-block">感謝您的瀏覽和閱讀,遙祝雅安!</p><p class="ql-block"> 2025/05/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