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我和家人前往西安旅游,第一站便來到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學(xué)習(xí)。</p><p class="ql-block"> 陜西歷史博物館,坐落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cè),是一座承載著中華文明千年輝煌的藝術(shù)殿堂。它被譽(yù)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以盛唐風(fēng)韻的建筑風(fēng)格和浩瀚如海的文物珍藏,向世人訴說著三秦大地的歷史滄桑與文明璀璨。</p> <p class="ql-block">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以周、秦、漢、唐時(shí)期的文物最為突出,展現(xiàn)了陜西作為中國古代文明中心的輝煌歷史。館藏文物數(shù)量龐大,種類豐富,其藝術(shù)與歷史價(jià)值極高,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寶庫。由于受篇幅限制,本篇匯編的是陶土彩繪與石刻、玉器與珠寶類別展品的圖片</p> <p class="ql-block"> ▽順陵石走獅(復(fù)制品): 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咸陽市順陵陵園置放。順陵為女皇武則天之母楊氏的墓葬,石獅是唐代帝陵前象征守衛(wèi)的石刻。順陵石走獅高大雄偉、氣勢(shì)磅礴,是中國歷代石獅中體量最大的一尊,被譽(yù)為“東方第一獅”。其復(fù)制品現(xiàn)放置于狹西歷史博物館大廳中央。</p> <p class="ql-block"> 陶土彩繪與石刻類: 涵蓋新石器至唐代珍品, 包括兵馬俑、彩繪陶俑,生活器具及動(dòng)物模型,以秦漢陶塑最為著名,展現(xiàn)唐代多元文化與日常生活,兼具藝術(shù)與歷史價(jià)值。</p> <p class="ql-block"> ▽獸面紋壺: 新石器時(shí)代,西安市臨潼區(qū)姜寨遺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跽坐陶俑: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園遺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綠釉陶樓: 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釋加佛造像: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彩繪甲馬武士俑: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1953年西安市草場(chǎng)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 ▽北周佛造像: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西安市竇寨村出土,西安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三彩天王俑、彩繪描金半身天王俑、彩繪天王俑: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市郊區(qū)出土。</p> <p class="ql-block"> ▽三彩天王俑: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彩繪天王俑: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彩繪文官俑: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三彩女立俑: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土門村唐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彩繪鎮(zhèn)墓獸: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獸紋磚: 唐(公元681年——公元907年),咸陽市禮泉縣昭陵獻(xiàn)殿遺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彩繪跪拜女俑: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市東郊韓森寨出土。</p> <p class="ql-block"> ▽鐘山石空窟: 位于子長縣安定鎮(zhèn)鐘山南麓,始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其后歷代均有鑿修。現(xiàn)存5窟,總面積約500平方米。中央主窟平面呈長方形,面闊16.7米,開窟口3個(gè),并建有5間歇山頂大殿??邇?nèi)頂部為3個(gè)蓮花藻井。中央佛壇高1.4米,寬11.5米,進(jìn)深5米,壇邊有8根石柱上承窟頂。佛壇上下有16尊高2至3米的圓雕佛像??咚谋诤蛪拿娓〉翊笮》鹣袢f余尊,雕刻細(xì)膩,極富神韻,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jià)值。</p> <p class="ql-block"> ▽馬踏匈奴(復(fù)制品): 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陜西省興平市出土,高1.68米,長1.9米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 ▽石鼓(復(fù)制品):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陜西鳳翔縣出土,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10件石鼓各刻四言詩一篇,在文學(xué)史、書法史上均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彩繪貼金安伽墓石門: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西安市北郊出土。</p> <p class="ql-block"> 玉器與珠寶類: 工藝精細(xì),多屬貴族飾品,彰顯唐代審美。 </p> <p class="ql-block"> ▽獨(dú)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6年),1981年安康市旬陽縣城東門外出土。</p> <p class="ql-block">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香囊是唐代的熏香器,附有鏈子和掛鉤,用于佩戴或懸掛。</p> <p class="ql-block"> 鏤空纏枝紋銀香囊: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2008年征集。香囊為唐代貴族婦女的流行飾物,這件1000多年前的香囊裝置原理與航海、航空的陀螺儀原理相同,設(shè)計(jì)科學(xué)巧妙,令人嘆絕。</p> <p class="ql-block"> ▽鑲金白玉臂環(huán):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其工藝結(jié)合了黃金、白玉、珠寶等多種材料,工藝精湛,在唐代文物中極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 ▽金臂釧: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純金制成,是貴族女性常見的裝飾品。</p> <p class="ql-block"> ▽竹節(jié)形金飾: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貴族女性裝飾用品。</p> <p class="ql-block"> ▽漢白玉佛菩薩三尊造像: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館藏。</p> <p class="ql-block"> ▽異獸形漢白玉鎮(zhèn):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西安航空學(xué)院出土。</p> <p class="ql-block"> 壁畫類: “唐墓壁畫真品展”,以瑰麗的色彩和細(xì)膩的筆觸,再現(xiàn)了盛唐的宮廷生活與藝術(shù)成就,堪稱舉世無雙的藝術(shù)瑰寶。由于壁畫禁止拍照,所以在此無法將圖片呈現(xiàn)給觀者。</p> <p class="ql-block"> 陜西歷史博物館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時(shí)光的使者,它們或莊嚴(yán)、或靈動(dòng)、或神秘,共同編織出一幅中華文明的長卷。通過各展館的精心布局,帶領(lǐng)觀眾穿越千年,去感受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