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歲月長河的悠悠流淌中,端午與粽子,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浩瀚星空中,散發(fā)著獨特而迷人的光芒,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豐富的民俗與深沉的家國情懷。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時候,端午于我而言,是一場盛大而歡樂的節(jié)日。每至端午前夕,奶奶便開始忙碌起來。她從老屋的房梁上取下一捆粽葉,那粽葉歷經(jīng)風(fēng)干,依然翠綠,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奶奶說,這粽葉是她去年端午后特意留存的,經(jīng)一年時光沉淀,香氣更濃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泡好的糯米粒粒飽滿,在竹籃中瑩潤如玉。奶奶將紅棗、蜜餞整齊碼放在一旁,準(zhǔn)備工作就緒,便開始包粽子。她手法嫻熟,粽葉在手中翻轉(zhuǎn)折疊,宛如靈動的蝴蝶,很快便成一個精巧的小漏斗,裝上糯米、紅棗,再輕輕一裹、一扎,一個四角玲瓏的粽子就誕生了。我在一旁看得心癢癢,忍不住上手嘗試,卻總是包得歪歪扭扭,不是粽葉破裂,就是繩子系不緊。奶奶看著我笨手笨腳的模樣,總是笑著耐心指導(dǎo),祖孫倆的歡聲笑語,在小小的廚房里回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dāng)粽子下鍋,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燒,木柴噼里啪啦作響,映紅了奶奶慈祥的臉。隨著熱氣蒸騰,粽葉的清香、糯米的甜香交織在一起,彌漫全屋,讓我滿心期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來,我在書本中讀到屈原的故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屈原滿懷悲憤,抱石投汨羅江自盡。百姓們?yōu)榱瞬蛔尳械聂~蝦啃食他的身體,紛紛劃船趕來,將用粽葉包裹的飯團投入江中,這便是最初的粽子。從此,端午與粽子,便與屈原的愛國情懷緊密相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故事深深震撼著我。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愛國精神,穿越千年時光,如同一盞明燈,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而粽子,作為這一歷史文化的承載者,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愛國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每到端午,我總會親手包上一些粽子。當(dāng)那熟悉的粽葉在指尖舞動,我仿佛又回到了奶奶身邊,感受到那份濃濃的家鄉(xiāng)情懷。看著一個個包好的粽子,我不禁想起屈原,想起他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想起他那“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種外來文化不斷沖擊著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然而,端午與粽子,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始終在我們心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它們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讓我們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深刻領(lǐng)悟愛國精神的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端午的粽子,包裹著歷史的記憶、民俗的傳承、家鄉(xiāng)的眷戀與愛國的情懷。它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傳承中前行,在發(fā)展中弘揚,讓這古老而燦爛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