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崆峒山是中國武術發(fā)祥地之一,中國第一部辭書《爾雅》中就記載“空同之人武”。崆峒武術是與少林、武當、峨嵋、昆侖齊名的五大武術流源之一。崆峒武術與道教文化緊密相連,神秘奇詭,風格獨特,實為我國武術奇葩。今天來到甘肅平涼崆峒山。想去邂逅武術高人,他們卻住在我等不能企及的地方。只好一路欣賞崆峒山美景慢慢下山來。</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huán)抱,集山川之靈氣,自然人文之天合,空空洞洞,洞洞空空,您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奇俊、夢幻、清新的空靈世界。正如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其中的奧妙與真諦,你只有身臨其境才有心悟!</p> <p class="ql-block">我們坐上景區(qū)觀光車直上混元頂。頂上香山觀內彩塑16臂觀音,左右分塑坐青獅,白象的文殊和普賢法像。還有關公廟。</p> <p class="ql-block">從香山寺出來,往前走不遠,混元樓就聳立于眼前,這棟30余米高的仿明清建筑是崆峒山最高的建筑,從外面看猶如一座玲瓏寶塔,上面八卦型,下面正方形體現了天圓地方之感。我們沿梯登頂遠眺,混元樓外天闊地寬,蒼茫云海間,長風萬里,群山綿延,大有“三秦收眼底,隴原咫尺間”之感。</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混元樓始于唐代叫軒轅樓,幾次損毀又幾經復建。樓外形三層塔式結構,內設五層,加上地宮,共七層,內有彩塑的道家神像。</p> <p class="ql-block">隨后下山去崆峒山景華所在皇城?;厥籽鐾巾斣旗F繚繞,山峰在輕紗般的云海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山間古木參天,清風拂過帶來松濤與花香,恍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靜樂宮與“笄頭勝概”六角亭并立。</p> <p class="ql-block">皇城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組明代建筑群?!熬O于天”的牌坊之后左右兩側為鐘鼓樓,皇城的殿門上方有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熹宗皇帝親筆題寫的“敕賜崆峒”四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皇城古建筑群初建于唐宋時期,現存主要為宋、明代建筑遺存。這處絕美“古建筑群”低調古樸,凝重典雅、氣魄宏偉,卻涼艷時,值得你去探尋。</p> <p class="ql-block">從皇城出來下山必經雷聲峰。雷聲峰得名于其獨特的地理特征。每當雷雨時節(jié),雷聲在空谷中回蕩,仿佛山崩地裂,驚人心魄,雷聲峰的巖壁陡峭,下臨深淵,游人至頂,可以俯視諸峰,感受“一步一個移景”的奇妙體驗?。</p> <p class="ql-block">雷聲峰不僅自然景觀獨特,其人文歷史也極為豐富。峰頂的建筑依山勢錯落有致,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古人形容雷聲峰為“魚脊、鰲背、鶴膝、蜂腰”,形象地描繪了其獨特的地理形態(tài)?。</p> <p class="ql-block">棋盤嶺傳為廣成子、赤松子二仙弈棋之地,其地勢較平曠,且有巨大古松挺立其間。背依雷聲峰,前臨深谷絕壑。清風習習,松濤陣陣,俯視水庫之水,層層漣漪泛綠,瀲滟吻岸。我們在此</p> <p class="ql-block">二仙下棋時,這棵松樹就像童兒在觀棋,故名觀棋松</p> <p class="ql-block">我倆在此地喝茶賞景,好快樂愜意。</p> <p class="ql-block">傳說軒轅黃帝三次登臨崆峒山問道廣成子。這里是黃帝問道處。</p> <p class="ql-block">到皇城必須爬的天梯,其陡峭果然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朝天門是通往山頂的必經之門。在山門兩側,各立有九只石山羊,這是為了紀念山羊對崆峒山的貢獻。過去,山上的宮、觀、道路建設需要大量材料,山羊們承擔了馱送材料的任務。為了感謝這些山羊,人們將它們塑在了這里,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最后來到中臺,這里也是下山觀光車始發(fā)站。中臺塔院標志性建筑是建于北宋的七級八角凌空塔。塔身細節(jié)豐富,每層有磚刻欄桿和浮雕斗拱,兼具佛教文化與建筑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道路彎道又多又窄又陡又急。景區(qū)駕駛員技術真棒。再見了崆峒山。游覽此山后我大概估算中國名山差不多都已打卡。實現了七十以后不登山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還有可笑之事需記錄,在崆峒山坐公交返回時發(fā)現9路車有27個站到螺旋路,于是上9路車游平涼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