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人生最大的遠(yuǎn)見,就是把家養(yǎng)成福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曾經(jīng)看過一段話:"過日子就是管理家庭,并在管理家庭的過程中安頓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所在的家庭整體過得好了,一個人才談得上安頓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過上好日子了。"一個溫暖的家庭,是我們幸福和能量的源泉。人生最大的遠(yuǎn)見,就是把家養(yǎng)成福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很贊同趙玉平老師的一個觀點: 通過了解一個人的家庭關(guān)系,就可以預(yù)測他的職業(yè)表現(xiàn)。 家中無安寧之日,你必然無心進取;家庭當(dāng)你的后盾、當(dāng)你的能量補給站,你才能安心打拼。 中年人只要把家經(jīng)營好了,工作自然就順了。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家馮驥才愛老婆、疼老婆出了名,作為丈夫就應(yīng)該有"抬頭的老婆,低頭漢"的胸襟。 在家里他事事順著老婆顧同昭,做家務(wù)時也會主動搭一把手,工作再怎么繁忙,也會抽時間陪她。 而顧同昭為了丈夫的事業(yè),將精力放在家庭上,把家里經(jīng)營得井井有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不僅如此,顧同昭其實也很有藝術(shù)天分,她甘愿當(dāng)起了丈夫的助理和知音,在馮驥才寫作時給出許多建設(shè)性的意見。 馮驥才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都是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家安則心安,心安則行安。一個人把家庭打理好了,成員之間和和美美,家庭這個大后方也會為你的事業(yè)保駕護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正如"經(jīng)營之圣"稻盛和夫在《經(jīng)營三十四問》中所寫的:要想取得成功,的確需要付出很大的犧牲,但從來不是犧牲家庭,而是要背靠家庭。這是稻盛和夫一生的心得體會。 他回顧過往的成就時,之所以能心無旁騖地認(rèn)真工作,源于妻子的信任與支持。 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在撐起整個家庭,其實是家庭在托舉你。 家寧人和,就是事業(yè)興旺的密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什么是家? 此心安處是吾家。家里有煙火氣,有人等,有飯吃,不管你再疲憊,你都會覺得人間一切值得。因為家,是一個有溫度的詞,既是身體的港灣,也是心靈的歸宿。微軟前高管張椿齡,曾分享過一個場景。他經(jīng)常要去外地出差,每次回來,當(dāng)他掏出鑰匙開門的那一瞬間,總能聽到他愛人在廚房炒菜的聲音,鍋碗瓢盆叮咚作響。這一刻,所有的勞累就一掃而空后來 每當(dāng)有人問他生活中最浪漫的事是什么時,他都會回想起那個畫面:"一個人愿意為你做飯,關(guān)心你的冷暖,這難道不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這一生,我們會歷風(fēng)雨、遇起伏,若是孑然一人,只能自己咽下委屈、吞下痛苦。可若是有一個家,一切煩悶、憂愁都會在家人的陪伴和守候里融化、消失。人到中年,家庭可以免你驚、免你苦、免你無枝可依。一個知暖知熱的伴侶,是你此生最珍貴的禮物。當(dāng)你被工作的苦、生活的難折騰得疲憊不堪,當(dāng)你在外面摔得灰頭土臉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 只有那個小小家,能給你溫暖和治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林語堂曾說,幸福無非就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跟愛人聊聊家常,四是陪孩子做做游戲。在林語堂的記憶中,無論父親多晚回家,母親總會在家里留一盞燈,等他回來。而父親回到家后,看到亮著的那盞燈,看到家里打打鬧鬧的兄弟姊妹,內(nèi)心總會不自覺地變得溫柔起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歲月忽已晚,燈火要人歸。人上了年紀(jì),什么是幸福?家庭支離破碎,自己住高屋華堂也心生凄涼;家里充滿溫情,住破房茅舍也心滿意足。到了中年,我們經(jīng)營家庭的用心程度,決定了后半生生活的溫度。對于一個有遠(yuǎn)見的中年人來說,任何偉大的投資,都不如投資家庭。世界是圓的。福往者福來,愛出者愛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