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方志敏在率部北上抗日途中,因叛徒出賣,在江西懷玉山區(qū)不幸被俘。國民黨反動派妄圖從他口中得到情報,對他軟硬兼施,但方志敏堅貞不屈,嚴詞拒絕。在獄中,他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著名篇章,展現(xiàn)了堅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愛國情懷。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秘密殺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窩,年僅36歲。他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流盡了最后一滴血,他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本名方遠鎮(zhèn),號慧生,化名李祥松,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陽縣漆工鎮(zhèn)湖塘村的一個中農(nóng)家庭。</p> <p class="ql-block">早年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方志敏先后就讀于弋陽縣立高等小學校、江西省立甲種工業(yè)學校和南偉烈大學。受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影響,他組建學生團體,宣傳先進思想。</p> <p class="ql-block">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1922年6月,方志敏前往上海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8月正式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秋,他受組織要求回到江西,與邵式平、崔豪等人創(chuàng)辦“文化書社”,傳播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1923年3月,方志敏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負責領導南昌地區(qū)工作。</p><p class="ql-block">1926年,方志敏參加第二次全省農(nóng)民運動大會,與彭湃結下革命友誼。同年冬天,他組織帶領江西省農(nóng)民運動,配合北伐軍東征。到1927年6月,江西全省農(nóng)民協(xié)會人數(shù)達38萬以上。</p> <p class="ql-block">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p><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方志敏在弋陽縣窖頭村召開黨員會議,提出弋橫年關起義計劃。1928年1月,弋橫大暴動爆發(fā),參與農(nóng)民近7萬。</p><p class="ql-block">弋橫德中心縣委成立后,方志敏任書記,領導建立革命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zhàn)。</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底,方志敏在磨盤山主峰開會,堅持抗爭,帶領游擊隊克服困難,鎮(zhèn)壓反革命分子,組建農(nóng)民革命團。此后,革命力量不斷增強,蘇維埃政府成立,游擊隊擴編為工農(nóng)革命軍獨立連、獨立營。</p><p class="ql-block">1929年10月1日,方志敏主持召開信江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信江工農(nóng)民主政府主席。1930年,他先后擔任信江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贛東北革命委員會主席等職,將紅軍獨立師擴編為紅十軍,擴大與鞏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jù)地,被毛澤東稱為“方志敏式”革命。</p> <p class="ql-block">參與抗日</p><p class="ql-block">1934年,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團合并為北上抗日先遣隊,方志敏擔任總司令。1935年1月27日,方志敏不幸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寫下《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獄中紀實》《可愛的中國》等作品。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方志敏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