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華清宮,又名華清池,驪山宮,驪宮,繡嶺宮,位于西安臨潼區(qū),是唐代帝王游幸別宮。</p><p class="ql-block">華清宮南依驪山,北面謂水,鱗次櫛比的梨園,芙蓉園,荔枝園,椒園,東花園等點綴,整個宮苑如同仙境。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受到歷代皇家的青睞。唐代皇帝幾乎每年都會前往游幸,享受溫泉之樂。</p> <p class="ql-block">華清宮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李隆基每年十月都會帶著楊貴妃前往游幸,至年底才返回。這里承載太多唐玄宗與揚貴妃的愛情故事。有詩曰:明皇貴妃情意長,華清池畔舞霓裳,馬嵬坡下香魂斷,空留悲嘆歲月傷。白居易《長恨歌》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p>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亂后華清池逐漸衰落,到明,清時期,宮內(nèi)建筑大部分破爛不堪,1959年起人民政府逐年進行大規(guī)模的維修擴建,使古老的華清宮煥發(fā)青春,成為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華清宮的溫泉為人民服務(wù),華清宮的大型實景劇《長恨歌》再現(xiàn)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千古愛情。成為華清宮的一張明片,為華清宮帶來巨大的利益。</p> <p class="ql-block">貴妃浴池</p> <p class="ql-block">華清宮,成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故事的記憶,成了現(xiàn)代人談古說今的歷史資料。人們在這帝王的園林里漫步,觀賞,聽著這凄美地愛情故事,帝王也保不了自己心上人“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楊貴妃也沒逃脫溢死的命運,“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千年的感嘆,與《長恨歌》一樣永遠流傳。</p> <p class="ql-block">近代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fā)生在華清宮里。為華清宮再添一筆濃墨重彩。</p> <p class="ql-block">蔣介石在華清宮的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時任“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到西安督促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繼續(xù)執(zhí)行“剿匪”任務(wù)。12月4日再次抵達西安督戰(zhàn),要挾張學良揚虎城如不加緊“剿匪”,將分別調(diào)往安徽、福建,由中央軍駐進西北。張揚二位將軍無心內(nèi)戰(zhàn),多次進諫,停止“剿共",聯(lián)合抗日,但是蔣介石卻固執(zhí)己見,堅持“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迫使張揚聯(lián)合兵諫。這就產(chǎn)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變,蔣介石臥室外墻槍眼</p> <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8日,張學良,楊虎城再次會商兵諫計劃,張的東北軍負責執(zhí)行華清池扣留蔣介石,楊的十七路軍負責執(zhí)行西安城內(nèi)拘禁南京政府官員,解除蔣警、憲、特務(wù)等武裝,扣留機場作戰(zhàn)飛機,控制火車等。</p><p class="ql-block">12月11日蔣介石召集中央軍和張學良,楊虎城商計,計劃12月12日發(fā)布第六次“剿共"命令。張楊無路可走,決定12日凌晨行動。</p> <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2日凌晨三時許,張學良的東北軍包圍了華清宮,解除了駐在華清宮外院禹王廟憲兵的武裝,繼而與蔣介石的貼身衛(wèi)隊發(fā)生槍戰(zhàn),蔣聽到槍聲后倉皇出逃,躲進山中,張學良下令搜山,蔣介石被活捉在此亭的后山中。</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結(jié)束了長達十年的內(nèi)戰(zhàn)。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更成為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兩位將軍也因此被譽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