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4日.《紀(jì)念那年巫山之行》.</p><p class="ql-block">1994年5月14日一一2025年5月14日</p><p class="ql-block">《云集信用社》同事小型聚會:</p><p class="ql-block">活動倡導(dǎo)者:曾 毅 譚國珍.</p><p class="ql-block">聚會組織者:譚國珍 曾 毅.</p> <p class="ql-block">網(wǎng)搜圖片借用:《陸游洞》的回憶:</p><p class="ql-block">陸游洞位于巫峽西口與大寧河交匯處北岸,距巫山縣城2.5千米。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詩人陸游入蜀,曾泊宿于此洞,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三十一年前的今天,我們當(dāng)年利用周末休息自發(fā)組織活動去巫山,活動經(jīng)費工會開支,活動主題:參觀《巫山陸游洞》。</p><p class="ql-block">周五下班后在大公橋坐班船到巫山,凌晨四點多到了巫山碼頭,大約在五點多天蒙蒙亮的時候就到了碼頭,在老街一個忘記名字的信用社門口等候吃早點。</p> <p class="ql-block">滿滿的回憶:12名員工~~兩個孩子</p><p class="ql-block">楊 柳、張光全、毛學(xué)剛、楊永紅、</p><p class="ql-block">楊桂霞、楊 靜、張 哲、廖傳燕、</p><p class="ql-block">曾 毅、譚國珍、朱 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曾維亞</span></p> <p class="ql-block">在選擇去陸游洞的時候,有官船一人2元,那時不知道船的運行時間,結(jié)果我們選用了民間漁船作為交通工具,結(jié)果,長江的水漫入漁船前倉,那一刻~那一瞬,我們一起經(jīng)歷了一次忘記不了的、夢一般的黑色記憶。</p> <p class="ql-block">漫長的三十一年里,我們曾經(jīng)多次在一起小聚過,只是想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不要忘記。</p> <p class="ql-block">云集人比較念情,在一起工作過就是一種緣分,盡管我們后來都分開了,可《老云集人》仍然是大家的代名詞。</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孩子們上大學(xué),還是孩子們成家,只要是一呼百應(yīng),那是一種友誼。</p> <p class="ql-block">無論官至何位,仍然保持著一顆平常心,走在一起就是兄弟姐妹。</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內(nèi)退的大齡,還是正式退出職場,走在一起都是親切的叮囑:保重身體。</p> <p class="ql-block">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領(lǐng)導(dǎo)在給過去的員工添飯,只是一句話:吃好,吃飽,加油!</p> <p class="ql-block">今天年齡最小的張哲,還有兩個月就退休了,領(lǐng)導(dǎo)表示誠意:再添一點飯。</p> <p class="ql-block">這一鍋飯十元,一定要吃完,否則就是浪費,東門《宜品川》餐館的飯菜好吃。</p> <p class="ql-block">退出職場心寬體胖,大家都保持著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良好的生活習(xí)慣,絕對不會去領(lǐng)雞蛋。</p> <p class="ql-block">一次小型聚會,留下美好的回憶,借用民間格言:《大難不死必有后?!?。</p><p class="ql-block">退出職場的我們,走在奔六與奔七的路上,已經(jīng)到了萬事無憂的時候,我們相約合適的時間經(jīng)常這樣小聚,僅僅是懷念已經(jīng)過去了的那一份真情。本張圖片來自攝影愛好者“周穎”微信空間。</p><p class="ql-block">云集人:祝你們幸福健康、快樂長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4日(三)宜昌</p><p class="ql-block"> 《紀(jì)念巫山之行》31年活動.紀(jì)實</p><p class="ql-block"> 戶外自媒體人.宜昌小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