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月1日上午10時,我們按約定的時間,乘坐包租的車輛,前往濟州島的東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島西到島東的車程需1個半小時,我們出發(fā)時天就有雨,抵達東部的 "城山日出峰" 景區(qū),風雨交加,雨傘擋不住,只能先去街上商店購買雨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城山日出峰是濟州島最東端的一座火山丘,由海底火山噴發(fā)形成,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城山日出峰海拔182米,因巨巖如城墻般矗立在海邊,故名城山,是觀東海日出的最佳之地。頂部有一直徑600米、深90米的巨大火山口,99塊尖石圍繞在火山口周圍,如同一頂巨大的皇冠。其東南面及北面是懸崖,只有西北面是草坪山脊,與城山村相連?,F(xiàn)筑有登山道,可購票登臨峰頂,以觀東海日出之壯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今日不行,風大雨急,山高路滑,登頂也看不到紅日高掛。于是我們沒有登山,在路口左行下坡,至城山日出峰下的海灣礁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沙灘上層迭的巖壁,有明顯經火山噴發(fā)堆積燒灼的痕跡,沙灘上也有許多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礁盤和堆積的火山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灣水下也有豐富的火山堆積物,這里成為水生動物理想的生長地。于是這里也成為濟州島以捕撈水生動物為生的海女文化重要的發(fā)源地之一,至今海女們仍保留著傳統(tǒng)的捕撈方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坡上有茶室,現(xiàn)在每天下午2時也負責組織海女下海,捕撈水生動物表演的經營活動。今日風大雨急,表演暫停。我錄得幾張照片,以供了解海女的捕撈情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城山的外海還有個離島,因其地形狀似臥牛,故而得名 “牛島” 。據(jù)介紹島上有 "后海石壁" 、"東岸鯨窟"等八景 ,我們原計劃乘渡船過去游覽,因天氣不佳也就作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離城山日出峰,繞過一個海灣,前往位于東部海岸一端的涉地可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涉地可支" 的地名有點怪,查資料方知:“涉地”是這一地區(qū)古代時的名稱,“可支”是濟州島方言,意思是向外突出的地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涉地可支有火山噴發(fā)所形成的奇特地貌,大量的火山熔巖坍塌后,黝黑的火山石遍布海灘,遠處可望見城山日出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涉地可支不是景區(qū),地也偏僻,但因地貌特殊,有多部韓劇電影作為外景地,在此拍攝,故也成網紅之地。今日天氣不好,游客也仍絡繹不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撿幾塊小的火山石,壘迭在大火山石上,掌握重心,使其不倒,似乎是一種習俗,很多游客都樂于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灘邊懸崖上是一片寬闊的草地,這里一棵樹也看不到,視野開闊,能讓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廣袤與寧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邊孤立著一塊叫“仙石”的巖石,傳說是龍王的小太子因等不到下凡的仙女而變成的,為這里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涉地可支一端的山崗上有燈塔,是涉地可支標志性建筑之一。上燈塔有鐵架臺階,游客可以登上崗頂,扶欄而立,涉地可支海岸的風景便可盡收眼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鐵架臺階較徒,今日風又大,我們沒上,可我們的同伴勇攀崗頂,登到了燈塔腳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遼闊平緩的涉地山坡上還有座石結構的烽燧臺,高約4米,呈邊長9米的正方形,至今保留著原貌。據(jù)說烽燧臺是元朝占領高麗時為傳遞信息而建,它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現(xiàn)在道旁的山坡之上,有座長方體的玻璃房建筑,這是由日本建筑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The Mint咖啡館。其整體建筑風格簡約現(xiàn)代,大面積的玻璃幕墻設計,使得室內外景觀相互交融,讓顧客在享受咖啡的同時,還能欣賞到涉地可支的美麗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雨,觀外景也不便,返程途中,司機推薦我們去濟州市的劇場看出名的表現(xiàn)劇 "亂打秀" 。濟州島 “亂打秀” 是韓國最具人氣的無言劇,也是韓國文化的代表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亂打秀" 表演每日只演一場,下午4點半開演。我們在網上預訂了票,掐著時間趕到劇場。劇場的前廳中間有個背景臺,可供游客拍照留影,我們的人就先 "亂打" 了起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劇場自上而下呈梯狀布局,我們的票訂得晚,訂時只剩少量余票,只能坐在最后排,好在沒影響觀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亂打秀" 由韓國著名導演金學俊于1997年創(chuàng)作,靈感源自韓國傳統(tǒng)的“四物游戲”,將其節(jié)奏與西方音樂劇表演模式相結合,巧妙地融入了廚房元素,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展現(xiàn)了廚師們在廚房中的忙碌與歡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表演以廚房為背景,講述了四位廚師和一位領班在準備婚宴料理時發(fā)生的一連串爆笑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演出過程中與觀眾的互動性強。先邀請觀眾上臺妝扮成新婚夫妻,并向觀眾散發(fā)喜糖;期間邀請觀眾上臺參與包餃子、做菜等婚宴后廚準備活動;也通過分座區(qū)觀眾整齊拍手,互比掌聲音量等方式與全場觀眾進行互動,讓觀眾充分融入到表演中,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和參與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演員們將鍋碗瓢盆、刀、菜板、垃圾桶等變成樂器,敲打出各種節(jié)奏和聲音,仿佛一場廚具交響樂。表演中還融合了舞蹈、啞劇、雜技等多種藝術元素,演員們通過夸張的肢體動作、豐富的面部表情和默契的團隊協(xié)作,把一個廚房里面的故事,表演得生動、幽默、歡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亂打秀" 自誕生以來,在韓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喜愛。它曾在愛丁堡藝穗節(jié)上榮獲最佳表演獎,還在美國百老匯獲得了最佳音樂劇獎等多項國際大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個半小時的演出結束,演員謝幕,全場掌聲。我們也結束了今天的游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