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萬仙絕壁埋忠骨,二百忠魂鑄豐碑

清晨之光

<p class="ql-block">在巴東縣溪丘灣鄉(xiāng)正北面,巍然屹立著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山,名為仙女山。在這座山的懸?guī)r峭壁之中,隱藏著一個氣勢恢宏的山洞,名為萬仙洞。何為萬仙洞?傳說古時,洞內(nèi)供奉著佛爺菩薩、觀音菩薩、祖師以及眾多神像。洞中還懸掛著一口大鐘,鐘聲一響,便能震動川鄂兩省。洞內(nèi)有道長終日誦經(jīng)念佛,香火旺盛,故得名萬仙洞,又稱為萬仙廟。</p> <p class="ql-block">萬仙洞高約25米,寬達28米,空間寬敞,可容納萬人以上。洞內(nèi)自然形成三層石樓,上樓需攀繩而上,第三層還有一小洞窗,洞內(nèi)清泉潺潺。洞外四周皆為懸崖絕壁,群山環(huán)繞,地勢極為險要。1931年4月,這里發(fā)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工農(nóng)紅軍賀龍率領的第二軍團(后改編為紅三軍)第49師(后改編為紅教導二師)與國民黨軍隊在此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政治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1931年4月4日,賀龍率領紅三軍進入巴東縣城,并渡江到達東瀼口鎮(zhèn)下構(gòu)坪三元塘的軍部駐地。他連夜聽取了巴歸興縣委的工作匯報,對巴歸興縣委和黃大鵬領導的49師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贊揚。隨后,他指示將49師改編為紅軍第三軍教導二師,任命黃大鵬為師長,涂美中為政委,周英為參謀長。他還獎勵給黃大鵬望遠鏡、20支槍和一箱子彈,極大地鼓舞了黃大鵬及其部隊的士氣。</p> <p class="ql-block">1931年上中旬,紅三軍主力剛離開巴歸興蘇區(qū),長江上游剿共總指揮劉湘便命令王陵基為代理總指揮,率部一萬余人乘80多條小木船抵達巴東縣城。王陵基命令張杰旅從香溪而上追剿紅三軍,自己則率主力到宜昌坐鎮(zhèn)指揮。張杰到達興山后,得知紅三軍已遠去,便率部張、包、牛三個團前來圍剿巴歸興蘇區(qū)中心地帶(溪丘灣、東瀼口等地)。為避免敵軍鋒芒,黃大鵬將設在萬仙洞內(nèi)的修械所、醫(yī)院等后勤機關轉(zhuǎn)移了一部分,但仍有260余名傷員和部分后勤機關人員留在洞內(nèi)。他成立了留守處,任命譚炳武為留守處主任,并挑選30名優(yōu)秀戰(zhàn)士,由連長王載元率領,憑借險要地勢阻擊敵人。黃大鵬則親自率領主力,在洞外進行游擊戰(zhàn),以牽制敵人。</p> <p class="ql-block">萬仙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國民黨《中央日報》曾描述其“洞內(nèi)搭吊梯,積食甚多,易守難攻”。洞口右下方有一個500米的漂口,漂口之上有被洪水沖刷而成的小槽,在槽上架設數(shù)丈高的木梯,登上木梯頂端后,還需攀爬數(shù)丈長的繩索才能到達洞口。萬仙洞的斜對面是松木嶺,中間隔著深澗,洞口筑有掩護墻。張杰為了圍剿萬仙洞紅軍,集中三個團的兵力,親自率一個團駐扎在相隔約4公里的天池嶺指揮,派一個團控制巴歸興邊界及仙女山頂部制高點,另派一個團進行主攻。從4月26日開始,敵人持續(xù)不斷向萬仙洞發(fā)起圍攻,并在松木嶺設立指揮所,構(gòu)筑工事。敵人用重機槍、八二炮、迫擊炮輪番向洞內(nèi)猛烈轟擊,洞內(nèi)戰(zhàn)士在譚炳武和王載元的率領下,英勇還擊,拼命抵抗,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并設法燒掉了上洞口的木梯和繩索。敵人還從仙女山洞頂向洞內(nèi)投擲巨石和手榴彈,用稻草澆煤油加辣椒熏煙,寫信勸降等各種手段,但紅軍戰(zhàn)士不為所動,堅持浴血奮戰(zhàn),誓死保衛(wèi)萬仙洞。</p> <p class="ql-block">黃大鵬和涂美中在洞外與敵作戰(zhàn),牽制敵人,并設法給洞內(nèi)送信和糧食、豬肉。洞內(nèi)紅軍收到信和物資后,深受鼓舞,并召開黨支部會議,討論黃大鵬的來信。大家表示堅決執(zhí)行指示,與敵人戰(zhàn)斗到底。直到5月13日,敵人用槍炮攻擊的同時,派人使用鐵鉤爬上了洞口。紅軍由于彈盡糧絕,傷亡嚴重,最后用石塊與敵人頑強搏斗,但洞口仍被敵人占領。紅軍爬上三樓,用石板永遠封蓋了入口處,從此再未打開過(時間長久,已融為一體)。譚炳武和紅軍戰(zhàn)士龔發(fā)金從三樓洞窗口(一百多米高的絕壁)跳巖幸存,除10余名婦女兒童外,其余200多人壯烈犧牲,有的是戰(zhàn)死,有的是餓死,還有的是在三樓困死。紅軍與國民黨軍隊在這里拼殺了18個晝夜,流盡了最后一滴血。這段光榮的革命史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為了紀念為革命犧牲的烈士,人民政府在天池嶺選了一塊風水寶地,修建了烈士陵園,供人民群眾瞻仰和紀念。1958年4月,賀龍元帥題詞“革命烈士們的業(yè)績永遠鼓勵著我們前進”!教育部門將這里作為中小學紅色教育基地,各級黨組織經(jīng)常組織黨員干部來這里掃墓紀念。我也于2006年7月1日與機關干部一起來到這里掃墓紀念。萬仙洞地勢險峻,紅色文化深厚,是融合軍事遺址與自然奇觀的獨特旅游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f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