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惑有余,歸隱于鄉(xiāng),住進高樓 。樓宇生活這些年,看山近了,離山遠了。蘭臺南窗下,耕讀文字,萬安山下傳書授課。</p><p class="ql-block"> 居樓這些年,走過四時不同的伊河灘,讀過祖師爺廟碑院的碑文,站在玉泉寺里對視過三世佛,撫摸過司馬光留在山溝峭壁上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居高樓這些年,忘記爬了多少次山,當初計劃一年登頂一次南山,人生登頂?shù)拇螖?shù)會有幾次?如今思來,<span>好像</span>賺取了很多時光一般。</p><p class="ql-block"> 居高樓這些年,午后時光,一盞茶,一張素箋,兩地宿墨,再點上一支朋友送的香,讀帖臨字,耕讀文字,疲倦時北窗瞭望東南,春天的百花鬧,夏日的炙熱,秋日的金黃,冬日的蒼涼,當然也有皚皚白雪的壯美。</p><p class="ql-block"> 唐人有詩“家居洛陽下,舉目望嵩山”甚是喜歡這兩句,也沒去考究誰寫的,具體釋義,總覺適合當下。對的,“當下”當下就好,關(guān)注好當下,越來越好。 </p><p class="ql-block"> 《西游記》唐僧掃塔有一說“起點低,當下凈,回頭臟,平常道”。如是說當下,通往山邊,往伊河邊的路好了,寬了也多了,然心路只有一條——故鄉(xiāng)的路,走在新路上總念老路,那是來時的路,故鄉(xiāng)的路。</p><p class="ql-block"> 江南十余載,江湖十年燈,是歷練,是成長,是看過眾生的路。滬寧線<span>上</span>穿梭的身影,南湖岸畔的夜色,西子湖畔的龍井,滬上凌晨的高鐵站的咖啡。</p><p class="ql-block"> 上海到洛陽的高鐵是1120公里,嘉興到洛陽的高速是1110公里。如今居高樓,與故鄉(xiāng)的距離0公里,距工作室一公里,居洛陽老城16公里,黃河邊28公里。何不把這些數(shù)字變成日常的當下,第一站隋唐洛陽城主軸線環(huán)騎一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