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作/晚霞</p><p class="ql-block">美篇號/489119903</p><p class="ql-block">圖片/網(wǎng)絡(luò) 自拍</p><p class="ql-block">20250510</p> <p class="ql-block">討論話題欄目里有美友提出了遇到“出爾反爾”怎么辦?對于這一類問題,多半是擺不清利益和信譽的關(guān)系而引發(fā)了矛盾的升級。在履行職責(zé)的過程中,在之前雙方約定好的基礎(chǔ)之上,又突然單方面增添了新的要求或條件。至使另一方難以接受或不接受,從而產(chǎn)生了出爾反爾的信譽危機。</p> <p class="ql-block">舉個例子就足可以證明我的觀點。早在2018年11月我在哈爾濱帶17個月的小孫子。一天晚上8點多,我把孫子哄睡后,就出門倒垃圾。由于我以為孫子睡著了,就沒有把門鎖反鎖紐拉出來而是鎖上了。一是垃圾桶在三樓半得往上走一節(jié)樓梯,二是孫子睡著了怕萬一有壞人來把孫子弄丟了,反正我總是隨身攜帶鑰匙。</p><p class="ql-block">萬萬沒想到這回算是河溝里翻船_栽了。原因竟是小孫子聽見門響,我剛鎖上門他卻下地把門給反鎖了。這還得說孫子在小時候睡著后聽見鄰居放鞭炮嚇得落下了毛病,一直沒有安全感。要說小孫子還是挺聰明的,估計擰不動門把手,就琢磨起反鎖紐了。等我倒完垃圾回來卻怎么也開不開門了,頓時一驚!大冬天的竟出了一身冷汗。我一邊償試著讓孫子把反鎖撤回,一邊撥通物業(yè)電話。糟糕的是不知小孫子是嚇懞了還是擰不動了,哇哇大哭起來,這時物業(yè)也傳來聲音“對不起!您的遭遇我很同情,但是我無能為力。建議您找消防隊打碎廚房的玻璃進入室內(nèi)從里面打開”聽完后我簡直是哭笑不得。孫子還在哭個不停,無論我怎么安慰也無濟于事。</p><p class="ql-block">無奈撥打了門上的開鎖公司電話,說是公司其實就是夫妻店。一位女士的聲音傳來問明情況后,張嘴就要360元。我一聽嚇一跳!開鎖公司開鎖還要這么多錢,可她卻說在里面反鎖誰也開不開,只能破壞門鎖,再換新鎖。我的手機里只剩下300元整,就和她說只有300元,還不等我討價還價,她就報上賬了,說這已經(jīng)是最低價了。我再三說好話,求她幫忙把門打開,她才免強答應(yīng)過來。沒想到修好后還要50元,我給她看了手機也沒轍,可她卻用右手的食指掄著鑰匙說:“向鄰居借!”……一時間弄得我真是無語。我入住才一個月,整天帶孩子,連鄰居的面都沒見過,怎么好意思張口呢!看著開鎖師傅的悠閑勁兒,我恨不得把鑰匙搶下來,看她那架勢不給這50元,我是進不了屋了,只好向鄰居借了50元才算完事兒。</p><p class="ql-block">想到這里我真后悔沒給消防隊打電話,起碼能省錢又省時間??磥砦飿I(yè)的辦法才是應(yīng)急措施。</p> <p class="ql-block">像這樣唯利是圖,出爾反爾不盡人情的商家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為了50元錢不惜失去信譽,本來已經(jīng)說好的300元,完事兒了非要再加50元。這就是有些商家把利益大于信譽的典范。在這些充滿銅臭氣的人群里,信譽一分也不值。他們的眼里只有錢,什么出爾反爾,不講信用,統(tǒng)統(tǒng)不在話下。有錢才是硬道理。在利益和信譽產(chǎn)生矛盾時,他們總是選擇前者。</p><p class="ql-block">過后我也反思了一下,也許確實是最低價。只是浪費了原來那把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