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有福之地途中開啟盲盒打卡模式</p> <p class="ql-block">去往會元禪寺的路途…</p><p class="ql-block">小德愛玩笑,帶我去打卡</p> <p class="ql-block"> 會元寺,位于仙游縣楓亭鎮(zhèn)風(fēng)景區(qū)塔斗山下,乃八閩古剎之一。創(chuàng)建于唐永徽至開元年間,即公元650年至公元741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歷經(jīng)唐、五代、宋、元、明、清。其間廢興相疊,三易寺名。唐、 宋、元時,寺名“東禪院”,明朝易名“東林寺”,而清朝迄今名“會元寺”。唐末黃巢起義期間,曾進(jìn)入福建,寺院焚毀無遺,東禪院亦在劫難逃。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保境安民二十九年,東禪院得以重建。宋時, 東禪院香火旺盛,寺僧日眾。北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東禪院派高僧到莆田城里接受施主李濟干之母所獻(xiàn)梅子園一百余畝地,將原觀音亭擴建為寺,取名萬壽寺,后易名為“感恩光孝寺?!敝猎?,無隱大師主持龍華寺,名達(dá)京師,朝廷降旨屬邑八十六庵院合并為一叢林,東禪院亦隸屬龍華寺。明時,東禪院易名為東林寺,寺僧湛玄和尚住持龍華寺。 清末,寺僧徽嘉和尚領(lǐng)徒二十四人到莆田重建,把寺名改為“梅峰光孝寺”。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心寬和尚重建寺院,并取名會元寺, 有三元(狀元、會元、解元)匯集之義。 </p><p class="ql-block"> 歷經(jīng)一百多年風(fēng)雨,寺院破敗,1982年,馬來西亞僑僧釋清亮長老回國拜謁祖寺,見會元祖寺陳舊破落,萌生擴建之念?;伛R后,四處奔波, 積極聯(lián)絡(luò)散居海外的會元寺子孫多人,捐資八百多萬元。自1983年動工, 歷時九年,至1992年峻工,總建筑面積為11379.64平方米,比原寺擴大了5倍。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悲殿、方丈室、祖堂、禪堂、客堂、伽藍(lán)殿、功德堂、報恩堂和僧舍等配套設(shè)施九十多間。建筑風(fēng)格以宋朝特點為主,兼用明、清式花雕裝飾。</p><p class="ql-block"> 全寺坐東北,面西南。自山門進(jìn),依山勢次第升高,氣勢磅礴,殿樓嵯峨,雄偉壯觀,飛檐重閣,金碧輝煌。鎏金燙彩的寶殿,雕梁畫棟的長廊,典雅精致的樓臺,寬敞明凈的寮舍,煥然一新的佛像及護法神塑像, 使人有“天上樓閣山上寺,云中鐘鼓月中僧”之感。 </p><p class="ql-block"> 會元寺所留存的歷史文物有唐代石珠、唐代觀音塑像、海會塔及萬壽塔等。唐代石珠共有十二粒,于1984年重建大雄寶股,清理舊殿基時挖出。觀音像奉侍在會元寺的屬寺,楓亭太平橋南的觀音亭里。海會塔為歷代寺僧的圓寂墓地,墓形似太師椅,南面開口,西、北、東三面呈半圓形,墓高約丈二。此塔規(guī)模大,建筑宏偉,雕刻精細(xì),造型別具一格,乃一古老墓地,極具文物考古價值。 </p><p class="ql-block"> 會元寺,不但歷史悠久、寺容壯觀,而且寺中神跡極多,如鐵樹開化、枯井涌泉、巨石下山等。特別是寺中觀音極具靈感,多有人得其托夢感應(yīng)。因此,遠(yuǎn)近許許多多善男信女來此頂禮膜拜,求簽問卦。 </p><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任住持智一法師,乃留學(xué)斯里蘭卡之哲學(xué)博士,并在美國弘法多年。受舊任住持清亮長老之遺命和寺僧之禮請,回寺主持寺務(wù)。智一法師,年輕博學(xué),心志高遠(yuǎn),菩薩心腸,有心把會元禪寺建設(shè)成為一個理想的佛教活動場所和旅游勝地,以接引四方香客游人,恩請四方信眾,共囊盛舉,護持寺院,共創(chuàng)人間盛景。</p> <p class="ql-block">會元禪寺</p> <p class="ql-block">會心書院</p> <p class="ql-block"> 天中萬壽塔,俗稱塔斗塔,又稱“阿育王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zhèn)輝煌村塔斗山上。坐西南朝東北,始建于五代,清嘉慶年間重修, 為石構(gòu),四角五層實心塔,通高7.4米。塔由基座、塔身、塔檐、塔剎組成。 基座用長方開形石塊砌成,邊長5.2米,高0.7米。塔身共分四層, 第一層在每面柬腰處浮雕兩條蟠龍形態(tài)各異,轉(zhuǎn)角雕刻四尊托塔力士,邊長3.7米,高0.97米:第二層?xùn)|北面勒石牌文. 豎書楷書,35行滿6字。其它三面束腰處浮雕花卉:第三層每一面各鑿成三個拱門形淺龕,龕中各雕一尊佛像,轉(zhuǎn)角雕四尊金剛護法,邊長3.1米,高1.07米;第四層四面壺門中各浮雕佛像一尊, 轉(zhuǎn)角處雕刻金翅大鵬,邊長2.3米,高2米。塔上層四面雕刻男性觀音菩薩像, 是中國佛教史上觀音漢化過程中的重要文物證據(jù)。各層邊緣出檐都雕有卷草花紋和蓮花覆瓣組成的圖案。塔檐呈山花蕉葉,塔剎有七輪。此為七墩八塔之一是福建地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寶篋印塔。 </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天中萬壽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法不孤起,杖緣十方</p><p class="ql-block">最后一筆</p><p class="ql-block">每月初一十五會元禪寺提供平安面</p><p class="ql-block">(10:30-12:00)</p> <p class="ql-block">有緣遇見!</p> <p class="ql-block">輾然一笑荔枝香里古人來</p><p class="ql-block">(24.6.30)</p><p class="ql-block">人總是重復(fù)著自己熱愛的事,并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禪寺簡介</p><p class="ql-block"> 全國漢族地區(qū)佛教重點寺院怡山西禪寺座落在福州西郊祭酒嶺山脈怡山之麓, </p><p class="ql-block">此處素有“飛鳳落洋、第一福地”之稱。寺為六朝古剎,古號“信首”,至隋末廢圮。唐咸通八年(867年),福建觀察使李景溫禮請長沙溈山高僧大安禪師前來駐錫,寺遂中興。之后改名“清禪”、“延壽”。五代后唐長興間(930-933年) 閩王王延鈞奏名“長慶”。宋景祐五年(1038年)救號“怡山長慶寺”。后以寺位于福州西郊,且郡城外有南禪、北禪、東禪三寺,合此為四,故名:“怡山西禪長慶寺”,俗稱“西禪”,相沿至今。元、明兩代,屢有修建,于今寺院的基本格局則為清光緒初(1875-1879年)住山微妙禪師所奠定。改革開放以來,寺又進(jìn)行了全面的修復(fù)興建,輪奐一新。 </p><p class="ql-block"> 西禪寺廊廡廣闊,亭臺遍布,清幽古雅,頗擅古典園林池館之勝。主要建筑物</p><p class="ql-block">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閣、客堂、庫房、齋堂、禪堂、 </p><p class="ql-block">念佛堂、祖堂、方丈室、明遠(yuǎn)閣與新增建的玉佛樓、觀音閣、華嚴(yán)三圣閣、五百羅</p><p class="ql-block">漢堂、報恩塔,占地近200畝。 </p><p class="ql-block"> 西禪寺還有眾多的文物與古跡,其中著名的有《唐福州延壽禪院故延圣大師塔</p><p class="ql-block">內(nèi)真身記》、七星井,五代慧稜禪師舍利塔,元石門鼓,清《龍藏》,康熙皇帝</p><p class="ql-block">御筆之《藥師經(jīng)》等。 </p><p class="ql-block"> 在新世紀(jì)曙光的照耀下,西禪古寺將永葆風(fēng)采,以莊嚴(yán)的新貌喜迎海內(nèi)外游客</p><p class="ql-block">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上下杭采峰別墅之采峰福道</p><p class="ql-block">建成于1920年,長約60米,寬約5米。采峰別墅是福建唯一現(xiàn)存設(shè)有馬道的私人歷史墅。 </p><p class="ql-block">馬道是這座百年華僑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歷史遺存之一, 沿山勢而建,以青石板鋪就,從別墅正門蜿蜒延伸至庭院深處, 既滿足主人騎馬直達(dá)宅邸的功能需求,又巧妙順應(yīng)了倉山丘陵地貌,行走在其間,標(biāo)高在不斷變化,成為身體對空間感知中最重要的部分。 </p><p class="ql-block">在20世紀(jì)初的福州,私人宅邸專設(shè)馬道極為罕見,這一設(shè)計不僅凸顯了楊鴻斌作為南洋富商的顯赫地位,更記錄了當(dāng)時華僑精英階層“以馬代步”的生活方式。如今,這條保存完好的馬道仍保留著民國時期的石砌工藝,成為解讀近代華僑建筑智慧與福州城市記憶的鮮活載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項: 馬道入口至首層廳堂,高差6米以上,坡度較大,小心路滑。)</p><p class="ql-block">寶藏別墅,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茉莉月光白茶飲</p> <p class="ql-block">東百的藍(lán)楹花藍(lán)艷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