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 樂 大 戲 院</span></h1><p class="ql-block"> (2019 . 10 . 16)</p> <p class="ql-block"> 澳門半島上的永樂大戲院,稱之為大戲院其實不大,一棟泛黃色外墻、三層樓的獨揀建筑,藏在一片有歷史沉淀的舊區(qū)狹巷里。老街、老鋪、老戲園子,似乎一切都凝固在不知多少年前的情景之中,彌漫著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風(fēng)情習(xí)俗和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 永樂戲院是澳門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戲院,看上去老得掉牙、土得掉渣,內(nèi)部設(shè)施雖經(jīng)過了好幾次升級改造,外觀結(jié)構(gòu)基本末予改變,據(jù)說劇院門廳還完全是當年建造時的模樣,一點都冒變,真實而完整的保留歷史景觀風(fēng)貌。戲院里張貼著花花綠綠老式海報,賣出一張票就在表格上打一個勾的售票窗口 ,原始手工填寫式影劇票……,這些有趣的老派售票方式既是歷史文脈的傳接,又是城市記憶的保留,這樣的情景自然親昵的拉住了擬水流年,既給當?shù)爻鞘芯用癞a(chǎn)生認同和歸屬感,又予外來游客感覺獨特的城市印象,對這座小城有了親切感。似曾相識地聯(lián)想起我的老家,幾十年前老漢口的六渡橋,老街舊巷里也有所專門唱地方戲曲漢劇的清芬劇場,一樣的戲曲圖畫,一樣的售票方式。創(chuàng)建于1913年的老戲園子原來叫美成戲院,歷史更有上百年??上抢镉性S多老房子近些年都隨著城市開發(fā)而被拆除了,不曉得清芬劇場保留下來沒有,觸景入情而有了許多感嘆。</p> <p class="ql-block"> 老建筑總是會沉淀著一些前輩人的痕跡和歷史情感,永樂戲院就記錄了歷史上的一些故事。建成于1952年的永樂戲院,是澳門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戲院,由知名愛國人士何賢先生集資興建(前任澳門特首何厚鏵是其五子),早期有座位800個,在當年可是名副其實的大戲院,最時尚的好劇場了。放映國產(chǎn)電影經(jīng)常滿座,曾放映國產(chǎn)名片《解放了的中國》、《團結(jié)起來到明天》、《南征北戰(zhàn)》、《白毛女》、《林則徐》等電影。上世紀50—60年代永樂大戲院因放映國產(chǎn)電影聞名港澳,當時港英政府不準在香港放映國產(chǎn)影片,因此大批香港同胞不辭勞苦,搭乘往返6個小時的夜船專程來永樂戲院觀看國產(chǎn)電影。從1952年到2001年期間,永樂戲院還一直是澳門同胞舉行十月一日國慶慶祝大會的地點。</p> <p class="ql-block"> 這個月在永樂戲院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4K粵語版《 國慶70周年慶典》。在電影院觀看國慶慶典,感覺比看電視直播更震撼,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坐無虛席的劇場,影片結(jié)束后澳門觀眾長時間鼓掌。</p> <p class="ql-block"> 在澳門看演出、看電影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不守時。寫的是7點半鐘開演,通常是不到8點鐘開不了場,放電影好一點,因為還有下一場候著,但也必須晚點個十幾分鐘才行。當遲到成為常態(tài),就不算遲到了,而成為一個傳統(tǒng)習(xí)俗了。外地人也必須入鄉(xiāng)隨俗,看戲、看電影莫克早了。</p> <p class="ql-block"> 近七十年冒變的門廳</p> <p class="ql-block"> 老式的售票窗口</p> <p class="ql-block"> 古董級別的售票方式</p> <p class="ql-block"> 國慶盛典電影票</p> <p class="ql-block"> 花花綠綠的粵劇海報</p> <p class="ql-block"> 注意掛在墻上的搖頭扇,以前電影院的標配,夏天能在搖頭電扇下的坐位上看電影是運氣。</p> <p class="ql-block"> 附近有些年頭、蠻有名氣的飲食店、甜水鋪,看了電影再吃個夜宵,舒服得很。</p>